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最美公益普法个人”公示,两位民建会员榜上有名

日前,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司法厅在全省范围内联合开展“最美公益普法集体(个人)”宣传展示活动。经各市州及有关单位层层推荐、网上点赞,并经湖南省“最美公益普法集体(个人)”“‘七五’普法十佳精准普法创新案例”宣传展示活动评审委员会成员集中评审,分别确定了10个湖南省“最美公益普法集体”、10名湖南省“最美公益普法个人”和10个“‘七五’普法十佳精准普法创新案例”。其中,刘德文、黄周炳两位民建会员获评湖南省“最美公益普法个人”。

刘德文:一位人民律师的公益普法情怀

作为一名法律人,宣讲法律是他的工作常态,他组织带领律师送法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为长沙地区六所监狱免费提供法律服务。

作为原长沙市公益法律服务专门委员会主任,他牵头促成律师参与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值班代理工作,6年带头担任值班律师,释法明理,引导信访群众通过法律渠道解决纠纷。

他就是湖南民建法援中心主任、民建省直企业支部副主委、湖南金凯华律师事务所主任刘德文。一位“希望通过开展公益普法,让更多人懂法、守法、用法,让社会实现公平正义。”的人民律师。

以法之名,为弱势群体展现法律温情

2009年,刘德文在律所设立义务法律咨询室,搭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为百姓群众服务的平台,为弱势群体提供免费法律服务。2019年,他推动与长沙市老年协会开展“健康315活动”,带领公益律师为老年人无偿提供日常法律咨询与帮助。

2016年4月,在刘德文的推动下,湖南民建法援中心、金凯华律师事务所与星城监狱、长沙监狱、女子监狱、长康监狱、坪塘监狱、未成年犯管教所等6所监狱签订《社会帮教法律服务协议》,倡导法律服务进监区,开展公益法律宣讲。

躬身示范,带头化解涉法涉诉信访案件

发挥专长,为防疫物资出口摸清“法律门槛”

2020年,刘德文以人大代表的身份提出《关于出台口罩产销规范指引》建议,被长沙市人大作为优秀建议予以通报表彰,并写入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黄周炳:矢志正义不言苦甘为法治献青春

黄周炳民建长沙市委会副主委、湖南民建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长沙理工大学法学院教师。二十年来,他心系学生、关爱弱势群体、服务企业,彰显了扶弱助困、匡扶正义、忠于法律的职业道德风尚。

普法宣传,他带领学生四处奔波

黄周炳积极参与校园法治宣传工作,指导学生制作校园普法系列栏目剧“小权说法”,通过微视频方式,就学生日常生活中普遍遇到的电信诈骗进行情景再现,针对常见案例予以深入剖析,提高在校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增强防范意识。他还参与校园普法讲座、明星警官现身说法、普法校园栏目剧等活动,将普法教育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

在校园,他搭建校内教学实践平台,带领学生开展系列实践活动。指导学生成立“法学协会”“法律咨询社”等学生社团,连续六年打造“长理法律宣传月”品牌。在每年的“3.15消费者权益日”和“12.4国家宪法日”等重大节点,义务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并带领学生深入社区宣讲法律。

同时,他探索创建“1个法援+1个学生+1个企业”法律宣传及咨询机制,带领学生团队深入走访一百余家企业进行“法律体检”,提供法律咨询1000余次,法治教育50多场次,帮助企业建立预防法律风险的防火墙。

精准普法,他助力企业建设法治营商环境

黄周炳作长期担任省、市级民建法律援助中心的义务咨询律师、法治宣讲团成员,为会员企业提供无偿法律援助。

他深入100余家小微企业进行法律宣传,帮助小微企业主及员工树立法律意识;指导企业主制定内部法律风险评价制度;帮助企业建立外部合同风险管理制度,让企业守法守承诺,认识到打赢官司靠证据,而不需要找关系,改变了预防、处理纠纷的观念和方式,引导企业从“要我学法”转变到“我要学法、更要守法”。

近年来,他先后为困难企业提供法律援助30余次,挽回经济损失近5000余万元,义务提供法律咨询1000余次,免费给30多个单位讲授法治课50多场次,提高了企业依法管理能力和职工自我维权法律意识,帮助企业减少了经营风险,节约了管理成本。

作为长沙市人大代表的黄周炳还将小微企业营商环境建设作为普法切入口,提出要发展企业法治环境,实现亲清政商关系法治化的建议,并获理论创新一等奖。

法治深耕,他为农民工撑起法律保护伞

几年前,长沙湘府路上某开发商资金链断裂,导致工地停工,而建筑公司也因开发商没有支付工程款被多家材料商起诉陷于债务纠纷,无法发工资,从而引发400多名农民工集体讨薪。为了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黄周炳义务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当得知开发商已将全部在建工程抵押给某公司,而福州某法院正要拍卖全部财产用于还债的情况后,他一方面向当地各级政府部门、法院反映情况,引起政府主管领导高度重视,稳定农民工的情绪,一方面组织团队提出专业的法律救济方案,运用法律手段保障农民工的工资支付。通过多次召开协调会,农民工工资最终得到了优先保障。

