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成员

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得到中国政府和欧盟的支持

郑永流

男,湖北省麻城县人

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欧法学院法哲学与交叉法学研究所

受大学教育经历

1986-1989年北京大学法律学系,获法学博士学位

1983-1986年中南政法学院法律系,获法学硕士学位

1978-1982年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

任教经历

2004年德国弗莱堡大学法学院代理教授

1993-1996年德国萨尔州大学法律-经济学院客座教授

1989-1993年中南政法学院法律系讲师副教授

瑞士弗里堡大学(1998),挪威奥斯陆大学(2001),

德国法兰克福大学(2000,2002,2004,2007,2009)短期访问学者。

主讲课程

法哲学、法社会学、宪法和宪法诉讼、法律方法

主要研究领域

法哲学、法社会学

近年具体为:实践法律观、法律方法、国家人权机构和法学教育

兼任学术职务

自1999年吉林大学兼职教授

自1999年国际法哲学和社会哲学协会(IVR)会员

自1998年《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杂志主编

学术成果目录(1984——2022)

主要著作

转型中国的实践法律观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法律方法阶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012,2015,2020法治四章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DasWirtschaftsrechtChinasNomosVerlagsgesellschaft,1997(中国经济中的法律(德文)德国洛莫斯出版社1997)当代中国农村法律发展道路探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重印)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农民法律意识与农村法律发展(主笔)武汉出版社1993(重印)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主要论文

实践法哲学:从法律1.0走向法律2.0,《清华法学》,2022.1APracticalViewofLaw(ArchivesforPhilosophyofLawandSocialPhilosophy,2.2009,p.274-295.)道德立场与法律技术——中德情妇遗嘱案之比较和评析《中国法学》2008.4第179-189页PluralistischeOrdnungenimchinesischenWirtschaftswandel(德)FestschriftfürNorbertHorn,2006)法律判断的大小前提建构及其方法《法学研究》2006.4第3-18页法律判断形成的模式《法学研究》2004.1第140-149页出释入造《法学研究》2002.3第16-21页TwoChallengesFacingtheChineseLegalSystemattheEndofTwentyCentury(德)Rechtstheorie,Beiheft17,1997中国农民法律意识的现实变迁《中国法学》1992,1第92-101页走地方立法为主之路《中国法学》1990.1第45-53页

详目

(一)专著

1.当代中国农村法律发展道路探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重印)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2.农民法律意识与农村法律发展(主笔)武汉出版社1993(重印)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3.DasWirtschatsrechtChinasNomosVerlagsgesellschaft,Beden-Baden

中国经济中的法律(德文)德国洛莫斯出版社19974.法治四章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5.转型中国的实践法律观——法社会学论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6.六年制法学教育模式改革(两主编之一)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7.法是一种实践智慧——法哲学法律方法论文选法律出版社20108.商谈的再思(主编)法律出版社20109.中国法律中的公共利益(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二)教材、工具书等

1.马克思主义法学论著导读(合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

2.国际人权法教程(合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3.社会科学大辞典(合著)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

4.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主编)第1—7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2004第8—16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011

5.法律方法阶梯(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012,2015

6.法学野渡—写给法学院新生(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013

7.《全球和谐与法治——第24届国际法哲学与社会哲学协会世界大会全体会议论文集》(两主编之一)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三)论文

一九八四

1.《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法律思想初探《湖北财经学院研究生学报》1984.1第117-121页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法学》1984.8转载

2.法律要迎接新的技术革命的挑战《湖北财经学院研究生学报》1984.3第116-120页

一九八五

3.加强在职教育立法《政治与法律》1985.2.第38-39页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教育学》1985.8转载

一九八六4.闪进法学大门的时代使者——谈系统科学在法律中的运用(主笔)《青年法学》1986.1第12-14页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法律》1986.11转载5.系统科学在法学中运用的数学问题《青年法学》1986.1第30-34页6.法律社会学研究对象之我见同上1986.2第62-66页7.从法律结构看加强立法协调的迫切性湖北省法理法史研究会年会论文1986.38.如何确定违宪(合撰)《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86.4.第79-82页.9.亚当·斯密的法律思想评述《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86.4第61-67页

一九八七10.立法十年回顾(合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论文集》1987.2第116-120页11.再议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主笔)《法学季刊》1987.2.第13-16页12.立法中反馈机制、作用与特点分析《法制系统科学论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第120-128页

