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贵州特岗教师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试卷及答案(1)

3.下列教学方法中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是()

A.讨论法

B.读书指导法

C.演示法

D.实验法

4.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A.政治需要

B.科技进步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产业革命

5.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这一的是()

A.孔子

B.杜威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6.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眨眼反射

B.吸吮反射

C.防御反射

D.信号反射

7.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式将“两基”作为新的奋斗目标,开始了普及义务教育的第二次跳跃,其中“两基”指的是()

A.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文盲

C.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D.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8.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助人为乐、诚实、直,属于()

A.性格的态度特征

B.性格的意志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理智特征

9.我国中小学课程计划的最基本部分是()

A.课程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周安排

10.“学不躐等”讲的是教学要重视()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1.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来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

A.负向迁移

B.原型启发

C.功能固着

D.酝酿效应

12.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面临的冲突是()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3.突然的敲门声,将听课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去,这种情况属于()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注意的动摇

14.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可以用()几个字来概括。

A.班、课、室

B.师、生、课

C.师、生、时

D.班、课、时

A.恐惧症

B.抑郁症

C.强迫症

D.焦虑症

16.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

A.专业教育

B.基础教育

C.中等教育

D.职业教育

17.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A.教育过程

B.教育事例

C.教育规律

D.教育问题

18.我国将九年义务教育全13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改为“课程计划”的文件颁布于()

A.1985年

B.1992年

C.1993年

D.1994年

19.“随机应变”是思维的()品质。

A.广阔性

B.独立性

C.灵活性

D.逻辑性

20.下列不属于学校法律关系的是()

A.学校与学生

B.学校与家长

C.学校与教师

D.学校与政府

二、填空题

1.舒茨的人际关系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包容需要、控制需要和___________。

2.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的内驱力,自我的内驱力和___________。

3.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和___________。

4.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___________的关系。

5.我国教师的身份特征是___________。

6.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_。

7.教师的劳动特点是由其任务和职业角色的__________所决定的。

8.洛克的___________理论,奠定了洛克的个人本位论。

9.美国的___________倡导“发现学习法”。

10.人的智力呈___________分布。

三、判断题

1.教师应该给学生的想法划定一个“标准观念”或“标准做法”,只要学生的想法与此不同的,就是“错误观念”。()

2.过去的教学评价用统一标准,单纯以量化结果进行教学评比,违背了教学发展规律。()

3.心理健康的定义之一是:一种生活适应的良好状态。()

4.损害的发生不是教育法律救济的前提。()

5.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行为。()

6.“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属于条件性知识。()

7.教师的有效指导是研究性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

8.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后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9.德育就是政治教育。()

10.气质和性格都是有好坏之分的。()

四、简答题

1.简述教师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

2.简述班主任在班级中的角色。

3.简述实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4.简述课程评价发展的特点。

5.简述如何养成良好的情绪。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认知差异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

2.试述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六、案例分析题

我们班的王冰嗓门大,又不拘小节,经常在宿舍熄灯后还滔滔不绝地发表高见,惹来室友的不满。晨会课上,我对王冰说:“王冰,你知道吗?你们宿舍所有人都爱听你唱独角戏,比听帕瓦罗蒂唱歌还过瘾,真可谓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全班同学一阵大笑,王冰红着脸站起来说:“老师,我违反了宿舍管理条例,影响了其他同学的休息,对不起,请同学原谅,今后我一定改。”

参考答案及

1.B。中公教育:早在奴隶社会就出现了学校。

2.D。中公教育: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是从事一切活动所的能力的综合,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创造力等,其中抽象概括能力是一般能力的。

3.D。中公教育:实验法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属于实际训练法。

4.C。中公教育: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5.D。中公教育:赫尔巴特最早提出了“教学具有教育性”。

6.D。中公教育:前三个选项属于无条件反射。

7.A。中公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式提出“两基”指的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8.A。中公教育:性格的态度特征包括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

9.A。中公教育:课程设置是我国中小学课程计划的最基本部分。

10.C。中公教育:“学不躐等”是指学习不能逾越等级。

11.C。中公教育: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事物的通常功能,忽视其他功能的一种心理倾向。

