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审理和判决知识问答鲁照聚律师律师文集

擅长:债权债务,合同纠纷,损害赔偿,婚姻家庭,劳动纠纷,刑事案件

民事诉讼审理和判决知识问答

一、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后是否马上开庭审理?

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为了保证审判工作顺利进行,在开庭审理之前,需要进行审理前的准备,以弄清原、被告争议的焦点。审理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1.审查起诉状的内容是否符合规定,如有欠缺,通知原告限期补正。2.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通知被告在限期内提出答辩状。3.在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中通知当事人或者以口头告知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4.合议庭组成人员确定后,应当在3日内将成员名单告知当事人。5.认真查阅诉讼材料,审查核实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并且调查收集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提供的证据或者案件审理需要掌握的证据。6.通知尚未参加诉讼,但需要进行共同的当事人或者诉讼中的第三人参加诉讼。二、什么是期间?

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的3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回避,由审判长决定。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比如案件需要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尽管审判人员已被申请回避,也仍然可以采取这一措施,但本案其他工作必须暂停。人民法院接到当事人的回避申请,决定回避的,审判人员和有关人员即应退出本案审理,驳回申请的,审判人员和有关人员应继续本案审理,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对复议的申请,应当在3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人。九、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是否必须提供证据?

民事诉讼是因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争议引起的,原告起诉是为维护自己的民事权益,被告或者第三人提出新的主张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从整个案件看,当事人对发生纠纷的事实最为了解,只有他们才能提出维护自己权益的有力证据。因此,原告对自己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被告对自己答辩或者反诉所根据的事实,第三人对自己提出的请求等,都应当提供证据。十、当事人提交的书证和物证应当符合什么要求?

当事人提交书证的,应当提交原件。“原件”指文书制作人作出的最初定稿、签字的原本或者加盖印章与原本有同一效力的正本。如果当事人提交原件确有困难,比如原件难以取得或者无法借出,当事人可以提交复制件、照片、副本、节录本。“复制件”指影印件等;“照片”主要指与明暗程度相同的影像;“副本”指加盖公章或者签字的,与原本和正本同一内容的抄送本;“节录本”指从原本、正本、副本上摘录的主要内容。当事人提交照片、副本、节录本的,应当附有有关机关的证明。当事人提交的书证是外文的,必须附有中文译本。当事人提交物证的,应当提交原件。如果提交原件确有困难的,比如该物证无法移动、不易保存,或者原物不存在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交复制品,即根据原物制作的模型或者照片等。十一、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能否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视听资料是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记录案件的真实情况并能使案件得以再现的证据。视听资料可以通过音响、图像、储存的数据和资料形象地反映一定的法律事实或者法律行为。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伪造视听资料也变得极其容易,当事人通过对视听资料的剪辑、编排、加工,可以制造出对自己有利的证据,或者伪造出新的证据。比如,在继承案件中,有的当事人从被继承人生前的其他谈话中,节选、编造出一份对自己有利的遗嘱录音,以达到独占继承人遗产的目的。因此,人民法院对于视听资料,应当辨别真伪,不要被其表面的现象所迷惑,同时应根据案件的情况,确定视听资料是在法律关系发生时或者纠纷发生时形成的,还是复制的,当事人对视听资料有无进行剪裁或者伪造,在必要的时候,人民法院可以请专业人员对其进行科学的鉴定。此外,人民法院还应当根据本案的书证、物证、证人证言等证据,对视听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只有反映案件真实情况的视听资料,人民法院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十二、民事诉讼法对证人作证作了哪些规定?

民事纠纷是在当事人之间发生的,当事人是民事案件的亲身经历者,他们最了解争议的事实。但是当事人与案件处理结果有直接利害关系,为了胜诉,保护自己的利益,他们一般会陈述对自己有利而对另一方不利的事实,也可能掩盖、歪曲事实。因此,人民法院对于当事人的陈述应当客观对待,注意是否有片面和虚假的成份。既不可盲目相信,也不能忽视其作用,要把当事人的陈述和该案的其他证据结合起来,综合研究审查。如果当事人的陈述和其他证据之间没有矛盾,各方当事人陈述的事实也一致,可以将当事人的陈述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十四、鉴定部门、鉴定人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应当提供证据,这是当事人应尽的义务,当事人不提供证据,可能导致败诉的法律后果,但有些证据当事人或者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无法收集,比如,涉及土地、房屋、公安、存款等方面的证据,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公民个人不能收集,必须由人民法院调取。有些当事人年迈体弱,且无委托诉讼代理人,提供证据也有一定困难。对于当事人难以取得的证据,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要求予以收集。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为了查明或者核实案件真实情况,公正作出判决,人民法院认为必要时,也可以主动收集证据。比如在原、被告双方提供的证据内容有矛盾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主动收集证据,以审查、判断当事人提供的证据的真伪。十七、人民法院是否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取证据?

