新时代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要义

——写在《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颁布实施30周年之际

摘要:《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制定颁布和修订完善,是中国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不断发展的缩影,不仅提出了新时代中国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要义,也指明了新时代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方向,即服务于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服务于新时代媒体融合和新兴媒体崛起的新挑战、新发展,服务于新时代新闻队伍建设发展的新结构、新业态。

关键词: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准则;核心要义

作为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不断发展,广大新闻工作者在不同时期立足党的新闻工作实践,积极拓展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在组织机制、制度规则和路径方法方面开展了大量探索,尤其是《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以下简称《准则》)的制定、颁布和修订,成为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标志性工作。30年来,《准则》在修订中与时俱进、日臻完善,成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航标,对推动新闻工作者忠实履行职责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准则》的修订完善是中国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不断发展的缩影

《准则》的发展完善见证了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发展历程。1981年,中宣部新闻局和中央新闻单位共同制定并颁布了《记者守则(试行草案)》;1987年,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下文简称“中国记协”)公布了《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草案)》;1991年1月,中国记协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并颁布《准则》。此后,历经1994年4月、1997年1月、2009年11月3次修订,《准则》在提升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促进新闻事业发展进步、加强新闻工作队伍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媒体融合成为新闻业的新趋势、新方向,新闻队伍的结构和实际情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做出一系列重要安排部署,为做好新形势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对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定位、新要求、新任务。为更好发挥《准则》在指导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方面的作用,对其进行与时俱进的第四次修订成为必然。

2019年8月,中国记协启动了《准则》修订工作。经过多次讨论修改、征求意见、反馈审定,11月7日,修订稿提交中国记协第九届全国理事会第五次常务理事会审议讨论并通过。新修订的《准则》共7条31款,相比之前的版本,内容更加丰富、细致、务实,为新时代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了新规范、架设了新航标、指明了新方向。

《准则》提出了新时代中国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要义

在坚持基本框架的基础上,按照指导性、实践性、时代性原则,《准则》与时俱进地进行了创新性修订,提出了新时代中国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要义,明确了中国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在新时代的工作指导思想,特别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守真实性等专业原则的实践要求,发扬优良工作作风和职业精神,遵循规律加强媒体融合创新,遵守法律纪律和专业伦理,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展示良好形象,等等。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准则》最重要的修订是指导思想部分,增写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思想,在第一条中增写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指导思想中增写了新闻工作者的政治要求: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新闻志向、工作取向,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做政治坚定、引领时代、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这些修订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新闻舆论工作中的体现,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新闻舆论工作一系列新思想、新定位、新要求的体现,是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的重要内容,明晰了新闻工作者要努力做到“四做四向”、增强“四力”等具体实践要求,使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有了明确的政治方向和标杆指针。

坚持党对新闻事业的全面领导

《准则》开宗明义,在指明我国新闻事业的性质定位时,特别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新闻事业的领导,强调新闻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修订集中体现了新闻舆论工作的党性原则,而坚持党管媒体是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和正确政治方向的重要体现,是确保党对媒体的主导权、管理权的重要保证,是加强和改善党对新闻舆论工作领导的必然要求。《准则》体现了党对新闻舆论工作意识形态重要属性的科学判断、重要定位和高度重视,对做好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落实到新闻舆论工作,就是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①为更好落实这一原则,《准则》重申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第一条第二款增写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第三款增写了“保持人民情怀”“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和期待”“畅通人民群众表达意见的渠道”。全文23次使用“人民”一词,比2019年的《准则》增加了10次,在第四条中还增加了“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的表述。

这些修订反映了新闻工作者在解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社会主要矛盾中的作用任务,是对新闻工作者在新时代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原则的基本道德要求。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生命线。新闻舆论工作“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②就须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③基于这一方针,《准则》对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部分作了较多修订。第一条将原来的“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修订为“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突出了“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性;第二条将原来的“唱响主旋律”修订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第一款增写了“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贯彻新发展理念,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大正能量”;第二款将“塑造美好心灵”改为“滋养美好心灵”,明确了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内容;在第三款关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的要求中增写了“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的表述,并将“准确监督、科学监督”,调整为“科学监督、准确监督”,并在第一条中明确“把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与正确开展舆论监督统一起来”。《准则》的修订使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目标、要求和内涵更加清晰、更便于把握。

坚持真实性原则

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始终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普遍原则。新闻报道应以事实为基础,依据事实进行报道。“要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既准确报道个别事实,又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④。坚持真实性原则历来是《准则》的重点,第三条增写了“努力到一线、到现场采访核实”的要求,在第二款中特别增写了“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在第三款就摘转其他媒体的报道增加了要把好“导向关”要求,增加了不刊播违背“伦理道德”内容的要求,增加了第五款“坚持网上网下‘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一条底线’,统一导向要求、管理要求。”这就使真实性原则的职业要求更具体、全面、明确。

