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导航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课题网站

图文结合题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它是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插图”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出现的情境图文结合题。

小学低段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识字量少,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连常见题目也阅读不了。针对这一现象,此阶段的图文结合题,主要以图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出现。这样的安排,适应了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且图文结合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很大比例,是教学中的难点。因此,新教材把大纲教材中的图文结合题进行了扩展并称为解决问题。打破了大纲教材的格局,不再集中编排图文结合题。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一)研究的主要方法

(二)研究的主要过程

我拟定的三个主要研究过程如下:

运用经验总结、行动研究、案例研究的方法,对研究材料进行搜集整理,撰写研究论文、结题报告,并设计训练的研究案例、进行结题鉴定并积极进行课题成果推广工作。

(三)在研究过程中所做的具体工作

在一年多的研究实验中我根据实验计划做了如下的具体工作:

第一:对小学低段数学图文结合题进行了整理与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把“问题解决”作为重要的四大课程目标之一,并对“问题解决”目标作了如下阐释: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新课程下数学教材中的图文结合情景图文结合题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比以前多而全面,正因为如此,也给许多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我在听这些数学课时,常常发现有的教师只是就题论题,直奔结果,完成教学任务。至于教材中安排图文图文结合题意图、特点、地位和作用,要培养学生那些技巧和技能,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和情感目标,几乎一片空白。

我认为,作为数学教师,(尤其是小学低、中年级教师。)在教学图文图文结合题时,首先要了解安排的意图和常见的形式,有区分地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教育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

2012年9月一开学,我就从图书室借来了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江苏省国标本数学一、二年级的四本数学教材,通过对新课标和教材的研读,我对“小学低段数学图文结合题的类型和教学要求”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整理的结果如下:

1、小学低段数学教材中出现的图文结合题(“解决问题”)的梳理

(1)知识结构

一年级上册:

用加法意义解决的实际问题。

用减法意义解决的实际问题。

连加连减的实际问题。

加减混合的实际问题。

一年级下册:

求相差数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上册:

乘法意义的实际问题。

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

除法意义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下册:

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逻辑关系

以前的“图文结合题”教学是独立一个单元进行编排的,是纯数学化的题目,只从教学角度体现教的内容。而苏教版教材在编写“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时,从“分单元编辑”到融合于四大学习领域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从“分类编排”到“淡化类型、解决问题与数的运算紧密结合”。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题材选择更加开放,信息资源更加丰富,表达形式更加生动活泼。题目具有:原始性、开放性、发展性、生成性,图文并茂,激发兴趣,而且把“解决问题”教学融入到四大类型中,为广大一线师生的教学、学习探索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3)编排特点

根据《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小学低段数学教材里编排了许多现实的、学生能够接受的实际问题。这些实际问题和过去的图文结合题比,题材开放了,有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小动物及童话故事的内容、喜欢的食品和用品……;呈现形式多样了,以图画、对话、表格等形式回归实际问题的生活原型;数学味浓了,学生有了收集、表述、加工信息的机会,要用数学眼光观察、分析实际情境里的内容。另外在教学解决实际问题时,还有以下一些特点:

①把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教学结合在一起,同步进行。

每一道例题的算式,都是根据图画的数学内容列出来的,其实,每一幅图画就是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随着例题的计算教学,实际问题也就解决了。所以说,每一道例题既在教学计算的知识,也在教学解决实际问题。

②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是有层次地进行的,循序渐进。

数学教材一方面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结合着教学,另一方面也设计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线索,使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循序渐进地扎实展开。

呈现的方式:图画——简单的符号——图文结合。

例题及相配套的练习题,用图画呈现信息,问题隐含在图意里。教学时,或是根据图意进一步推理,列出算式;或是根据图画下面已经写出的运算符号,体会图画里的数量关系,把算式写完整。有些实际问题,仅靠一幅图画很难同时表示出原来的数量和数量的变化情况。因此,教材对这样的实际问题采用图文结合的呈现方式,用一句话直接指出事件的原来状况,在图画上表示变化的情况。解答图文结合呈现的实际问题,既要利用图画中提供的数据信息,也要利用语句提供的条件,能培养学生从不同方位全面了解问题的能力。

信息容量:少——多。

教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起步阶段,出现的是小情境,小情境里的信息少,一般只解决一个问题。着重引导学生收集数学信息,理解问题的数学内容,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在学生能够解决小情境里的问题后,教科书里适量出现一些大情境,图画里的信息多,可以提出和解决许多问题。让学生看图说出几道算式,培养对信息的简单分类和选择利用的能力。

