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德育论文汇总十篇

语言学习最重要的是融入到语言环境当中去,但现实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去英语国家学习生活,但这些人如何获取规范的英语学习环境呢?其实,语法就是一种规范的语言环境,融入到语法设置的语言环境中去,是学好包括英语在内的语言条件之一。

一、语法的涵义、特点及分类

㈠、涵义:语法是语言的规则;语法是词的构成、变化和用词造句的规则;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语法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按确定用法来运用的词类、词的屈折变化或表示相互关系的其他手段以及词在句中的功能和关系。

㈡、特点:语法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语法具有强大的递归性;语法具有严密的系统性;语法具有相对的稳固性;语法还具有民族性。

㈢、分类:从历时角度,可分为传统语法和现代语法(以结构主义语言学出现为界);从描写目的,可分为理论语法和教学语法(英语语法属教学语法的范畴)

二、语法的三个层面:形式、意义、用法

㈠、形式:某个语法结构怎样构成的。比如“现在完成进行时”的结构形式是havebeen

Father:Doyoudrink?YoungMan:No,thanks,I’mcool.

Father:I’maskingIfyoudrink.DoyouthinkI’dofferalcoholtoteenagedriverstakingmy

daughterout?这位父亲问他女儿的男朋友(其正准备开车带他女儿出门):Doyou

drink?他真正的意思是问这个年轻男子是否有饮酒的习惯,即在询问情况,而不是问他现在想不想喝酒,即不是在提议。因此,从交际的角度去看待语法,在具体语境中考查语法规则的使用,通过语篇、语境驾驭语法来达到十分具体的交际目的。我们不仅知道“应该”怎么说(whatlearnersshouldsay),更应该去了解为什么英语本族语者要“这样”说(whatnativespeakersofEnglishactuallydosayandwhy)。

三、掌握语法的重要性及语法教学的目标

㈠、重要性。《不列颠英语用法大全》中强调“要掌握一门语言,首先要掌握其语法。只有掌握了语法,最终才能掌握语言,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之。英国著名语言学H.Sweet认为语法是“语言的科学和艺术”。㈡、语法教学的目标语法教学具有两个目标和三个阶段。

①两个目标:“知”和“能”。“知”是指知道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能”是指能够正确自如地运用所学所掌握的的语法知识。②三个阶段:初级阶段、过渡阶段、高级阶段。

③两个目标和三个阶段的关系:两个目标和三个阶段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的,要实现两个

目标,必须要经历三个阶段。其中,初级阶段就要实现“知”的目标,即要求知晓一定的语法知识,这是基础,只有知晓了一定的语法知识,才能向更高的目标迈进。而要实现“能”的目标就必须以初级阶段为基础,在“知”的前提下通过“练”,也就是光知晓语法知识是不够的,只有在实践当中多加练习才能够更加透彻地,更加牢固地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从而才“能够”挥洒自如地去加以运用,也就才能够由初级阶段过渡到高级阶段,实现“能”的目标。由此看出学习语法知识是第一步,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实现向语言能力的转换,最终达到言语交际的目的

㈢、语法知识与语言技能。语法知识如何转化为语言技能,要做到下面两点:

首先,要“多思考”(thinkmuch),要认真领悟书中所讲到的语法规则。认真思考语法规则背后的合乎情理的思维规律,把“课本上的语法”(atextbookgrammar)变为“头脑中的语法”(amentalgrammar)——即逐渐培养自己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其次,要“多练习”(practicemuch),这里的练习,不仅是指为了应付考试而做的大量的阅读练习和单项选择题练习,而是包括听、说、读、写、译全方位的练习,尤其是口语和写作这种语言产出能力的练习。

四、英语语法的构成和特点

㈠、英语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词法:名词(noun)、动词(verb)、形容词(adjective)、冠词(article)、数词(numeral)、介词(preposition)、代词(pronoun)、连词(conjunction)、副词(adverb)等词类的用法。㈡、句法:一般规则的用法和特殊规则的用法。㈢、动态中把握英语语法