12.C。中公教育: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个阶段的个体都面临一定的冲突和危机,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①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岁~1.5岁),②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岁~3岁),③主动感对内疚感(4岁~5岁),④勤奋感对自卑感(6岁~ll岁),⑤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岁~l8岁)。

13.B。中公教育: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14.D。中公教育:班级授课制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课时计划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所以突出班、课、时。

15.A。中公教育:题干所述的是学生社交恐惧的表现,社交恐惧是学生恐惧症中的常见类型。恐惧症是对特定的无实际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的惧怕,除社交恐惧外,恐惧症还包括单纯热怛和广场恐惧。

16.B。中公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基础教育。

17.D。中公教育:教育问题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也是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动力。

18.B。中公教育:l99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中,将“教学计划”改为“课程计划”。

19.C。中公教育:“随机应变”反映了思维的灵活性。

20.B。中公教育:学校与家长不包括在学校法律关系中。

1.感情需要

2.附属的内驱力

3.认知能力差异

4.互相促进

5.专业人员

6.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7.多重性(或多样性)

8.白板说

9.布鲁纳

10.态

1.×。中公教育:题中所述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中公教育:教学工作与其他职业相比具有其特殊性,采用统一标准单纯以量化结果进行教学评比不利于教学的进步。

3.√。中公教育:心理健康是个心体心理活动在自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嘴角功能状态。一般来讲,心理健康具有以下标准:自我意识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

4.×。中公教育:教育法律救济的前提是损害的发生。

5.×。中公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6.×。中公教育:“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属于陈述性知识。

7.√。中公教育:研究性学习课程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与主动探究,但是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是否有效决定着研究性课程实施的成败。

8.×。中公教育:题干所指的是测验的信度。

9.×。中公教育: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也包括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

10.×。中公教育:气质没有好坏之分。

1.【答案要点】

(1)合理地没计问题;

(2)面向全体学生提问;

(3)目的明确,把握好时机;

(4)提问的语言要准确,具有启发性;

(5)提问的态度要温和目然;

(6)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2.【答案要点】

(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3)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3.【答案要点】

(1)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2)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

(3)学生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4)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4.【答案要点】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5.【答案要点】

(1)形成当的、合理的需要;

(2)培养高尚的人生观和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3)锻炼身体和培养幽默感;

(4)培养消除不良情绪的能力。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因此,在教育中,我们应该:

(1)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1)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2)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

(3)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4)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互补性,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答案要点】

教师的语言,不仅是教学的语言,更应是教育的语言。教师语言的艺术水平直接影响到调适学生心理、处埋偶发事件效果的好坏。教师应学会尊重学生,用委婉的语言代替直白的批评,善意地揭露出学生思想行为中的错误,点拨和提醒学生注意,让学生在笑声中领悟到自身的不当言行,认识。

