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修考试选择题(1)自考

摘要:大学生思修考试选择题(1),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库选择题专项练习试卷。

大学生思修考试选择题(1),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库选择题专项练习试卷。

一、单选题

1.人类的美好追求一直是:()

A.建立公平、互利、协调的和谐社会B.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C.建立信任、沟通、协调的和谐社会D.建立平等、互惠、沟通的和谐社会

2.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以积极而理性的姿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A.维护世界和平B.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C.促进共同发展D.促进我国改革的深入发展

3.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在爱()

A.祖国人民B.社会主义中国C.中国共产党D.五十个民族

4.理想信念对每个人的人生意义重大,理想信念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和()

A.使人生一帆风顺B.提高人生的知识含量C.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D.增加人生的财富水平

5.提出“位卑未敢忘忧国”名句是()。

A.霍去病B.范仲淹C.陆游D.顾炎武

6.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把帮助别人视为自己应做之事,看作自己的快乐。这是社会公德中()

A.保护环境的要求B.遵纪守法的要求C.爱护公物的要求D.助人为乐的要求

7.以下关于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具有一致性的正确说法是()。

A.它是对全体中华儿女提出的基本要求B.它主要是对生活在大陆的中国公民的基本要求C.它是对一切生活在中国的人提出的基本要求D.它对海外侨胞不作要求

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

A.实事求是的精神B.勤劳勇敢精神C.自强不息精神D.艰苦奋斗精神

9.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追求和向往称为()

A.幻想B.空想C.理想D.信念

10.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是()

A.团结统一B.爱好和平C.爱国主义D.自强不息

11.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思想、行为三个方面,其中灵魂是()

A.情感B.思想C.行为D.意志

12.理想信念的实践性是指,人们的理想信念()

A.在阶级社会里会打下阶级的烙印B.是一种纯粹的主观现象和静止的精神状态C.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属于一种精神现象D.包含着人们的行动意志,是一种从精神向行动的转变过程

13.运用法律规范,告诉人们不得做什么,指的是:()

14.在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任何一个具有最起码爱国情怀的人,都应该大力弘扬()

A.以爱岗敬业为核心的时代精神B.以淡泊名利为核心的时代精神C.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D.艰苦奋斗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5.真正的爱国者是()

A.爱国情感强烈的人B.爱国思想深刻的人C.具有爱国行为的人D.爱国的情感、思想和行为一致的人

16.下列哪项不是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结婚的禁止条件:()

A.直系血亲B.三代以内旁系血亲C.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D.未到法定婚龄的

17.极力倡导“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是()

A.鲁迅B.周恩来C.毛泽东D.邓小平

18.自从秦灭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以来,中国总的趋势是()

A.统一、融合B.统一、团结C.统一、繁荣D.分裂、整合

19.我国有“礼仪之邦”、“协和万邦”、“德莫大于和”的文化传统,历史上有联欧亚,开辟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历万难,玄奘印度取经;为传经,鉴真东渡扶桑等友好交往的典型事例。这些都反映了中华民族的()

A.勤劳勇敢精神B.热爱和平精神C.团结统一精神D.自强不息精神

20.“中华民族之魂”指的是()

A.共产主义B.民主主义C.爱国主义D.集体主义

二、多选题

1.我国《婚姻法》规定的婚姻无效的法定事由有()

A.重婚的B.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C.未到法定婚龄的D.受胁迫结婚的

2.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分为:()

A.教育作用B.预测作用C.评价作用D.强制作用

3.恋爱的基本特征是()

A.平等互爱性B.专一排他性C.经济实惠性D.强烈持久性

4.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也不是大国沙文主义,要正确处理()

A.热爱祖国与关爱世界的关系B.爱社会主义与大胆吸收资本主义先进经验的关系C.为祖国服务与尽国际义务的关系D.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5.法律是最权威的规则,它具有:()

