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法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2.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关于疫情报告和发布的规定。

卫生法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严格的说,下列哪项不在卫生法的渊源中,(D)。

A.卫生基本法B.卫生法规C.卫生规章D.民法通则2.卫生法概念不涵盖下列哪项内容,(C)。

A.国家制定或认可B.具有国家强制性C.惩罚卫生犯罪的依据D.由卫生行政机关负责实施3.下列哪项不能成为卫生法律关系的客体,(D)。

A.生命健康权利B.医生的个人行为C.医疗器械D.卫生行政机关4.卫生法的实施不体现在(C)。

A.卫生执法B.卫生司法C.卫生服务D.卫生守法5.卫生民事责任的种类不包括(A)。

A.警告B.赔礼道歉C.恢复原状D.赔偿损失6.下列哪项不是卫生法立法的内容(D)。

.制定B.修改AC.废止D.公布7.卫生法在适用中要求遵循的原则不包括(A)。

.严格B.正确AC.合法D.时限8.下列哪项不是卫生法律责任的特点(D)。

A.以存在违法行为为前提B.由法律明确规定C.具有国家强制性D.由卫生行政机关追究9.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的主要区别(D)。

A.内外有别B.程度轻重不一C.都是违法D.司法救济不同10(申请行政复议的申请人必须在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C)日内提出。

A.15天B.30天C.60天D.90天11.学理性解释在卫生法实施中的作用有,(A)。

A.推动卫生法学发展B.纠正司法机关的错误C.指导卫生立法D.卫生执法的依据12.构成卫生违法必须具备的条件中哪一项是错误,(B)。

A.客观上违反卫生法规B.程度上造成严重损害C.主观上有过错D.主体符合法律规定13.对下列卫生行政执法特征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

A.执法的主体只能是卫生行政机关B.执法主体代表国家C.执法针对的对象特定D.执法依据必须法定14.卫生许可的方式不包括(C)。

2.卫生行政诉讼程序是指由法律规定的人民法院处理卫生行政案件的活动过程。

它包括、、三个基本过程。

3.放射事故分为三类:;;。

4.从事生产经营食品的人员,上岗前必须经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卫生专业机构进行健康检查,合格者方可上岗;已上岗者应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5.甲类传染病包括有:、。

三、选择题(25分)A型题(单选题,每题2分)1.下列选项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卫生基本法是()。

A.《国际卫生条例》B.《传染病防治法》C.《医疗事故处理条例》D.《高等教育法》2.石家庄市人民政府于1998年颁布了《石家庄市保护中小学校教育环境管理办法》,该《办法》属于()。

A.卫生行政规章B.卫生行政法规C.地方性卫生规章D.地方性卫生法规3.以下有关卫生行政复议的说法错误的是()。

A.卫生行政申诉、卫生行政复议和卫生行政诉讼是卫生行政纠纷解决的三条重要途径B.卫生行政复议属于卫生行政机关内部的纠错审查程序C.通常行政相对人可以从申诉、复议和诉讼中任意选择一种方式救济自己的合法权益D.上级机关发现下级机关所作的复议结果有误时,可以进行再次复议4.()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者减少甲类传染病病种。

A.国务院B.国务院办公厅C.卫生部D.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5.以下()不屈于医疗法律关系中的无因管理关系。

A.儿科医生张某,在本院的急诊部发现一个呼吸困难的老汉而进行人工呼吸急救B.女青年胡某因失恋而割脉自杀,医生赵某对其进行救治,胡某不愿协助,赵某强行予以救治C.儿童李某在工地玩耍,不慎从墙头摔下,仅膝部擦伤,工地所在小区的卫生所对其进行救治D.医生王某在回家探亲途中的火车上,为一位产妇接生B型题(多选题,每题3分)1.重庆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卫生行政案件,可以以()为依据。

卫生法学的重要意义在于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共卫生安全,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规范,并为卫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2.请列举我国现行的一部重要卫生法律和一部环境卫生法律。

