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关于教师资格的几种情形

教育法律法规是教师招聘考试的常考内容。该内容主要以单选题的形式进行考查,着重考察考生对教育法律法规内容的识记和理解。本文现将常考的教育法律法规中关于教师资格的取消、撤销和丧失进行对比总结。

二、考点梳理

(一)知识汇总

1.取消考试资格

《教师资格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2.撤销教师资格

《教师资格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

(1)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

(2)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

3.丧失教师资格

《教师法》第十四条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教师资格条例》第十八条规定,丧失教师资格的,不能重新取得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

(二)记忆口诀:

弊3撤5丧终身

三、考题再现

1.高老师在上课时习惯体罚学生,经过学校多次教育仍然没有改正,最终学生家长到教育局投诉了该老师,教育局撤销了高老师的教师资格证书,那么高老师()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A.3年B.5年C.7年D.10年

【答案】B。解析:《教师资格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一)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二)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题干中高老师体罚学生影响恶劣,被教育局撤销教师资格证书,则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故本题选B。

2.某中学教师赵某,因财产纠纷与他人产生矛盾,在一气之下将对方打成重伤,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关于赵某的教师资格,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可保留其教师资格B.刑满释放后可继续从教

C.终身不得再获取教师资格D.由学校收缴其教师资格证书

【答案】C。解析:《教师法》第十四条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教师资格条例》第十八条规定,丧失教师资格的,不能重新取得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题干中赵某因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将终身丧失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故本题选C。

3.王老师在上课时习惯辱骂学生,经过学校领导多次教育仍然没有改正,很多家长到教育局投诉了该老师,教育局撤销了王老师的教师资格证书,那么王老师()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答案】B。解析:《教师资格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一)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二)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故本题选B。

4.《教师资格条例》规定,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其教师资格将依法()。

A.取消B.注销C.撤销D.吊销

5.新一年的教师资格面试如火如荼地进行,根据教师资格的有关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5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B.在教师资格认定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由当地政府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C.在资格证考试中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

D.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3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资格条例》的有关规定。根据《教师资格条例》第六章第十九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一)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二)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故选项C正确。

A选项,《教师资格条例》第六章第二十条规定:“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与题干不符,排除。

B选项,《教师资格条例》第六章第二十二条规定:“在教师资格认定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对教师资格认定工作造成损失的,由教育行政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是由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而不是政府部门。与题干不符,排除。

D选项,《教师资格条例》第六章第十九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一)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二)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与题干不符,排除。

6.依据我国《教师资格条例》,以下哪种情形出现会撤销教师资格()

A.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生责任事故的

B.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C.身体出现不健康状况的

D.不能完成岗位教学任务的

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下列情况属于“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的是()。

A.故意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

B.过失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

C.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

D.过失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处罚的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四条的规定。该法条明确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故选项C正确。

选项A,该法条中对故意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程度有所规定,即”受到有期徒刑以上”,选项中没有体现,排除。

选项B,过失犯罪并不是取消教师资格证的范畴,排除。

选项D,与法条表述不符,排除。

8.受到()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①剥夺政治权利

②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

③故意犯罪

④因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

A.②③B.①②C.①④D.①③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教师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四条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的。选项C项正确。选项A、B、D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A.因甲曾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其不能取得教师资格

B.因甲水平不高,其不能取得教师资格

C.因甲已经刑满释放,其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D.因甲想当一名教师,其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以上是关于教师资格的取消、撤销和丧失的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各位考生的备考有所帮助!

THE END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 结束语 前言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证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有法可依,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前提和基础,是中国发展进步的制度保障。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https://www.gov.cn/zwgk/2011-10/27/content_1979526.htm
2.法律基础知识概览C.有期徒刑 D.无期徒刑 11.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有一定期限,我国法律规定领取失业救济金的最长期限是()个月。(2.5分) A.6 B.12 C.18 D.24 12.国家创制法的方式有()。 A.制定和认可 B.照搬外国法 C.模仿 D.借鉴 13.用人单位可直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有:() https://blog.csdn.net/robin9409/article/details/123175591
3.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一、法的渊源:(法律渊源) 指那些来源不同(制定法与非制定法、立法机关制定与政府制定,等等),因而具有法的不同效力意义和作用的法的外在表现形式,又称“法的形式”。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渊源主要包括:(8种) ①宪法;②法律;③行政法规;④政府规章、地方性法规;⑤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⑥特别行政区制定的法律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4.普法课堂现在有多少部法律?经常有人问,我国现在有多少部法律? 2024年11月12日,中国人大网公布最新版的法律目录:现行有效法律目录(305件),并且包含了各部法律的颁布和修订时间。每天学点法律知识编辑推送,供普法学习参考: 点击名称阅读法律全文·收藏分享随时学习查询 现行有效法律目录(305件)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5MzQzMjI5OA==&mid=2247516020&idx=4&sn=23c9cead7337a1efc44d8de9cf0e7911&chksm=ed91923394daedf95039f942d2c02a25d956e3922f8b25b14541168b3954d65bfbfc2308aa9e&scene=27
5.法律责任分为哪几种律师普法法律责任分为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三种。具体内容如下: 1、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其犯罪行为所必须承受的,由司法机关代表国家所确定的否定性法律后果; 2、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指由于违反民事法律,违约或者由于民法规定所应承担的一种法律责任; 3、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指因违反行政法或因行政法规定而https://m.110ask.com/tuwen/2305211204144695416.html
6.《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修改的若干法律问题思考所以目前有学者提出,对于非法人社团的管理可以采取备案制的思路。[19]同时不少地方,例如我国山东、安徽、新疆的部分县市在实践中已经有所尝试。这些制度创新一方面反映了现实需要,另一方面也表明制度创新存在法律空间。 虽然备案制依然没有能够在根本上解决非法人社团问题,但是的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结社需求与过于苛刻的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