黄周炳多次走访工地,开展劳动合同体检、法律咨询、现场受理维权案件等活动,通过普法宣传进一步提高了农民工依法维权、理性维权的法律意识。同时,也增强了用人单位的依法用工的法律意识,使企业合同签订率、工伤保险办理均达到100%。近年来,他义务援助农民工数百人,为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

THE END
1.法律的温情法律的温情 一般情况下,法律被认为是冰冷无情的,其实法律不强人所难,也有其温情的一面,当在一些具体情况下,我们不期待行为人能做出合法行为时,行为人做出了违法行为,比如面对违法求生与死亡时选择违法求生,就是没有期待可能性,这时不能认为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责任,因而不能让他承担刑事责任。https://www.jianshu.com/p/69d3fb78ae12
2.我感受到了法律的温情“感谢检察官,你们让我真切感受到了法律的公正和温情。”近日,黑龙江省集贤县检察院检察官来到单某家中,对其公开宣告不起诉决定,躺在床上的单某激动地对办案检察官说。 2018年10月,单某酒后驾驶摩托车回家,路上与一辆小轿车相撞。对方人和车都没受到大的损伤,但是事故却造成单某颅脑严重损伤,锁骨及肋骨多处骨折,https://www.hi.jcy.gov.cn/Wap/WModule/M001/wap_view.aspx?i=551829
3.温情执法应兼顾法理情这些无不彰显法律温情的一面。 温情执法暖人心。法律只有兼顾了法、理、情,才会更有温度,法律有情,更能让人感受到法律的威慑与柔情。 温情执法不是滥情,不是徇私情,也不是执法不严或选择性执法,而是更体现了法律的人文关怀,体现了法律以宣传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既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违法必受罚的原则https://www.ztnews.net/article/show-352436.html
4.法律有温度执法有温情本次调查,将对被告人的量刑有着重大影响,彰显了法律的温度,让人感受到了执法者的温情。http://www.fjscnews.com/wap/2020-05/11/content_991252.htm
5.羊城晚报小女孩的悲剧,跟案子的关系本身不大,悲剧的根源在于他有一个那样的父亲,以及网络赌博之害人至深。但是,如果案子迟迟不能解决,随着她慢慢长大,这顶“老赖”的帽子,恐将全方位影响她的生活。法院应尽力促成小女孩的亲人和房子的买主达成执行和解,帮助生来可怜的小女孩去了这顶“老赖”的帽子,释放法律的温情。https://ep.ycwb.com/epaper/ycwb/h5/html5/2020-12/16/content_10_341335.htm
6.吕端胜:擦亮人性的光辉吕端胜认为,检察官履行职责要高扬法律的刚性,但在具体的执法中不能机械固执,在不突破法律底线的前提下,要当刚则刚,该柔则柔,让法律的刚性和温情适时展现,用法律温情的手抚慰人心,从而树立法治的权威。 "……我不能离开我的爸爸,我不愿意从此失学,我要读书,我要学本领……"这是2007年8月底,一起盗窃案犯罪嫌https://news.cctv.com/china/20071227/101290.shtml
7.9岁女孩成“老赖”?法院道歉!但是,如果案子迟迟不能解决,随着她慢慢长大,这顶“老赖”的帽子,恐将全方位影响她的生活。法院应尽力促成小女孩的亲人和房子的买主达成执行和解,帮助生来可怜的小女孩去了这顶“老赖”的帽子,释放法律的温情。(羊城晚报) 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涉及到未成年人的事情总是牵动人心,陈蔓的遭遇刺痛着网友们的内心。所有https://www.chinaso.com/wz/focus_detail/20201216/1000200033169261608116551656522669_1.html
8.人物这位气质温婉灵动、性格温润如水的女性,正是曾经审理了诸多重大刑事案件、获得2009年北京市先进法官的北京一中院刑事法官郑文伟。 温柔化解仇恨,法律浸润温情 “法官不是机器,当心中的情绪被拨动,泪水夺眶而出,笔端也真诚涌动。” 那是一起故意伤害的案件,26岁的马某因300余元工钱与宋某发生激烈争执,被宋某持刀刺伤https://www.bj148.org/rw1/202404/t20240409_1664133.html
9.法律硕士学院关怀入宿舍,初秋送温情法律硕士学院关怀入宿舍,初秋送温情 9月5日中午,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学院分党委书记兼副院长韩文生、学院分团委书记兼辅导员苏宇老师专程走访了新生宿舍三斋和九斋,亲切慰问了2016级法硕新生,了解他们入学后的生活情况,并送去温暖和关心。 (法律硕士学院领导与老师走访学生宿舍)https://news.cupl.edu.cn/info/1016/220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