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国现有法律法规谈重要数据定义

2021年结束了,年底回忆了一下这一年来自己做了些什么,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数据安全这个词。2021可以看做是我国数据安全真正意义上的元年,从目前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来看,主要包括数据分类分级、重要数据、数据生命周期安全以及数据跨境几个领域,个人信息保护除了重要数据外,其他三个领域都是包含的关系。当然,数据大类还包括一般数据、核心数据,本文仅对当前的重要数据识别问题做一个简要分析,暂不讨论其他数据类别,文末会简要进行说明其之间的区别。由于当前国家还未正式给出定义(大多标准都是征求意见稿阶段),这里只是个人的一些想法,仅供参考。

一、重要数据的提出

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以下简称“《数安法》”)出台,虽然也未对重要数据的概念进行界定,但是在《网安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各地区、各部门确定重要数据具体目录,并强调对列入的数据进行重点保护。

随后出台的《信息安全技术重要数据识别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识别指南》”),对重要数据的定义及范围、识别原则、识别流程进行了明确规定。

2021年11月1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对我国的网络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进行了细化和补充。2022年1月7日,根据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安排,标准起草组对《重要数据识别指南》(征求意见稿)作了修改。本次修改后,标准内容发生重大变化,并披露了修改思路(来自公众号:小贝说安全)。本次修改取消了对重要数据的“特征”说明,因为这些特征依然不可避免地涉及行业分类,对各地方、各部门制定部门、本行业以及本系统、本领域的重要数据识别细则带来了不必要的约束。标准编制组进一步调研了全球其他国家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领域制定类似标准的情况,并选择了美国制定的《国家安全系统识别指南》作为参照。重要数据的立法发展动态详见图1。

二、重要数据的定义

1.2017年4月《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对重要数据定义如下:

2.2017年5月,在信标委征求意见的《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出境安全评估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评估指南》”)中,将重要数据定义为:

并且将政府信息公开渠道合法公开的数据,排除在重要数据的范围之外。《评估指南》还以附录的形式,列了非常详细的重要数据识别指南。

3.2018年9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安全专项调查”,在中国互联网协会的《专项调查问题列表与答复》中,重要数据是指:

不涉及国家秘密,但如果泄露、窃取、篡改、毁损、丢失和非法使用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公共利益的未公开数据,包括:

(1)地理、自然资源、重要物资储备等数据;

(2)基因、生物特征、疾病等数据;

(3)宏观统计等重要经济数据;

(4)网络信息系统的缺陷、漏洞、防范措施等数据;

(5)人群导航位置、大型设备目标位置和移动数据;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重要数据。

较之于《评估指南》中事无巨细的27大类,答复只分了6大类,缩小了重要数据的范围。但《答复》并非正式的法律文件,不具有法律效力,只是提供了未来重要数据划定范围的一个趋势。

4.2019年5月28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定义:

重要数据,是指一旦泄露可能直接影响国家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公共健康和安全的数据,如未公开的政府信息,大面积人口、基因健康、地理、矿产资源等。重要数据一般不包括企业生产经营和内部管理信息、个人信息等。

5.2020年9月23日,《重要数据识别指南(征求意见稿)》发布。该标准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指南》提出了重要数据的特征,并明确从国家的角度对重要数据进行分类,主要为我国数据安全防护工作提供重要支撑。其对重要数据的定义如下:

一旦遭到篡改、破坏、泄露或者非法获取、非法利用,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的数据。

注:重要数据不包括国家秘密和个人信息,但基于海量个人信息形成的统计数据、衍生数据有可能属于重要数据。

其中明确说明国家秘密和个人信息不属于重要数据,单基于海量个人信息形成的统计数据、衍生数据可能属于重要数据,那么这个海量是多少?根据《条例》第二十六条:

数据处理者处理一百万人以上个人信息的,还应当遵守本条例第四章对重要数据的处理者作出的规定。

可以初步判定,这个海量可以看成是一百万起步的个人信息数据集或衍生数据集。

有关《重要数据识别指南(征求意见稿)》我之前有写过简要的解读,这里直接复制一下,便于查看。

(1)重要数据识别原则

识别重要数据的基本原则包括:聚焦安全影响、促进数据流动、衔接既有规定、综合考虑风险、定量定性结合、动态识别复查。

(2)重要数据特征分类

重要场所与目标的施工图、内部结构等数据,安保装备详细信息、安保部署数据,危化品数据;关基网络安全防护信息、规划建设信息、运行维护数据;未公开漏洞与关基重大事件信息,应急通信数据;网络安全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无线电数据。