答案:我国现行的一部重要卫生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一部环境卫生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三部分:论述题请论述卫生法学在预防控制传染病方面的作用和挑战。

答案:卫生法学在预防控制传染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此外,卫生法学也重视加强对传染病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突发传染病事件。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卫生法学在预防控制传染病方面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部分地区和个体对预防控制措施的宣传和执行力度不足,导致传染病的传播难以有效控制。

卫生法律法规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单选):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于()年()月()日经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七号主席令公布。

BA2004年12月1日B2004年8月28日C1989年09月1日D1989年2月21日2.国家对传染病防治的方针是什么?DA预防为主B防治结合、分类管理C依靠科学、依靠群众D以上三项3.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对儿童实行()制度。

BA计划免疫B预防接种C预防接种证D疫苗接种4.生产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的单位和生产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应当由()批准。

AA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B县级卫生行政部门C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D省级卫生行政部门5.()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DA医疗机构B采供血机构C疾病预防控制机构D任何单位和个人6.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应当予以隔离治疗。

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AA公安机关B卫生行政部门C卫生监督机构D卫生防疫机构7.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制度,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BA隔离、消毒B预检、分诊C分类、隔离D定点、隔离8.国家对患有特定传染病的困难人群实行(),减免医疗费用。

CA医疗救济B困难补助C医疗救助D医疗照顾9.国家对病原微生物实行分类管理,将病原微生物分为()类。

对实验室实行分级管理,将实验室分为()级。

DA1B3C5D211.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国家提倡()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AA18~55周岁B18~50周岁C16~55周岁D16~50周岁12.特殊血型的血液需要从外省、自治区、直辖市调配的,由()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大学卫生法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卫生法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不包括以下哪项?A.卫生法的基本原则B.卫生法的立法过程C.卫生法的实施与监督D.卫生法的案例分析2.卫生法的基本原则中,不包括以下哪项?A.预防为主B.公平性C.效率性D.保密性3.以下哪项不属于卫生法的立法目的?A.保障公民健康B.促进卫生事业发展C.规范卫生服务行为D.维护社会秩序4.卫生法实施的监督机构是?A.卫生行政部门B.教育部门C.民政部门D.财政部门5.卫生法的案例分析中,主要分析的是?A.法律条文B.法律适用C.法律解释D.法律效力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卫生法学是研究_______和_______的科学。

2.卫生法的立法原则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3.卫生法的实施需要_______和_______的配合。

4.卫生法的监督机构负责_______和_______。

5.卫生法的案例分析有助于_______和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卫生法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2.阐述卫生法的立法目的和立法原则。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1.某医院在未经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公开了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因此受到社会歧视。

请分析医院的行为是否违反了卫生法,并说明理由。

2.某地区发生传染病疫情,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未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导致疫情扩散。

请分析卫生行政部门的行为是否违反了卫生法,并说明理由。

五、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1.论述卫生法在保障公民健康权益中的作用及其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答案:一、选择题1.B2.D3.D4.A5.B二、填空题1.卫生法、卫生法律关系2.预防为主、公平性、效率性3.政府、社会4.监督、指导5.法律适用、法律解释三、简答题1.卫生法学的研究对象是卫生法律关系,研究内容包括卫生法的基本原则、立法过程、实施与监督、案例分析等。

卫生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卫生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项?A.预防为主B.公平公正C.个人自由至上D.保障公民健康2.以下哪项不是卫生法的调整对象?A.医疗机构B.医务人员C.病人D.非医疗产品3.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分为哪几类?A.一类、二类、三类B.甲类、乙类、丙类C.轻微、一般、严重D.紧急、非紧急4.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遵守哪些规定?A.遵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B.禁止使用过期食品原料C.禁止添加非食用物质D.所有选项均正确5.以下哪项不是卫生监督机构的职责?A.对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B.对违反卫生法的行为进行处罚C.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D.对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应急处理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6.卫生法是调整卫生领域社会关系的基本法律。

