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单选练习题

A.马克思主义B.爱国主义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共产主义

2.首次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会议是:

A.十六届五中会B.十六大报告C.十六届六中会D.十七大报告

3.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是:

A.社会主义荣辱观B.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C.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是: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D.社会主义荣辱观

5.不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特征的是:

A.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B.历史性与具体性相结合

C.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结合D.针对性与指导性相结合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社会主义荣辱观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7.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是:

A.坚定的信念B.对理想的美好向往C.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D.为理想而献身

8.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是:

A.勇于实践、艰苦奋斗B.追求崇的理想C.正确对待挫折D.为理想而献身

9.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常常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的是:

A.宗教信仰B.文化传统C.风俗习惯D.法制观念

10.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

A.理论创新B.文化创新C.制度创新D.科技创新

11.“人心齐,泰山移”,抗震救灾的伟大实践再一次证明,凝聚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是:

A.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C.爱国主义D.文化传统

12.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

A.坚持共产党的领导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C.对中国人民的热爱D.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

13.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始终占据着中华民族精神核心地位的是:

A.自强不息B.勤劳勇敢C.革命精神D.爱国主义

14.在经济球化条件下,促使经济球化趋势正常发展的具实力的制约力量是:

A.政党B.国家C.社会D.政府

15.那些令人崇敬的老一辈科学家放弃在国外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在新中国成立后想方设法辗转回国,为祖国的科学事业辛勤工作,体现的爱国主义观念是:

A.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B.维护祖国的主权和尊严

C.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D.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16.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是:

A.民族精神B.爱国主义C.经济球化D.道德传统

17.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A.积极进取B.改革创新C.与时俱进D.自强不息

18.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的目的、意义、态度及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它的核心是:

A.人生目的B.人生态度C.人生价值D.人生道路

19.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价值基本的内容是人生的:

A.自我价值B.社会价值C.人生价值的评价D.人生价值的标准

20.人生价值评价的基本尺度是:

A.个人的自身条件B.动机和效果的尺度C.劳动和贡献的尺度D.个人需要的满足

21.爱因斯坦说:“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人物结束她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多。”该段话体现的评价原则是:

A.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B.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C.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D.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22.实现人生价值的由之路是:

A.掌握科学知识B.提自身素质C.社会实践D.树立远大理想

23.以下原则中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的是:

A.平等原则B.诚信原则C.宽容原则D.互助原则

24.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在本质上是:

A.社会关系B.竞争关系C.合作关系D.平等关系

25.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终取决于:

A.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B.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C.人与人关系的和谐D.人与劳动对象的和谐

26.马克思认为,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是:

A.生产关系B.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C.劳动D.人类社会

27.道德突出也是重要的社会功能是:

A.认识功能B.调节功能C.导向功能D.激励功能

2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A.诚实守信B.为人民服务C.社会主义荣辱观D.集体主义

29.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

A.为人民服务B.集体主义C.诚实守信D.社会主义荣辱观

30.当代中国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B.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社会主义荣辱观D.为人民服务

31.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

A.爱国守法B.诚实守信C.团结友善D.敬业奉献

32.反省检验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与行为中的不良倾向、不良念头,并加以及时抑制和克服的方法是:

A.学思并重的方法B.省察克治的方法C.慎自律的方法D.知行统一的方法

33.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是:

A.公共道德B.社会公德C.家庭美德D.职业道德

34.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其中,社会公德基本的要求是:

A.文明礼貌B.爱护公物C.保护环境D.遵纪守法

35.法律的首要目的并不在于制裁违法行为,而是在于引导人们正确的行为,合法地参与社会生活。因此,法律首要的作用是:

A.指引作用B.?作用C.评价作用D.强制作用

36.下列关于法律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法律的?作用是法的其他作用的

B.法律的?作用有助于社会确立正常的法律意识,自觉服从法律,严格依法办事

C.法律的?作用普遍存在于法律作用中,可以多个方面和多种形式得以实现和体现

D.法律的?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

37.下列关于法律的评价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法律的评价客体是人们的行为

B.法律评价的标准是合法与不合法

C.行为评价标准有法律、道德、纪律等,它们不可以同时适用

D.法律的评价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

38.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基本的要求与层次的要求分别是:

