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妇女研究中心及其《性别文化》课程妇女研究中心

哲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点负责人。曾赴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哈佛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进修及从事合作研究,主要担任全国高校思政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高校“两课”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哲学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伦理学会副会长、广州市妇女研究会会长、华南师范大学妇女研究中心主任等社会学术职务,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女性主义理论、伦理学与价值哲学,主持国家社科项目“马克思主义公共哲学及公共价值构建”等4项,已撰写出版《社会价值:统摄与驱动》《命定与抗争》等5部专著,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

(可滑动查看更详细的介绍)

王晓盈

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流行音乐文化等。此外,她还是广东省流行音乐协会大学生社团委员会副主任,同时也是广东省女职工素质教育高级讲师。

主讲课程:《中外音乐教育概论》《舞台语言艺术》《音乐教育文献导读》《公共形象与礼仪》。

田丽丽

妇女研究中心主任

心理学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曾公派留学于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现担任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应用心理学系主任。

主要获奖:荣获第三届中国妇女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8年度广州市“抗震救灾”三八红旗手称号、2016年度广东省总工会授予“南粤建功立业女能手”荣誉称号,2017年荣获华南师范大学“2015-2016学年优秀教师”。

学术研究: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兴趣涉及积极心理学(幸福心理、学生学校幸福感)、女性(两性)心理、职业健康心理、学生心理、人力资源和管理心理等。曾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和省、市级课题多项,在国内外心理专业期刊发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署名学术论文70余篇。曾受世界银行“年轻学者支持计划”资助。

学术兼职:华南师范大学妇女研究中心主任、广州市妇女研究会副会长、广州市家庭教育研究促进会理事、广东省妇女研究会理事会理事、广东省人力资源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分会理事、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

社会兼职:广州市法律援助处心理咨询专家、广州市妇女儿童工作智库专家、广州市海珠区妇女儿童社会服务智库专家。

社会服务:长期担任公务员培训、企业经理人培训、MBA课程培训、管理干部培训、教师培训、企事业单位员工培训、律师培训、法官培训、检察官培训、培训者培训、学生及家长培训的主讲教授,培训内容涉及情绪和压力管理、幸福心理、女性心理、两性关系、学生心理、管理心理、人际沟通、职业心理健康等。

刘旺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心理学博士,曾兼任香港救助儿童会中国项目咨询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世界图书出版集团青少年心理服务专家,中国石油集团特约培训讲师、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师。主要研究兴趣是个体社会性发展与心理健康、学校心理学、积极组织心理学。学术性研究的主题有“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和生活质量”“中国文化背景下员工敬业的结构与测量”等;实践性研究主题包括“组织健康和个体心理健康维护”“员工帮助计划”“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等。社会心理服务主要内容包括:家庭婚姻咨询、青少年发展咨询、职业发展咨询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等。

刘卓红

刘卓红,哲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博士点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带头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两个一级博士点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合作导师。

刘剑玲

教育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MPA导师。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管理系教师,院工会主席和院教代会主任,院学术分委员会委员。曾获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2000年);“华南师范大学教学先进个人”(2012年)、“华南师范大学年度优秀教师”(2016年)。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管理、学生事务管理、家庭教育等。

许爱梅

执教34年来,许教授曾分别担任体操、艺术体操、舞蹈、健美操、瑜伽等课程的主讲教学工作;曾担任学校体操队、艺术体操队、健美操队的教练,并获得20多项优异成绩。她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共发表论文21篇,主编、参编教材7部,主持纵向、横向课题7项,创作表演作品约50多个,参与组织国际级、国家级大型体育庆典活动4次。

孙雪霞

吴敏

妇女研究中心副主任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1989年,北京大学中文系读本科和硕士;1999-2002年,中山大学中文系读博士;2004-2006年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2014年到美国华盛顿大学访学。