()7.卫生法只适用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

()8.我国《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

()9.食品生产经营者可以添加任何非食用物质以提高食品口感。

()10.卫生监督机构有权对违反卫生法的行为进行处罚。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简述卫生法的主要内容。

12.阐述我国《职业病防治法》对职业病预防和控制的规定。

13.解释卫生监督机构的职责和作用。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14.某医疗机构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擅自开展一项新的医疗技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

请分析该医疗机构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

15.某食品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未经批准的食品添加剂,导致消费者健康受损。

请分析该企业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

卫生法期末考试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C2.D3.B4.D5.C二、判断题6.正确7.错误8.正确9.错误10.正确三、简答题11.卫生法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卫生法的基本原则、卫生行政的组织和职能、公共卫生服务、医疗保健、药品管理、食品卫生、职业病防治、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和法律责任等。

卫生法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项不属于卫生法学的研究内容?A.卫生法的历史发展B.卫生法的法律制度C.卫生法的法律责任D.卫生法学的医学知识答案:D2.卫生法学主要研究卫生法与哪些学科的交叉问题?A.医学伦理学B.社会学C.法学D.政治学答案:C3.卫生法学中属于卫生法实体规范的是?A.决议B.部门规章C.法律D.指南答案:C4.国家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哪种制度,保护本部门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时的合法权益?A.纪检监察制度B.人事管理制度C.绩效考核制度D.保密制度答案:D5.卫生法学中的“防治措施”是指?A.预防疾病的措施B.医疗过程中的预防措施C.防治传染病的措施D.防治职业病的措施答案:C二、判断题1.法律法规对医疗机构的设立和规范有明确的要求。

答案:正确2.我国护士行为规范主要由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答案:错误3.违反国家卫生法规的行为不会受到法律制裁。

答案:错误4.卫生法学中的“门诊患者”仅指在医院内进行治疗的患者。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请简要介绍卫生法学的基本原理。

答:卫生法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先见性原理、群众性原理、预防为主原理、综合性原理、层级性原理、秩序性原理。

先见性原理指卫生法应具备预见性和前瞻性,能够预测和防范可能发生的卫生问题。

群众性原理强调卫生法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法律应当服务于人民的卫生权益。

预防为主原理要求卫生法侧重于预防和控制疾病,提倡预防胜于治疗。

综合性原理指卫生法应综合考虑医学、法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综合运用各种法律手段。

层级性原理要求卫生法应具备分级管理体系,适应不同层级的卫生管理需求。

秩序性原理强调卫生法的制定应有法律程序,保障卫生秩序的规范和稳定。

2.医院管理中涉及的法律责任主要有哪些?答:医院管理中涉及的法律责任主要有以下几种:医疗事故责任、医疗纠纷责任、药品管理责任、安全生产责任、信息保护责任。

卫生法期末试卷(一)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单选题1.医疗机构对限于设备或者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应当依法采取的措施是()[单选题]*A.立即抢救B.及时转诊(正确答案)C.继续观察D.提请上级医院派人会诊2.医疗机构在药品购销中暗中收受回扣或者其他利益的,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是()[单选题]*A.罚款(正确答案)B.吊销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C.民事赔偿D.撤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3.某县从事母婴保健工作的医师胡某,违反母婴保健法规定,出具有关虚假医学证明而且情节严重。

试卷代号:1130国家开放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卫生法学试题(开卷)2020年7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卫生法律由谁签署令予以公布:()。

A.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B.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C.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长D.中国共产党总书记2.从事结扎手术和终止妊娠手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和人员,须经下列哪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许可:()。

A.县级卫生行政部门B.市级卫生行政部门C.省级卫生行政部门D.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3.下列哪项与《职业病防治法》中的规定不相符:()。

A.职业病诊断应当由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B.劳动者可以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或本人居住地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C.职业病诊断应当以职业病诊断证明书的形式作出D.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告知劳动者本人并及时通知用人单位4.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省会所在地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或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发布的有关本地区卫生管理方面的卫生法律文件是:()。