2、小学低段图文结合题(“解决问题”)的目标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解决问题”提出的目标是:

①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②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③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④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2)重点目标:

一上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学习用数学解决问题,逐步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一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上让学生经历了应用笔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的意识。根据情境图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以及如何用乘法解决有关倍的实际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二下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思想方法

小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了解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对解决问题起着思维定向作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需要从问题情境中接受必要的信息;其次是明确问题的条件和目标,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将问题的条件和目标从情境中分离出来;再次是寻求解决方法,这是“解决问题”的核心,学生在弄清问题条件和结论的差距后,寻找缩减差距的途径;最后是求得解答并检验。由此可见,“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分析一综合过程。学生只有掌握化归、类比、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才能发现并分析数学问题,从而找到最佳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二:对“小学低段数学图文结合题”教学的现状予以了调查与分析

为了客观真实地了解目前我校低段学生图文结合题教学的现状,我有针对性的拟定了一些题目,并对一、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一年级学生因为不太认识字,我采用了访谈的方法,对二年级学生进行了书面问卷调查,因为调查采用了无记名的方式,所以学生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给予了很好的配合。为了更彻底地了解学生在做图文结合题中存在的问题,我同时也进行了教师问卷调查,并把调查问卷的结果作了如下的分析:

1、调查目的

“图文结合题”作为小学阶段数学“问题解决”学习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它是以“插图”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出现的一种情景图文结合题。学生具备良好的图文结合题解题能力,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对中、高年级的数学学习将大有益处。那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图文结合题教学现状到底如何呢?通过此次的问卷调查,我进行了一次深刻地剖析。

2、调查对象

铜山实小一、二年级学生200人、教师16人。

3、调查内容分类

4、调查方式

采取抽样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学生问卷共八道选择题;老师问卷共八题,其中第八题是笔答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而答,其他七道题都是选择题,采取不记姓名的方式,以提高调查的准确性。

5、调查内容及分析

学生问卷的调查与分析

(1)在数学课上,你喜欢老师上的图文结合题吗?()

分析:A.喜欢占70.2%B.有的喜欢,有的不喜欢占26.6%C.不喜欢占3.2%。从这一调查可以看出,表面上学生在学习成绩上有差距,实际上在数学课上对图文结合题的喜好有差距,这才是造成学生解答图文结合题正确与否的主要原因。

(2)课堂上,老师都是怎样教你们解答图文结合题问题的?()

(3)你对老师所教学的哪些图文结合题感兴趣?()

分析:A.比较难的10.7%B.简单的占61.8%C.有色彩的图27.5%。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出,多数学生喜欢做简单的图文结合题,不喜欢动脑筋,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的、他们比较感兴趣的图文结合题,并且一、二年级的学生审题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

(4)在怎样的情况下,你会喜欢老师上图文结合题?()

分析:A.所有数学课占6.5%B.公开课占59.5%C.平时上课34%。从这个问题看出,多数学生喜欢上公开课的图文结合题,主要原因是公开课上老师基本都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直观形象,对于低段学生来说,基本都希望老师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但是因为学校硬件条件所限,不能保证天天使用多媒体教学,这也是影响低段学生图文结合题解题能力低下的重要因素之一。

(5)你感觉目前你在解答图文结合题时的正确率高吗?()

(6)当你读不懂题时(不知如何审题时),你会寻求帮助吗?()

分析:A.会占67.7%B.不会占32.3%。从学生回答可以看出多数学生有进取心和不耻下问的精神,但仍有一部分学生怕人家笑话,没有虚心请教的习惯,需要教师对这部分学生加强思想教育。

(7)你感觉图文结合题的审题能力重要吗?()

(8)你在做图文结合题时,会出现哪些问题?()

分析:A.信息找不全占35.3%B.有多余条件不会舍弃占50.6%C.列式盲目性14.1%。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出低段学生在解答图文结合题时存在一定的能力差异,对于信息找不全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题目中间的隐藏条件没被学生留心,没能挖掘出图文结合题中潜藏的已知条件;有多余条件不会舍弃的同学,是因为他们没有做题的经验,图文结合题中所给的条件不会取舍,这个问题也是造成列式存在盲目性的主要原因。

教师问卷的调查与分析

(1)您认为学生解答数学图文结合题的正确率如何?()