THE END
1.新中国宪法发展历程:回顾意义与展望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国家的代表,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定行使职权,如公布法律、任免国务院总理等重要职务、进行国事活动等。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负责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管理国家的行政事务,如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宏观调控、提供公共服务等。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380545432724827&wfr=spider&for=pc
2.2006年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联考综合课试题(1)引起遗产继承这一法律关系发生的法律事实是 a车祸 b甲的父亲死亡 c甲与其父之间存在合法的父子关系 d甲未声明放弃继承权 8.分法律部门时,首先应考虑和坚持的原则是 a客观原则 b目的原则 c平衡原则 d发展原则 9.就国家与法的关系而言,能影响以至于决定法的形式的最主要因素是 a国家所赖以存在的经注https://www.diyifanwen.com/kaoshizhuanti/falvshuoshimonishiti/0761604561869406_40.htm
3.法制史复习指导: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这一期对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做一个整理归纳,内容比较多,大家在复习的时候要理清条理,避免混淆。 战国法律制度: 一、战国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 (一)一断于法:在治国的方针策略上,法家主张“一断于法”,将法律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手段。 (二)刑无等级:在法律适用上,法家主张制定并执行相对公正、平等的https://www.kaoyan365.cn/jm/7025.html
4.2021思想道德与法治第四次测试C.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D.法律是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 2、法律由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其中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是(C) A、人口的素质和密度 B、生产关系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D、地理环境 3、法律发展史上最早出现的法律为(C) https://zhuanlan.zhihu.com/p/438568650
5.[德]冯·耶林:法学是一门科学吗?(下)十四、典范性的法律史学家——集法学家、哲学家、史学家于一身 关于法律的历史书写,为了要达到能真正理解其发展历程的阶段,所走上的道路,会要求人们要将史学家、法哲学家与法学家合为一体,来进行探讨活动。[59]谁若是缺少法学教育背景,就来承担这样的任务,那么他总是会面临一项危险,亦即可能会忽略实际法律上的https://www.legal-theory.org/?mod=info&act=view&id=13444
6.日本民法编纂及学说继受的历史明治维新后,随着法律在社会中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各种以法律教育为中心内容的专业学校应运而生。这些专业学校最早出现在东京,后来在京都逐渐展开。其中既有官办也有私立,但总体上是官办为少,私立为多。 首先,作为官办的法律专业学校有“明法寮”和“东京开成学校”。 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99.html
7.201801信息参考淄博职业学院1908年中国清政府颁布以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为蓝本的《钦定宪法大纲》,从此“宪法”一词在中国就成为国家根本法的专用词。 世界上最早的宪法是英国的不成文宪法。 它是17世纪中期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争夺政权过程中互相妥协的产物。通过一系列逐步限制王权和扩大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的宪法性法律,如《权利法案》《人身保https://tsg.zbvc.edu.cn/info/1073/2096.htm
8.2005年国家司法考试试卷(共四卷)含答案华图教育B. 在我国,任何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规范、宪法基本原则和宪法精神相抵触 C. 宪法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为对公民的行为约束 D. 宪法的法律效力不具有任何强制性 12. 人民代表应当出席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依法行使代表的职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的规定,下列哪一种说法https://www.huatu.com/a/wflwd/sikao/2007/0131/6456.html
9.青书学堂宪法学(高起专)第一学期作业文章整理了宪法学的相关试题,涉及宪法的核心价值、公民权利、法院体系、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法律解释等内容,强调了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和宪法的法律地位。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青书学堂】宪法学(高起专) 第一学期 作业 为了方便日后复习,青书学堂成人大专试题整理, 若有未整理的课程,请私信我补充,欢迎https://blog.csdn.net/qq_40602449/article/details/131571441
10.陕甘宁边区以“三三制”为原则的参议会制度是政权建设史上的伟大(2)形成了配套的法律体系 以3部根本法为统领,制定64个类别的上千件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有行政类的、有刑事类的、有民商类的、有诉讼类的。其中,行政类主要有:边区各级参议会、政府和法院组织条例,抗日战士优待抚恤条例等;刑事类主要有:边区惩治反革命条例、惩治汉奸条例等;民商类主要有:婚姻条例、土地条例、http://www.gdrd.cn/rdzt/dsxxjy/dszdrdlc/content/post_167503.html
11.正当法律程序原则早期发展史研究如此,我们就有理由追问,那种表现为激进政治观念的“正当程序”概念又是从哪里发展起来的?经过考察,我们发现最早提到“正当程序”,并发生相关论争的文献,是1530年代两位法学家托马斯·莫尔与克里斯托弗·圣·杰曼的一场论战。这两位都是资深的普通法法律家,莫尔曾经担任过大法官,也是杰出的学者。大致上,圣·杰曼是在批http://www.sh-popss.gov.cn/newsDetails.asp?idval=7728
12.2018年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课真题及参考答案D.法律普遍性意味着一国之内所有人都享有相同的法律权利 【答案】B 【解析】A选项错误,法律以权利为本位,而不是义务。C错误,法律不止能够通过司法实施或实现,还可通过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实现。D错误,不是所有人法律权利都完全相同。 3.关于法律关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https://www.kaoyan.com/zhuanyeke/zhenti/5bffd44649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