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唐律疏议》,它为何在我国法律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刑法开皇律宋刑统长孙无忌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朝代,其开创或发展的众多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元素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影响。比如,唐朝将隋朝开创的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使得科举制度成为日后朝廷选拔人才的基本制度,影响中国历史1200多年。科举制度的某些精华元素传播到西方,逐渐成为今天西方国家盛行的文官考试选拔制度。唐朝全面完善隋朝开创的三省六部制度,对中国政治制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经济方面,唐朝开创的两税法制度使得中央政府的税收更加的清晰明了,一直延续到宋朝。

除了政治上完善科举和三省六部,经济上的两税法,文化上影响至今的唐诗,唐朝在中国法律历史上也做出了一项划时代的成就。这就是长孙无忌亲自编纂的《唐律疏议》,作为李世民身边的“亲密战友”和初唐时期对唐朝发展起到重要贡献的政治家,长孙无忌本人争议颇多,但《唐律疏议》毫无疑问是成为长孙无忌一生对唐朝发展最大的贡献。

那么,什么是《唐律疏议》,《唐律疏议》为何对中国法律史有划时代的意义呢?

上图_唐律疏议部分章节

什么是《唐律疏议》?

《唐律疏议》又称为《永徽疏律》,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完成的重要法律汇编。公元651年,长孙无忌主导,李绩等大臣参与,将太宗时期的《贞观律》做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并作郑重说明:旧律云言理切害,今改为情理切害者,盖欲原其本情,广思慎罚故也。最终,长孙无忌给高宗揍上新律12卷,称为《永徽律》,从元代开始,后人将《永徽律》称为《唐律疏议》。

上图_长孙无忌(594年-659年)

《唐律疏议》为何在中国法律历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

第一,《唐律疏议》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在十恶之首的“谋反罪”中突出“慎杀”的法律。这种超前的法治观念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谋反罪在中国古代被定为“十恶之首”,其性质相当于苏联时期的“反革命罪”,以及今天各国的“危害国家安全罪”,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中,对于谋反(推翻现任皇帝、推翻朝廷取而代之)的行为,朝廷都严惩不贷。除了谋反本人及参与者要判处死刑,谋反集团嫌疑犯的亲属也会被株连。由于谋反罪牵扯面广,又能维护皇权的利益,所以谋反罪成为中国古代权臣打击政敌屡试不爽的“常见武器”。

上图_清朝酷刑

一般来说,在中国古代,只要是碰到威胁皇权的谋反罪,不管真假,皇帝或当朝的大臣都会下令全面严惩。即便嫌疑人不招供,主持审案的大臣也会严刑拷打,逼嫌疑人招供,并通过嫌疑人招供的供词“顺藤摸瓜”扩大范围,将“谋反集团”一网打尽。不管嫌疑人是故意参与谋反,还是无意中卷入案件,其都会被朝廷判处死刑。毕竟在中国古代,皇权唯我独尊,任何冲击皇权的行为都会被皇帝严厉镇压。即便在普遍提倡轻刑罚的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皇帝也不会对谋反罪采取容忍的态度。

然而,在《唐律疏议》这里,对谋反罪的量刑却发生了变化:古代谋反罪属于十恶不赦之罪,不管嫌疑人是否故意参与谋反案件,皇帝都会将谋反嫌疑人判处死刑,甚至株连九族。但《唐律疏议》的《唐律疏议·名例十一》这条法律却将无意中卷入谋反案件,本人对谋反行为并不知情(用今天刑法的话说为“过失犯罪”)的嫌疑人的刑罚从死刑改为流放。

上图_李白(701年-762年)

李白和李璘交往过多,自然卷入谋反案件中。按照以往的法律,李白要被判处死刑。但根据《唐律疏议·名例十一》这条法律的规定,李白虽然卷入李璘谋反案件,但李白的行为不是“故意犯罪”行为,对李璘叛乱推翻朝廷的行为主观上不知情。因此,朝廷按照《唐律疏议》的规定,判处李白流放刑罚,李白保住了一条命。

《唐律疏议》在谋反量刑上体现出的“慎杀”理念由此可见一斑。

上图_安史之乱

必须指出的是,李白是在安史之乱的战争时期因谋反罪被判处流放的刑罚,一般来说,战争时期国家的法律会从严处罚,以保证战时纪律,但李白能在唐朝以举国之力抗击叛军的关键时刻,因涉及谋反罪判处流放,唐朝对谋反罪量刑的谨慎是确实贯彻在《唐律疏议》当中的,《唐律疏议》在定罪量刑上追求实事求是,贯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即便在战争时期都能做到不冤枉好人,不错判坏人,不祸及家人。这在中国古代提倡人治的社会里是具有极其超前的法治意义。以至于在依法治国的今天都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上图_秦律是中国秦代法律的总称