辛光辉

华南师范大学图书管理员,曾长期供职博物馆。

张青兰

现任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研室主任。中山大学博士,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学者,广东省伦理学会理事。任教10多年来,讲课深受学生欢迎,学生评价分多次获得全学院第一名,曾经获得“华南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优秀奖”,“华南师范大学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等奖励。近年来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伦理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多项课题研究,在《哲学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等国内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编著多部。

张镇

中国青年指挥家。现为华南师范大学蓝盾交响乐团副团长、华南师范大学蓝盾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兼常任指挥、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乐队指挥教师、广东珠江交响乐团客座指挥、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课程建设专家、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外生涯导师。

14岁时以全国第一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乐队指挥专业,师从夏小汤副教授,成为附中指挥专业首位学生。18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继续攻读乐队指挥专业,随后以高分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

2008年12月担任四川爱乐乐团驻团指挥,2010年9月起担任甘肃歌剧院客席指挥,2011年5月担任广州交响乐团助理指挥与广州交响乐团附属青少年乐团(现广州青年交响乐团)首任常任指挥,2011年10月起担任广州工人合唱团(广东珠江钢琴合唱团)指挥,2013年10月起担任广东珠江交响乐团客席指挥。

他不断应邀指挥国内各大职业乐团,曾与四川爱乐乐团、甘肃交响乐团、兰州交响乐团、珠江交响乐团、中央音乐学院青年合唱团、兰州大学艺术学院合唱团、广东珠江钢琴合唱团等职业艺术院团合作演出,以准确、精练、激情的指挥风格获得音乐届广泛好评。近年来,他也不断尝试交响乐与中国传统戏曲音乐相交融,曾多次率交响乐团与京剧、粤剧、豫剧、秦剧等戏曲艺术家(包括中国第二十四届戏曲“梅花奖”获得者马少敏、第十三届中国戏曲“梅花奖”获得者周桦、第十四届中国戏曲“梅花奖”获得者窦凤琴等)合作,在大型文艺晚会中成功演绎戏曲经典。

陆小媛

1989年9月-2002年7月留学日本,2002年9月归国,供职于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至今。

社会工作参与:广东省妇联妇女研究会常务理事、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理事、广州市民政局智慧团专家成员。

主要著书:《现代中国人口移动与社会性别》(現代中国の人口移動とジェンダー)日本僑報社2009年

主要编著:《社会保障制度比较》新华出版社2006年(副编)

《大学生教育管理与比较研究》2008年度教育部政司工作委托研究项目(合编)

陈彦敏

罗安妮

现任职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招生部部长兼校女教职委委员,校工会幸福女性学堂导师。华南师范大学网络学院部门工会主席、招生考试部部长兼办公室副主任,校女教职委委员。超过十年专业模特经验,后转幕后工作。曾担任ELITE国际精英模特公司中国区事外主管。拥有多次国际大型模特比赛总策划、模特培训、舞台编导、私人礼仪培训导师等丰富经验。近年在学校致力于推动美育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礼仪修养,修身立德。

赵小华

2007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与文化、中国古代哲学与文化。

已撰写出版专著《初盛唐礼乐文化与文士、文学关系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性别诗学:唐诗宋词研究的新视野”)、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各一项,曾发表论文《论初盛唐礼乐文化视野下的颂文特征》《综合类学术期刊刊载妇女/社会性别研究成果的现状与反思》等。

胡悒萍

医学学士,心理学硕士,全科医学主任医师(正高级),华南师范大学医院院长。曾在三甲医院工作10年。近年来受国家卫计委和广州市卫计委选派前往香港、英国学习全科医学,2013年被聘为广东省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家组成员,2016年成为广东省家庭医生团队培训首批省级师资。担任广东省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高校医疗保健协会副会长。

袁爱玲

现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导、博士点负责人;教育部园长培训中心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脑科学与教育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小学(学前)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蒙台梭利协会终身教授、副会长;广东省早教研究会副会长。