A.卫生法律B.卫生行政法规C.地方性卫生法规D.地方性卫生规章5.石家庄市人民政府于1998年颁布了《石家庄市保护中小学校教育环境管理办法》,该《办法》属于:()。

A.霍乱B.肺炭疽C.鼠疫D.麻疹7.下列关于患者隐私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即使出于科研需要在小范围内使用患者个人信息,也应尽量征得患者同意,实在无法取得患者同意又无其他选择时,应尽量采取适宜措施保护患者隐私B.患者死亡5年以上的,医生可在工作需要时使用其病历资料中的患者个人信息C.医师在执业过程中泄露患者隐私,情节严重的将被吊销执业证书D.患者在医院接受诊疗的过程中,如有实习教学需要,应征得患者同意8.血站在采血前应对献血者进行健康检查,采血后应发给《无偿献血证》。

卫生法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以下哪一项不是卫生法学的研究对象?A.卫生法制度B.卫生法规范C.卫生法律责任D.卫生法治理答案:D.卫生法治理2.卫生法学的基本原则是?A.公正B.独立C.公开D.全民参与答案:A.公正3.下列属于卫生行政法规范的是?A.卫生部令B.国务院法规C.地方法规D.部委规章答案:A.卫生部令4.卫生行政执法的原则是?A.公正、公平、公信B.依法执法、服务社会C.从严治罪、宽严相济D.保护人权、维护社会安全答案:B.依法执法、服务社会5.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犯罪预防与处罚的范畴?A.假药案件B.传染病暴发事件C.食品安全事件D.医疗事故答案:D.医疗事故二、简答题1.请简要解释卫生法学的概念和特点。

答案:卫生法学是研究卫生行政管理法律规范、卫生法律责任和处罚手段的学科。

其特点包括:法制性、技术性、社会性和实践性。

2.简述卫生法律责任的种类和适用条件。

答案:卫生法律责任包括管理责任、技术责任、监督责任和救济责任。

其适用条件是:有违法行为、行为主体有责任能力、有违法结果和因果关系存在。

3.解释卫生行政执法的原则和程序。

答案:卫生行政执法的原则包括:依法执法、服务社会、公正公平、有力有序、从严治罪、宽严相济等。

卫生行政执法的程序包括:立案审查、调查取证、听证听证、行政处罚决定和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等。

4.举例说明卫生法学在医疗事故处理上的应用。

答案:卫生法学在医疗事故处理上的应用包括:确认医疗事故的法律标准、追究医疗事故责任的程序和方式、实施行政处罚和民事赔偿等。

例如,根据卫生法学的原则,对于医疗事故责任的认定需要进行调查取证、听证听证等程序,确保公平公正的处理方式。

5.论述卫生法学在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中的作用。

答案:卫生法学在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卫生法学》期末考试试卷一、单选题。

每题1分,40小题,共40分。

1.严格的说,下列哪项不在卫生法的渊源中()。

[单选题]*A.卫生法律B.卫生法规C.卫生规章D.民法通则(正确答案)2.卫生法概念不涵盖下列哪项内容()。

[单选题]*A.国家制定或认可B.具有国家强制性C.惩罚卫生犯罪的依据(正确答案)D.由卫生行政机关负责实施3.下列哪项不能成为卫生法律关系的客体()。

[单选题]*A.生命健康权利B.医生的个人行为C.医疗器械D.卫生行政机关(正确答案)4.卫生立法程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法律议案的审议②法律的公布③法律议案的通过④法律议案提出[单选题]*A.①②③④B.④①③②(正确答案)C.④③①②D.④③②①5.不得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条件不包括()。

[单选题]*A.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B.医疗机构停薪留职的医务人员(正确答案)C.受到卫生行政处罚人员D.近期发生过二级以上医疗事故的人员6.卫生民事责任的种类不包括()。

[单选题]*A.警告(正确答案)B.赔礼道歉C.恢复原状D.赔偿损失7.申请行政复议的申请人必须在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日内提出。