发扬优良工作作风和职业精神

在我国的新闻职业建设过程中,优良作风一直是新闻队伍建设的优良传统,有着丰富的职业修养和职业精神内涵,是新闻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主要包括:敬业爱业、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严谨细致、勇于创新等,这也是履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的基本要求;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⑤

《准则》对发扬优良作风部分作了调整补充,在第四条中增写了“保持一身正气”的要求,在第一款强化学习意识中增写了“提高业务水平,掌握融合技能”的要求,在专家型基础上增加了成为“全媒型”新闻工作者的目标,在第二款中将“三贴近”改写为“坚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练就过硬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其他如反对和抵制有偿新闻和有偿不闻行为、新闻报道与经营活动“两分开”的要求基本保持不变。

推进媒体融合创新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一门科学,要按照规律办事。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互联网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⑥《准则》修订突出了新闻工作者要“坚持改进创新”的原则,第五条在“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的基础上增加了“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在创新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之外,增加了创新“理念”“业态”等。第一款增写了“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不断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要求。增加了第二款,明确提出“强化互联网思维,顺应全媒体发展要求,积极探索网络信息生产和传播的特点规律,深刻把握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善于运用网络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提高网上正面宣传和网络舆论引导水平”。第三款在原第二款的基础上,增写了“保持思维的敏锐性和开放度,认识新事物、把握新规律,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从而“采写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精品佳作”。这一系列修订,从“改革”到“改进”,将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和改进创新新闻舆论工作密切结合,对新闻工作者用好、用活新媒体,转变思维惯性、创新传播方式、增强新闻作品品质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遵守法律纪律和职业规范

此外,还对原《准则》中的有关规定作了进一步调整。如,将原第三条第一款的“新闻采访要出示有效的新闻记者证”调整至第六条第七款,并增加了“合法”二字。这些修订对新闻工作者提升职业道德素养提出了更具体的规范标准,体现了对新闻职业道德问题的现实关照和对新闻行业的道德引领。

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与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已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国际传播中,新闻工作者既需要对外展示良好形象,也要在对外传播中展现良好国家形象,这是国际传播能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体现。要构建好对外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文化共识。

《准则》就加强国际传播增订了相应内容。第七条“促进国际新闻同行的交流与合作”改为了“对外展示良好形象”,并增写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使本条主题更为明确;增加了第二款“生动诠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着重讲好中国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中国人民的故事,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原第四款内容调整为第五款,将“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多做工作”修改为“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多做工作”。这些修订适应了我国国际地位提升对国际传播提出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我国新闻工作者在国际传播中遵守职业道德提出了新要求。

《准则》指明了新时代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方向

这次修订突出了指导性、实践性、时代性,既确立了《准则》的修订原则,也规划了新时代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方向。

服务于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

当前,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推动媒体格局、舆论生态深刻变革,互联网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传统媒体和主流声音引导社会舆论的难度越来越大,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繁重。在这一形势下,更要提升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职业综合能力,担负起凝聚国家力量、塑造国家形象的责任,提高新闻舆论工作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积极创新变革,承担起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使命。《准则》的修订为指导新闻工作者顺应新闻舆论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新责任,探索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新规律、新理念、新方法指明了方向。

服务于新时代媒体融合和新兴媒体崛起的新挑战、新发展

传播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媒体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全面融合发展,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和一体化发展理念,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特别是,应促进新闻工作者深刻认识互联网传播分众化、差异化、移动化特点,积极推进新闻舆论工作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的全方位创新。新闻工作者要不断提高素质能力、提升专业素养,以高度的职业道德规范和敬业精神,迎接新挑战、促进新发展。《准则》的修订为指导新闻工作者顺应互联网和新兴媒体发展对职业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指明了方向。

服务于新时代新闻队伍建设发展的新结构、新业态

当前,信息技术推动互联网新闻业蓬勃发展,新闻业的媒体生态、生产方式和传播格局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全国持证新闻记者达到23万多人⑦,同时还有在新兴媒体等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的大量从业者,模糊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从业界限,变革升级了新闻从业者的新闻观念、行业分工和生产模式等职业生态,原有的专业能力要求和职业道德诉求也受到极大冲击。

新闻工作者不但需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而且需要熟练掌握各种媒介、媒体表达手段,还需精通新闻业务与理论、掌握多领域知识和多方面技能,不仅能处理文字、图片,还能处理音视频、分析数据,准确研判与稳妥应对复杂舆情,成为全媒型、复合型、专家型人才。《准则》的修订顺应了新闻队伍建设发展的结构变化,为指导解决新业态、新岗位带来的新闻职业道德新问题指明了方向。

注释

①②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10月版,第154页,第153页。

③④《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人民日报2016年2月20日,第1版。

⑤《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人民日报2018年8月23日,第1版。

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07页;《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85页。

季为民.新时代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要义——写在《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颁布实施30周年之际[J].新闻战线,2021(15):73-77.