学术成果:1982年以来出版著作、译著、教材、工具书等56部;发表论文300余篇。先后指导创办了多家省市级幼儿园。

夏宝君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新闻传播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认证高级礼仪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女性形象工程公益讲师团讲师。研究方向为形象管理,文化传播,人际沟通等。生活中的她热爱艺术、喜欢旅游,学过油画。老师上课十分风趣幽默,爱笑富有亲和力。也十分乐于接受并尝试新事物,深受学生欢迎。

曾二秀

妇女权益法律咨询中心主任

法学博士,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国际法硕士点导师组组长,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中国广州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广州海事法院海事专家咨询委员会海事专家,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法学会国际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

熊欢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JournaloftheHistoryofSport亚洲编委会成员。2002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社会学系,2006年于英国德蒙福特大学取得社会学博士学位。2006年至2011年期间于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亚洲学院工作,任讲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委员会主席,从事“中国研究”的教学、科研和教学管理工作。2012年调入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至今,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社会学、女性/性别社会学。先后出版学术专著《重构、分层与解放:城市化与中国女性体育活动的变迁》(英文出版)、《身体、社会与体育——西方社会学理论视角下的体育》《性别、身体与社会——女性体育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实践》《体育人文社会学质性研究方法及应用》;编写跨文化语言教学教材4部,并于2008年获得欧盟教育委员会颁发的“欧洲语言”大奖;参译多部学术著作,如《体育休闲经济学》《奥运发展论》、ChinaGold:China’sQuestfortheGlobalPowerandOlympicGlory等;先后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4项,参与海外教学研究类课题4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多篇论文被SSCI、AHCI收录。

已开展的工作和活动

01

主要活动和课题

主要活动

●●●

(1)国内外学术交流

2010年4月30日,以色列电影导演SHOSHSHLAM携其《要生养众多》与我中心的部分学者就女性觉醒与发展问题进行了学术讨论。

2010年5月15日,我校妇女研究中的部分学者参加了由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中文大学性别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两性角色工作坊论坛活动。

(2)主办国内外学术研讨会

2009年12月,我中心与与日本城西国际大学、日本城西大学联合主办了“中日女性学学术研讨会”,两国学者就“少子老龄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3)协办女性论坛

2014年5月23日,我中心协助承办了由广东省教科文卫工会发起的主题为“女性梦想”的女工论坛,中心成员在论坛发言,畅谈女性及其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使命。

(4)参加学术会议

2016年5月华南师范大学妇女研究中心成员参加“全面二孩政策下的中国”学术研讨会,个别成员做会议主题发言。

(5)积极参加妇女研究会的学术交流活动和接受培训学习

2008年9月26日,华南师范大学妇女研究中心被广州市妇女学研究会吸纳为集体会员。

2014年6月12日,参加在中山大学召开的广州妇女学研究会年会。

2016年9月29日,华南师范大学妇女研究中心成员参加广东妇女研究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反家庭暴力法”专门讲座。

(6)举办女性法律权益维护公益活动

我中心在华南师范大学妇女权益法律咨询中心的大力支持与合作下,联合发起了多次为维护学校女教职工、女学生的合法权益的法律咨询服务,配合校工会女教职工委员会对全校女教职工进行法律知识宣传教育。

课题

我中心成员积极开展女性课题研究,涉及到的主题有:发达商业文化背景下女性被建构的特征与影响分析、职业女性自杀意念研究、高校女教师职业仪表整饰、女大学生妇科病现状调查、女性主义哲学对哲学学科发展的意义、女性在家庭中的权益保护机制等。研究领域广泛,科学性和实践性强。

教学活动和主要研究成果

02

(1)开设全校通识教育课程《性别文化》

该课程由华南师范大学妇女研究中心主任田丽丽教授(博士生导师)牵头,多位中心成员共同承担教学,2016学年度两个学期分别在大学城校区和石牌校区开课,2017学年度两个学期在石牌校区开课。课程内容涉及哲学、伦理学、生理、心理、教育、音乐、法律、国学、艺术、体育等领域。授课教师均是来自教学和科研一线的教授、副教授、博士,听课学生近200人。