人民法院要正确处理民事纠纷,必须运用证据查明案件事实,只有掌握了充分的证据,才能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适用法律,对民事案件作出公正裁判。在民事诉讼中许多情况下,人民法院需要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取证据。调取证据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重要职权活动,对于单位和个人来说,提供证据则是其应尽的义务。因此,人民法院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取证时,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协助。有关单位和个人保存或者持有证据的,应当将证据提交人民法院,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提交。如果有关单位或者个人拒绝或者妨碍调查取证,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其采取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十八、证据是否都应当在法庭上出示、质证?

公证证明是国家公证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定程序对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法律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的证明。公证机关行使职权是司法活动的一部分,因此,公证证明一般都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有助于人民法院查明案件的真实情况,有效预防或者解决纠纷。在民事诉讼中,经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是,不是所有公证证明都理所当然地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定案的根据。人民法院应当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公证证明,但是,如果有相反的证据足以推翻公证证明,人民法院应当否定公证证明的效力,将其退回公证机关。二十、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怎么办?

在民事诉讼过程中,由于某些客观情况的变化,会出现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今后难以取得的情况。比如,证人就要出国定居或者濒临死亡;作为物证的物品将要腐烂、变质。诉讼参加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动采取保全措施。诉讼参加人申请保全证据的,应当在申请书上写明保全证据的形式、内容、地点、申请保全的原因和理由等。证据保全的对象可以是证人证言、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等。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向证人进行询问调查,记录证人证言;二是对文书、物品等进行拍照、录像、抄写或者用其他方法复制;三是对证据进行鉴定或者勘验。不论采取哪一种方法进行保全,人民法院都应当客观、真实地反映证据情况,以达到证明案件事实的目的。二十一、当事人对证据有疑问时怎么办?

在法庭调查过程中,如果一方当事人认为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某些事实不清,或者认为其他证据需要另一方当事人证实的,可以在征得审判长同意后,向另一方当事人发问。当事人也可以当庭提出新的证据。当事人对证人的证言有异议的,在证人陈述以后,经法庭许可,可以向证人发问,要求证人补充和解释,或者对他的证言提出不同的意见。如果当事人的发问属于无理纠缠,审判人员应当予以制止。证人对当事人经法庭许可的发问,应当回答。当事人对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有疑问时,在宣读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后,经法庭许可,可以向鉴定部门及其鉴定人、勘验人发问。鉴定部门、鉴定人或者勘验人对当事人提出的问题,应当回答。当事人认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有误或者不能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时,可以向法庭请求重新进行调查、鉴定或者勘验。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请求及其理由进行审查后,认为请求合理的,宣布本案延期审理,重新进行调查、鉴定或者勘验;认为请求无理的,口头驳回,案件的审理工作继续进行。二十二、法庭调查应当按照什么顺序进行?

法庭调查阶段,一方当事人如果认为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某些事实不清,或者认为其他证据需要另一方当事人进行证实等,可以在征得审判长同意后,向另一方当事人发问,审判长认为一方当事人的请求合理,应当允许其向另一方当事人发问或者与另一方当事人进行辩论,并应指挥当事人的发问和辩论。审判长一旦发现当事人所提的问题或者所辩论的问题超出了本案的范围,即应制止。当事人之间的发问或者对某一事实、案情、证据的辩论完毕后,审判人员应当继续进行法庭调查。二十四、法庭辩论应当按照什么顺序进行?

调解是民事诉讼法的一个基本原则,贯穿民事诉讼的整个过程,从诉讼开始,审判人员就应根据双方当事人的意愿,能够调解的,予以调解。法庭辩论终结后,当事人双方如果自愿调解,在判决宣告前,人民法院还可以进行调解。有些民事案件,诉讼开始时,双方当事人争执很大,互不相让,不愿进行调解。法庭辩论终结后,案件事实已经查清,是非也已分明,双方当事人比较愿意接受调解。因此,民事案件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如果当事人不愿意调解或者经过调解双方当事人达不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判决。

三十一、达成调解协议一定要制作调解书吗?