㈣、把握英语句子由易到难的五个层次的变化,学会从动态发展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语法在句子中的体现。

㈤、英语句子五个层次的变化

①简单的简单句:ⅰ)六个最基本句型,以及其中包含的六种句子成分(主谓宾系表补)。

ⅱ)SV(主谓)ⅲ)SVO(主谓宾)ⅳ)SVP(主系表)ⅴ)SVOOC(主谓宾宾补)ⅵ)SVIODO(主谓双宾语)ⅶ)Therebe+O(Therebe)②复杂的简单句:在六大句型基础上加三大修饰成分(定语、状语、同位语)后句子变得更加复杂了,但仍属于简单句(即句号前只有一个主谓结构)。③非简单句:当一个句号前出现两个、甚至更多个主谓结构时,简单句就变成了并列句或复合句。④复杂结构充当句子成分:简单句子中的成分一般由简单的词或词组充当,而随着句子变长变难,句中的一个成分可能就会由长而且复杂的结构充当,如从句、非谓语动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介词短语等等。⑤从句套从句的结构。一个复杂的句子中,可以有两个以上的从句,这些从句相互之间可以是平行关系,也可以是从属关系(即从句套从句),这种情况理解难度较大。

㈥、下面通过英汉语法的对比来看英语语法的特点

①汉语中有很多无主语句子或省略主语的句子,在用英语表达时,须补出主语(祈使句的情形例外)。如:

ⅰ.暑假过得很开心。Thesummervacationishappy.(F)We/Theyhadagoodtimeinthesummervacation.(T)(上面的这个汉语句子实际上没有主语,“暑假”在句中是状语。译成英语时须加主语We/They/He/I等。)

②汉语中有很多无生物名词作主语,但在英语中要改用生物即人作主语。如:

i.你的英语真棒。YourEnglishisexcellent.(F)YouareexcellentinEnglish.(T)

③汉语中的一些句子以生物即人作主语,但受表语形容词的制约,在英语中不可以人为主语。如:i.你方便的话,请在六点钟来。

Pleasecomeatsixifyouareconvenient.(F)Pleasecomeatsixifitisconvenienttoyou.(T)

④汉语中有大量的无谓语动词句子,但英语是一种以动词为中心的语言,每个句子几乎都少不了谓语动词(省略句除外)。如:这本书值得一读。

Thebookworthreading.(F)Thebookisworthreading.(T)

⑤汉语中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状态动词与动作动词的差别不大,界限不明,但在英语中却有严格区别和固定的用法模式。如:

i.他与她结婚了。Hemarriedwithher.(with是多余的)

五、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重难点

强化重点、突出难点:情态动词、虚拟语气、从句、强调、倒装、否定、省略、主谓一

致、比较等是大学英语语法的重难点。从词法、句法层面上升到语篇层面:大学英语语法教学则更偏重句法的教学。句法教学体现在理解语篇当中的长难句,而理解长难句最多运用到的语法知识就是从句、平行比较结构和非谓语动词短语三大语法规则

六、如何更有效地掌握大学英语语法

英语语法学得好不好,主要不是看你读了多少语法书,记了多少条语法规则,而是要看你在实践中能否正确掌握所学的这些语法规则——能听懂,说得好,写得好,理解得好,译得准确。要掌握好一个语法项目,就得靠多听、多说、多写、多读、多译,也就是做反复的、量的、多样化的练习。

参考文献

[1]薄冰,薄冰英语语法指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1

中学语文难教又难学是一个普遍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学生头脑中的一些“相异构想”的干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正确了解“相异构想”的形成和特点,充分认识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干扰作用,以找出清除这种干扰的有效方法,对语文教学走出困境,提高质量,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一、什么是“相异构想”