第二,《唐律疏议》是中国第一部全面贯彻“轻刑罚”化的法律,在“轻刑罚”方面,唐朝因《唐律疏议》做的比汉朝更加完善。

对臣民如何执行刑罚,中国自古以来就存在两种完全相反的论调,法家学说认为,朝廷应该对臣民以重刑,维护朝廷的绝对权威。而儒家学说认为,朝廷对臣民以道德教化为主,儒家主张轻刑,实施道德教化和法律处罚并重。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但秦朝法律过于严苛残暴,引发了全国范围的动乱,最终被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推翻。汉朝建立后,历代皇帝吸取了秦亡教训崇尚“轻刑罚主义”,汉文帝和汉景帝就曾经减轻肉刑。到东汉时期,汉光武帝、汉明帝和汉章帝也曾减轻刑罚。

上图_汉太宗,刘恒(前203年—前157年),即汉文帝

然而,汉朝时期的减轻刑罚只是皇帝的个人意愿,并非上升到国家法律层面。如果碰到喜欢重刑的皇帝,汉朝的“轻刑罚”就荡然无存了。比如,汉武帝就废除了文景之治时期的一系列轻刑罚,重用酷吏镇压豪强,汉武帝的酷吏张汤还发明了所谓的“腹诽罪”。东汉后期,朝政昏庸,大权落入太监手中,汉朝的轻刑罚在东汉后期荡然无存。

汉朝的“轻刑主义”只是皇帝的个人意愿,而唐朝的“轻刑主义”则是写入法律的国家意志。

上图_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

李世民是唐朝“慎杀”理念的提出者,李世民亲自经历了隋末战乱,深知隋朝之所以灭亡,刑罚残暴是极其重要的原因。因此,李世民认为,唐朝法律必须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将“轻刑”“慎杀”理念贯彻始终。在刑罚方面,李世民废除了部分肉刑,减轻古代刑罚对嫌疑人的身体伤害。

在死刑判决上,李世民贯彻“五复奏”制度,即中央判处死刑的案件需要向皇帝复奏五次,地方判处死刑的案件需要向皇帝复奏三次,防止滥杀无辜的冤案出现。李世民时期的法律《贞观律》在用刑方面比《开皇律》减轻更多。

上图_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即唐高宗

唐高宗登基后,长孙无忌在高宗的支持下将李世民提出的“轻刑”“慎杀”理念全面贯彻在《唐律疏议》中,《唐律疏议》的刑罚只有5种:笞杖徒流死。笞杖两种刑罚有独立的用刑规范。汉朝的时候,笞刑一般打在罪犯的胸部、腿部和胳膊部位,一旦用刑严重,罪犯就会落下很严重的病根,甚至危及生命。

按照李世民制定的用刑规范,胳膊、胸口和腿都是人体致命部位,器官和穴位多。而屁股穴位较少,因此,李世民时期,笞刑都在屁股行刑。这使得《唐律疏议》的笞刑用刑比汉朝有所减轻。

上图_唐代官制简表

在《唐律疏议》中,徒刑和流放刑罚都有固定的期限,没有无期流放和无期徒刑。而最严重的死刑只有绞死和斩首两种刑罚,汉朝时期的腰斩在《唐律疏议》中没有出现,宋朝时期的凌迟在《唐律疏议》中也没有出现。在死刑罪名的数目上,《唐律疏议》只有110条死刑罪名,而东汉却有600多条死刑罪名。

所以,《唐律疏议》将轻刑主义的原则从君主的个人意愿上升为法律层面,唐朝司法机关在审理案件的时候,必须依照《唐律疏议》的法律条文,给罪犯定罪用刑。这一点在中国司法历史上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是中国法律的里程碑。以至于我们今天刑法中的缓刑、社区矫正等刑罚,都是轻刑主义的体现。

上图_中国法院博物馆《唐律疏议》藏本

第三,为了保证司法案件的审理公正,《唐律疏议》规定了完善的证人作证制度,这在中国法律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唐朝将证人作证法律化,体系化,到宋朝时期进一步完善。而证人又是各国法律案件审判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所以,《唐律疏议》规范证人作证,在中国法律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上图_《开皇律》是隋代第一部成文法典

第四,《唐律疏议》是迄今为止法律学界和历史学界发现的,第一部带有完整“司法解释”的法律。这在中国法治历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

唐朝之前,隋朝有《开皇律》和《大业律》,唐朝有《武德律》和《贞观律》,这些法律只有法律条文,没有司法解释,导致官府对法律的解读较为随意,同一个案件由于官府对法律掌握的水平不同,导致其审判的量刑也不同。而《唐律疏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长孙无忌在唐高宗的支持下对《永徽律》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解释法律条文,进而指导官府准确的解读法律,实现案件的公正审判。长孙无忌亲自编写的“疏议”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也是迄今为止最早的“司法解释”。