THE END
1.宪法宣传周一图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发展历程【宪法宣传周】一图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发展历程 原标题:《【宪法宣传周】一图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发展历程》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5574790
2.《个保法》颁布,盘点我国网安法规27年发展历程AET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历程 我国互联网发展已有几十年历史,在此期间,各项法律法规以及重要条例办法也是出台许多。其中,有大有小,有全局也有领域,有总纲也有补充。 对此,启明星辰VF专家团资深专家杨天识经过精心的研究汇总,绘制了一张图谱,其形状像一座房子,房顶是上位法《国家安全法》,下面是保障网络空间安全的三部http://www.chinaaet.com/article/3000140799
3.探索“大模型”的历史跃迁与商业应用畅想中国大模型破产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大模型(Large Model)作为其中的明星技术,近年来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从OpenAI的ChatGPT到国内各大科技巨头如百度、阿里和华为等公司的布局,大模型正逐步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本文将带你走进大模型的世界,回顾大模型的发展历程,透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勃勃生机,揭秘驱动大模型的关键技术,并展望其https://blog.csdn.net/2401_85343303/article/details/142782527
4.近十年来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及成就近十年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开创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新局面,中国法制建设取得伟大成就,为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和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 2011年3月10日,吴邦国委员长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http://www.hprc.org.cn/gsyj/zzs/shzyfz/201211/t20121113_4038600.html
5.pinterest发展历程 使用方法 安卓版 总览 登陆及注册 界面 浏览贴图 张贴照片 试用小结 模仿网站 发展原因 法律争议 最新报道 展开 编辑本段网站简介 Pinterest(中文名:品趣志),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用图钉钉在钉板(PinBoard)上。[1]Pinterest(品趣志)采用的是瀑布流的形式展现图片内容,无需用户翻页,新的图片不断自动加载在https://www.360doc.cn/article/1353443_271448931.html
6.音乐发展范文12篇(全文)如果想要赚钱就需要与商业相结合, 在演好儿童音乐剧的基础上, 发展衍生品。可以将儿童音乐剧同旅游业、影视音像制作等相关产业密切结合, 形成了一条贯穿儿童音乐剧表演、音像制品、剧场经营、演员培育等为一体的产业链, 真正地实现了商业和艺术的双赢。中国儿童音乐剧如果能在运用商业技巧的同时, 坚持自己对于儿童https://www.99xueshu.com/w/ikeyhuranlgf.html
7.意外所得税5税额计算 6征收管理 7法律条文 8个人所得税 征收规则 税率表 1发展历程编辑 国家对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境内的个人的所得和境外个人来源于本国的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在有些国家,个人所得税是主体税种,在财政收入中占较大比重,对经济亦有较大影响。 中国在中华民国时期,曾开征薪给报酬所得税、证券存款https://baike.sogou.com/m/fullLemma?g_ut=3&lid=234792
8.新闻: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理论方法与实践在总结鉴定质量发展历程和学习国际质量管理经验基础上,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启动《体系标准》开发工作。2004年《关于健全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的意见》(劳社部发[2004]15号)提出健全评价体系,强化鉴定质量管理等重要管理要求,文件明确了"加快建立鉴定质量督导制度,推行鉴定机构质量认证标准http://www.yuloo.com/news/202815.html
9.中国法律的发展历程中国法律的发展历程 李洋桥 【摘要】中国文明也称华夏文明,有着上下5000多年的历史。而法律制度则作为文明的重要部分,伴随着中国文明的推进而不断发展,绵延至今。从夏商周到近现代,随着朝代的更替,政权的更迭,各个时期的法律也相应的有着各自的特点。本篇文章主要介绍的就是中国法律在中国文明的各个具体时期的发展历程https://www.fx361.com/page/2017/0112/544921.shtml
10.中国法律的发展历程1、龙源期刊网 中国法律的发展历程作者:李洋桥来源:成长 读写月刊2016年第12期【摘要】中国文明也称华夏文明,有着上下 5000 多年的历史。而法律制度则作为文明的 重要部分,伴随着中国文明的推进而不断发展,绵延至今。从夏商周到近现代,随着朝代的更 替,政权的更迭,各个时期的法律也相应的有着各自的特点。本篇文章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87863728.html
11.钢协法律分会新一届领导机构表示——为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中国政法大学博士、某中央企业原法律总监裴桂华作《新形势下企业合规管理“1+N”监督理论与实践》专题培训。她用大量的事实和数据全面介绍了企业合规的发展历程及国资央企合规管理现状,帮助参会人员更加精准地理解和把握合规管理、内部控制、全面风险管理等概念的相互关系,并着重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对企业合规管理中http://www.csteelnews.com/xwzx/jrrd/202306/t20230620_76097.html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展历程的全景回顾新闻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展历程的全景回顾 第二阶段:全面展开阶段,时间是从党的十二大召开到党的十四大前。特点是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制定了一批适应改革开放、维护社会稳定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重要法律;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立法机构不断健全。这些重要进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打http://news.cntv.cn/china/20110221/106082_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