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家安全立法经过数年发展,已经从单一立法逐步发展成为国家安全法律体系,但是国内外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层出不穷,威胁国家安全的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纵深发展不断扩展,致使我国面临的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目前国家安全立法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相应法律缺位,法律效力层级冲突,法条多为原则性规定,具体制度构建不足等问题未能回应国家安全新需要,应当进一步完善国家安全立法,构建传统国家安全与非传统国家安全并重、法律效力层级明晰、制度构建完备的国家安全法律体系。
二、国家安全立法业已取得的成就
{2}[俄]A.X.沙瓦耶夫.国家安全新论[M].魏世举,译.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2:25-29.
{3}赵辉.我国国家安全法律体系研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9(3):73-77.
{4}周叶中,庞远福.论国家安全法:模式、体系与原则[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87-101.
{5}李竹.国家安全立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16.
{6}翟志勇.数据安全法的体系定位[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76-80.
{7}杨宗科.论《国家安全法》的基本法律属性[J].比较法研究,2019(4):1-15.
{8}魏健馨.《生物安全法》的宪法逻辑[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21(5):1-13.
{9}郭永辉,李明.论完善我国国家安全法律体系的路径[J].甘肃政法大学学报,2021(2):14-18.
{10}LaurenHenry.Informationprivacyanddatasecurity[J].CardozoLawReviewDe-Novo.2015:109-113.
{11}郭道晖.建构适应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的原则与方略[J].中国法学,1994(1):35-45.
{12}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监管体系研究项目组.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监管体系研究[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130.
{13}史丹.中国能源工业市场化改革研究报告[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241.
{14}杨利敏.冲突功能主义的宪法学启示[J].政治与法律,1998(2):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