A.爱岗敬业与诚实守信B.诚实守信与奉献社会C.诚实守信与服务群众D.爱岗敬业与奉献社会

39.《劳动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它适用于:

A.工厂工人B.公务员C.现役军人D.农民

40.我国第一部关于干部人事管理总章程性质的重要法律是:

A.《法官法》B.《检察官法》C.《公务员法》D.《人民警察法》

4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家庭美德基本规范的是:

A.尊老爱幼B.男女平等C.勤俭持家D.文明礼貌

42.家庭关系的核心是:

A.父母子女关系B.兄弟姐妹关系C.夫妻关系D.邻里关系

43.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结婚年龄:

A.男不得早于20周岁,女不得早于18周岁B.男不得早于21周岁,女不得早于18周岁

C.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18周岁D.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44.根据《婚姻法》的规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结婚登记是婚姻关系成立的法定标志B.离婚有两种方式,即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

C.家庭成员间敬老爱幼、互相帮助是《婚姻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D.禁止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结婚,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

45.《民族区域自治法》属于:

46.《劳动法》属于:

A.民法B.商法C.行政法D.社会法

47.立法、守法、执法与司法是法律运行过程的重要环节。其中,作为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的环节是:

A.法律制定B.法律遵守C.法律执行D.法律适用

48.立法程序包括的四个环节是:

A.法律案的拟定、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

B.法律案的拟定、法律案的表决、法律案的审议、法律的公布

C.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

D.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表决、法律案的审议、法律的公布

49.根据我国《宪法》、《立法法》等的规定,行使国家立法权的部门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B.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D.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50.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等环节。其中,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是:

A.立法B.守法C.执法D.司法

51.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

A.公民的自由平等B.规定公民的权利义务C.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D.约束公民的行为规范

52.树立新的国家安观,就要认清国家安的支柱与核心是:

A.政治安与经济安B.政治安与国防安C.国防安与经济安D.科技安与国防安

53.我国《宪法》确认广大人民依照法律规定,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把人民当家作主贯彻于国家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这充分体现了《宪法》基本原则中的:

A.法治原则B.人民主权原则C.公民权利原则D.民主集中制原则

54.公民具体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实际享受其他权利的前提与保持和发展公民个性的要条件是:

A.平等权B.社会经济权C.人身自由权D.政治权利和自由

55.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是:

56.具有行使选举、决定和罢免国家机关领导人权力的国家机构是:

A.国务院B.中央军事委员会C.人民法院D.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57.下列关于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B.自然人从10周岁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C.自然人从16周岁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D.自然人从18周岁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A.半年B.1年C.2年D.4年

59.下列关于我国税收法律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税收法律关系的一方主体始终是国家B.税法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C.商品税法、所得税法、财产税法属于税收征纳程序法D.纳税期限、减税免税、违章处理属于税法的构成要素

