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凭本人一卡通借阅,不得将证件借给他人使用,不得冒用他人证件,如发现图书馆有权做相应处理;证件丢失应及时办理挂失补证手续,因证件遗失未及时补办导致被他人冒用的责任自负;
阅览区:周一至周日8:00-21:30
总服务台:周一至周日8:00-17:30
3.借阅规定:
a.每人每卡限借图书20册,借期1个月;
b.每册图书可续借1次,续期30天;
c.报刊、杂志及工具书不外借;
4.馆内阅读时,读者同时占用图书不得超过3册,阅完后需放回原处;
5.入馆后请自觉保持馆内安静,禁止喧哗,将手机调到震动;
6.馆藏图书均按《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有序排列。每层都设有检索机,可对馆藏图书进行检索;
7.贵重物品请自行保管;
8.各楼层图书分布
二层
中文社科图书阅览一区(H)类
H|语言、文字
中文社科图书阅览二区(F)类
F|经济
三层
中文社科图书阅览三区(I)类
I|文学
中文社科图书阅览四区(A--K)类
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B|哲学、宗教C|社会科学总论D|政治、法律E|军事
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J|艺术
K|历史、地理
中文社科图书阅览五区(GJK)类
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J|艺术K|历史、地理
四层
中文自科图书阅览区(N--Z)类
N|自然科学总论O|数学科学和化学P|天文学、地球科学Q|生物科学R|医药、卫生S|农业科学T|工业技术U|交通运输V|航空、航天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Z|综合性图书
如何寻找所需书籍
(1)根据我馆藏书和阅览区的分布——确定所需书的基本方位
我馆藏书和阅览区的分布:
一层为密集书库;
二层为中文社科图书阅览一区(H)、中文社科图书阅览二区(F);
三层为中文社科图书阅览三区(I)、中文社科图书阅览四区(A-K)、中文社科图书阅览五区(G,J,K)、报刊阅览区;
四层为中文自科图书阅览区(N-Z)、电子阅览室。
(2)按图书的分类号在书架上找书——图书馆所有书都是按分类号有序排列,具体请参照“中图法”分类,例如:需要文学类的书可到I类架上去找。
(3)利用检索仪进入OPAC(联机公共查询目录)系统,查询本馆是否藏有此书。可分别从书名、主题、著者、分类号等不同途径检索。
(4)图书借还业务在自助借还机或二层总服务台进行办理。
馆内阅读常见问题
1.在图书馆看书时应该注意什么?
2.怎样在网上检索馆藏书刊信息?
答:读者可以在图书馆主页“馆藏资源检索”中利用题名、责任者、出版社等途径来查询你所需要的书刊,检索结果可以有多种排序方式,书刊查询的系统包含了图书馆收藏的中、外文图书和期刊信息。期刊只能在馆阅读,不能借阅。如果有问题,可以请值班老师协助。
3.如何在阅览区内找到需要的图书?
答:图书在书库内是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和排架的,同一节书架从上到下排列;同一格书架从左到右排列。最简便的查找图书的办法是利用计算机书刊查询系统查出该书的索书号,然后按索书号到书架上找到这本书。
4.馆藏目录中常见的书刊状态都代表什么意义?
答:“可借”:可至书架取阅或外借。
“借出”:已经外借,在读者手中。
“在编”:图书正在处理中,尚未上架。
5.读者借书数量及期限
答:我校教师每人每卡限借图书30册,借期2个月;学生每人每卡限借图书20册,借期1个月。每册图书可续借1次,续期30天。报刊、杂志及工具书不外借。
6.把借过的书自己放回架上,是否就算还书了?
答:凡办理过借书手续的图书,必须办理相应的还书手续之后才算还书。把借过的图书自行放回架上,并不算还书。
7.读者证怎么挂失?
8.怎样知道本人借书情况和还书期限?
9.如何阅览期刊、报纸?
答:期刊阅览室有现刊和过刊,所有期刊仅限室内阅览。每位读者每次最多取阅两册期刊,阅毕请放回原位;报纸阅览室提供中外文报纸室内阅览服务。期刊和报纸均不外借。
10.中外文报刊如何排架?
答:中文期刊按《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分类排架(与图书排架类似),外文期刊按刊名的英文字母顺序排架,报纸按报名汉语拼音顺序排架。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英文译名为ChineseLibraryClassification,英文缩写为CLC,已普遍应用于全国各类型的图书馆,国内主要大型书目、检索刊物、机读数据库,以及《中国国家标准书号》等都著录《中图法》分类号。我馆各类馆藏均按《中图法》分类、排架。“中图法”用22个英文字母来对整个学科体系进行分类,A—K表示社会科学部分,N—X表示自然科学部分,Z为综合类图书。《中图法》的编制始于1971年,先后出版了四版,即1975年出版的第一版,1980年出版的第二版,1990年出版的第三版,1999年出版的第四版。下表为《中图法》第四版的类目简表。
中图法详细类目表
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A1马克思、恩格斯著作A11选集、文集A12单行著作A13书信集、日记、函电、谈话A14诗词A15手迹A16专题汇编A18语录A2列宁著作A3斯大林著作A4毛泽东著作A49邓小平著作A5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著作汇编A7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生平和传记A8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