通常情况下,当事人双方经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但下列案件,调解达成协议后,人民法院可以不制作调解书:1.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经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当事人之间的感情还没有完全破裂,为了不伤害双方感情,促使他们和好,不需要制作调解书。同时,由于夫妻和好不再要求离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没有发生变化,法院也无需制作调解书。2.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经调解继续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为了不影响收养人与被收养人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因为收养人与被收养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未发生变化,法院可以不制作调解书。3.能够即时履行的案件。对于那些数额不大,经调解能够当庭履行的民事案件,因已无执行内容,人民法院无需制作调解书。4.其他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案件。主要指没有执行内容的调解协议。三十二、调解书与判决书的法律效力相同吗?

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应当按照规定交纳案件受理费。财产案件除交纳案件受理费外,并按照规定交纳其他诉讼费用。案件受理费是指原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经审查符合起诉条件,予以受理后,按照每一个案件或者争议财产的价额的比例向人民法院预交的费用。案件审理终结后,原告败诉的,预交的案件受理费人民法院不退还;被告败诉的,案件受理费由被告负担,原告预交的费用由人民法院退还给原告。其他诉讼费用包括:证人的误工补贴和差旅费、鉴定费、勘验费、法律文书和诉讼资料的副本制作费等。证人所需要费用和鉴定费、勘验费可由一方当事人或者双方当事人给付,案件审理终结后,由人民法院判定由败诉方负担。法制文书和诉讼资料的制作费,由申请人支付。除上述费用以外的其他费用,不应当包括在当事人应当支付的费用内,当事人聘请律师的,对于实际支付的律师报酬,由聘请律师的当事人自理,不能算作诉讼费用,判令败诉方负担。四十九、无钱交纳诉讼费怎么办?

当事人交纳诉讼费用确有困难的,可以按照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缓交、减交或者免交。缓交、减交或者免交诉讼费用,是我国法律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采取的救助办法,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保障一时有困难或者交不起诉讼费用的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使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诉讼费用的减免数额,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五十、法庭审理结束后,人民法院是否立即对案件作出宣判?

判决、裁定作出之日是否立即发生法律效力,分为不同的情况。判决、裁定作出之日即发生法律效力的有以下几种:1.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最高人民法院无论作为第一审人民法院,还是作为第二审人民法院,其作出的判决、裁定都是终审的判决、裁定。2.依法不准上诉的判决、裁定依法不准上诉的判决包括:依照特别程序审理的选民名单案件,宣告失踪、宣告死亡案件,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认定财产无主案件。依法不准上诉的裁定,指除了不予受理、对管辖权有异议,驳回起诉的裁定之外的裁定。依法不准上诉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3.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所作的判决、裁定除了作出之日起立即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人民法院的判决作出之日起15日内,裁定作出之日起10日内,当事人不提起上诉的,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五十四、人民法院能否就案件的某一部分先作出判决?

人民法院审理的民事案件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容易引起矛盾激化,不利于经济秩序、社会秩序的稳定,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此,民事诉讼法对民事案件的审理规定了以下期限:1.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2.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审结。3.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4.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30日内作出终审裁定。五十六、什么情况下可以延期审理?

延期审理指在诉讼过程中,由于发生了法律规定的情况,致使人民法院不能在原定的日期对案件进行审理时,人民法院把已经决定开庭审理或者已经开庭审理的案件,改到另一日期进行审理。在诉讼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审理:1.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如果确因突然患病等正当理由没法到庭,审查证据、认定事实等就难以进行,这将影响人民法院正确裁判,因此,可以延期审理。2.当事人临时申请回避。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回避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如果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参加本案工作,致使案件审理无法进行的,可以延期审理。3.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勘验,或者需要补充调查的可以延期审理。4.其他应当延期审理的情形。比如,一方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因妨害民事诉讼而被拘留,不能按期或者继续开庭审理等。人民法院决定延期审理后,对下次开庭审理的日期和地点能够即时确定的,应当当庭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不能即时确定的,可以在确定以后另行通知。

