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国家宪法日丨法驻我心与法同行头条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12月4日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本报特推出“法驻我心与法同行”报道,讲述宪法故事、弘扬宪法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宪法、遵守宪法、捍卫宪法的良好氛围。

藏品里的宪法故事

□本报记者朱殿勇周晓荷

11月29日,记者来到郑州红色收藏爱好者杨翔飞的工作室。目光所及之处,堆满泛黄的报刊书籍,无声诉说着一段段峥嵘岁月。其中,有不少与宪法有关的史料。

一本小册子集纳着1949年的重要文献,包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我国的根本法从1949年起,经历了《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及几个宪法修正案的主要文本。“《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作用。”杨翔飞说。

“这是1975年宪法,这是1982年宪法修改草案……”这位红色收藏爱好者为记者一一介绍着宪法制定和发展完善历程,如数家珍。

今年56岁的杨翔飞,23岁开始涉足收藏领域,主要围绕红色历史,在全国四处收集报纸、杂志、图书等,至今已有近20万份藏品。将这些淘来的宝贝归纳整理,也是个“操心活”。有心的杨翔飞系统整理出抗战专题、黄河专题等,还特别将法治类的红色藏品集纳在一起。

他说:“从不同版本的宪法里,能看到祖国法治发展的脉络。我收藏的这些看似破旧不全的纸张,其实是历史的见证。”

杨翔飞的藏品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展馆亮相,他还经常将一些红色史料无偿赠予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希望尽自己的努力,让这些红色藏品发挥出最大的教育价值。”他说。

让民企感受宪法温度

□本报记者周青莎王绿扬

12月2日,记者在省高院民二庭庭长王福蕾办公室看到,书柜里塞满了各类法律书籍,办公桌上堆叠着正在办理的案件卷宗。桌面右侧,一本鲜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格外醒目。

“民二庭主要负责办理公司类、合同类案件,许多案件涉及民营企业。”王福蕾说,“宪法规定,国家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是人民法院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根基’。”

从事民商事审判17年,在王福蕾看来,民营经济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就业和民生,依法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人民法院服务大局、司法为民的重要体现。

“每一起涉企案件都是营商环境。办理涉民营企业案件,法官既要坚持依法平等保护的原则,也要用心用情化解矛盾纠纷。通过我们的努力,也许能让处于困境中的企业‘喘口气’,甚至能帮助企业‘起死回生’。”王福蕾说。

她向记者讲述了一起刚刚办结的案件。甲、乙、丙三家公司均为从事农药生产的民营企业,业务关联性很强。出现纠纷后,三家公司互为原被告提起一系列诉讼,相互申请冻结对方账户,企业生产一度停滞。

“如果这些纠纷不能‘一揽子’解决,最后很可能‘三败俱伤’。”省高院受理案件后,法官耐心为当事人分析利害得失,对企业关切的问题逐一研究,反复沟通,多次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和解协议,实现了“一案了、多案结”。“最后一次调解持续了6个小时,各方签订调解协议后,纷纷起身向法官表示感谢。”她回忆道。

“我们将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把‘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融入每一起案件办理中,让民营企业切实感受到人民法院依法平等保护的力度和温度,增强发展信心,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王福蕾说。

在校园播撒法治种子

□本报记者王斌本报通讯员李淑敏张珂

国家宪法日到来前夕,驻马店市公安局经济开发区分局关王庙派出所的社区民警段莹娜格外忙碌。作为辖区多所小学的法治副校长,进校园宣传宪法是她最近的重要任务。

段莹娜介绍,近期,她还与辖区多个中小学校结合,组织开展了宪法主题手抄报制作比赛,同学们开动脑筋,有的绘制宪法小故事,有的编写宪法顺口溜,这种充满趣味的学习方式,让大家在寓教于乐中接受了法治文化熏陶。

爱上普法的法学专家

□本报记者徐东坡

作为一位法学专家,王圭宇在宪法与行政法研究方面成果显著,是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理事、省委法律专家、省人大常委会立法专家。除法学教学研究外,他还有一项爱好就是普法。