A.普遍约束力B.国家强制力C.制裁力D.禁止力

6.“婚姻法”规定,当夫妻一方有下列过错而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A.重婚的B.实施家庭暴力的C.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D.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7.关于爱国主义的时代内容说法正确的是()

A.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它随着历史条件和历史阶段的变化而发展变化B.近代爱国主义的时代内容是建立独立自主的新中国C.现代爱国主义的时代内容是拯救危亡困境中的中国D.当代爱国主义的时代内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8.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首先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因为马克思主义()

A.是科学而又崇高的B.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C.具有持久生命力D.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9.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从业者在下列职业活动中,体现了职业道德要求的有:()

A.干一行爱一行,安心本职工作,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B.诚实劳动,有一分力出一分力,出满勤,干满点,不怠工,不推诿C.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平等待人,秉公办事,不违章犯纪,不滥用职权D.处处为职业对象的实际需要着想,尊重他们的利益,满足他们的需要

10.恋爱中的道德要求:()

A.尊重对方的独立性和重视双方的平等B.自觉承担责任C.文明相亲相爱D.男女平等

11.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的意义表现在:()

A.是大学生提高文化素质的需要B.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C.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D.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12.理想从性质上划分有()

A.科学理想B.非科学理想C.幻想D.空想

13.“婚姻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A.婚姻自由B.男女平等C.一夫一妻D.实行计划生育

14.下列属于我们党和国家在解决民族问题上的制度和政策是()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B.实行单一制国家C.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D.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15.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的统一。

A.归属感B.认同感C.尊严感D.荣誉感

16.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惨遭宫刑之祸,蒙受莫大的不幸,但他苦而不悲,孤而不堕,。这个材料告诉我们正确的道理是()

A.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逆境B.逆境可以磨炼意志、陶冶品格C.树立必胜的信念,坚持科学的态度,克服困难,逆境反而能使人的潜能最大限度的地迸发出来,创造出奇迹,实现理想D.逆境是实现理想的必要条件

17.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分为:()

A.指引作用B.预测作用C.评价作用D.强制作用

18.我们之所以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因为()

A.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B.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而崇高的C.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D.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19.人们在道德生活中的理想追求有()

A.生活理想B.人格理想C.道德理想D.社会政治理想

20.爱国主义要遵循的原则是()

A.行为要合法B.必须要有利于祖国的稳定C.必须要有利于祖国的发展D.要充分发泄自己的情感。

21.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发展中,爱国主义从来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成为一种优良传统,这种优良传统包括()

A.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B.同仇敌忾,抗御外侮C.热爱祖国,矢志不渝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2.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句话鲜明地表明了()

A.马克思主义重视知识B.马克思主义重视实践C.马克思主义以探究世界是什么为己任D.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23.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有()

A.遵守社会公德是为了建立美满幸福的家庭B.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C.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D.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24.公共秩序主要包括:()

A.教学秩序B.营业秩序C.交通秩序D.网络秩序

25.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在这一趋势下()

A.资本跨国界流动B.商品在全世界销售C.爱国主义已过时了D.民族国家的界限已经消亡

26.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四有是指()

A.有理想B.有道德C.有文化D.有纪律

27.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

A.正确使用网络工具B.健康进行网络交往C.自觉避免沉迷网络D.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28.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理想的基本内容有()

A.建立共产主义社会B.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D.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9.公共秩序主要包括:()

A.教学秩序B.营业秩序C.交通秩序D.工作秩序

30.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由()

A.马克思主义严密的科学体系决定的B.马克思主义鲜明的阶级立场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C.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D.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