[单选题]*A.15天B.30天C.60天(正确答案)D.90天8.哪一项不属于的卫生行政处罚程序()。

[单选题]*A.一般程序B.责令停产(正确答案)C.简易程序D.听证程序9.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应遵守的特殊诊疗规则是()。

[单选题]*A.对急危患者,医师应当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不得拒绝急救处置(正确答案)B.对急危患者在收取合理费用后,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C.对急危患者没有交费,经领导同意后,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D.对急危患者不交费者,可以不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10.医师在执业活动中,除正当诊断治疗外,不得使用药品不包括()[单选题]*A麻醉药品B医疗用毒性药品C抗生素类药品(正确答案)D精神药品11.以下哪种不是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中的责任程度()。

卫生法期末试题及答案试题一:1.卫生法的定义是什么?2.卫生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卫生法中的卫生责任是指什么?4.卫生法对于卫生监督的要求是什么?5.请列举三项卫生法规中的主要内容。

答案一:1.卫生法是指国家为了维护公众的健康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通过立法和法规的形式来规范卫生领域的行为,并制定相应的法律责任和惩罚措施的一门法律科目。

2.卫生法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流行,提高卫生设施和服务的质量,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3.卫生法中的卫生责任是指个人、机构和政府在卫生领域中承担的各种责任和义务。

个人应负责自己和家人的卫生保健,机构应提供符合卫生法规定的卫生保健服务,政府应加强卫生监督和管理。

4.卫生法对卫生监督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包括监督机构的设立和职责,监督活动的方式和方法,以及对不符合卫生法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等。

5.卫生法规中的主要内容包括卫生设施和服务的管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环境卫生的保护,食品安全和药品监管等。

试题二:1.请解释卫生设施的概念和作用。

2.卫生法规定了哪些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3.请解释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及卫生法对其的要求。

4.卫生法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措施有哪些?5.卫生法对药品的监管有哪些规定?答案二:1.卫生设施是指用于保障公众卫生的各种设施,包括医疗机构、卫生保健设施、卫生检测实验室等。

它们的作用是为人们提供健康服务和医疗资源,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2.卫生法规定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对传染病的报告和登记制度,隔离和治疗措施,疫苗接种和健康教育等。

3.环境卫生对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它包括环境的净化、废物的处理、空气和水质的保护等。

4.卫生法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措施包括: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和规范,加强食品生产过程的监管,设立食品安全监督机构和食品检测实验室,对食品添加剂和农药进行审核和监管,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和教育等。

A.颁发卫生许可证B.颁发执业证书C.颁发营业执照D.颁发注册证书15.哪一项不属于的卫生行政处罚程序,(B)。

1A.一般程序B.责令停产C.简易程序D.听证程序16.不得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条件不包括(B)。

A.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B.医疗机构停薪留职的医务人员C.受到卫生行政处罚人员D.近期发生过二级以上医疗事故的人员17.下列哪项不是卫生行政机关的职责(D)。

A.组织现场监督检测、采样工作B.开展卫生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C.对卫生污染事故进行调查取证D.对传染病的发生进行调查处理18.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应遵守的特殊诊疗规则是(A)。

A.对急危患者,医师应当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不得拒绝急救处置B.对急危患者在收取合理费用后,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C.对急危患者没有交费,经领导同意后,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D.对急危患者不交费者,可以不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19.医疗事故的构成要件中不包括(B)。

A.客观损害B.主观损害C.一过性损害D.轻微损害20(以下哪种不是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中的责任程度(B)。

A.完全责任B.不负责任C.次要责任D.轻微责任、名词解释二1、卫生法学(Scienceofhealthlaw)是研究卫生法律规范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法律学科。

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和交融,并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

2、卫生法(Healthlaw)是指在调整和保护人体生命健康活动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是指卫生法律规范的各种具体表现形式。

在我国,卫生法由不同国家机关制定,它们在卫生法体系中各自居于不同地位,具有不同的法律效力等。

4、卫生法律指由国家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

作为卫生法的表现形式之一的卫生法律就是指的这种法律。

它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称为基本法律;一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除基本法律之外的其他法律。

