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梭伦改革(公元前6世纪初)——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1)背景:雅典城邦旧氏族贵族专横统治,引起新兴工商业者和普通民众的不满,社会矛盾尖锐。
(2)内容:公元前6世纪初,执政官梭伦推行改革。
①根据财产多寡来划分公民的等级;
②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
③建立四百人议事会;④建立公民陪审法庭;⑤废除债奴制等。
(3)作用:
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1)内容:公元前6世纪末,执政官克利斯提尼继续进行改革。
①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②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
③组成十将军委员会;④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⑤实行“陶片放逐法”等。
(2)作用:
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3、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①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②雅典民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是一种“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③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
(二)古代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1)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标志罗马成文法诞生。
(2)意义:使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保护,也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
2、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6世纪编成的《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3、罗马法的作用及影响:
①罗马法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②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这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稳固了帝国的统治。
③罗马法也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④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影响广泛而深远,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⑤近代时期,资产阶级根据罗马法中的思想,制定出保障自己利益的法律。他们还利用和发展了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国家政治体制(政体)重要法律
英国君主立宪制1689年的《权利法案》
美国联邦制共和政体美国1787年宪法
(一)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1、颁布《权利法案》:
(1)英国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议会颁布了一系列旨在限制国王权利的法案。其中,1689年的《权利法案》影响最为深远。
(2)意义:
①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否定了君权神授,君主权力由法律赋予,受到法律严格制约。
②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作用:
(1)特点: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
(2)作用: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有利于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避免独裁统治。
3、代议制含义及其作用:
(1)代议制: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
(2)作用:在代议制下,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以防止专制独裁。
4、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的作用:
国王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同时他也是英联邦首脑,起着维系英联邦纽带作用。
(二)美国——确立了联邦制共和政体
1、美国独立之初,面临的严峻形势:
①独立之初的美国名义上是一个国家,但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所谓的邦联。国家无权征税,也不掌握军队,国家权力很微弱,而各州的权力很大。
②各地经常发生骚乱,社会动荡加剧,美国对外贸易也处于不利地位,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2、美国1787年宪法及评价
(1)主要内容:(参见教材P41图)
①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
②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并对宪法负责,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
(2)特点:
①美国联邦制确立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权力结构。既加强了中央集权,又避免了过度集权。
②把国家权力分为三部分,三者独立平等又相互制约,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以防止专制。
③总之,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3)评价:
①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
②它强调加强国家权力,又在权力结构中突出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精神。
③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印第安人、黑人问题上种族歧视严重,后来,陆续以修正案的形式加以弥补。
3、华盛顿开启了美国总统任期一般不超过两届的先例。后来通过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二)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一场侵略战争。
1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社会矛盾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3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4革命任务的变化。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人名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在政治上,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清朝统治者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他们的附庸和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在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他们倾销商品,掠夺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自然灾害严重.
《天朝田亩制度》的历史意义及其不能实施的原因
历史意义: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原因:1.客观上,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保证实施分田方案
主观上,平均分配土地和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规定都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与功绩
原因:1从主观方面说,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二是战略上的失误。
从客观方面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这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况。
教训:太平天国的悲剧充分说明: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到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功绩:
1.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2在反对封建主义的同时,又肩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对外国侵略者展开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3它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对后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有深远影响。
4后期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是它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能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所以,它根本没有实行。
(责任编辑:康彦林)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