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一些从事课程教学研究的学者,先后对学生的前科学知识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和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表明,早在正式学习科学课程以前,儿童就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观察和体验,形成了一些非科学的概念和一些儿童阶段特有的思维方式。专家们将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之前形成的这类概念称为前科学概念或简称为“前概念”,而把儿童围绕“前概念”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有的错误思维结构称为“相异构想”或“不同的概念框架”(AlternativeFrameworks)。

中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也存在着与此类似的“相异构想”。这种“相异构想”对于他们学习语文是一种很大的障碍,因为“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教学中清除一种“相异构想”要比传授一种知识(从无知到有知)困难得多。从认知心理学原理可以知道,一切心理现象都可以归结为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刺激就有反应,反应是由刺激决定的。刺激可以认为是信息输入,反应可以看作信号输出。有关语文教学中的现象或问题的刺激作用于中学生,由于中学生本身就已具有的“相异构想”的作用,便使输出的信号失真和畸变,并又以错误的“构想”形式表现出来,再继续影响到以后的学习。所以,经常有教师责怪学生:“这个问题我不是讲过了吗?”,“上次错的,这次又错啦!”要知道,一个人先有的“相异构想”是不容易抛弃的,因为它是一个人对于某种知识领域中的客观事物已经形成的概念、规律、思想方法、逻辑素质的总和,它顽固而错误地影响着一个人学习行为的理性趋向。

二、“相异构想”的形成及其特点

形成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相异构想”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①来自生活的感受而导致不正确的理解。②对语文课不感兴趣,以致“相异构想”相安无事的存在和“生长”。③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对正确的概念不愿意接受。④思维定势影响正确观点和概念的建立。

中学生在学习语文中的“相异构想”的特点主要有四点:

1、特异性由于每个中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活动范围不尽相同,对同一类事物的认识和感受也不完全一样。

2、肤浅性由于中学生认识事物能力的有限性及其认识过程的自发性,他们在大脑中形成的概念、判断和推理往往缺乏逻辑性,认识问题和思考问题往往比较肤浅,只停留在表象阶段,不能正确地通过具体表象形成抽象观念,自然也无法摆脱局部事实的片面性,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

3、隐蔽性当中学生对某一语文现象形成初始观念时,由于他们思维能力的限制,常处于一种模糊状态,只能朦胧地“意会”,还不能明晰地言传。但作为一种观念,仍有其实质性的内容。

4、顽固性“相异构想”含有学生对事物认识先入为主的现象,又是自己“切身体验”到的东西,同时也是他们认识新知识和新材料所凭借的工具。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学习新知识或新课文之前,中学生头脑中并非一片空白,而是往往存在着一定的“相异构想”,这些“相异构想”错误地阻碍着正确知识的接受,也错误地“同化”着一些新知识和新材料,在语文学习中产生的消极作用是非常大的。

三、如何清除“相异构想”在语文教学中的干扰

1、教师要充分了解严重干扰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相异构想”。由于学生头脑中的“相异构想”既是各自特异的,又是隐蔽的,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善于创造一种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勇于暴露思想。不仅如此,教师还必须善于帮助学生理清思想,使他们那些朦胧的意识变成明确的,可用语言表达的清楚观念,使隐蔽的“相异构想”昭然若揭,然后与所学的正确知识进行比较,再予以清除。从教的角度看,善于从学生含糊不清或语无伦次的表达中找出他们的思维脉络,发现其“相异构想”,进而培养学生独立理清思维的能力,这是语文教师应有的基本素质。

在课程实践中,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师,必然能够给学生一定的自由。课程参与中的自由是指学生自主而非强制地学习的一种状态,它可以分为内在自由与人身自由。