一九八八13.关于中国商品经济的法律及建设方向的几个问题《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88.3.第85-90页14.我国乡镇企业的破产制度建设(合撰)《发展研究通讯》1988.16第1-20页

一九八九15.以制度推进制度——安徽阜阳乡镇企业破产制度试验报告(合撰)《未定稿》1989.4第23-29页16.农村变革中法律的地位及发展道路论纲《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89.4.第14-18页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法学》1990.3转载

一九九017.西方两大法系判例比较《中外法学》1990.1.第29-31页18.走地方立法为主之路《中国法学》1990.1.第45-53页

一九九一19.贴近现实,探索农村法律建设新主题(主笔)《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1.2第83-88页20.略论当代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法治时代》1991.3第16-20页21.当前农村突出法律问题(系列论文五篇,主笔)《湖北法制报》1990.12.27—1991.1.2422.664份农民法律意识问卷分析(系列论文五篇,主笔)同上1991.4.423.商品经济与计划经济中主要法律价值对比《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1.4第15-18页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法学》1992.11转载24.初步了解与初步理解的错位——农户户主法律意识分析(主笔)《现代法学》1991.4第68-72页25.逆差:在认同与价值评价之间——对农村村组干部法律意识的分析(合撰)《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1.4.第140-145页26.传统与现代之间——乡镇企业工人法律意识分析(合撰)《当代法学》1991.4第6-13页.27.嬗变的农民法律意识(主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研究》1991.4第116-120页28.农村改革中法律发展的基本对策《青年法学》1991.1第7-13页

一九九二29.村组企业厂长(经理)法律意识分析(合撰)《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2.1第80-85页30.对农村村组干部法律要求的调查分析(合撰)《政治与法律》1992.1第60-63页.31.中国农民法律意识的现实变迁(主笔)《中国法学》1992.1第92-101页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法学》1992.10转载32.法律与发展——九十年代中国法哲学的新视点《中外法学》1992.4第5-10页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法学》1993.1转载33.中国农村基层执法模式初探《行政法制》1992.4第17-19页

一九九五34.ChallengesFacingtheChineseLegalSystemattheEndofTwentyCentury17thIVRWorldCongressVolume3(英文)第211-218页意大利波伦亚《第17界国际法哲学与社会哲学大会论文集第三册》,1995.6

一九九六35.DasgegenwartigeBank-undBrsenweseninderVRChinaIn:WirschaftsweltChinas系列论文六篇(德文)德国波鸿《中国经济论坛》1996年4月号起连载36.DasPatentrechtinChinaInternationalWirtschafts-Briefe,1996.21Berlin.(德文)德国柏林《国际经济通讯》1996.12第1005-1010页

一九九七37.TwoChallengesFacingtheChineseLegalSystemattheEndofTwentyCenturyRechtstheorie,Beiheft17,1997,Berlin(英文)德国《法的理论》,特刊第17,1997第369-379页38.学术自由教授治校职业忠诚——德国法学教育体制述要《比较法研究》1997.4第368-377页法制日报,《律师文摘》转载

一九九八39.法哲学是什么?《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第1-52页

一九九九40.法哲学名词的产生与传播考略《中外法学》1999.1第13-19页.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法学》1999.4第13~19页转载41.自然法,一个绝代佳人?《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二)1999第311-318页42.英国司法独立思想与制度《依法治国与司法改革》(文集)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第211-216页

二00043.现代化的秩序依赖《清华法治论衡》(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第87-103页44.德国“法治国”思想和制度的起源与变迁《公法》(二)法律出版社,2000第37-87页

二00一45.国家法律者自国家考试出《法律科学》2001.5第19-22页.

