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模拟试题一

2022年4月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模拟试题一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某市环保部门发现一家工厂违反规定排放大量工业污水,准备作出罚款10万元的行政处罚,在以下选项中不符合《行政处罚法》规定的是哪个()(2分)

A:环保部门应告知该造纸厂有申请听证的权利

B:造纸厂在收到告知书后2日内以书面形式提出听证申请,行政机关决定于2月15日举行

听证,并于2月13日将听证通知书送达该工厂,告知一切必要事项

C:听证由工厂法定代表人、案件调查人员、证人以及与本案处理结果有直接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参加

D:该工厂收到听证通知书后,申请听证主持人回避

2、行政程序由方式、步骤、时限和顺序构成,其中所谓的方式是行为过程的()(2分)

3、国家赔偿法规定的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赔偿金按下述哪一方法计算()(2分)

A:本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除以全年天数

B:本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除以全年法定工作日数

C: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除以全年天数

D: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除以全年法定工作日数

4、以下不属于行政许可在法律上的分类的是()(2分)

A:特许B:一般许可

C:排他性许可和非排他性许可D:登记(备案)

5、《行政复议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时效是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2分)

A:15日内B:30日内C:60日内D:90日内

6、行政执法中说明理由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行政相对人行使()(2分)

A:了解权B:批评权C:申辩权D:陈述权

7、行政处罚要举行听证的是()(2分)

A:行政拘留B:警告C:责令停产停业D:没收违法所得

8、以下可成为行政诉讼的直接审查对象的是()(2分)

A:较低层次的抽象行政行为

B:权力机关的立法行为

C:具体的行政行为

D:地方权力机关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行为

9、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发现规章不一致的,由哪一级人民法院送请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者裁决()(2分)

A:最高人民法院B:高级人民法院C:中级人民法院D:基层人民法院

10、下列关于行政处罚的说法,正确的是()(2分)

A: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种以上的行政处罚

B:依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劳动教养是一种行政处罚

C: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

D: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

11、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多少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2分)

A:30日B:20日C:15日D:45日

12、行政赔偿的请求时效为()(2分)

A:3个月B:6个月C:1年D:2年

13、民警甲下班后与公民乙某发生争吵,一怒之下民警甲用随身携带的电警棍将乙某击伤。该损害应由谁来赔偿()(2分)

A:民警甲所在公安局赔偿B:民警甲所在派出所赔偿

C:民警甲与所在公安局共同赔偿D:民警甲赔偿

14、下列不属于行政职权的是()(2分)

A:税收征管权B:行政裁决权C:行政审判权D:交通指挥权

15、下列选项中哪个是不能提起行政复议的行为()(2分)

A:某市交通管理局发布了排气量1升以下的汽车不予上牌照的规定

B:某乡政府决定收回农民张三的承包土地

C:城建部门将某施工企业的资质由一级变更为二级的行为

D:民政部门对王某成立社团的申请不予批准的行为

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

16、下列关系哪些属于行政关系()(2分)

A:行政管理关系B:行政法制监督关系C:内部行政关系D:行政救济关系E:公务员之间的同事关系

17、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2分)

A:行政法治原则B:行政合理原则C:行政公开原则D:行政公正原则E:行政效率原则

18、行政诉讼中的起诉条件包括()(2分)

A: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B:有明确的被告

C: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D: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E:经人民法院许可

19、行政征收的特征包括()(2分)

A:强制性B:无偿性C:法定性D:后定性E:固定性

20、下列哪些属于我国行政法的法源()(2分)

A:行政法规B:地方性法规C:地方政府规章D:法律解释E:条约和协定

三、文字题(共10题,共50分)

21、名词解释:行政补偿(3分)

22、名词解释:行政管理关系(3分)

23、名词解释:行政相对人(3分)

24、名词解释:行政规划(3分)

25、名词解释:行政事实行为(3分)

26、简述《国家赔偿法》对侵犯财产权的行政赔偿范围。(5分)

27、简述执行罚的特点。(5分)

28、简述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5分)

29、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有哪些(5分)

30、试述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性质及其法律效力。(15分)

