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依法抗疫“及时雨”法律解读“专家库”排忧解难“口袋书”《依法抗疫-新冠肺炎法律热点160问》近日出版发行
郭桂云是北京市八宝山街道四季园社区服务站站长,疫情发生以来,她和同事一直处在联防联控的第一线。要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住,就需要做好社区居民的工作。“搜集居民个人信息的依据是什么?”“居民不配合的时候该怎样说服他们?”“社区居委会应该做些什么?”郭桂云坦言,疫情防控之初,面对这些问题,她确实没有答案。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增强法治意识,依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中国法学会中国法律咨询中心(以下简称“中国法律咨询中心”)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迅速出版《依法抗疫-新冠肺炎法律热点160问》一书,对疫情防控中的热点问题做出回应。
郭桂云的疑惑,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答案。现在,她把这本书放在社区出入口的位置,除了对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进行培训之外,进出的居民也可以驻足翻阅。她夸赞道:“这本书出版的时机真得太好了,解决了我们社区工作中的现实困难。”
2月28日,中国法学会印发了《关于组织动员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通知》,文件要求组织法学法律专家对疫情防控热点法律问题进行权威解答,以出版书籍、有声读物、网络传播等多种形式发布,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增强法治意识,依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向社会传递抗击疫情的法治正能量。
在接到人民出版社关于编写出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普法书籍的邀请后,中国法律咨询中心副主任任伊珊当即决定,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组织专家编写出版《依法抗疫-新冠肺炎法律热点160问》一书,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关切。
“开展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是咨询中心的本职工作,通过回答群众关切、社会聚焦的法律问题,可以为做好群众工作,稳定情绪、增强信心,凝聚起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贡献自己的力量。”任伊珊说。
及时性·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拿到初稿后,中国法律咨询中心又成立工作专班,进行书稿内审,同时分送北京高院和各专题审稿人进行外审,经过几轮统稿、修改,终于完成了所有内容的定稿。
该书中“公益慈善法篇”的负责人,北京市兰台律师事务所律师、合伙人程阳在接到撰写邀请时,丝毫没有犹豫就同意了。她认为,在突如其来的疫情之下,作为法律人能借助中国法学会的平台用自己的专业做点事情,特别有意义,也是值得和应该做的事。
“劳动法篇”负责人,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王显勇认为,160个热点法律问题正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增强法治意识,依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向社会传递抗击疫情法治正能量的体现。
专业性·权威专家编写把关
每个专题编写团队由1-2名负责人和2-5位撰写人组成,共同确定专题下的具体问题,并编写解答。参与撰写的专家均具有博士学位或者副教授以上职称,实务领域专家要求从业3年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历。
中国犯罪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时延安;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副会长,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晨光;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经济法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席月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杨艳;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会长,《中国法学》杂志总编辑张新宝;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郑尚元等专家作为编委会主任委员,负责各篇的审稿工作。
“公共卫生法篇”的负责人,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中国卫生法学会副秘书长刘炫麟表示,卫生法的领域因其专业性比较高,普通大众甚至是有的部门都不是很了解,因此涉及到公共卫生领域的法律问题需要由专业权威的团队来作出解答。他认为这本书的内容既权威又贴近生活,对疫情防控期间各项工作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实用性·解决疫情期间实际问题
“用人单位复工后安排劳动者在家办公或轮岗上班的,工资如何发放?”
“疫情防控期间,商家哄抬物价,低买高卖防疫物资,趁机发‘疫情财’,会受到何种刑事处罚?”
“疫情防控期间,捐款人应当如何进行慈善捐款?”
“疫情防控期间人民法院如何开展送达、证据调查工作?”
“疫情防控期间,行政机关信息公开有哪些注意事项?”
……
这些问题书中都给出了具体的专家解读和法律依据。
任伊珊介绍,《依法抗疫-新冠肺炎法律热点160问》一书定位为普法书籍,以现行法律法规及最新出台的各类政策性文件为依据,结合权威部门发布的典型案例,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特别是人民群众的集中诉求,依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向社会传递抗击疫情的法治正能量,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群众明晰职权职责、保障合法权益、防控法律风险提供法律支持和帮助。
“我们要求书中的问题和解答应秉持百姓视角,编写应权威准确、通俗易懂,避免频繁或大量使用学术术语。希望做成一本‘口袋书’,在遇到法律问题时,大家能够拿出这本书来解决问题。”任伊珊说。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四级高级法官曹玉乾称赞这本书是非常有用的法律工具书,准确的法条依据和严谨的专家解读,都能辅助法律工作者办案办事,查缺补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