分析:A.平时课堂及家庭作业的正确率高占90.9%B.自己独立作业或考试时的正确率高占9.1%。从调查可以看出,学生解答数学图文结合题时在平时课堂及家庭作业的准确率明显高于自己独立作业或考试时的正确率,这就充分说明学生年龄小,对教师和家长的依赖性较强,自己读图和识图的的能力薄弱。

(2)您认为影响学生正确解答图文结合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审题能力薄弱占82.6%B.粗心、马虎占17.4%。从这个问题可以知道,影响低段学生正确解答图文结合题审题主要原因是学生识字量少,理解能力差,审题能力薄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分析题意,才能很好的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3)您认为目前学生数学图文结合题的审题能力怎么样?()

分析:A.很好占39%B.一般占53.8%C.差占7.2%。从调查可以看出,二年级学生的图文结合题的审题能力明显好于一年级学生,审题能力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关系。

(4)对于学生图文结合题审题能力的提高而言,哪种方式更有效?()

分析:A.指导看图占26.2%,B.指导学生分析题意占63,7%,C.学生自己审题10.1%。调查表明:对一年级学生应从指导看图入手,这是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分析题意是教学的重点,只有学生掌握了审题的方法才有可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审题。

(5)学生对您所教学的哪些图文结合题感兴趣?()

分析:A.比较难的占3.5%B.简单的占46.8%C.有色彩的图占49.7%。可以看出低段学生的思维特点,他们大多喜欢直观形象的情景图,图中的情境、容易与他们产生共鸣,激发他们解题的欲望。

(6)您班学生的阅读数学教材的情况如何?()

分析:A.绝大多数学生阅读占64.1%B.部分学生阅读占31.6%C.很少有学生阅读占4.3%。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出,低段数学老师都能注意培养学生的课本阅读能力,通过阅读增加学生识字量,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7)您感觉低段学生图文结合题教学存在哪些问题?你打算从哪些方面来优化低段图文结合题的教学?

分析:从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看出,多数教师对低段学生图文结合题教学优化存在的问题很明确,他们都能意识到影响低段学生图文结合题教学的主要原因学生识字量少,理解能力差,审题能力薄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分析题意,才能很好的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他们决定对一年级学生应从指导学生看图入手,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分析题意,教给学生审题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审题的方法才有可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审题。低段学生的审题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思维的片面性和不完整性,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有目的的训练,由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的逻辑思维发展,并注意培养学生的课本阅读能力,通过阅读增加学生识字量,提高学生审题能力,从而达到教学优化,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6、结论

通过此次调查,我了解到当前影响我校低段学生在图文结合题教学优化的一些因素,今后的教学工作更具有方向性和目的性。数学课堂上就可以通过各种活动来努力探索小学低段数学图文结合题教学优化的策略,建构小学低段数学图文结合题教学的一般模式,通过不断调整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最大程度上发挥各教学要素之间的作用,使图文结合题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第三:探寻出了小学低段数学图文结合题教学优化的策略

在了解了小学低段数学图文结合题的类型和教学要求和对小学低段数学图文结合题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和分析之后,我就与同教研组的老师一起开始收集典型课例,并通过讲座、公开课或研讨课的形式,探寻出了小学低段数学图文结合题教学优化的策略如下:

小学低段数学图文结合题教学优化的策略

小学低段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识字量少。针对这一现象,此阶段的应用题,主要以图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出现。这样的安排,适应了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应用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很大比例,是教学中的难点。因此,新教材把大纲教材中的应用题进行了扩展并称为解决问题。打破了大纲教材的格局,不再集中编排应用题。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该如何进行解决问题教学,特别是低段的图文结合的情景应用题该怎样实施有效教学呢?我认为小学低段数学图文结合题在教学时可以采取下面几个教学优化的策略:

1、加强读题训练,培养审题能力

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大,图文结合的题目相应增多,但大多数学生往往只看图而不去读文字,致使会做的题出错。图文结合的情境应用题是数量与情景的结合,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加强学生审题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读题的能力。比如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上册第106页第19题:

如果老师读题学生都会做,出错的几率很小,但你让学生自己读题他不会读,很多小朋友不去看文字,直接数图上第一个小朋友后面的5人(还有3人被大树遮住),于是就列式为1+5=6,脱离了图、文的要求。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先读图,了解图中的信息,再去读文字,接着分析已知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让学生知道图和文字是有联系的,要把图文结合起来读,结合起来理解。通过认真读图,说出图意,理清图和文之间的联系,解决问题就有理有据了。