用户委托数据、用户使用数据。

国家机关产生的数据,公民企业上报数据。

(3)重要数据识别流程

梳理数据资产—判断安全影响—识别重要数据—审核重要数据—形成目录。

最后是重要数据的记录和描述方法

6.2020年9月,《金融数据安全数据安全分级指南》实施,5级数据特征如下:

重要数据,通常主要用于金融业大型或特大型机构、金融交易过程中重要核心节点类机构的关键业务使用,一般针对特定人员公开,且仅为必须知悉的对象访问或使用。

数据安全性遭到破坏后,对国家安全造成影响,或对公众权益造成严重影响。

表2数据安全定级规则参考表

此外,还在附录中对重要数据进行了解释,同时在附录C给出了重要数据定义:

附录C重要数据定义

——危害国家安全、国防利益,破坏国际关系。

——损害国家财产、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合法利益。

——影响国家预防和打击经济与军事间谍、政治渗透、有组织犯罪等。

——影响行政机关依法调查处理违法、渎职或涉嫌违法、渎职行为。

——干扰政府部门依法开展监督、管理、检查、审计等行政活动,妨碍政府部门履行职责。——危害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政府系统信息系统安全。

——影响或危害国家经济秩序和金融安全。

——可分析出国家秘密或敏感信息。

——影响或危害国家政治、国土、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科技、信息、生态、资源、核设施等其他国家安全事项。(部分定义略)

不过《数据安全分级指南》只是行业推荐性标准,目前并不具备权威性,只能作为参考。而且,根据2022年《重要数据识别指南》(征求意见稿)的最新修改来看,重要数据特征很大可能将被去除,这样一来,《数据安全分级指南》的参考价值将失去意义。

7.2021年11月1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对重要数据定义如下:

指一旦遭到篡改、破坏、泄露或者非法获取、非法利用,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的数据。

1.未公开的政务数据、工作秘密、情报数据和执法司法数据;

3.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明确规定需要保护或者控制传播的国家经济运行数据、重要行业业务数据、统计数据等;

4.工业、电信、能源、交通、水利、金融、国防科技工业、海关、税务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运行的数据,关键系统组件、设备供应链数据;

5.达到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规模或者精度的基因、地理、矿产、气象等人口与健康、自然资源与环境国家基础数据;

6.国家基础设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运行及其安全数据,国防设施、军事管理区、国防科研生产单位等重要敏感区域的地理位置、安保情况等数据;

7.其他可能影响国家政治、国土、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生态、资源、核设施、海外利益、生物、太空、极地、深海等安全的数据。

同样的,这里《条例》对重要数据定义了“特征”,这与最新的《识别指南》冲突,不排除后续会对《条例》进行修改的可能。

三、重要数据与核心数据的关系

《数安法》提出国家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根据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程度,以及一旦遭到篡改、破坏、泄露或者非法获取、非法利用,对国家安全、公共利益或者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的危害程度,对数据实行分类分级保护。《条例》延续了《数安法》的数据分级分类保护制度,并在此基础上依照数据对国家安全、公共利益或者个人、组织合法权益的影响和重要程度,将数据分为一般数据、重要数据、核心数据三类。《条例》根据《数安法》的要求,明确不同级别的数据采取不同标准的保护措施,对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进行重点保护,对核心数据实行严格保护。根据《条例》第七十四条,“涉及国家秘密信息、核心数据、密码使用的数据处理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因此,核心数据应当适用与重要数据不同且更为严格的保护措施,这里不再展开讨论。(这里的核心数据与企业平常所说的业务核心数据是不同的概念)

重要数据是否包含个人信息

四、总结

汇总一下国内现有的关于重要数据定义,见下表所示:

法律法规名称

重要数据定义

《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

《数据出境安全评估指南(征求意见稿)》

《专项调查问题列表与答复》

《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是指一旦泄露可能直接影响国家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公共健康和安全的数据,如未公开的政府信息,大面积人口、基因健康、地理、矿产资源等。重要数据一般不包括企业生产经营和内部管理信息、个人信息等。

《重要数据识别指南(征求意见稿)》

《金融数据安全数据安全分级指南》

《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

指一旦遭到篡改、破坏、泄露或者非法获取、非法利用,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的数据。(见上文)