人身自由,指在课程运行中教师允许相互交谈,学生可以选择他们想做的事,能够按照他们的意愿参与课程实践;内在自由指学生智力上、情感上和道德上的自由。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的课程实践就必须既有人身自由,又有内在自由。自由意味着权力与责任,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课程主体,他们应该有自主性参与课程的权力。学生的责任感往往是在他们自主性活动中培养起来的,同时,学生在课程运行中要主动参与就必须有一定的自,也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没有自,就不会产生主动参与;没有责任,主动参与就失去了效果。自由不等于自流,不是没有任务,没有目的,不受教师的指导等。学生的自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主动参与与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活动是它的目的、对象与内容,离开了活动就谈不上主动参与,它昭示着人在活动中的能动性、自为性。活动不会自动地产生在主体面前,正是人的主动参与才使活动成为活动,成为展示人、发展人的重要途径。主动参与强调学生对活动的亲自性、卷入性,它表征着学生个体对课程实践的一种态度与方式。主动参与是对活动的创造、运演,它决定着活动的方向、性质以及结果,使活动具有较强的建构性。参与是前提,决定着活动的始发:参与是过程,决定着活动的质量。现代课程所提倡的就是主动参与基础上的活动,活动基础上的发展。师生关系民主是师生关系和谐的重要保证,要使学生在课程运行中主动参与,师生关系必须是民主性的,否则学生的参与就不是主动性参与,而是被动、消极的参与。在课程进行中,教师应当放弃外在性权威,努力形成以知识素养与人格魅力为内容,以与人为善、和蔼可亲为外部特征的内在性权威,与学生平等相待,这样才能形成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人际关系氛围。

1营造氛围,激起主动参与的兴趣

坚持教学民主、平等、充满信任的教学氛围,能让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无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新和“心理安全”及“心理自由”的情感,学生在宽松、愉快的合作学习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激发他们主体参与合作学习的兴趣。如在“迎接中考”的复习教学中,抓住知识间的联系,充分尊重、相信学生,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合作氛围,首先提出合作学习方法,即看到一个“短文阅读”可以就有关知识联系起来,然后教师运用多媒体逐个讲解,先组内互问互答,再让每一个小组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并提出一个问题给下一组同学回答。这样小组成员就能积极合作,圆满完成了复习的任务,激起了学生参与合作的兴趣。

2优化组合,增强主动参与的信心

3精心设计,激发主动参与的动机

动机是内驱力,主体参与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投入探索活动。在合作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材的重难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设计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效应,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认知功能的思考题、讨论题、实践活动题,提高同伴间合作的效率。

4走向社会,使学生在实践中“用”语文

二、以礼仪教育为切入点提高思想道德教育质量的路径

(一)把礼仪教育纳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二)建设大学生礼仪教育高素质师资队伍

(三)组织各类礼仪教育的实践活动

1、文学艺术修养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哲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文学艺术的熏陶,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爱因斯坦曾表示,艺术比知识更有想象空间,利于拓宽人的思维,无限的想象力推动着知识的进化。在实际教学中,将文学艺术的形象思维与科学的逻辑思维相结合,进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文学艺术修养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伴随他们文学艺术修养的提高而提高,文学艺术使大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范围逐渐扩大,涉及到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居里夫人曾认为对科学研究与探讨的过程是对美的探寻,而实际上的确如此,理论的研究与技术的创造本身就极具审美情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更多美的奇迹。而对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实际是指对他们进行职业岗位的审美培养,使大学生热爱自己今后从事的岗位,通过文学艺术修养在岗位中发现美、创造美。

二、当代大学生加强文学艺术修养的策略

1、开设文学艺术课程

文学艺术课程,实质是指鉴赏文学经典作品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挑选优秀、经典的中外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与鉴赏,尤其是要将作品中的精神、思想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从中获得启发,感受到文学作品的艺术美。同时,在课堂上应让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对文字作品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对于文学艺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可以依据学生与学校的具体情况来设置,以自由形式为主,最终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

2、编写科学适用的教材

提高大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主要是指拓展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大学生的思想、情感、鉴赏能力得到提高。在编写教材时应注重文理学科的渗透,根据当代大学生现有实际水平编写科学适用的教材,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注重对人文素质类教材的编写,进而提高大学生对人文知识的兴趣,加强对大学生文学艺术修养的培养。

