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朕即法律——从《贞观政要》对唐太宗的评价看中国的法律与道德南方周末

汉儒提出三纲之说,原本是一种道德话语,曹魏以后被写进律典,扭曲了原初儒家的本意,形成了君父对臣子有权利无义务、臣子对君父有义务而无权利的片面化权利义务关系。法律一旦碰到皇帝或实际最高当权者等特定主体,便失灵了

苏亦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本版2007年4月19日曾刊发其《雅量与法治》一文

马谡违背诸葛亮(上图)军令,致使街亭失守,诸葛亮上书“请自贬三等”。贺麟先生说,儒家式的法治就是诸葛亮式的法治,特点是“去偏私”

对三纲之说由道德转换为法律的危害,谭嗣同(上图)有深刻的认识

1986年瑞典首相帕尔梅(上图)在看完电影步行回家的路上被刺身亡

用纯正的儒家价值标尺衡量一下,唐太宗不要说是“圣”了,连“仁”都算不上。宋代大儒张载就说过:“唐太宗虽英明,亦不可谓之仁主。”这话还是很客气的。史书上飘忽闪烁的“玄武门之变”,若站在儒家道德立场上看将去,活脱脱就是一出逼父、弑兄、屠弟,抢班夺权的连台大戏。老实不客气地说,李世民不是什么圣王英主,而是不忠不孝的乱臣贼子《贞观政要集校》[唐]吴兢撰,谢保成集校中华书局2003年11月,48元

年初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热播连续剧《贞观长歌》,断断续续看了十几集,感觉那里面的唐太宗李世民,很像上世纪70年代电影里的正面典型人物。翻开唐代史官吴兢编撰的史书《贞观政要》,李世民还真的很“高大全”,百分之百的圣王气象,连做梦见到的都是虞舜,比孔子偶尔梦见周公,不知高出多少。早就听人说过“卓越的政治家个个都是出色的演员”。看了《贞观长歌》,再读读《贞观政要》,便不由得不信了。唐太宗肯定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能让1300年后的电视剧如此忘情追捧,或许还不足为奇;能让号称有董狐风骨的忠直史家如此虚美掩恶,倒是不能不让人诧异。前不久在报上读到两篇小文,一篇说唐太宗主演的“玄武门之变”给司马光出了个不小的难题,让他不知道到底是应该尊重历史真实呢,还是该为尊者讳。另一篇则从贞观十七年风传唐太宗要摘取人心肝祭天狗的一则小小谣言说起,说到这谣言搅得长安城的百姓一个月未得安宁,最后直说到“在当时人眼中,贞观时代距离治世的标准可能还比较远”。苏轼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历史原来也是如此。

玄武门之变中的法律问题相形之下,李世民虽能开创“贞观之治”的盛世,却开创不了无我之境的法治格局。尽管他也曾放出豪言:“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但说归说,做归做。看一看他对玄武门之变的善后处理就明白了。

还是赵翼说得清楚:谋反者族诛,秦、汉、六朝以来,皆用此法。太宗为秦王时,杀建成、元吉,不过兄弟间互相屠害,其时太宗尚未为帝,不可以反论。乃建成子安陆王承道、河东王承德、武安王承训、汝南王承明、鉅鹿王承义,元吉子梁郡王承业、渔阳王承銮、普安王承奖、江夏王承裕、义阳王承度,俱坐诛,除其属籍。是时高祖尚在帝位,而坐视其孙之以反律伏诛,而不能一救,高祖亦危极矣。所谓“谋反”,是《唐律》“十恶”罪名中的头一条。李世民收拾玄武门之变中的落败者,援用的就是这一条。赵翼对唐太宗的执法颇有微词,是因为李世民对他人滥用谋反之律,对自己又网开一面,若依《唐律》衡量一下他的行为,必定会做出如下认定:李世民逼父退位,已经不止是“谋反”,而是“实反”了;后来又事实上逼父迁宫,犯了十恶第六项“大不敬”和“不孝”两条;杀长兄——皇太子建成,犯了十恶第四项“恶逆”;杀弟元吉,犯了十恶第八项“不睦”。若再加上他收兄弟妻、娶同宗兄弟妇等行为,犯了十恶第十项“内乱”。10条重罪,他独坐6条,该伏诛的正是他本人。

