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法制史》复习资料第一章

国家与法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一样,中国国家与法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中国国家与法的起源具有中国特色,其要点为:

1、氏族血缘纽带随着国家的形成而更加强韧

无论是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所形成的父权家长制,还是此后逐步联结各氏族、部落、部落联盟以至形成国家,人们的血缘关系不但没有松动、解体,而且恰恰相反,逐渐被打上阶级烙印,越来越牢固。

2、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威在向国家过渡的过程中日益加强

随着物质条件的发展,传说中德高望重的英雄人物三皇五帝“为公”的观念逐渐淡漠,以至消失。从尧到舜再到禹,“帝”的权威在加速度地膨胀。既然没有统治阶级内部的民主,那么循着遇事动辄“予一人”的路子走向君主专制,便是历史的必然。

3、原始的以祭祀祖先仪式为核心的“礼”由习惯逐渐演变为法

礼的最早含义是为祭祀而举行的仪式,是人们自觉自愿遵循的习惯。出于对共同祖先的尊重和敬畏,能不能参加氏族祭祖的仪式,乃是区别人们是否属于这个氏族的基本条件。氏族晚期,逐渐形成了氏族贵族。贵族垄断了祭祀的主祭权,同时也控制了萌芽状态中的政治权利。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政权与神权合而为一。原始状态的礼也逐渐由氏族的习惯演化而具有法的性质和作用,原来用以区别血缘关系亲疏尊卑的礼,同时成了确定人们在国家组织中等级地位的法。

4、“刑起于兵”

古人经常兵刑并提,兵即是战争。刑起于兵,说的是刑与战争分不开。所谓“大刑用甲兵”,指最重的刑罚是实行军事讨伐,有兴师问罪之意。

(二)夏朝法律制度简述

夏朝国家形成伊始,法制尚处草创阶段。据有关文献记载,夏朝法律制度基本上表现为以下几点:

1、奉天罚罪的法制观

氏族社会信奉天地鬼神的观念,对于夏朝法制具有极深的影响,是夏朝解释和论证罪与刑的基本根据。假借天意发布的王命是夏朝法的主要形式。

2、“禹刑”

所谓“禹刑”,最先见于《左传》,传说为夏朝法律的总称。大抵是启及其后继者根据氏族晚期习俗陆续积累的习惯法。所谓“夏刑三千条”,据说包括大辟、膑、宫、劓、墨等“五刑”。此时已有“昏、墨、贼、杀”的罪名和处刑。“昏”是自己做了坏事而窃取别人的美名:“贪以败官为墨”,“墨”是贪得无厌,败坏官纪:“杀人不忌为贼”,“贼”是肆无忌惮地杀人。这三种犯罪,都要处死。此外,夏朝已有残酷的军法及监狱。

二、商朝的法律制度

(一)神权政治与法制

1、“率民以事神”

商朝奴隶制国家的确立和发展,使由来已久的神权政治得到充分发展。史载殷商奴隶主贵族极端迷信鬼神。“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所谓听命于神,是商朝法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特点。

2、以天命、祖命宣布王命

将祖先崇拜与上帝崇拜相结合,使神直接为政治统治服务,是商朝神权政治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统治者将其祖先与上帝基本上合而为一,具有深刻的政治内涵:违背王命,不但获罪于天,而且为列祖列宗所不容。这种观点对于此后的封建法制也有重要意义。

(二)商朝法律的主要内容

“刑名从商”,说明以刑法为主体的中国古代法至商已初具规模。商朝法律制度已较前有所发展。表现在:

1、假托神意压服臣民

汤伐桀与盘庚迁殷均是以神意压服臣民。

2、严惩违抗王命的行为

劝说和动员臣民投入重大政治行动,必须以刑罚为后盾才不致落空。商王对不听从王命的臣属,都规定了严厉的刑罚措施。

3、镇压“乱政”、“疑众”罪

为了维护贵族的统治,商朝规定了乱政、疑众的犯罪必须镇压。

(三)商朝的刑罚

以残害人体为主的五刑(墨、劓、刖、宫、大辟)在商朝已较为通行,但处刑的手段尚未规范化,因而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且有许多刑罚在五刑之外。死刑有活埋、沉水、火焚等形式。此外,文献记载商朝还有孥戮、劓殄以及炮烙、剖心、醢、脯等酷刑。总之,商朝没有一套严格的刑罚制度。

(四)司法机构

商王掌握国家一切大权。国家大事由商王决定,王命即是法律。商王的裁断具有法律效力。

司法上商王虽然是当然的司法裁决者,但其权只限于畿内,畿外则无力干预,分封的侯伯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商王的司法官一般由高级贵族担任并世袭。地方司法也由贵族负责。