3、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作用

各高校应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营造积极有趣的文学氛围,开展人文艺术节、沙龙活动(如书法、绘画、舞蹈、歌唱等),社团文化艺术节,举办各种人文、艺术讲座(文学、音乐、美术、电影等)等,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中,从中收获快乐与知识。同时,在校园环境中也可以营造一种文学气息,如在校刊、黑板报上可以开设文艺专栏,让有才能的学生在上面任意施展才华;在校园建筑中可以增添文学艺术形式,小桥、亭子等都能营造出文学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文学艺术的陶冶。

4、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文学艺术修养

二、要全面将人文教育贯穿于课文教学中,陶冶学生的人文意识

三、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升华其人文素质

2建立科学有效的实验教学体系

2.1优化实验内容,建立实验教学体系

课题组在分析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医学检验人才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以《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全国临床医学检验技士考试大纲》为蓝本,对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检验、免疫学检验课程实验内容进行了优化整合。删除了一些临床已淘汰的单纯验证实验,增加了设计性实验及案例分析;确定了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及临床岗位技能,编写了医学检验专业技能实训指导与技能评价标准,建立了我院临床检验、免疫学检验课程实验教学体系。该体系包括实验内容、实验成绩评定方法及实验考核方法3方面。实验内容分为3个模块,第一模块是基本技能操作和常见检验仪器的使用与保养;第二模块是实验技能操作;第三模块是设计性实验及案例分析。

2.2改革考核方式

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满足时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考试只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种检测方式与手段,其根本目的应在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目前,大多数院校医学检验专业课程考核以理论考试为主,内容局限于教材,忽视了操作能力和素质考查,这种考核方式具有片面性,不能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我们采取理论、操作、口试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既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是对学生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在理论和实验成绩权重方面,加大实验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将其由过去的10分提高到40分,其中基本技能操作15分,实验技能20分,实验报告5分。把实验考试和理论考试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以此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

2.3改革实验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2.4加强校内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

在院领导大力支持下,我院加大了对医学检验专业的投入,建立了综合性实训基地,设立了基础训练室、仿真训练室、标本处理室等。训练室按照生物实验室标准规划布局,设立污染区、过渡区及清洁区。基础训练室配备简单的检验器材和仪器,供各专业课基本技能操作训练使用,如移液管、微量加样器、振荡器、载玻片、染液、显微镜等。仿真训练室配备大型自动化仪器、试剂盒等,供各专业课岗位技能训练使用。基础训练室和仿真训练室均配备专职实验教师,实行预约制度,定时对学生开放。在实训教学中,加强生物安全知识的普及,如患者的血液、排泄物、尿液、分泌物等标本里有一些已知或未知的病原微生物存在,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操作过程中难免产生微小飞溅、气泡、爆破性气溶胶等,易造成感染,因此,实验后的标本应妥善处理。在实训中,养成学生戴口罩、实验前后洗手等习惯。对于一些要求熟练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如采血、吸血、推片、血细胞形态观察、移液管和微量加样器的使用等,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操作水平,在训练室自主选择项目进行操作练习,培优补差,弥补实验课时的不足。

2.5实施校院合作培养模式

2.6加大实习考核力度,以考促练

临床实习是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使学生初步具备临床所需基本素质的必要过程,是影响学生就业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纽带。为了提高学生实习质量,我们加强了实习前的医患沟通能力培训及实习期间理论和操作考核力度,制定了考核项目及标准,并将考核成绩计入毕业成绩,达到了以考促练的目的。2.7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学技能竞赛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技能竞赛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提高竞争力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我院开展的职业技能竞赛,要求所有任课教师和学生都要参与,注重竞赛过程,并贯穿课程学习始终。在医学检验技术课程开课时就安排竞赛,把期中、期末考试与理论、实验考核全列为竞赛项目。学生通过竞赛拓展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提升了综合素质,培养了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达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

