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
▽▽▽
传承红色基因,筑牢保密防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下简称保密法)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国的保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在上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指导下,主管本行政区域的保密工作。
第三条中央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管理或者指导本系统的保密工作,监督执行保密法律法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或者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主管业务方面的保密规定。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保密基础设施建设和关键保密科技产品的配备。
省级以上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关键保密科技产品的研发工作。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履行职责所需的经费,应当列入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机关、单位开展保密工作所需经费应当列入本机关、本单位的年度财政预算或者年度收支计划。
第五条机关、单位不得将依法应当公开的事项确定为国家秘密,不得将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公开。
第六条机关、单位实行保密工作责任制。机关、单位负责人对本机关、本单位的保密工作负责,工作人员对本岗位的保密工作负责。
机关、单位应当根据保密工作需要设立保密工作机构或者指定人员专门负责保密工作。
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履行保密工作责任制情况应当纳入年度考评和考核内容。
第七条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开展经常性的保密宣传教育。机关、单位应当定期对本机关、本单位工作人员进行保密形势、保密法律法规、保密技术防范等方面的教育培训。
保密往事
严守身世秘密保护革命后代
——记皖南山区里的护幼保密战
动荡的年代生命的嘱托
1940年春,时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令员兼第一团团长、新四军军政委员会委员的傅秋涛正在皖南带队开展反扫荡。当带领部队突围到泾县东乡鸟雀岭村时,考虑到后面还要通过敌人封锁区,还有仗要打,傅秋涛夫妇决定把他们只有几个月大的小女儿放在当地一位姓胡的老百姓家里寄养。在那个充满“白色恐怖”的年代,一些特务人员经常化装成新四军突围人员去敲老百姓家的门,一旦有百姓开门接待即以“通匪”罪逮捕。但是这户人家并未因此而退缩,义无反顾地接下了生命的重托,尽心竭力抚育孩子成长。
艰难的辗转不变的力护
1941年皖南事变后,傅秋涛指挥部队浴血奋战,突出重围后向北转移至江北,任新四军第七师副师长。1943年,他委托在皖南山区坚持斗争的新四军游击队领导人、皖南特委书记胡明帮助寻找当时被寄养在老百姓家的女儿,安排好女儿的生活。1943年冬,在游击队员刘桂生、吕辉、汤富林的帮助下,终于在泾县鸟雀岭脚的老百姓胡金玉家找到了傅秋涛同志的女儿。问清楚情况后,游击队将几年来抚养女孩的费用交付给胡金玉,然后把女孩领走转移到宣城县溪口镇塔泉村端基台,交给老党员桂柏林抚养,取名“桂英”。不幸的是,1944年冬,桂柏林遭叛徒出卖,被国民党52师抓走杀害。同为秘密党员的桂柏林的儿子桂有根接过抚养“桂英”的重任。为更好地保住秘密,还把家搬到了溪口胶塑坑。
秘密遭叛徒利用急中生智躲过一劫
第一次转移后,又出现第二次危机。1946年5月,皖南泾旌宁宣游击队内部发生了著名的李金苟叔侄哗变事件。李金苟家就住在溪口塔泉附近,他知道寄养在桂有根家中的是新四军第七师副师长傅秋涛的女儿。他既想向国民党出卖傅秋涛的女儿邀功,又怕他自己和他的家人将来受到游击队的镇压。在犹豫不决之际李金苟决定自己先到塑胶坑桂有根家里打探情况。
桂有根一见到穿着国民党军装的李金苟,就知道李金苟叛变了,是冲着傅秋涛的女儿来的。桂有根知道硬抗不但保护不了傅秋涛的女儿,而且后果会更严重。急切中桂有根对李金苟说:“这个小孩你不能动!你要把她搞死了,不但我一家人性命不保,共产党以后也饶不了你!你不要看国民党现在闹得欢,你就知道共产党将来得不了天下?
”李金苟听了桂有根的话,也许是良心有所发现,也许是怕将来受到惩罚,当时就没有动傅秋涛的女儿。李金苟一走,桂有根害怕李金苟变卦,带国民党军队来残害傅秋涛的女儿,就赶忙背着小桂英出门去找游击队。一直找到宁国的板桥,才找到游击队吕辉他们,把傅秋涛的女儿交给了吕辉同志,请求组织上把桂英换个地方隐蔽起来。
严格保密责任终成护幼重托
桂有根把桂英送到游击队以后,吕辉同志单独把游击队员黄义成找去,把傅秋涛的女儿交给他,并对他说:“你在涌溪养病,对涌溪的情况熟悉,现在把桂英交给你,你在涌溪找一户可靠的人家,把她安置好。这件事情,只有你一个人知道,不许告诉任何人,出了差错,杀你的头。”
黄义成从吕辉首长那里接受了任务。有一天待众人都睡了,黄义成把睡得迷迷糊糊的桂英背在身后,在深山老林间走了一夜,天快亮时到了涌溪的二坑。这是一个当时只有8户人家的小村子,都姓胡,同一宗族,对外抱团较紧。
黄义成径直来到胡宗来家。胡宗来家只有他小两口和母亲共3人生活。黄义成说明来意,并与胡宗来约法三章:一是孩子名叫“小妹”,对外要称“小妹”是母亲的幺姑娘(解放前,长兄与幺妹相差十几、二十岁的情况较为普遍);二是宁可自己死,也要保护好“小妹”;三是游击队负责每月提供60斤大米的口粮,穿衣、看病等其他费用由他提供。“小妹”就这么在胡宗来家秘密安顿下来。这期间国民党军队经常到涌溪清剿游击队,有时还派敌探进山寻找“小妹”下落,但是胡宗来全家和周边的村民始终严守秘密,在巨大的风险下将“小妹”慢慢抚养长大。
解放后“小妹”重回父母怀抱
1949年4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皖南各地相继解放,“小妹”重回父母身边的时机也成熟了。胡明同志专门安排两位得力的同志,在地方政府干部的陪同下,来到胡宗来家,提出要把孩子送到上海她父亲处。由于长期处于惊险、恐惧的生存环境,“小妹”养成了机敏警惕的性格,她告诉来人哪也不想去,就和妈妈(胡宗来的母亲)在一起。胡宗来一家为“小妹”能回到亲生父母身边而感到高兴,都劝她回上海去。最终,“小妹”同意在哥哥的陪同下去上海。傅秋涛、陈斐然夫妇见到失散多年的女儿又回来而且长大了,非常感动。傅秋涛感慨地说:“改名吧,叫傅(复)还。皖南人民不但把我女儿养大了,还送回来,这是失而复得呦!”
在涌溪当地,此事至今还在村民中口口相传。这是浓浓的军民鱼水情谱成的一曲赞歌,也是红色土地上绘就的一幅守密护密画卷。在那样艰难和动荡的年代里,一户普通的老百姓,为何愿意冒着生命危险、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自觉自愿地替新四军保守秘密?那是对新四军的真心爱戴、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支撑着他们,这也说明了任何时候思想工作都是保密工作的根本和关键。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但是珍贵的印记仍在;抗战虽然已经结束,但是红色的基因将会代代相传!
保密警示录
典型·案例6
视频·警钟长鸣
传承红色基因,筑牢保密防
▼
原标题:《【专栏】保密知多少(6)|法律·往事·警示录·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