THE END
1.我来告诉你法律法规都有哪些让小明带你一探究竟小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深入了解了法律法规的种类和重要性。作为一名热爱学习的人,他决定将自己所学的一切都分享给大家,让大家也能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今天,小明要跟大家聊聊一个问题:法律法规都有哪些?这不仅是对知识的一个探索,更是一次智力上的挑战。 首先,我https://www.cjan6a6c.cn/mei-ti-bao-dao/427327.html
2.法律和法规的区别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而国法包括法律和法规两种,法律和法规是不一要的,两者存在很多的区别,目前我国的法律和法规是非常多的,两都都有强制的效力。那么法律和法规的区别是什么?阅读完以下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内容,一定会对您有所帮助的。 目录: https://china.findlaw.cn/zs_1127237.html
3.宪法和法律的区别法律和宪法的区别如下:1、概念不同: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2、规定的内容不同。3、法律效力不同。4、制定与修改的程序不同。法律依据:《宪法》第五条第三款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https://m.64365.com/tuwen/386663.aspx
4.政策和法律的区别律师普法政策和法律的区别 普法内容 1、制定主体不同,法律是由立法机关(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具有国家意志的属性。政策是由共产党党委制定,不具有国家意志的属性。政策想要形成为法律,需要经过将工人阶级先锋队意志转化为全体人民群众意志的过程。 2、制定程序不同,法规的制定程序由法律规定,比较严格,而政策没有严格的制定https://www.110ask.com/tuwen/15239855411444452299.html
5.法律法规和规章有什么区别?于都县信息公开法律、法规和规一、区别 1.概念含义不同 (1)法律有广义、狭义两种理解。广义上讲,法律泛指一切规范性文件;狭义上讲,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2)法规,在法律体系中,主要指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法规及经济特区法规等。 https://www.yudu.gov.cn/ydxxxgk/c100257mgru/202103/12949faf5a844510bfa470ebd6dbfd6f.shtml
6.建筑法规1下列属于异时履行抗辩权的情形的是建筑法规【1】 1.()是建筑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解除的原因。 A.建筑法律事实 B.法律关系 C.权利义务 D.法律纠纷 2.工程项目交付使用后在法定保修期限内,由于质量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由()单位负责。 A.发包 B.勘察 C.监理 D.承包 3.设计招标文件与施工招标文件相比较具有的特点是()https://blog.csdn.net/robin9409/article/details/123864254
7.法典,法律规范两者有什么区别法典和法律的区别如下: 1、概念不同,法典一般为就某一现行的部门法进行编纂而制定的比较系统的立法文件,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2、效力不同,法典为某一国部门法进行系统性的全面的编纂而成的立法文件,大陆法系国家成文法多有法典形式。而广义上的法律包括宪法及法规等,狭义法律是根据人大https://m.edu.iask.sina.com.cn/jy/3iOgLjixZQF.html
8.公共基础知识易错点:法律渊源和法律体系公务员考试网笔者认为,为应对事业单位的考试,对于此知识点的记忆最简便且准确的方法就是记住法律渊源和法律体系的表现形式:准确记忆法律渊源比如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和部门规章等;法律体系由法律部门组成,比如宪法部门;行政法部门、刑法部门、民商法部门、经济法部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部门、劳动与社会保障https://www.huatu.com/2018/0316/1626992.html
9.第一类法律法规第二类法律法规,分别是什么?注册会计师区别:1. 制定主体:第一类法律法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第二类法律法规由国务院、地方https://www.bkw.cn/zckjs/ask/8629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