5、卫生标准(Healthstandard)是构成卫生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卫生标准可分为国家和地方两级。

前者由卫生部制定颁布,后者由地方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颁布。

卫生标准的法律效力虽然不及法律、法规,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它们的地位又是相当重要的。

6、卫生法律关系是指由卫生法所调整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团体之间,它们的内部机构以及它们与公民之间在医疗卫生管理监督和医疗卫生预防保健服务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7、卫生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卫生法律关系的参加者,亦即在卫生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8、卫生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卫生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它包括: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与卫生有关的行为、物和卫生智力成果或精神产品。

9、卫生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卫生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10、卫生法律行为是卫生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最普遍的法律事实。

按照法律是否符2合法律规范规定的要求,法律行为它可以被分为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两种。

合法行为是指卫生法律关系主体实施符合卫生法律规范,能够产生行为人预期后果的行为,合法行为为我国法律所确认和保护。

违法行为是指卫生法律关系主体实施卫生法律规范所禁止的、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卫生法律事件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事件,如病人因非医疗因素死亡而终止医患法律关11系,作为卫生行政相对人的企事业单位因强烈地震、严重失火等自然灾害而被迫停业;另一类是社会事件,即来自当事人主观意志之外的诸如医疗卫生政策的重大调整、卫生法律的重大修改、政府卫生行政措施的颁布实施、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对双方当事人争议的司法判决和行政决定等。

12、卫生法的制定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或废止规范性卫生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性活动。

13、卫生法的实施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卫生法律规范在社会实际生活中贯彻与实现的活动。

卫生法的实施过程,是把卫生法的规定转化为主体行为的过程,是卫生法作用于社会关系的特殊形式。

卫生法的实施,包括卫生执法、卫生司法、卫生守法和卫生法制监督四个方面。

14、卫生执法是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社会卫生事务。

16、卫生法的溯及力即某一法规对它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可以适用,如果适用,就具有溯及力,反之就没有溯及力。

我国卫生法原则上没有溯及力,即采取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

17、正式解释也称法定解释、有权解释。

它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依据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职权,对卫生法有关的法律条文所进行的解释。

包括立法、司法和行政解释。

18、学理性解释是指在教学、科研以及法制宣传活动中对法律规范所作的解释。

这种解释在法律上没有任何约束力,不能作为适用法律上的根据。

但是它对于正确理解和适用法律、规范,推动卫生法学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9、卫生违法是卫生法律关系主体实施的一切违反卫生法律规范的行为。

20、卫生犯罪是指行为主体实施了犯罪行为,严重地侵犯了卫生管理秩序及公民的人身健康权而依刑法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21、卫生法律责任是指卫生法所确认的违反卫生法律规范的行为主体,对其违反卫生法律规范的行为,所应承担的带有强制性、制裁性和否定性的法律后果。

22、卫生行政许可是卫生行政执法主体,根据管理相对人的申请,依法准许相对人从事某种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

通过许可赋予申请人可从事某种活动的权利。

23、卫生行政处理是指卫生行政执法主体,依职权,对涉及特定相对人的权益的卫生行政事务进行处理或裁定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如对医疗事故或事件的行政处理。

24、卫生行政强制措施是卫生行政执法主体为了预防、制止危害社会行为的产生而采取的限制个人或组织行为或财产的行动。

行政强制措施必须由法律、法规严格限定,当危害得到制止或消除后,卫生行政强制措施必须立即停止。

25、卫生司法救济是指卫生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因国家卫生法律、法规所确定的权利与义务发生争议,而诉至人民法院,请求人民法院依法裁决,或对违反卫生法律、法规的行为人,确定其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并给予何种刑罚惩罚的活动。

26、举证责任就是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必须提供相应的证据以证明其主张的成立,否则,将有可能承担败诉的法律后果。

在一些卫生民事诉讼案件中,尤其是医疗纠纷的民事诉讼中,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这就是所谓的举证责任倒置。

