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立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

一是将立法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来思考、谋划和推进,不断增强坚持党领导立法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党确定的重大立法项目的落实,通过立法及时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成为全社会一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活动准则。三是健全完善坚持党领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贯彻落实好请示报告制度。

(二)坚持法制统一

坚持法制统一,核心要求就是依法立法。坚持以宪法为核心和统帅,一切法律、法规都必须遵循依据宪法精神,不得同宪法相抵触。法律法规规定之间衔接协调、不相互矛盾,同时加强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

(三)坚持人民主体

在立法工作中坚持人民主体,核心要求就是民主立法。立法工作中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实现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立法必须贯彻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保证人民通过各种途径有序参与立法,使立法能够更好地体现民情,汇聚民意,集中民智,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四)坚持实事求是

在立法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核心要求就是科学立法。一是立法要准确反映和体现所调整社会关系的客观规律,同时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规律。二是立法必须符合实际。要科学合理地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义务、科学合理地规范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使法律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真正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三是立法要精细化。科学设定法律规范,精准地设计制度,努力做到法律条文能具体的尽量具体、能明确的尽量明确,确保立出来的法站得住、行得通、真管用。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律体系的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经验制度化、法律化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鲜明的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体现了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体现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并将继续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践行全过程民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摘自《履职工作通》)

THE END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导读:随着时代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因此我们更应该多多了解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如果您目前正面临着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的问题没办法解决的话,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中整理的一些法律知识来找到答案。https://www.64365.com/zs/1871565.aspx
2.中国宪法法律的基本原则都有哪些律师普法中国宪法法律的基本原则是: 1、党的领导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人民主权原则,主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力; 3、人权保护原则,人权是人作为人享有和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 4、法治原则是根据法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规范行为; 5、民主集中制原则是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集体智慧,实现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的基https://www.110ask.com/tuwen/17351969018846226940.html
3.什么是法律基本原则法律基本原则是法律制定和解释的指导思想,贯穿于整个法律体系。这些原则体现了法律的精神和价值追求,对于理解和适用法律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我国法律中的一些基本原则: 一、平等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条,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这意味着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其社会地位、财富状况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867a3bb5eb7248001025
4.2022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620《法学要求考生具有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基本法律专业素养,具备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体包括: 一、准确把握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基本知识。 二、理解和掌握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基本定义、特征、内容。 三、准确把握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基本原则,以及相关的法律https://www.ibudding.cn/a/129889.html
5.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我国刑法规定的三项基本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的原意为“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受罚”。罪刑法定原则历经两个世纪的发展变化,其基本内容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法定化,即犯罪和刑罚必须事先由法律作出明文规定,不允许法官自由擅断。其二是实定化,即对于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犯罪所产生https://www.fljg.com/baike/187637.html
6.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七、部门法:(法律部门)一个国家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划分的本国同类规范性法律文件(也可称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 八、法律规范:是构成法律的最基本细胞. 九、法律部门:是由一个个规范性法律文件构成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由法律规范构成的. 十、规范性法律文件:表现法的内容的形式或者载体。部门法就是由规范性法律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7.民法典的前世今生北大法律信息网民法典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实现了中国传统优秀法律文化和现代民事法律规范的融合,为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注入强大的道德力量。通过民法典的施行,以法治承载道德观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必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https://www.chinalawinfo.com/Feature/FeatureDisplay1.aspx?featureId=743%20
8.中国法学创新网触屏版内容提要 比例原则包含“适当性”“必要性”和“均衡性”三个子原则,其通过对“手段”和“目的”之关联性的考察,以确认国家权力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干预有无逾越必要的限度。比例原则的精髓在于“禁止过度”,对包括民法在内的整个法律秩序发生作用。比例原则适用于民法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http://fxcxw.mzyfz.com/dyna/contentM.php?id=14175
9.国际人道法法律法规泸州市红十字会本章重点介绍国际人道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国际人道法主要法律文书一一日内瓦四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的主要内容;以及国际人道法的新发展,国际人道法与国际人权法的关系。 国际人道法是红十字运动创始人将人道思想从伦理学范畴扩大到法学范畴,把中立性概念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变成有约束力的法律规范,并应用于战争或https://www.lzredcross.org/?n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