THE END
1.民事案由分类有哪些类型?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对审判中出现的可以作为新的第三级民事案由或者应当规定为第四级民事案由的纠纷类型,可以及时报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将定期收集、整理、筛选,及时细化、补充相关案由。 主从法律关系的适用问题 1、同一诉讼中涉及两个以上的法律关系,属于主从关系的,人民法院应当以主法律关系确定案由; https://www.64365.com/zs/1436323.aspx
2.民事纠纷包括什么龙吟律师团一、民事纠纷包括什么 第一类是婚姻家庭纠纷。包括离婚、离婚的财产纠纷、恋爱引起的财物纠纷、抚育纠纷、赡养纠纷、抚养纠纷、解除收养关系纠纷、解除同居关系(起诉时双方或一方未达到法定婚龄或不符合其他结婚条件)纠纷、析产纠纷、分割纠纷、赔偿金、补助金、保险金https://lawyers.66law.cn/s290322d866a2f_i1279118.aspx
3.遵义市红花岗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社会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条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十一条其他法律对民事关系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民事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https://www.zyhhg.gov.cn/zwgk/zdlyxxgk/shaq/202108/t20210825_69757467.html
4.民事诉讼领域7个重点问题解析就此,《解释》第一条第二款对原告主体资格作出适度开放式规定,即除中国消费者协会以及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的消费者协会外,法律规定或者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的机关和社会组织也具有起诉主体资格。 摘:杜万华主编:《民事法律文件解读》2016年第12辑(总第144辑),人民法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OTczNjc5OQ==&mid=2653513832&idx=1&sn=de9d1af80d9a95ab81a5a8434bc4edbb&chksm=bdef541567f9ad8f99ae9c8b1db7952f7dd9702d2308b4b9f7b7fcc5e5008c3a2c1aa26a57ad&scene=27
5.2024年江西专升本法律基础与法律实务科目考试内容与要求说明1、民事纠纷的概念 2、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种类 (二)理解 1、民事纠纷与刑事案件、行政案件的区别 2、各种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之间的关系 (三)应用 1、能判断具体案件是否属于民事纠纷 2、能运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选择纠纷相应的救济手段 二、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一)识记 1、各项民事诉讼特有原则的含义、http://www.jxztc.com/show-745-322410-1.html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对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进行了解释,规定了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三种新的行为。商标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了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的五种情形,其中第(五)项属于“兜底条款”,即“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五十条https://m.qz199.com/1032.html
7.十六个调解纠纷类型,矛盾纠纷类型18种:今日谈征地拆迁话题精神损害赔偿纠纷主要包括名誉权受损、精神伤害赔偿等问题。调解者应评估当事人权益受损程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提出解决方案。 十四、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纠纷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纠纷主要涉及刑事案件受害方的赔偿要求。调解者应协助受害方依法维权,促使加害方积极履行赔偿责任。 http://www.bjsheng.com/html/bcaz/08/67819.html
8.《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第七章 学前教育法律救济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学前教育法律救济的方式和途径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育行政法律救济 要点: 1.△教育申诉制度 2.教育行政复议 3.△教育行政诉讼 4.教育行政赔偿 第二节 幼儿园民事纠纷的解决方式 要点: https://xqjy.snsy.edu.cn/info/2202/4283.htm
9.民事诉讼包括哪些方面?民事诉讼的适用范围民事诉讼程序种类包括:第一审普通程序、简易程序、特别程序、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督促程序和公示催告程序七种。 《民事诉讼法》: 第十二章第一审普序第十三章简易程序第一百五十七条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民事案件,适用本章规定。 https://www.51zlaw.com/flzs/95355.html
10.民事纠纷[行业新闻] 民事纠纷涉及的法律知识有哪些需要了解 民事纠纷是指因合同纠纷、侵权行为、亲属关系纠纷等引起的法律纠纷。在日常生活中,民事纠纷是不可避免的,而解决民事纠纷则需要依法进行诉讼或调解。 首先,当发生民事纠纷时,双方当事人可以选择通过协商解决纠纷。协商解决是调解民事纠纷的一种方式 http://www.hnzdlawyer.cn/tag/%E6%B0%91%E4%BA%8B%E7%BA%A0%E7%BA%B7
11.民事诉讼管辖制度及其完善民事诉讼中的管辖就是指人民法院内部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⑥民事纠纷有多种解决途径,可以通过诉讼、和解、调解、仲裁以及其它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在当事人选择用提起诉讼的方式来解决民事纠纷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向哪一具体法院提起诉讼。民事诉讼的管辖就是要解决第一审民事个案由何级别法院及同一级别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8/06/id/30653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