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冬奥组委特许动画电影《我们的冬奥》预告片
一、NFT是什么?///
(一)NFT的起源及内涵
NFT的概念最早由宠物类养成游戏加密猫(CryptoKitties)的创始人在2017年提出。其与传统的虚拟宠物养成游戏之不同在于,能够通过NFT技术将用户资产在区块链网络平台永久留存,并可通过智能合约(Smartcontract)[1]使用户得以永久证明其是猫咪的所有权人。NFT是Non-FungibleToken(非同质化通证,又称非同质化代币)的缩写,根据《柯林斯词典》的解释,NFT指“在区块链中注册的唯一数字证书,用于记录艺术品或收藏品等资产的所有权”,即NFT能够将图片、视频、音乐、美术作品等内容数字资产化,其实质为数字资产凭证。
(二)NFT的性质及在艺术品市场的应用
由于NFT是一种新兴概念,是一种先于法律产生的实践产物,我国法律暂未明确其法律性质。考虑到NFT经过一定的智力劳动铸造,具有财产的基本特征,因此学界和实务界多倾向于认为NFT属于一种虚拟财产。作为一种虚拟财产,NFT可用于交易,具有可交易性,当前大多NFT交易发生于NFT平台。支持NFT艺术品上链生成NFT、为NFT艺术品交易提供区块链技术支持的区块链网络平台即NFT平台。
基于NFT的特性,其倍受艺术品市场追捧,原因在于艺术品的价值很大程度体现于其具有稀缺性,而NFT基于区块链分布式记账[2]和不易篡改的属性,使得作品的所有者能够证明其是唯一的艺术品资产所有方,且交易记录可以实时追溯,以证明作品的流转链条。因此,在互联网可将信息快速传播、便捷共享的时代,NFT有助于解决资产确权难、盗版猖獗的问题,对于保护创作者的智力成果具有重要意义,具有赋能实体经济的潜力。
在我国目前监管环境下,利用NFT技术开展的业务活动可能存在的合规风险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利用NFT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1、利用NFT从事非法金融活动
2、利用NFT投机炒作
(二)NFT艺术品交易存在的潜在知识产权侵权风险
(三)NFT业务的网络安全与数据合规风险
NFT依附于区块链技术,根据《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向社会公众提供区块链信息服务的主体或者节点,以及为区块链信息服务的主体提供技术支持的机构或者组织为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据此NFT平台方属于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在提供服务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通过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管理系统填报服务提供者的名称、服务类别、服务形式、应用领域、服务器地址等信息,履行备案手续。
当然,NFT业务可能涉及的业务资质不限于本文上述,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产物,NFT可能会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衍生出不同业务模式下的产品或服务形式,具体所需资质还需结合具体的业务形态及业务模式展开分析。
[1]第二代区块链的核心技术之一,允许开发者利用编程语言编写可自动执行程序,实现价值交换等应用并在区块链存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