(2)出版《女性学导论》一书

(3)科研成果

我中心成员近年来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当代职业女性问题研究”、省部级与女性研究有关的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性别文化》课程介绍

《性别文化》课程是2015年获批的华师第三批校级通识教育课程建设项目,由心理学院田丽丽教授领衔,全校多个学院的教授和老师参与,包括校医院的主任医师和图书馆的老师一起,共同打造的一门面向全体本科生的通识课程。这门课在王宏维教授主持了十五年的全校公选课《女性学导论》的基础上,既继承了原有课程的诸多特点,又做了许多新的调整。目前本课程于每周二晚在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一课南201教室进行授课。

下面看看我们实力雄厚的教师团队!

接下来是各个有趣的专题的简介!

王宏维教授带来

《社会性别理论及其演进》

专题简介:社会性别(gender)概念及理论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是当代美国女权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也是国际女权运动和性别研究理论重要内容。社会性别理论从社会、历史、文化的方面解释性别身份,认为性别是权力形成的源头和途径,等等。1995年北京世妇会《行动纲领》提出“社会性别主流化”作为一个推进性别平等的重要策略被采纳。2000年联合国《千年宣言》要求各成员国“促进性别平等以推动妇女赋权”。社会性别理论是一世界各地一大批女权主义学者共同开拓,不断丰富的,是开放、流动和多定义的,历经了女权运动三次浪潮,且向文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等领域辐射。本专题将讲授社会性别理论的代表人物、重要文献、主要内容、历史演进及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田丽丽教授和刘旺教授带来

《两性心理》

专题简介:性别有生理性别、心理性别和社会性别“三别”之分,这三别导致了人类社会中两性的格差序位和二者互动的结果——或以强凌弱、干戈相向、或琴瑟相调、瓶罄罍耻。全面、深入地了解自己和客观、正确地了解异性,是两性和谐共处,提高性别生产力的一个必要前提。本专题重在介绍男女两性在认知、情感、能力、性格、社会行为等方面的性别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如何基于两性心理特点处理好两性关系(爱情、家庭、职场)。

吴敏教授带来

《文学视野里的性别问题》

专题简介:文学因其形象化地表现人类社会生活尤其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独特形式,而容易对人们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念产生影响。作家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性别观念(褒贬爱憎、美化丑化、正剧悲剧)、怎样描绘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怎样讲述两性之间的故事、不同性别作家的审美特征等,都是文学领域里的性别问题的具体表现。本专题以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的《红高粱族》、张爱玲的小说《色·戒》以及李安同名电影、电影《唐山大地震》等作品为例,讨论怎样发现和分析文学(兼及电影)作品里的性别问题,怎样的艺术表达是对于性别的尊重或者应该予以质疑。本专题欢迎师生各抒己见,百家争鸣。

胡悒萍医生带来

《大学生性知识与性保健》

许爱梅教授带来

《性别与体操》

专题简介:运动是人的本性,“攀爬滚”、“走跑跳”与生俱来,每个人或多或少均有潜在的运动天赋,天生我才在哪方?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去了解:体操是运动之父,体操与“他和她”。课程主要介绍体操项群的每个子项目,有奥运竞赛项目、非奥运竞赛项目,日常休闲健身的各式基本体操,体操运动在不同年龄段的作用。课堂采用互动式教学,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配以视频、音频、图片、奥运冠军风采诗词等辅助材料进行说明或欣赏;从理论认知走向实践体验,引导讨论项目的不同特征,发现不同运动项目的不同特征,发现不同运动项目性别参与的区别;选择合适的体操运动,让身体健康,体态健美。

熊欢教授带来

《身体、权力与性别》

专题简介:本专题从身体角度审视社会性别的建构,启发学生观察和感受“性别化的身体”(genderedbody)是如何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对我们个人成长与发展产生影响的;思考和讨论当下突出的有关身体教育、身体技术、身体经济、身体文化等社会现象所折射出的性别权力。

夏宝君副教授带来

《大众媒体与性别形象建构》

罗安妮老师带来

《礼仪与性别形象》

张青兰教授带来

《性别与爱情》

专题简介:本讲题目是《性别与爱情》,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一是把握爱情的真谛;二是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具体来说,涉及到下列内容:1、什么是爱情?2、爱情的品质与责任;3、爱情的基础;4、大学校园爱情的种种;5、恋爱的道德要求;6、失恋了怎么办;7、如何看待婚前性行为与婚前同居?

