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犯罪的具体分类有哪些

这是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行为。本罪的主要特征是: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可以是机组人员,也可以是乘客。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即明知是劫持航空器的行为会引起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严重后果,仍不顾后果积极施行,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劫持”是指犯罪人按自己的意志非法控制航空器的行为。所谓劫持航空器就是指用上述方法强行控制该航空器意图迫使其改变预定航向,飞经行为人指定的地方。本罪是行为犯,只要实施了劫持行为,无论是否达到行为人预期目的,都是本罪即遂。

根据我国刑法和民用航空法的规定,并依照《关于惩治劫持航空器犯罪分子的决定》,这种情况应处以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航空器遭受破坏或者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情节较轻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2、使用暴力危害飞行安全罪

指对飞行中的民用航空器上的人员使用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的行为。其主要特征是:主观方面是故意;客观方面是对飞行中的民用航空器上的人使用暴力,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犯罪者只要危及飞行安全,不论后果如何,即构成本罪。

根据民用航空法的规定,对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处以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3、传递虚假情报扰乱正常飞行秩序罪

指故意传递虚假情报,扰乱正常飞行秩序,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造成严重政治影响的行为。其主要特征是:客观方面是传递虚假情报,扰乱了正常飞行秩序,使公私财产遭受了重大损失;主观方面是故意的。

根据民用航空法及刑法的有关规定,应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4、破坏航行设施罪

指盗窃或者故意损毁、移动航行设施,危及飞行安全,足以使民用航空器发生坠落、毁坏危险的行为。其主要特征是: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过失损毁或移动航行设施不构成本罪。客观方面危及飞行安全,足以使航空器发生危险,不管是否形成严重后果,只要危及飞行安全,足以造成上述可能的危险,即构成本罪。

根据民用航空法的规定,对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对造成严重后果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5、毁坏航空器罪

指故意在使用中的民用航空器上放置或唆使他人放置危险品,足以毁坏该民用航空器,危及飞行安全的行为。其主要特征是: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客观方面是在使用中的民用航空器上放置危险品;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对犯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判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对造成严重后果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6、聚众扰乱民用机场秩序罪

指纠集多人扰乱民用机场正常秩序,致使机场无法运营的行为。其主要特征是:聚众闹事,即在首要分子的组织、煽动和指挥下,纠集多人进行扰乱活动;客观方面是扰乱了机场的正常秩序,使运营活动无法继续进行;主观方面只能是出于故意。聚众扰乱民用机场秩序罪的情况比较复杂,手段也多种多样,包括在机场候机楼大肆喧嚣哄闹;捣毁公共设施;不服管理强行登机或阻止别人登机;围攻、谩骂,甚至侮辱、殴打有关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等。但只当情节严重时才构成本罪,在处理时,应仅限于对首要分子追究刑事责任,可以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对于一般参与者则应按《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理。

7、非法携带或运输违禁物品罪

是指旅客非法携带违禁物品乘坐航空器或旅客、企事业单位以非危险品名义托运危险品的行为。这一罪行包括三种情况:隐匿携带炸药、雷管或者其他危险品乘坐民用航空器;以非危险品品名托运危险品;隐匿携带枪支子弹、管制刀具乘坐民航飞机。其主要特征是:主观方面是故意;客观方面是违反了民用航空法的规定。“旅客”是指机组人员以外的任何乘坐民用航空器的人。

根据民用航空法的规定,对非法携带或运输违禁物品的,不论是否造成严重后果,都要依法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企事业单位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对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严重后果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企事业单位犯本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同样追究刑事责任。

8、违反危险品航空运输管理规定重大事故罪

根据民用航空法的规定,应对造成严重后果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9、航空人员重大飞行事故罪

指航空人员玩忽职守,或者违反规章制度,导致发生重大飞行事故的行为。其主要特征是: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专指航空人员;侵犯的客体是民用航空器飞行安全;客观上导致发生重大飞行事故,造成飞行器损毁,人员伤亡,后果严重;主观上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导致严重后果是由于疏忽,或过于自信。

根据我国民用航空法第199条的规定,对航空人员重大飞行事故罪追究刑事责任。

10、民航主管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罪

指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和地区民用航空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不履行应有的职责,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其特征是: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系国家公务人员,是民航主管部门和地区民航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侵犯的客体是国家行政机关的正常活动;客观方面表现为渎职行为,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根据民用航空法第212条的规定,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刑法对渎职罪有相应规定,可根据犯罪事实比照判定。

THE END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制定哪些法律,具体法律制度的内容如何规定,都坚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出发,从人民群众的根本意志和长远利益出发,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中国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中国特色https://www.gov.cn/zwgk/2011-10/27/content_1979526.htm
2.我国法律关于证据种类的分类有哪些程智华律师我国法律关于证据种类的分类有哪些 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是指《民事诉讼法》第63条规定的七种证据形式。即指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 1.书证是指以其内容来证明待证事实的有关情况的文字材料。凡是以文字来记载人的思想和行为以及采用各种符号、图案来表达人的思想,其内容对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795057.html
3.我国现行税收法律制度有哪些我国现行税收法律制度有哪些 我国现行税收法律制度:按法律级次分类:税收法律、税收行政法规、税收地方性法规、税收部门规章、税收地方规章。按税种分类:货物和劳务税类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关税,所得税类包括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类包括房产税、契税、车船税,资源税类包括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https://m.gaodun.com/wenda/chuji/116081.html
4.法律行为有哪些法律行为的分类→MAIGOO知识法律行为有哪些 法律行为的分类 摘要:法律行为,是指法律事实的一种能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人的活动(行为)。那么法律行为有哪些?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法律行为的分类。 目录 单方行为、双方行为与多方行为 有偿行为与无偿行为 单方行为、双方行为与多方行为https://www.maigoo.com/goomai/243616.html
5.1999年全国律师资格考试试卷一D.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处于初级阶段,受案范围不宜过宽 57.下列哪些选项属于英美法系的特征? A.法院的判例、法理等,没有正式的法律效力B.在法的基本分类中有普通法与衡平法之分C.在诉讼程序上采取当事人主义D.成文法是法的渊源之一 58.县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期间,下列哪个选项依据宪法有权提出对县人民法院院长的罢免http://www.law-lib.com/sk/sikao_view.asp?id=26318
6.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民法典》之民法基本原则二、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对民事法律行为,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1. 多方法律行为(签合同)与单方法律行为(订遗嘱)。以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所需意思表示的数量为标准; 2. 有偿法律行为(劳务/支付等)与无偿法律行为(赠与)。以民事法律行为有无对价为标准; https://m.hi.huatu.com/2022/1215/1277926.html
7.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知识产权衅普专利种类有哪些? 三种专利举例说明 专利的种类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规定,在我国专利法中规定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在香港专利法中规定有:标准专利(相当于大陆的发明专利)、短期专利(相当于大陆的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在部分发达国家中分类:发明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 https://kjc.luas.edu.cn/2021/0428/c1172a90374/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