从教10多年来,王圭宇积极参与普法宣传。参与“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到党政机关作宪法宣传主题讲座;为企业事业单位开展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授课;进部队开展法律宣讲……机关、企业、学校、乡村、军营等都能看到他的身影。王圭宇还曾荣获河南省教育系统“七五”普法工作表现突出个人称号。

值得一提的是,郑州大学代表河南省连续五届参加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总决赛,多次取得优异成绩,指导老师就是王圭宇。

王圭宇坦言,自己参与普法,其实是有一些“私心”的。理论研究不是闭门造车,而要有源头活水。普法是法学研究者与老百姓发生联系的通道,深入基层开展普法,才能了解法律在基层的实施情况,了解百姓需求,从而在法学研究中有效回应。

“有时我们觉得宪法高高在上、‘不接地气’,但它就像空气,我们平时没有感觉,却须臾不能离开。”王圭宇说,建设法治中国,应当创新普法形式,加大普法力度,让宪法飞入“寻常百姓家”,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学法讲法青年有为

□本报记者祁思元

“在校园的日常点滴中,宪法的身影无处不在。它赋予我们受教育权,让大家在学术的海洋中尽情遨游……”12月3日,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学生杨柯欣正在为即将举办的“时逢盛景法争知依宪而行展青春”主题宪法日活动做准备。

作为学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和校辩论队成员,杨柯欣经常和同学们一起在校园内组织宪法知识竞赛、宪法晨读等活动,拉近同学们与宪法的距离。“从2016年开始,学院就一直承办‘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并在‘宪法宣传周’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大家‘沉浸式’接受法治教育。”杨柯欣说,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模拟法庭活动,学生们聚焦校园霸凌、电信诈骗等社会热点问题,“化身”威严正义的法官、雄辩滔滔的律师等,从不同角度体验法律的权威与公正。

“去年7月,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我进行了以宪法宣传为核心的普法直播。通过直播,我深刻体会到,法律不是冰冷的规则,而是充满智慧和温情的指南。”自入校以来,杨柯欣积极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与社区联合举办普法文艺汇演、普法知识宣讲等活动,让居民“零距离”学习法律知识。她参与的普法团队,连续两年入选团中央“法治中国青春行”专项社会实践活动,2023年荣获团中央“优秀实践团队”称号。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法治是国家繁荣的基石。我会继续学习宪法、讲好宪法,让宪法之光照亮青春之路。”杨柯欣表示。无数个像杨柯欣一样的青年正在成为法治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坚定的推动者,用实际行动为平安河南、法治河南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短评

崇宪于心守宪于行

□朱殿勇周晓荷

守一而制万物者,法也。在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我省各地各单位陆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宪法宣传活动,坚定宪法自信、弘扬宪法精神。

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从设置“国家宪法日”,到发起“宪法宣传周”;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到把宪法法律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这些活动和制度安排,在全社会营造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普法宣传不是一时之功,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让法条真正从“纸面”落到“地面”,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要靶向精准。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引导党员干部始终保有敬畏之心、带头遵守法律、接受人民监督,做尊崇和执行宪法的表率;抓住青少年这个“未来多数”,推动宪法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用“童言童语”“青言青语”做好宪法精神阐释,为青少年播下一粒法律的种子。

要多点发力。落实普法责任,实行好“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加强部门联动配合,形成宣传教育合力;建强普法队伍,充分发挥法律明白人、普法志愿者等群体作用,通过培训研讨,增强以案说法能力水平;打造法治阵地,建好群众家门口的沉浸式普法阵地,让普法融入生活。

要与时俱进。创新普法手段,通过普法短剧、普法游戏、法治戏曲等形式,让普法宣传听得懂、看得进、用得上;拓宽普法渠道,充分发挥各类新媒体平台作用,不断增强普法宣传的亲近度和时代气息。

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从我做起,让崇尚宪法、信仰宪法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追求,让宪法光辉照亮前行之路!