四、综合题(共1题,共10分)

31、某县工商局根据举报和调查,以出售过期食品为由,对某超市(非法人)予以罚款5000元的处罚。该店主王某不服,以工商局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10分)

(1)本案的原告是超市还是王某王某的诉讼地位是什么为什么(4分)

(2)如原告经两次合法传唤,均未到庭,法院应如何处理(2分)

(3)一审判决后,被告不服判决而上诉,二审法院审查范围是否包括对原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为什么(4分)

THE END
1.财产权的分类我国的知识产权意识还是比较单薄的,生活中很多我们不以为然的行为事实上都会对他人的著作权造成一定的损害。在法律规定中著作权又分为人身权和财产权,那么著作财产权的分类是什么呢?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就为您来解答这个疑惑。 一、著作财产权的分类是什么 https://www.lawtime.cn/zs_84028/
2.除斥期间的分类包括什么?除斥期间的分类包括什么? 导读:除斥期间的分类包括:法定除斥期间和约定除斥期间。我国的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期限届满当事人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经对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https://www.64365.com/zs/1413444.aspx
3.嘉澳环保: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股票频道两年内,每年转让股份公司股票不超过上市时所持股份公司股票数量的25%。股 10 嘉澳环保 招股说明书 份公司上市后有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派送股票或现金红利、股份拆细、配股或缩 股等事项的,以相应调整后的价格、股票数量为基数; 2、减持股份公司股票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具体方式包括 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6041400003126_75.shtml
4.我国法律渊源的分类是与我国宪法关于法律制定的权限的划分密切相我国法律渊源的分类是与我国宪法关于法律制定的权限的划分密切相关联的,同时也与我国的国体、、国家机构组织以及历史传统等因素相联系。 A. 正确 B. 错误 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A 复制 纠错https://www.shuashuati.com/ti/1e438bd5024642d08255237efeda7a69.html?fm=bd0a40011a34b09e7acea961c708c138c7
5.简析我国劳动法律制度的分类特点内容与实施路径/徐凤林最近,笔者就我国劳动法律制度的分类、特点、内容与如何完善劳动法律制度的方法路径进行了法理探析,撰文如下,可商榷与指正。 一、我国劳动法律制度的法理分类 类型一:劳动关系方面的法律制度 劳动关系方面的法律制度是调整劳动关系最基础的法律制度。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是劳动者提供http://www.law-lib.com/lw/lw_view.asp?no=58592
6.2018年第3期总第5期黄文艺教授在论文中梳理了法系理论的变迁,并归纳了关于法系分类的多种方法。进而,他指出了目前的法系划分方法所存在的四种缺陷,包括:难以跳出西方中心主义的思维定势、法系分类明显违反概念划分的逻辑规则、这些分类容易掩盖和遮蔽不同法律体系之间真实的异同。他还认为,混合法系是一个“最贫乏、最空洞的标签。它除了表明http://fxy.hunnu.edu.cn/info/1130/2924.htm
7.法理学导论习题解析A是构成法律的内在诸要素的总和。 B是法律的存在方式。 C是法律条文、规范性法律文件、成文法、法典、习惯法 、判例法等法律表达形式。 D 不包括法律义务、权利、规则、原则等要素。 5、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正式法律渊源的是( ) A 《中国共产党章程》 https://blog.csdn.net/szbnjyedu/article/details/121449257
8.地役权制度若干法律问题研究地役权制度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地役权与土地利用不可分离,是伴随土地私有过程而产生的土地利用规范,是大陆法系民法及英美法系财产法上均设立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物权法》在国内首次规定了地役权制度,这是我国立法上的一大进步。地役权具有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满足人们更高的利益需求等功能。随着我国社会主义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4/12/id/1526193.shtml
9.第1章概论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在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它包括以各级税务机关、海关、财政为主的征税主体,和以法人、自然人、其他组织为主,以及在我国的外国企业、组织、外籍人、无国籍人等的纳税主体。 税收法律关系中,具有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权利和义务并不对等的特征,这主要是因为征纳双方是管理者https://www.ryjiaoyu.com/book/onlinechapter/48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