THE END
1.悦读一本书读懂3000年中国法律思想史法律思想即法观念,也指法律理论、法律观点、法律主张。法律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历史进程中经过积累凝聚、薪火相传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法律思想有自己的历史,因为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各种法律理论和法律观点。这些法律的理论、观点和学说有特定的内容、形式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MjAzODg2Ng==&mid=2651505381&idx=1&sn=6884b40ecab2b1cc9735abffb9647682&chksm=8475bbd8b30232ce68c3d4c7232e64d38fda22f57b205f029a4078751821007c7258cd046b80&scene=27
2.法律发展的一般历史过程是什么?这个网上可找不到啊,看看吧:一、法律发展的概念 所谓法律发展是法律规范、法律价值及法律行为从萌芽到形成并日益上升与进步的过程。其具体内容包括:首先,法律发展是依法律现象的历史时间序列而对法律运行所作的考察。其次,法律发展是法律规范、法律价值与法律行为三重发展的有机统一。再次,法律发展是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28143295.html
3.[石树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阶段论。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这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出发点,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 发展道路论。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相互贯通,https://www.yueyang.gov.cn/yyswdx/24389/24392/content_598256.html
4.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十四、法律的起源; 法律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适应特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要求而产生的社会历史现象.它既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不变和永远存在下去的. 十五、法律具体产生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①随着阶级的出现,原始社会的习惯逐渐渗入了阶级性; 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5.法律史范文8篇(全文)第二, “先将某一时段的法律分析置回到历史之中, 然后使之成为衡量所有时期法律发展的一个标准, 并通过这种做法来严格限制反复试错的过程”3。第三, “倾向于根据法官或法学家的个人情感、所接受的训练以及个人联想来填补权利观念的抽象内容;第四, 由于历史法学派方法论上的固有性使他们认为法律史未来的发展方向https://www.99xueshu.com/w/ikey365hwurm.html
6.第五章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新浪教育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历史是自然历史过程,是2004年新增加的知识点。考生应重点掌握其内容,有可能的辨析、分析这形式考查。 为维护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生活条件,就必须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以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为前提。正确认识和处https://edu.sina.com.cn/l/2003-06-23/46771.html
7.①回顾人类法律发展史,我们也能看到法律的发展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回顾人类法律发展史,我们也能看到法律的发展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法官不断补充完善法律规则、填补法律漏洞的过程。有的立法者希望通过立法本身的高度完善去消除法律解释活动的必要性,但事实证明是徒劳的。……这些历史事实都表明,那些希望排除法官解释活动的努力是徒劳的,其根本原因在于,法典由法律语言构成,法律语言是语言https://www.xiaomaigongkao.com/Article/article_details/id/1000021112.html
8.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道德发展的规律:是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虽然在一定时期可能有某种停滞或倒退现象,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是: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
9.中国法律史学史大咖说法前一个阶段是伴随着史学从传统的框框中走向近代的过程中的法律史学的创建与初步发展,后一阶段则是将法律史学研究带上了科学化的发展轨道。三是法律史学在遵从传统史学“经世致用”的价值框框中寻求“借鉴”与“垂询”的知识性体现的同时,妨碍了自身根据现实的变化而寻求其充分发展的机会。历史研究都有它的先验性http://www.mzyfz.com/html/1335/2019-12-24/content-1414055.html
10.以史为鉴,试述德国法律发达之原因/何旺翔将德国的法律发展过程与中国法律发展过程进行简单比较之后,德国法律发达的原因便清晰可见了。但这只是从两个国家宏观上比较得出的结果。具体而言,德国法律发达的原因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德国法律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与外界交流,不断吸收他国先进法律传统的过程。在德国法律发展的早期,即日尔曼法时期,日尔曼人引http://www.law-lib.com/lw/lw_view.asp?no=5544
11.教资信息技术csdn教资信息技术本文详细介绍了信息的特性、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发展阶段,涵盖了信息的来源与获取、信息资源与管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以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如计算机发展、操作系统、数制与编码,以及办公软件和多媒体基础知识。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信息技术 https://blog.csdn.net/qq_45976601/article/details/135926726
12.论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重心定位而从社会权立法的发展与展开来看,也具有同样的目的,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大恐慌带来了社会权立法的兴盛,美国罗斯福新政实为以社会权立法为内容的一场法律变革运动,然而, “即使单举社会保障法的制定过程来看,劳动大众从始至终都是处于消极地位的,而不是积极性的主体”。究其实质,是由社会权本身所具有的新自由主义http://clsjp.chinalaw.org.cn/portal/article/index/id/188.html
13.浅议中国检察制度发展史——法律监督权的历史“沧桑”在检察事业迈向新时代的历史起点,笔者以史为鉴,纵观检察百年风云,试从中国检察的理论源头、制度沿革、法治实践等方面分析检察制度发展历程中的经验教训,进一步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维度厘清“检察制度”“法律监督权”等重要概念的发展脉络,以期为新时代检察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史料参考,并就现实问题作出对策分析。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4521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