上图_唐长安的日常,生活中有不同地区的访唐人员

第五,《唐律疏议》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对亚洲法律体系产生影响的法律。

在公元7到8世纪的亚洲,唐帝国俨然是亚洲大陆的中心,亚洲各国都派出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唐帝国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体系,而《唐律疏议》自然成为亚洲各国必学的内容。日本派出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的各个方面,《唐律疏议》传入日本后,日本参考《唐律疏议》和其他唐朝法律编写了一系列符合日本国情的法律。直至1725年,日本著名的律学家荻生北溪对《唐律疏议》进行校订,写出了《唐律疏议订正上书》。《唐律疏议》对日本法律的深远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在《唐律疏议》和大唐国威的影响下,日本成为了唐帝国的“绝对迷弟”,除了法律参考《唐律疏议》,日本的班田收授法来自于唐朝的租庸调制,日本的卫府军团制度参考了隋唐的府兵制。《唐律疏议》成为日本在7到9世纪学习大唐,向往大唐的证明,也是中国法律,中国政治制度在那个时代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的证明。

除了日本,东南亚各国也引入《唐律疏议》,参考《唐律疏议》制定法律。

上图_《宋刑统》,由宋太祖诏令颁行全国

第六,后世朝代制定法律参考《唐律疏议》,比如宋朝的《宋刑统》就成为《唐律疏议》的翻版,《大明律》和清朝法律也都参考《唐律疏议》的内容。

通过以上分析就能看出,《唐律疏议》在中国法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尤其是《唐律疏议》在法律层面、量刑层面体现出的“轻刑”“慎杀”的理念,不仅是大唐帝国以宽容的心态治理国家的缩影,还给后世的法律制定产生深远影响。以至于今天中国《刑法》的宽严相及政策,也和《唐律疏议》的精神有某些联系。

作者:军事帅哥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旧唐书》《新唐书》

【2】《中国法制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3】《从唐律到日本律——关于日本律成立的几个问题》郑显文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研究所副教授

THE END
1.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有哪些?法律法规电子版下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大全2023整合了等劳动合同法、民法典、安全生产法、刑法免费电子版文档。提供了最新修改版法律法规内容,可以为个人以及行业用户提供法律参考依据。比如:可以从《刑法》中学习到权威的法律知识,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从《劳动法》中了解劳务合同基本要求,提高劳工权益意识,正确维权。本站提供了相关法律http://www.downcc.com/k/falvfagui/
2.中国法律的七大分类,法律有哪些规定中国法律共分为七大类: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七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https://m.66law.cn/v/wenda/1710131.aspx
3.民二庭负责人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当前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主动应对国内外各种挑战,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发挥法治的引领和保障作用。担保作为一项重要民事法律制度,涉及民事法律体系的各个方面,担保制度的完善对于促进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司法解释起草过程中,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https://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284441.html
4.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是隶属于教育部的以考研为主题的官方网站,是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报名和调剂指定网站,主要提供研究生网上报名及调剂、专业目录查询、在线咨询、院校信息、报考指南和考试辅导等多方面的服务和信息指导。https://yz.chsi.com.cn/
5.中国法律中国法律大全下载中国法律法规大全2024中国法律大全是为了让所有用户了解中国的法律而整理出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大全,里面包括了中国刑法,劳动法,刑事民事诉讼法,监察法,食品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消防法等等,让你对国家法律有明显的了解,如果有需要的话不妨前来当易网下载吧!http://www.downyi.com/key/zhongguofalv/
6.民法典的前世今生北大法律信息网“北大法宝”法律法规库已第一时间收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全文,点击【详细】查阅全文 二、立法历程 编纂历程 我国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后4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 新中国成立以后到改革开放之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曾两度进行民法典的起草。一次开始于1954年,到1956年12月完成草案,计525条,包括总则、https://www.chinalawinfo.com/Feature/FeatureDisplay1.aspx?featureId=743%20
7.2018年第3期总第5期如夏文所提到的那样,混合法系与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伊斯兰法系之间均有若干重合之处,[4]其自成一类的合理性存在疑问。可以说,任何国家的法律都有混合的成分。正如夏文指出,土耳其、中国、非洲、东亚共同体等国家地区的法律制度均有混合法系特征。可是,将中国与非洲法律划入同一法系令人费解,对于法律研究有无实益存在http://fxy.hunnu.edu.cn/info/1130/2924.htm
8.免费律师咨询问律师律师咨询找律师、咨询律师,上法律快车。中国法律服务平台先行者,20年来为数千万当事人找到适合的本地律师。网站拥有注册律师近23万,覆盖刑事、婚姻、合同、劳动、房产等80多个法律专业,在线为您提供免费律师咨询服务。https://www.lawtime.cn/
9.人社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国日本社会保障协定的通知4.外交领事机构人员、公务员。外交领事机构人员指《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和《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中定义的相关人员。公务员指中国派遣到日本领土上工作的公务员及按照中国法律规定同等对待的人员。 5.例外。中日两国主管机关或经办机构可同意就特定人员或人群,对《协定》第五至八条作例外处理,条件是此人或此类人受中日http://news.m.xmsme.cn/webview.aspx?id=93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