1.1早期旷课以轻度隐性旷课为主

大学第一学年课程安排以公共课为主。由于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和对环境陌生等原因,往往表现出轻度隐性旷课,如在课堂上玩手机、看课外读物等。此外,还有极少数学生出现显性旷课,如在宿舍打游戏、看小说等。

1.2中期旷课以中度和重度显性旷课为主

大二、大三的学生渐渐熟悉周围的环境,为提升自身素质,有的开始趋向活跃并积极参加学校社团活动,有的学生则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这些原因促使大学生中期旷课以中度和重度显性旷课为主。

1.3晚期旷课多以重度显性旷课为主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入大四,绝大多数都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就业和考研的严峻形势迫使其在上专业课时会有选择性,凡是有利于考研的课程就会积极上课,反之选择旷课。因此,晚期旷课多表现为重度显性旷课。

2旷课原因分析

2.1内部原因

2.1.1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

2.1.2没有目标,感觉前途渺茫

2.1.3学习急功近利

2.2外部原因

2.2.1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的医学生课程多,除周一到周五外,晚上或周末还安排一些课程教学。这就导致教师和学生过度疲劳,上课积极性不高。此外,高校在安排课程时,没有考虑到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的关联性,有些课程存在内容重复现象,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

2.2.2教师评价体系不健全

当前,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定和绩效工资的主要参照依据是科研量。该政策导向本来是鼓励高校教师进行科研,但在具体的操作中误将科研视为衡量高校教师的唯一标准。很多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教师选择埋头钻研科研,将教学主要工作留给刚刚进校的年轻教师。很多年轻教师上课时照本宣科,学生怨声载道,导致高校教学工作整体水平不高。

2.2.3考试制度不完善

期末考试本来是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但是,有些教师为了个人目的而给学生考前划考试重点、考试范围。另外,考试时会出现教师监考不严、学生作弊现象。此外,个别科目考试题目相对固定,学生只要收集近几年的试题就可顺利过关。以上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旷课行为屡禁不止。

2.2.4管理部门监督不到位

首先,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到位。学生管理部门查迟到、旷课仅仅是在开学初,不能真正遏制旷课行为。其次,即使对经常旷课的学生给予处分,也只是采取较轻的处分方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2.5家长监督意识不强

有的家长往往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后就和自己没有关系了。一旦出现其他情况,家长就认为学校应负全部责任。孩子的成长、成才与家长、高校和社会的影响分不开。孩子进入高校后,家长有责任也有义务对其加强监督管理,要与学校共同教育孩子。

3对策

3.1学生方面

第一,家长应尊重孩子的高考志愿,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旷课问题。第二,入学后,学生应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面对新的学习生活。第三,主动向教师或者高年级学生请教专业课学习方法。第四,正确处理专业和兴趣的关系。第五,树立远大目标。

3.2高校方面

第一,完善课程设置,积极实行学分制。第二,修正教师评价体系,对那些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任课教师在职称和绩效工资等方面给予客观的评价和待遇。第三,加强教务管理,严肃处理乱作为和不作为的高校教师,真正做到正本清源。第四,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健全监督机制,落实责任到人的工作方针。第五,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使其尽早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第六,建立与家长沟通的平台,及时将学生在校情况告知家长。

长期以来,教学中存在教师讲得多,对问题讨论得少,教师提问得多,学生问得少,甚至学生提不出问题的现象,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要改变当前这种状况,必须对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进行分析反思,努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增强学生质疑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努力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新目标。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就在每问。因此学生学习提问、学会提问是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教师的一项重要使命。

一、英语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淡薄原因剖析

二、英语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科学激发策略

三、结束语

参考文献:

[1]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2002.