327、诉讼时效是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其权利的法定期限,超过法定期限当事人即丧失胜诉权。

民事诉讼时效分:普通诉讼时效和特殊诉讼时效。

普通诉讼时效为2年;特殊诉讼时效为1年。

28、卫生行政赔偿是指卫生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国家卫生行政管理活动时,违反法律、法规,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一定的损害后果,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一种法律制度。

2、卫生监督机构的主要职责,答:卫生监督机构履行下列职责:1(组织拟定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2(负责卫生许可和执业许可的申请受理、初审、上报和批准后证书发放的具体工作;3(组织卫生监督执法检查,定期上报抽检结果;(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向社会通报卫生监督结果;45(对卫生污染、中毒事故等重大、突发事件等进行调查取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提出处理意见;6(组织现场监督检测、采样工作;7(负责卫生监督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报告;8(负责对卫生监督员法律知识和业务的培训工作;9(负责对卫生监督执法的投诉、举报的受理和查处工作;10(开展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咨询;11(对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选址、设计进行卫生审查和竣工验收;12(承担卫生行政部门交付的其他任务。

3、国家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的意义,答:(1)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2)是国家对重要岗位专业技术人员执业的准入控制;(3)是加强医师队伍建设,提高医师素质的重要主措;(4)是遵循国际惯例。

4、怎样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答:(1)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

THE END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 结束语 前言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证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有法可依,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前提和基础,是中国发展进步的制度保障。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https://www.gov.cn/zwgk/2011-10/27/content_1979526.htm
2.我国法律关于证据种类的分类有哪些程智华律师我国法律关于证据种类的分类有哪些 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是指《民事诉讼法》第63条规定的七种证据形式。即指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 1.书证是指以其内容来证明待证事实的有关情况的文字材料。凡是以文字来记载人的思想和行为以及采用各种符号、图案来表达人的思想,其内容对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795057.html
3.民法教学大纲二、有价证券的分类 三、有价证券的几种主要类型 第四分编 民事权利变动 第八章 民事法律行为(8学时) 第一节 民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概述 一、民事行为、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概述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 三、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一)单方民事法律行为与双方或多方民事法律行为 (二)有偿行为与无偿行为 (三https://law.sicnu.edu.cn/p/60/?StId=st_app_news_i_x151152147946061809
4.法律责任分为哪几种律师普法法律责任分为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三种。具体内容如下: 1、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其犯罪行为所必须承受的,由司法机关代表国家所确定的否定性法律后果; 2、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指由于违反民事法律,违约或者由于民法规定所应承担的一种法律责任; 3、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指因违反行政法或因行政法规定而https://m.110ask.com/tuwen/2305211204144695416.html
5.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提纲3.社会规则的含义: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社会规则的分类:道德、纪律、法律、习俗等。 4.为什么说维护社会秩序要靠社会规则?(社会规则的作用) 答:①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如何作为社会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https://www.meipian.cn/36zweggg
6.评估知识本轮评估结束后,教育部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评估指标方案做了重要调整,突出了分类指导、分类评估的理念,并决定从2011年启动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工作。 4、我国开展高校教学评估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对开展高等学校办学水平和https://home.xasyu.cn/web/pjb/?path=newsshow&newsid=30
7.初级经济法第一章总论(3)无论是法律事件还是法律行为都可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因为法律事实包括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1.1.5 法的形式和分类 (一)法的形式 法的形式(即法学上所称的法的形式渊源),是指法的具体的表现形态,即法是由何种国家机关,依照什么方式或程序创制出来的,并表现为何种形式、具有何种效力等级的规范性法律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600939033265415
8.2022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620《法学(一)法律关系概述1.法律关系的概念 2.法律关系的特征 (二)法律关系的分类 (三)法律关系的主体1.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 2. 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 3. 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 (四)法律关系的客体1.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 2.法律关系客体的分类 (五)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亡1.法律事实 2.法律事件 https://www.ibudding.cn/a/129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