陆小媛老师带来

《性别与家庭》

专题简介:课程使学生通过对家庭这个初级社会群体的分析了解家庭中性别对家庭的功能以及家庭发展的影响;了解当代中国的婚姻家庭问题;进而理解婚姻家庭、性与社会性别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对人类社会秩序建构的意义。

刘剑玲副教授带来

《教育与两性成长》

专题简介:在以培养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下,不同层次的教育将如何变革?应培养哪些两性成长共有的核心素养?从“女强人到女汉子”从“蓝颜知己到男闺蜜”,反映了当今社会两性角色边界的模糊及包容。为此,青年学生们应如何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认识自己和身边的异性,构建和谐的两性关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共同成长!

孙雪霞教授和辛光辉老师带来

《性别与国学》

专题简介:本课以诗画为主线,着重阐释在传统社会中,两性是如何透过各自不同的视角看大千世界看风云变幻,并如何通过诗与画的形式将其细腻逼真地呈现出来。从《诗经》到《离骚》,从赵氏文淑到柳如是,在谈诗论画中,课程将营造一个诗情画意的国学世界。

王晓盈老师带来

《听!是谁在唱歌?——流行音乐文化与性别意识》

曾二秀教授带来

《性别与法律》

张镇老师带来

《交响乐与性别》

专题简介:音乐是一种旋律,一种语言,一种心境,是欢乐、悲哀、忧郁、幽默、愤怒等情绪以声音形式的体现。说起性别,人们通常想到它在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上的差异,但其实音乐中也有性别。对音乐的性别,我们可诠释为:高为阳,低为阴;强为阳,弱为阴;刚为阳,柔为阴;大调为阳,小调为阴;金革之声为阳,丝木之声为阴等。而我们演奏、演唱音乐的演员同样有男性也有女性。本专题将着重讲解音乐中的性别,以及指挥、乐手因性别不同而在演奏上面产生的差异。

下面是《性别文化》课程课表

(以2017学年为例)

教学研讨会

为了及时交流课堂信息、分析教学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每学期诸位授课教师会齐聚召开课程教学研讨会。

研讨会上着重讨论我校《性别文化》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将科学性、学术性、方法论等“高水平大学特质”贯穿到哲学、伦理、教育、心理、文学、音乐、体育、美学、医学、法学等多门学科的“性别文化”的具体教学活动之中。授课老师们还会交流自己课堂的教学内容,讨论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衔接、编写出版教材等问题。