二00二46.法的有效性与有效的法《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2第23-40页《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4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法学》2002.8《中国法理学精萃》(2003)转载

47.出释入造——法律诠释学何为及与法律解释学的关系《法学研究》2002.3第16-21页《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5转载48.英国“法治”思想和制度的起源与变迁《清华法治论衡》(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第295-350页

二00三49.法学方法抑或法律方法《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六)2003第20-32页50.中国宪法应如何设置人权(主笔)《政法论坛》2003.6第65-72页.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宪法行政法》2004.3转载

二00四51.法律判断形成的模式《法学研究》2004.1第140-149页.《中国法理学精萃》(2005)转载52.学术自由及其敌人:审批学术等级学术《学术界》2004.1第178-186页53.HowtoEstablishHumanRightsintheConstitutionofPRC(Zheng,etc.英文)《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七)2004第480-505页

二00五54.人格、人格的权利化和人格权的制定法设置《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八)2005第143-274页

二00六55.法律判断的大小前提建构及其方法《法学研究》2006.4第3-18页56.PluralistischeOrdnungenimchinesischenWirtschaftswandel——AmBeispieldesWirtschaftsrechts(德文)In:FestschriftfürNorbertHornzum70Geburtstag,2006,WalterdeGruyter,Berlin.S.633-646.

二00七57.知行合一经世致用——德国法学教育再述《比较法研究》2007.1第88-101页.58.Modeofmakinglegaldecisions,in:FrontiersofLawinChina,2007.4P.518-537.59.IndividualrechtsschutzdurchdiechinesischeVerfassung(德文)中国宪法对个人权利的保护In:TheorieundPrakxisdesMenschenrechtsschutzes:VIIDeutsch-ChinesischerMenschenrechtsdialog人权保障的理论和实践——第七届中德人权研讨会论文集,2007,1外文出版社60.从规范法治观到实践法治观——从养路费案观察中国法治之道《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第33-35页

二00八61道德立场与法律技术——中德情妇遗嘱案之比较和评析《中国法学》2008.4第179-189页.

二0一064.实践法律观要义——以转型中的中国为出发点《中国法学》2010.3第52-65页

二0一二65.中国法圈——跨文化的当代中国法及其未来走向《中国法学》2012.4第5-14页

二0一三66.中国公法中公共利益条款的文本描述和解释《浙江社会科学》2013.10第53-60页67.创新与法学交叉研究《交大法学》2013.4

二0一四68.重识法学:学科矩阵的建构《清华法学》2014.6第97-1116页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15.1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5年第3期转载

二0一六69.ATheoryofLegalMatrix,In:ArchivfürRechts-undSozialphilosophie,1.2016,p.58-76

70.“中国问题”及其法学辨析《清华法学》2016.2第5-20页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16.6转载72.“中国问题”有多中国:评中国法社会学的话语权焦虑症《战略与管理》2016.8第50-52

二0一七73.InterdisziplinarittderRechtswissenschaft,In:RechtsstaatlichesStrafrecht,FestschriftfürUlfridNeumannzum70Geburtstag,2017,C.F.Müller,Heidelberg.S.483-492

二0一八73.欧陆法律方法的方向性进程《清华法学》2018.2第95-107页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18年第9期转载

75.法律的“交叉”研究和应用的原理《中国法学》2018.4第124-139页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18年第12期转载

二0一九

76.OnthePracticalPhilosophyofLaw,In:ArchivfürRechts-undSozialphilosophie,4.2019,p.508-522.

二0二0

77.什么是法律实践?《浙江社会科学》2020.5第60-65页78.ContemporaryChineseLawanddifferentLegalFamilies,in:FestschriftfürMichealMartinekzum70Geburtstag,2020,C.H.Beck,Muenchen.S.483-492.

二0二一79.“北雁云依”违背了公序良俗吗?《荆楚法学》2012.180.实践哲学与实践理论,郑永流陈鲁夏《华东师大学报》(哲社版),2021.6

二0二二81.实践法哲学:从法律1.0走向法律2.0,《清华法学》,2022.1

(四)短论问答录

(五)书评综述

1.论生活之趋向,窥美国之法制——评《大趋势》《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86.1第93-96页.2.雕阑玉砌朱颜改------写在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之将尽处《光明日报》2006.3.163.中国法理学研究会“人权与法制”讨论会综述(合撰)《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2.3第93-95页4.第17届国际法哲学与社会哲学大会学术讨论综述(合撰)《中国法学》1995.4第122-123页5.在全球和谐中商谈法治:IVR第24届世界大会学术综述(合撰)《比较法研究》2010.2第89-103页

(六)译著(德、英)

1.牛津法律大辞典(主译之一,英文)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2.布莱克韦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参译,英文)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3.考夫曼、哈斯默尔主编,当代法哲学和法律理论导论(德文)法律出版社20024.恩吉施,法律思维导论(德文)法律出版社200420145.耶林,为权利而斗争(德文)法律出版社2007商务印书馆20166.萨维尼,历史法学派的基本思想(德文)法律出版社20097.哈斯默尔、诺伊曼、萨利格主编,当代法哲学和法律理论导论(第9版,德文)商务印书馆2021

(七)译文(德、英)

1.普朗斯克,计算机技术在法院中的运用(合译,英文)《青年法学》1987.1第100-106页.