教学是教和学,学为主,教是为了学。教学中如果不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学生认识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没有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一定不会是成功的课堂。这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育本身就是要以学生为根本。只有以教促学,深化教学改革,增强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意识,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切实提高教育质量。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强,更应该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品质,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主体意识,提高创新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与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呢?以下作一浅论,以期共求提高。

一、营造民主教学氛围,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而且是可塑性很强的人,教学必须以人为单位,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大力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需要营造民主教学氛围。只有让学生感受到平等、愉悦,学生才能产生积极的情绪与愉悦的心态,才能对学习产生参与的主观意愿,进而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也才会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何营造民主教学氛围呢?我认为应包括以下几点:

在语文教学中营造民主教学氛围,对于强化学生主体意识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下所能达成的高效学习效果应是不言而喻的。

二、构建精讲精练课堂,引导学生主动求知

课堂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大舞台,是构筑教育质量的基石,更应成为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发挥主体作用的主阵地。在正常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必不可少,但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依赖于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发挥,教师要当好“导演”,当好“配角”,调动学生眼、耳、手、脑等多种感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语文教材中的篇目大多文质兼美,情理并存,不仅有利于充实知识,陶冶性情,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教师要有效利用教材,挖掘教材蕴含的一切可调动学生的点,有针对性地讲授,这就是精讲。精讲不仅要有针对性,更要有启发性。讲好了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教师的讲要留有学生思考的余地,让他们边听边想,学生才会觉得学得有趣,才能主动探求。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语文课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善于设疑,把教学内容问题化,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去解决,反对目中无人,直接灌输。同时,教师的讲、问宜精不宜多,过多的讲不利于学生独立探求知识精神的培养,精讲必须配以精练。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使学生加强训练,增加实践机会,促进能力发展。整个课堂应始终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寓知识教学于愉悦氛围中,寓能力培养于主体活动中。

三、倡导多元化教学形式,鼓励学生全员参与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就要求现代教师应由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教学过程应由传授知识变成引导学生探求信息、分析信息及研究信息的过程。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参与、主动参与。我们要对教学形式进行改革与创新,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形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以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以精巧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以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入文本所预设的意境中,通过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注意引导学生将合作学习与个人自主学习巧妙结合,注意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真正实现教学面向全体,使所有学生在自身基础上获得应有的发展与进步。

四、优化检测反馈方式,促使学生养成主体习惯

考试是我们绕不过去的话题,也是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但如果考试只是为考而考,考后评议,就只是简单总结。这样的考试只会造成学生厌烦、抵触的情绪,会抑制学生思维的多元化。因此,适当的考试必须配以细致的评点,要考评并重,以考评促学习。学生考后写《试卷分析》应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分析命题意图,分析试题所考查的知识点,分析错误的原因,对照试卷查找知识的缺漏点。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不仅知道学什么,而且知道怎样学,养成自觉评价的习惯,进而学会自主学习,增强主体意识。