根据《识别指南》最新修订方向,那么可以将特征从定义中排除,剩下值得我们参考的就只有《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数据出境安全评估指南(征求意见稿)》《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重要数据识别指南(征求意见稿)》。首先,其定义均以数据遭受破坏(篡改、破坏、泄露)后,对不同客体造成的影响程度。与等级保护制度相识,包括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组织机构和个人(这里没使用公民,是考虑非中国公民在我国境内产生的个人信息数据也应被保护)的利益。其次,明确表示国家秘密、个人信息(非海量数据集、一般个人)不属于重要数据。最后,国家对重要数据不做特征限定,由各行业各地方制定行业性或区域性的识别方法。这不代表重要数据就完全摒除特征限定,可能在个别行业和地区根据特定因素自行定义。

因此,根据现有定义标准,可以归纳出,重要数据的定义大概是这样:

一旦遭到篡改、破坏、泄露或者非法获取、非法利用,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公共秩序和利益的数据。(注:重要数据不包括国家秘密、核心数据和个人信息)

最后,重要数据识别工作并非仅由监管部门或企业单独负责,这应该是一项自上而下,而后自下而上的工作,即国家和行业监管部门负责明确定义,给定识别方法,各企业自行识别后上报监管审核,列入重要数据目录。

THE END
1.宪法宣传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zODAxNDAwMw==&mid=2650918632&idx=3&sn=27255d0d0e2bc58f245ec33361abb243&chksm=f3cf38c272ed4936716d7dd95cfce021de7b1ba0c6260eed1e04773ce26d9eb8d43513cf2f3b&scene=27
2.[渝粤教育]中国矿业大学恋爱心理学参考资料-恋爱心理学-章节资料考试资料-中国矿业大学【】 随堂测试 1、【单选题】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作家,关于爱情提出了哪种观点? A、男女之间是自然的关系 B、爱情是不可以强求的 C、爱的势力难以阻挡 D、爱情绝不是禁欲主义 参考资料【 】 2、【单选题】马克思主义爱情观提出,爱与性的关系是什么? https://blog.csdn.net/szbnjyedu/article/details/123008736
3.中国法院网中国法院网是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成立,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的综合性新闻网站,并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自办视频播放业务。中国法院网是世界最大的法律网站、法律新闻网站,为社会提供最丰富的法律资讯、最权威的法院信息、最快捷的案件报道。https://www.chinacourt.org/
4.何为中国传统法制中的“例”法信法律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其范围不可能仅涉及刑事而不及其它,古今中外,皆尽如此。中国古代的法律,就其内容而言,是行政、经济、刑事、民事、军政、学校管理等诸类规范并存;就其法律形式而论,有律、令、格、式、例、典等各种称谓;从实际状况来看,历朝多采用律、例、令作为主要的立法形式。事实表明,在https://www.faxin.cn/lib/flwx/FlqkContent.aspx?gid=F113858
5.法律咨询/在线律师咨询/法规12/01客服律师回复了“你好,请问收到了来自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 法律咨询动态 小图标 客服 回复了 9分钟前 满星云投资在中国可靠吗 小图标 成静婷 回复了 9分钟前 返款被骗,对方要求输入验证码的 小图标 成静婷 回复了 10分钟前 你好律师!我是2009年分期购买的 http://www.9ask.cn/
6.会计视野法规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第四条 审计听证告知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当事人的名称或姓名; (二)建议作出的审计处罚; (三)审计处罚的事实依据; (四)审计处罚的法律依据; (五)当事人有要求审计听证的权利; (六)当事人申请审计听证的期限; (七)审计听证主持人的姓名; (八)审计机关的名称(印章)和日期。 第五条 审计听证告知书可https://law.esnai.com/mview/24572
7.政法干警专业综合(硕士类)中国法制史之战国(1)律,是汉朝经常适用的基本法律形式,即通常所说的“法典”。 (2)令,是皇帝所发布的诏令,这是汉朝主要的法律形式之一。令是汉代仅次于律的重要的法律载体,皇 权的至高无上赋予它独立的法律品格,使之直接成为法律的渊源。 (3)科,也是汉朝的一种法律形式,是关于规定犯罪与刑罚的一种条文,叫作“事条”,也叫https://www.huatu.com/2013/0809/689588.html
8.人社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国日本社会保障协定的通知4.外交领事机构人员、公务员。外交领事机构人员指《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和《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中定义的相关人员。公务员指中国派遣到日本领土上工作的公务员及按照中国法律规定同等对待的人员。 5.例外。中日两国主管机关或经办机构可同意就特定人员或人群,对《协定》第五至八条作例外处理,条件是此人或此类人受中日http://news.m.xmsme.cn/webview.aspx?id=93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