2、注意题意表述,重视应用题基本结构的教学

在学生解决问题时,要注意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用三句话来表述应用题(即两个条件,一个问题)。苏教版数学教材中会出现很多如一年级上册第95页第7题的类似的图文结合题:

3、重视建立基础的数学模型——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关系

解决问题的基础模型主要是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关系。第一学段的解决问题主要运用四则运算的意义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型,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因此一、二年级的学生对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的数量关系一定要清晰,它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如:桌子的左边有1朵纸花,右边有2朵纸花,一共有多少朵纸花?要求一共有多少朵纸花,就是把左边的1朵纸花和右边的朵纸花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列式是:1+2=3(朵)。树上有5个桃,摘下3个,还剩多少个桃?求还剩多少个桃,就是从总数5个桃里去掉摘下的2个桃,就是还剩的个数,用减法计算。列式是:5-2=3(个)。这两题就是运用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建立数学模型。有了这几个数学模型,学生对解决问题(应用)思路就清晰多了。

4、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步骤

图文结合题教学时就要注意引导学生按正确的步骤解答,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特别是检查验算和写好答语的习惯。

一道题做得对不对,学生要能自我评价,对的强化,不对的反馈纠正,这实际上是一个推理论证的过程。完成列式计算只解决了“怎样解答”的问题,而推理论证是解决“为什么这样解答”的问题。然而低段学生不善于从已知量向未知量转化,有时又受生活经验的制约无法检验明显的错误。因此,一要教给学生验算的方法,如:联系实际法,问题条件转换法和另解法等;还可以先由师生共同完成,然后过渡到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最后发展到学生独立完成。

5、强化运用比较的方法,揭示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比较是数学思维的重要方法,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逻辑方法。“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概括的基础。”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52页的第6题:

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应用题进行观察,并从不同的角度去比较,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思考,进行内化和感悟,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归纳出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方法。因此我尝试运用比较方法教学应用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简单应用题类型多易混淆。因此,教师要强化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揭示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的能力。

6、注重多种形式训练,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有一个过程,为此教师可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训练。除了采取一般性的常规训练的形式和策略以外,还可采用如下方式:

①填条件提问题的练习;

②一题多变的练习,如改变其中的—个条件或问题等;

③用简缩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

④对比练习;

⑤判断性练习;

⑥编题练习等。

总之,从解决问题教学的发展来看,小学低段图文结合题教学是整个解决问题教学的基础,学生在这个阶段学习中对解决问题的结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思维方法掌握的如何,都将直接影响以后解决问题的学习,因此必须从基础抓起,做好小学低段图文结合题的教学。

第四:建构了小学低段数学图文结合题的教学模式

小学低段数学图文结合题的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导入教学

上课伊始,可以借助主题图或教学课件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如果没有这样的设施条件,可以借助教师的语言感染力来吸引学生来到数学王国的世界,如以故事或谈话式的简单有效地导入非常必要。

2、学生观察找出信息

课堂上,尤其是对低段学生的看图能力要重点进行培养和训练,教师应特别在看图的顺序、角度上加以辅导。通过提问来指导看图的过程,给学生的思维起到相应的拐杖作用,帮助学生找准信息,建立信息间初步的联系。

3、交流所获有用信息

在此环节,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对所有信息进行筛选、提取,交流解决问题所用的有用信息。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认真推敲、筛选、咬文嚼字的习惯,才能真正理解题意。边想边读,理解每个字词的确切含义,有时因少读一字或错看一个词,都会使审题结果与原题不符。其次,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有效交流,弄清楚已知量,未知量,以及所求问题。初步带领学生进行分类、整理和归类,重新安排已知条件和问题的顺序,使隐蔽条件和问题清晰可见,为进行正确解题判断提供依据。

4、构建联系提出问题

5、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低年级要让学生学会说题,也就是让学生用语言完整地表述出题意。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独立说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即使不完整也不要紧,由其他学生补充,老师从旁引导。然后同桌两个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看图知道什么,数量是多少?不知道什么,要求什么?”,这样生生合作、交流讨论题意和信息的搜集方法,使学生对题目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6、分析数量关系梳理思路

新教材让“数量关系”隐含在情景中,注重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感悟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但仅有感悟,没有实质的理解,这样的感悟也是不深刻的,而且“数量关系”也不会随着形式的改变而消失。教学时可以先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再改变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增减变化的过程中体会、感悟数量关系,在比较中理解解决问题的实质。