THE END
1.关于法律的作文800字关于法律的作文800字-关于法律的征文800字 作文一:《关于执法的作文800字 》1500字 关于执法的作文800字小编为各人保举下文,关于执法的作文800字,盼望可以资助到你。接待阅读。执法安在执法,大家都认识的词,大家都晓得,执法不能犯,也不敢犯。不论是小我私家照旧团体。我也不往远扯,就说说这关于我们的《未成年https://www.xdyy8.com/wenxue/zuowen/70775.html
2.以网络暴力为话题的论文题目网络暴力题目新颖129人正在咨询网络暴力标题138人正在咨询拒绝网络暴力作文题目104人正在咨询网络暴力题目新颖129人正在咨询优选休闲娱乐答主在线答疑?在线生活达人lv3.9“回答很专业”已帮助678人擅长:脑筋急转弯,文学艺术,节目影音 答:22、让网络谣言止于你我,营造健康网络环境。23、文明上网,不触法律红线;安心物销https://www.igaichong.com/article/bd3600386502d78210e38eda.html
3.关于描写以宪法为题目的话题作文,怎么写(10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很多地方要用到法律,法律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三国 阅读全文 宪法 1200字以上 议论文 宪法作文800字宪法作文800字一:“惟用法律自绳己,春秋三传束高阁;扫除诗书诵法律,投弃俎豆陈鞭杻;旧学诗书儒术富,兼通法律吏能精。”每当读到这些关于法律的诗时https://www.xiaoyuandeng.com/zw-jh/cix4IWrtrONtHS3h39Yl6gm.html
4.头条文章在最后关头临近考试前选择了周思成的押题班,感觉才触摸到了写作的一些门道,并且他也押中了作文题目,让我在考场上顺利写完作文。回头翻看他之前的授课内容,干货较多,属于看完就能上手写的类型,推荐大家在暑假就开始跟着学习。 第三,关于是否要动笔写。要写,别偷懒。时间紧张如我,在最后的半个月也抽出时间写了几https://weibo.com/ttarticle/x/m/show/id/2309404625083170947470
5.学宪法征文优秀作品展(26)樊雪婷:知法于心守法于行知识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了解了宪法,才能迸发出无穷的力量。缺乏宪法文化,不学宪法、不讲宪法,这会直接导致了宪法虽大却不足畏,宪法虽严却不足惧。学习宪法,使宪法的社会地位与其实际价值相匹配。学习宪法不只是学习严谨的法律规范,更是维护自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0ODIzOTE5MQ==&mid=2247530711&idx=4&sn=9962504e9d27174ae9285b5f974fb0df&chksm=e8bdd9eca76ccd198fed3aa43a1c53f33b43c6321261e8923658ff2878b7f386f478e2f0bf09&scene=27
6.法学本科的毕业论文题目推荐?本次回答由专业的论文辅导机构“六安智景文化”提供,相关专业的参考文献和成稿我们都有,如果你实在不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5619269/answer/3153825248
7.参考:专家详细点评2009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点评:今年北京作文题采用了比较平稳的方式,即话题作文的形式;虽是命题作文,但是给出了两句歌词,有一定的指向性和引导性,命题作文对考生来说减少了审题的难度,学生可以有很多切入的角度,写议论文和抒情散文都比较容易。这种命题作文主要是考查学生的思考深度。命题作文对大家的限制比较多,但是今年北京的作文题目内涵还是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9/06/id/360826.shtml
8.2022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617考研真题回忆三、围绕“畅想百年”为主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法律经济部分 1.何为国际收支逆差?国际收支持续逆差对一国经济的影响。 2.公民和组织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有哪些? 3.何为碳达峰、碳中和?说明达到这一目标需要产业结构如何转型? 以上就是学姐为大家整理的2022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617考研真题回忆的详细内容!想了解更多https://www.gaodun.com/kaoyan/1305302.html
9.2023年高考热点模拟题《天人和谐促绿色发展,法律责任担时代使命【题目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全球湿地不断遭到破坏,保护湿地成为一项世界性的问题。在此背景之下,多国于1971年签署《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中国于1992 年加入《湿地公约》,2005年当选为《湿地公约》常委会成员国,2021年出台《中华http://m.jxew.net/gzzw/gszw/2580.html
10.2015高考作文题原型遭人肉围攻警方称网友骂错人了高考高考大幕落下,而备受关注的作文题再起波澜。在全国16套高考题目中,有一套作文题因选用新闻报道为背景材料,而导致“原型”遭到网友“围攻”。 “导火索”是高考全国语文卷卷一,适用于河南、河北、山西、江西、陕西等省份。该题目引用了5月9日的一则新闻报道:一位父亲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打电话,旁边的孩子“小陈”一http://3g.exam8.com/a/3304749
11.法在我身边篇7:初二竞赛一等奖作文_法在我心中 法律,大家一定都懂一些,但是,更重要的是应该遵法守法。星期五下午,学校安排了一个警官来为我们讲解关于法律的知识,以免我们不小心走上犯罪的道路。 法,不仅要普照我们的生活,而更应璀璨于我们心中。追溯历史的长河,鞠躬尽瘁的孔明挥泪斩马谡;铁面无私的包拯忍痛铡亲侄;清廉奉公https://www.360wenmi.com/f/filea9gy4p3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