2.诺伊曼,1945年以来德国法哲学的发展(德文)《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5.3第1-12页.3.考夫曼,法哲学、法律理论和法律教义学(德文)《外国法译评》2000.5第1-12页.4.施罗德,哲学诠释学与法律诠释学(德文)《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四)20015.恩吉施,法律者如何思维(德文)《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五)2001第1-13页6.霍勒巴赫,耶林:为法权而斗争(德文)《清华法学》2002.17.诺伊曼,考夫曼的生平和思想(德文)《比较法研究》2002.1第110-113页8.诺伊曼,法律教义学在德国法文化中的意义(德文)《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五)2002第14-21页9.诺伊曼,法律论证理论大要(合译,德文)《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八)2005第3-15页

通讯地址

郑永流教授博士

中欧法学院

102249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交流中心A419

电子邮件:xpzyl@sohu.comxpzlz@hotmail.com

院网:www.cesl.edu.cn

赵天书

男,德国汉堡大学法学博士

研究领域

经济法、破产法

“比特币法律属性探析——从广义货币法的角度”,《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7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劳动法》2018年第3期转载

“政府市场价格监管权边界的法经济学重构”,《政法论坛》2016年第4期

主要译著

耶利内克《主观公法权利体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兼职研究员陈景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范立波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朱庆育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学术助理曹峻玮中欧法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周洲中欧法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

行政秘书周洲中欧法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中国政法大学

邮编:102249

Thiswebsiteisco-fundedbytheEuropeanUnion.ItscontentsarethesoleresponsibilityoftheChina-EUSchoolofLawattheChinaUniversityofPoliticalScienceandLawanddonotnecessarilyreflecttheviewsoftheEuropeanUnion.

THE END
1.中国法制史论文8篇(全文)中国法制史论文(精选8篇) 中国法制史论文 第1篇 (20121716王梦影) 中国古代法制“礼法结合”的评议 “礼与法”的关系是中国法律史中的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传统的中国社会可是说是一个礼教下的社会,传统的中国法是一种礼教中的法。在中国法律制度走向成熟的过程中,礼与法由分离到对立,进而融合。其二者的相互渗透https://www.99xueshu.com/w/filelnh25m0i.html
2.中国法律的历史发展.pptx中国法律的历史发展CATALOGUE目录引言中国法律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演进宋元明清时期的法律变革与发展近现代中国法律的转型与发展中国法律历史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启示01引言研究中国法律历史发展的目的深入了解中国法律制度的演变过程,揭示其内在规律和特点,为当代法制建设提供历史借鉴。中国法律历史发展的背景中国https://m.renrendoc.com/paper/358735044.html
3.中国法律史学科发展评价(20102011)基于期刊论文的分析22崔永东;对中国传统司法观的理性分析[J];现代法学;2011年02期 23张伟仁;中国法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下)[J];中外法学;2011年01期 24张中秋;中华法系道德文化精神及对未来大中国法的意义[J];法学;2011年05期 25程关松;现代法治文明元叙事中的社群主义修辞学[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FXZ201302005.htm
4.中国法律思想史论文(最全范文8篇)2021.docx法学专业也是我国的教学发展中一个很重要的课程, 而作为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 中国法律思想史在其中也着很大的意义。中国法律思想史的传承, 也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吸收, 传承历史法律思想的遗产, 同时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满足社会发展进步不断变化的需求。下面是中国法律思想史论文8篇,供大家参考阅读。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613/6203215115003200.shtm
5.法律硕士联考中国法律的起源通过探寻夏、商时期中国法律的起源,我们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法律的发展历程,还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为现代法治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2025法律硕士考研[话题]# #法律硕士[话题]# #觉晓法硕[话题]# #法律硕士联考[话题]# #法学[话题]# #非法学[话题]# #法律硕士非法学[话题]# #法制史[https://www.jianshu.com/p/a1ae34520e6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