THE END
1.国家宪法日一起来说说“我”与宪法的故事小到财产纠纷、人身权益,大到社会秩序的案件,宪法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公民基本权利都犹如那灯塔,引导我们在浩如烟海的法律条文里找到正确的方向。我字斟句酌,将宪法精神融入其中,力争让宪法精神在每一起具体个案中得到彰显。 从朗朗书声到铮铮誓言,从初出茅庐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AyMzU4Ng==&mid=2651424431&idx=1&sn=86a22eb74c7f98a9835c29c3d4be76de&chksm=bc058767d12734b186ce30b9ef0fe6c8d439ab0f7830e35e2ba7b34646bfc7d271dd2153ae25&scene=27
2.良法善治丨宪法守护下的生活瞬间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只有保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宪法才能深入人心,走入人民群众,宪法实施才能真正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习近平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https://sgdb.hebei.gov.cn/contentTemp/content.html?id=19360
3.良法善治丨依法治国,总书记这些用典寓意深刻法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依法治国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多次引用典故强调法治建设的重要性。一起学习↓ 总监制丨闫帅南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ICBDMV051497H3.html
4.宁夏:宪法就在我们身边宁夏:宪法就在我们身边 如果把法律体系比喻成一棵大树 宪法就是树根 其他法律就是树干和树枝 日常生活中 我们所接触到的法律知识 都少不了宪法的支撑 宪法看似遥远 实则近在咫尺 它一直都默默陪伴和守护着我们……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2/id/8273619.shtml
5.新巧挺立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脊梁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写在更是为读懂中国。 多年中华民族的苦难辉煌,“全社会精神面貌为之一振,强国建设”亚洲,“我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奥运赛场的顽强拼搏”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出版发行之际”中治西乱,“或体验裸眼”“今日之中国”的,“天堑变通途”“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感悟中国故事背后的中国精https://bbs.9you.com/thread-171179-1-1.html?modwap=viewthread&tid=998674
6.宪法宣传周中国公民的底气,是宪法给的!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在宪法保护之下 我们的底气 是宪法给的 ↓↓↓ …… 宪法离我们从来都不遥远 人生的每一个重要时刻 宪法都默默地保护和陪伴 让我们一起 尊崇宪法、学习宪法、维护宪法 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来源:云南人大 http://www.isenlin.cn/sf_A3F5A7ACA777480C8DC939CDBE7FAA1E_209_9E4E47FF872.html
7.2024年成人高考语文作文得分攻略套用,也可以称为改写。故事是别人的,但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叙述,个别地方根据题目要求,作了一定的修改。这类作文,如果再创造的成分教多,且能判断该考生的确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可以在及格分以上给分,但不能超过40 分。 仿写。模仿与套用卷相像,但不一样。模仿卷的再创造成分更多,所以,如果立意、语言等方面出色,这类http://www.dongyongedu.cn/n161229.htm
8.四年法学熏陶一生法治情怀北京政法学院100多名师生,在北京站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开展法律咨询活动。这是学生们在为群众解答问题。 ——1983年3月21日《北京日报》 难忘的同窗经历 温暖的流年故事 5班很优秀,同学们学习目的明确,互帮互学,争先恐后,为走向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5班很有魅力,同学间长长久久的互相欣赏、互相帮助。在这么有https://www.meipian.cn/2nacmtjg
9.我们身边的法律小故事(通用10篇)我们身边的法律小故事(通用10篇) 篇1:我们身边的法律小故事 我们身边的法律小故事 我们生活的学校那么美丽而且井然有序,那是因为学校有规章制度,我们师生都能很好的遵守和爱护;我们生活的社会那么安定和谐,那是因为社会有法律法规的约束,高素质的人们都能严格的遵守和维护。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16840yt8.html
10.经典志愿者活动方案(万能模板20篇)在学雷锋日、国际志愿者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市属主流媒体和网站要通过开辟专栏专题、组织新闻宣传、刊播公益广告等多种方式,对全市涌现出来的学雷锋先进人物、优秀志愿者、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进行大力宣传报道,传播志愿文化,讲好志愿故事,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http://www.xiefangan.com/huodongfangan/62225.html
11.大学生成长成才12篇(全文)作为中队辅导员, 必须要明确法律和职责这两个界限, 才能做到保护自身权利不受损害。“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他们善于观察与揣摩孩子的心态,然后选择时机有针对性的用“良言”抚摸他、温暖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使学生充分地自由地发展。”那么,这时不妨让我们学会用故事说话https://www.99xueshu.com/w/ikeybfu4g4s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