THE END
1.收藏!关于妇女权利,我国宪法这样规定→法律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 我国宪法中 有哪些内容和妇女权利有关? 一起了解 来源:中国妇女报 1、从0到30亿!她推动WPS成为国民级办公软件 2、激发科技向善力量!她是推动珠海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的爱心企业家3、服务群众超40万人次!她推动珠海妇儿权益工作走向全国前列4、从“制造”到“智造”,她带领五金小厂成长为国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KS4LF00553TEUB.html
2.论我国性骚扰的立法司法及完善为了弥补《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不足,各地相继出台具体实施办法,对性骚扰的定义做了进一步说明。这些地方性法规对性骚扰的界定比较具体,但由于地方性法规的法律等级,对于实施了什么样的性骚扰行为,应该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还是没有规定。 (三)我国性骚扰的法定概念 http://www.wkxls.com/Article/lvshifengcai/20230607145034959.html
3.◇专题2021013◇治理高价彩礼需多措并举综合发力综述与报告一、彩礼的定义及演变 (一)彩礼的定义 (二)彩礼的演变 (三)2020年我国彩礼地图 二、高价彩礼演变影响分析 (一)高价彩礼易导致返贫 (二)高价彩礼易造成婚恋破裂,产生纠纷甚至引发血案 (三)高价彩礼易滋生骗婚和拐卖妇女等违法犯罪行为 (四)高价彩礼易引发早婚回潮现象 https://www.fjlib.net/zt/fjstsgjcxx/zbzl/rdzt/202108/t20210818_467727.htm
4.中西政治制度对比(通用6篇)大概包括这四个方面,即将人归属于动物、作为目的的和手段的民主、法制、为法律所包容或保证的道德;而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基本特点的中国当代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思想文化基础是根源于中国儒家学说的鼻祖孔子和孟子的理论,并在历代儒家弟子的理论中得到继承和发展,这种思潮也集中体现在有关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vfb1n.html
5.法律如何定义对妇女的歧视中国批准的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第1条就对"对妇女的歧视"作出定义,明确了构成对妇女歧视的事由、行为、不利后果、因果关系、适用领域等关键要素,表明对妇女的歧视包括直接歧视、间接歧视、制度性歧视,揭示了歧视妇女的主要根源来自私领域的歧视和结构性歧视。中国现行法律没有对"歧视妇女"下定义,致使https://www.fnyjlc.com/CN/abstract/abstract1023.shtml
6.www.ossder.com/aplpage51371.html四,喵喵黄色网站激情四射,中国黄色视免费看 五,黑粗大鸡巴操小穴无码免费视频,九一少妇越做越爽 六,虐阳具黄文,欧美肠‘交 七,老太婆的一级片能下载能够看出来的中国的 【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133-2881-646 加载更多 版本更新 V2.12.16 真买的农村BBwBBwBBw http://www.ossder.com/aplpage51371.html
7.妇女的()权受到法律保护,禁止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其他方式贬低2016年4月26日,在安徽合肥考察中国科技大学、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时强调,()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希望同学们肩负时代责任,高扬理想风帆,静下心来刻苦学习C. 抓拍图片 D. 预约信息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所有的ASCII码都可以用“\”加数字(一般是8进制数字)来表示。而C中定义了一些字母前加"\"来https://www.shuashuati.com/ti/c844a8ced01c4cc0931d298bf802ae85.html?fm=bd9179932bbd15f0ae0a09677d960a0bab
8.妇女学习法律图片妇女学习法律设计素材红动中国素材网提供44个妇女学习法律图片、妇女学习法律素材、妇女学习法律背景、妇女学习法律模板、妇女学习法律海报等PS素材下载,包含PSD、AI、PNG、JPG、CDR等格式源文件素材,更多精品妇女学习法律设计素材下载,就来红动中国,最后更新于2024-12-02 05:34:14。https://so.redocn.com/xuexi/b8bec5aed1a7cfb0b7a8c2c9.htm
9.英国最高法院就法律中如何定义“女性”的问题听取了具有里程碑导读:伦敦(美联社)——周二,英国最高法院开始审理一个妇女权利运动组织和苏格兰政府之间旷日持久的争议中关于“女性”定义的法律挑战。英国最高法院的五名法官正在审理此案,该案件旨在澄清,根据平等法,持有性别承认证书的变性人是否可以被视为女性。虽然此案的焦点是苏格兰法律,但发起挑战的活动组织“为苏格兰妇女”(FWShttps://5g.yjyxgs.cn/zixun/1059.html
10.十四岁以上女孩称为妇女的法律规定律师普法十四岁以上女孩称为妇女的法律规定2020-04-22 2,324 普法内容在司法解释中定义14岁以上的女性称为妇女,未满14岁的男女称为儿童。妇女不是单纯指已婚妇女。《宪法》第四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https://www.110ask.com/tuwen/10060169876196099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