THE END
1.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其中①②③又称为私有制社会或剥削者类型的法律,④又称为公有制社会的法律。 五、法系:按照法律的历史传统或者某种共性对于法律的一种分类。也就是说具有某种共同历史传统或者某种共性的国家的法律就属于一个法系。 对于资本主义世界影响大的有:民法法系和普通法法系。民法法系是以罗马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普通法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2.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考点1.法律及其历史发展 1.法律的含义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 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①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程序,制定、修改、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②国家机关赋予某些既存社会规范以法律效力,或者赋予先前的判例以法律效力的活动。 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
3.论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重心定位所以,既联系法律发展的历史、又紧密契合当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走势,找准法之重心已成为当务之急。本人认为,生存权和发展权是人权体系中的两项基本人权,法律在对自由权、社会权形式给予一如既往保障的前提下,应逐步使法的重心向发展权移转并最终定位于发展权,奉行发展权本位。http://clsjp.chinalaw.org.cn/portal/article/index/id/188.html
4.简述银行承兑汇票的发展历史银行承兑票据诞生在14世纪的意大利,聪明的早期商人银行家们,发明了一种四人汇票,也就是说汇票上有四个签字人,他们分别签字负责有着不同的分工。这里面包括:进口商,他得到购买货物所需的信用;进口商银行,他收取费用、承接进口商债务作为其债务,进行承兑担保, https://www.lawtime.cn/info/piaoju/pjkbq/201010281726.html
5.中国古代法制法律的起源及制度中国的法制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代开始,经过四千多年没有中断的发展,以历史悠久、沿革清晰、内容丰富、资料充实著称于世。 最早记载中国法制内容的是夏、商、周:时期的古籍《尚书》。最先使用“法制”一词的是春秋时期的史籍《左传》和《国语》。 中国法律起源于传说时代,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国古代法https://zhuanlan.zhihu.com/p/461382527
6.2020考研政治:思修重要考点背诵整理(一)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2)法律的历史发展 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它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也将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https://www.kaoyan365.cn/zhengzhi/sifa/175442.html
7.浅议中国检察制度发展史——法律监督权的历史“沧桑”在检察事业迈向新时代的历史起点,笔者以史为鉴,纵观检察百年风云,试从中国检察的理论源头、制度沿革、法治实践等方面分析检察制度发展历程中的经验教训,进一步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维度厘清“检察制度”“法律监督权”等重要概念的发展脉络,以期为新时代检察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史料参考,并就现实问题作出对策分析。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4521493.html
8.公务员考试法律知识:浅谈法律的历史发展公务员考试网大陆法系,又称民法法系、罗马法系、法典法系、罗马——德意志法系,是以罗马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大陆法系最先产生于欧洲大陆,以罗马法为历史渊源,以民法为典型,以法典化的成文法为主要形式。大陆法系包括两个支系,即法国法系和德国法系。法国法系是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为蓝本建立起来的,它以强调个人https://www.huatu.com/2018/1229/1692173.html
9.法律的历史发展第7章 法律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 一、资本主义法律的本质 资本主义法律萌芽于西欧封建社会的中、后期,随着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而形成,并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它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产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资本主义法律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民主政https://www.docin.com/p-313843910.html
10.中国法律史学会2022年年会暨“中国法律史学的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联合党委书记陈国平研究员致辞,认为法律史学者应从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深化对法律发展历史规律的认识、推动法史研究促进文化自信自觉等三个方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学习张晋藩先生“书生珍重翰墨事,愿留文字在人间”的研究品格,增强自身的学术责任感。 https://zhfx.nwupl.edu.cn/hsdt/102885.htm
11.法律的含义及其历史发展.pptx法律的含义及其历史发展法律的含义1法律的历史发展2法律的含义1法律的含义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国家的统治工具2法律的含义法律是由国家https://m.renrendoc.com/paper/313835617.html
12.《法理学导论》笔记(法理学导论)书评三、法律的定义1.维辛斯基定义:法是以立法形式规定的表现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则和为国家政权所认可的风俗习惯和公共生活规则的总和,国家为了保护、巩固和发展对于统治阶级有利的和惬意的社会关系和秩序,以强制力量保证它的施行。2.属性:规范性;阶级性;政治性;强制性3.我国法学界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773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