在商朝,还有卜者参与司法,委托神意断罪,实行所谓神判。

同步精华题解

一、单项选择题

1、古书上记载,夏刑已有__________.()A、一千条B、二千条C、三千条D、四千条

2、假借天意发布的________是夏朝法的主要形式。()A、王命B、甘誓C、礼D、禹刑

3、古老的五刑是指__________.()A、墨、劓、刖、宫、大辟B、断手、刖、宫、大辟、劓C、墨、醢、脯、宫、大辟D、孥戮、劓殄、炮烙、剖心、大辟

4、商朝法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特点是__________.()A、明德慎罚B、祖先崇拜C、率民以事神D、上帝崇拜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国家与法形成的特点是__________.()A、刑起于兵B、原始的礼由习惯转化为法C、氏族血缘纽带随着国家形成而更强韧D、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威日益加强E、以男性为中心的宗法制的形成

2、夏朝的监狱称作__________.()A、囹圄B、夏台C、圜土D、钧台E、王畿

三、简答题

简述商朝的刑罚。

「参考答案」

1、C2、A3、A4、C

1、ABCD2、BC

答:商朝的刑罚以严酷著称,主要有:(1)古老的五刑(墨、劓、刖、宫、大辟)已较为通行,但处刑手段尚未规范,带有很大的随意性;(2)孥戮、劓殄、炮烙、剖心、醢、脯等酷刑;(3)敬天尊祖时的人祭、人殉并非国家的常刑。

THE END
1.回顾法律历修改而今迈步从头越《文物保护法》的第一次大规模修订,这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的大背景下进行的修订,修订工作开始于1996年冬,历经六年时间,既有继承也有重大发展,这次修订为解决文物保护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供了主要法律依据,是进入21世纪文物法制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果,是文物法制建设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Nzk2ODc5NA==&mid=2653308503&idx=3&sn=a119529ed1e759b8e61daf6affa58d65&chksm=8a5c15c809bad40a9eb60d0bf19e89cb998f7712e19f755e3baff1f250483044b4d64e249609&scene=27
2.中国法制史1(通用6篇)《中国法制史》是讲述我国有史以来各个历史时期法律制度的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以及历史的基本规律的一门课程,是法学的基础学科,同时又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艰深的学问。 在学习《中国法制史》之前我一直认为,封建社会时期中国的法律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是专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武器,然来现在看来这一观点是错误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n0qq1216.html
3.博联法硕提供中央民族大学法律硕士考研资料法理学人类社会自从有了法或法律现象,就有了研究这一社会现象的法学。× 5. 法学的历史发展(了解,如果考会在法制史中考查) 答:(1)中国法学的历史发展。在中国,法学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相当的发展,出现了法家、儒家等许多直接或间接探讨法律问题的学派。在西汉中期以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儒家的法律思想一直占统治地https://www.douban.com/note/560428202/
4.中国法律史(ppt课件).pptx中国法律史(ppt课件).pptx 485页内容提供方:喜笑颜开 大小:2.52 MB 字数:约3.79万字 发布时间:2023-03-25发布于江苏 浏览人气:113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中国法律史(ppt课件).pptx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321/8066035137005047.shtm
5.法学专业建设我们的目标是用10年时间把法学专业建设成为为东莞乃至珠三角地区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尤其是企业经济法律事务人才的基地;紧密结合东莞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民营企业和外商企业众多,企业法律人才紧缺的实际,把法学专业办成紧贴地方时期实际,特色鲜明的地方名牌专业。 https://zfx.dgut.edu.cn/info/1097/4664.htm
6.中国法律的历史发展中国法律的历史发展 31.03.2021精品课件1?一、初创时期的中国法律(习惯法的成文化)–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法律的初创时期。初创时期法律的突出特点就是,以习惯法为基本形态,法律不公开。?(一)夏?夏代以天命神权的观念作为立法、司法活动的指导思想,法律渊源包括习惯法、制定法和誓(军队的命令)等。31.03https://www.docin.com/p-2631539837.html
7.浅析萨维尼的历史法学观查琪琦律师律师文集三、历史法学观对当代中国的借鉴意义 (一)对萨维尼历史法学之评价 必须承认,正如萨维尼历史法学观的理论中所阐释的一样,萨维尼的法律理论是德意志民族在其特定的历史社会背景下的民族文化的体现,对其的评价也应当基于18、19世纪德国乃至欧洲的整体历史背景来进行。但是,作为世界法律思想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法学流派思想的https://www.lawtime.cn/article/lll115924326115929420oo708170
8.浅议中国检察制度发展史——法律监督权的历史“沧桑”在检察事业迈向新时代的历史起点,笔者以史为鉴,纵观检察百年风云,试从中国检察的理论源头、制度沿革、法治实践等方面分析检察制度发展历程中的经验教训,进一步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维度厘清“检察制度”“法律监督权”等重要概念的发展脉络,以期为新时代检察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史料参考,并就现实问题作出对策分析。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4521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