7、列式解答培养解题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解题也是一种良好的习惯,这种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仅是为了低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也为学生以后中、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还有利于学生将这种良好习惯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甚至会令学生终生受益。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会使学生把数学学得更轻松,会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8、拓展练习学会运用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在教学中,我们应要求学生对所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在头脑中建立了数学模型后,要对自己所列模型会解释。这样才会对类似系列问题的拓展灵活解答,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总之,“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也将伴随着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我们的数学教学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基本策略,教给学生一种思想,培养学生一种能力。在低年级的解决问题教学中,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和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为将来更好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成效

(一)教师的自我素质有了提升

(二)学生的综合素养有了提高

1.我感觉通过小学低段数学图文结合题教学优化的实验研究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端正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行为,而且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回答问题积极,课堂气氛活跃,性格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2.我发现我班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倾听表达能力大大提高,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也大大增强了。他们在合作中获得了解决问题的乐趣,张扬了个性,凝聚了内力。

3.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各科成绩稳步上升,学生学习势头很好。数学科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等指标均在同年级中名列前茅。

五、课题研究的反思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由于本课题的研究还处在逐步成熟和完善阶段,有的只停留于浅层次的验证性研究上。因此,还有许多地方有待于进一步优化。让学生在更深远、更广阔的意义上真正建构起对“解决问题”策略的认识等。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苏教版数学实验教材1—2册课本和教学用书。

3、蕾玲主编:《名师教学机智例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版。

4、杨庆余:《中小学教材教学》“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与解答应用题”,2002年。

5、王慧琴:《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研究—以应用题为例》(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4月。

6、邵陈标:《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思考与实践》,《小学数学教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版。

7、黄伟星:《解决问题教学要做好五个“并重”》,广西,小学教学参考,2007年7月版。

THE END
1.我来告诉你法律法规都有哪些让小明带你一探究竟最后,小明希望通过这样的介绍,让更多的人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不同类型的事物都会受到某种形式上的“管控”,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更宏观的大政治舞台上,都离不开这些既精致又坚固的地基——我们的法律系统。而你呢,你是否已经开始思考,在你的生活中,“如何遵守正确”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实呢? https://www.cjan6a6c.cn/mei-ti-bao-dao/427327.html
2.法则纷呈剖析法律法规的奥秘一、法则之源:法律法规的定义与分类 法律法规,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确保公民权利和义务得到平等保护,以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它们可以分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商事 法以及国际私法等几个主要类别。 二、宪政之基:宪法的重要性与作用 宪法是国家https://www.fikyjuyw.cn/nong-ye-zi-xun/437678.html
3.法律知识内容大全从基础到高级的全方位学习指南在学习法律之前,首先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法理原则。这些包括法律的定义、法律体系结构、法源理论等。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如共产主义法系、资本主义法系以及混合型法系,对于更深入地理解特定国家的法律制度至关重要。此外,熟悉国际私法和国际公法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们为跨国交易提供了规则框架。 https://www.1lhyh3ij.cn/ke-yan-cheng-guo/432368.html
4.法律知识内容大全法理学基础与实务应用法理学的概念与分类 法理学是研究法律本质、法律规律和法律关系的科学。它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比如根据研究对象,可以分为宪法法理、民商事法理和刑事诉讼法理等;根据研究方法,可以分为逻辑法理学和历史比较法理论等。其中,逻辑法理学侧重于分析法律原则和基本原则,而历史比较法理论则通过对不同国家法律体系的比较https://www.f3kg3td6j.cn/xing-ye-dong-tai/97755.html
5.法则精髓法律知识的全方位解析二、法律体系构成:分支与层级 了解了法律是什么之后,我们要进一步探讨其构成。这包括立法(Legislation)、司法(Judiciary)和执法人(Executive)三个主要分支,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层级结构。立法分支负责制定法律;司 法分支负责解释和执行法律;执法人负责执行并保障实施各项政策,确保整个体系的顺畅运转。 https://www.erdqcvtxm.cn/jun-lei-wen-xian/406326.html
6.法律知识内容大全系统集成与实践应用法律体系分类 公共法(宪法、行政法) 私法(民商事法) 国际私法与国际公? 三、基本法律原则 法律平等原则 法律同等待遇原则 依据行为原则 四、诉讼程序概述 诉讼类型分类:普通程序、小清单程序、大清单程序、高效司法模块案件处理流程及速裁庭审理案件。 https://www.yebtzbalg.cn/ke-pu-dong-tai/373239.html
7.刑法中“法化”行为定性的问题与克服——基于对司法实践经验的肯定司法实务如果严格按照“法化”行为定性标准对行为人实施的涉嫌犯罪的行为进行定性,可能会造成“事实”与“评价”两个不同性质的语词混淆和过分强调法律条文的适用一般性,忽略其适应性。 “法化”行为定性是依靠事实性标准实现的,但是刑法文本是一种规范性评价的表达。如果完全以事实性标准取代规范性评价,就可能会造成https://pfw.bozhou.gov.cn/News/show/668529.html
8.法则解析揭秘法律知识的精髓简介一、法则之源:法律基本知识的定义与重要性 法律是社会关系和行为规范的总体,涉及到个人、集体和国家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法律基本知识不仅关乎个人的合法权益保护,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秩序的维护。了解法律基础,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文明之根:宪法与基本人权 宪法是国家最高の法律,它规定了国家机关及其https://www.qbsinawlr.cn/jun-lei-zi-xun/423901.html
9.11月29日《讲法说理》律:我们再回到三方纠纷解决模型。随着国家的出现,另一种纠纷也出现了,而且没法用民法逻辑来解决。这就是个人与政府之间的纠纷。 主:怎么理解? 律:比如说,政府说一个人犯罪了,这个人不认。或者,政府要罚款,这个人说不该罚。要处理这类纠纷,就需要另一套法律,专业术语叫做“公法”,包括宪法、行政法,甚至刑法。http://xiangyang.cjyun.org/p/570825.html
10.高中高一高二高三体育理论知识6.田径比赛规则规定,对第一次起跑犯规的运动员应给予,之后的每次起跑犯规的运动员均应该项目的比赛资格。 7.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要求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延伸性学习、信息化学习、等七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8.《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从、、三个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1117/12/1705697_70093340.shtml
11.零基础英语语法am的各种形式6个英语5种句式 be动词 Be除了原形的be之外,还有另外七种形式 am(第一人称单数现在时态 is(三单形式) are,(第二人称单数和复数现在时态) been(过去分词) being,(现在分词) was(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单数过去式) were(第二人称单数和复数过去式). 语句的时态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4520133/article/details/108272845
12.地方志书撰稿方法1.一种比喻:是物理反应与化学反应的关系。 (1) 资料→资料长编(物理反应) 物理反映是结构、形式的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 (2) 资料长编→初稿(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中,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排列组合生成新物质的过程,称为化学反应,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化学反应的依据是反应是否生成新的物质。 https://www.sssa.org.cn/bzck/677609.htm
13.每日一学地图制图(2019综合考点)5.按介质表达形式分类 按介质表达形式可分为:纸质地图、丝绸地图、塑料地图,以及以磁盘、光盘为介质的电子地图、数字地图等。 6.特种地图 特种地图是利用特殊介质制成或以特殊形式显示的地图,如绸质地图、夜光地图、塑料拼图、立体地图、盲文地图等。 知识点二、地图语言[熟悉]:知识点 地图语言 (一)地图符号 根据https://dy.163.com/article/EAT6PD0R0514GCU0.html
14.2020级五年制人才培养方案(三)素质与情感态度 1.具备继续学习和不断创新的潜能; 2.沟通协调的能力; 3.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4.爱岗敬业; 5.有责任意识,诚信、可靠,懂得感恩; 6.奉献精神; 7.能承受挫折,在工作中始终具有积极向上的工作和学习态度; 五、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 http://www.jxxdjsxy.com/jiaowuzaixian/zhuanyeshezhi/2022-06-19/8135.html
15.院校信息“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素丝说”与教育作用;以“兼士”为教育目标;以科技知识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主动、创造的教育方法。 6、法家的教育思想 “人性利己说”与教育作用;禁私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7、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 《大学》:“三纲领”、“八条目”;《中庸》:“尊德性”与“道https://yz.chsi.com.cn/wap/sch/detail?schId=302960912&categoryId=302960972&infoId=417650033
16.《行政法》第五章具体行政行为行政确认的形式主要有:(1)确认;(2)认可;(3)证明;(4)登记;(5)批准;(6)鉴证;(7)行政鉴定。 行政确认的种类多,以不同的标准可以作出不同的分类: (1)以行为的动因不同可以分为依申请的行政确认和依职权的行政确认。 (2)按行政确认与其他行为的关系不同,可以分为独立的行政确认与附属性的确认。 http://www.sdsgwy.com/article/html/1189155.html
17.Python基础知识点总结整数类型:与数学中的整数一致,包含正、负、0。一个整数有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4种表示方式。 浮点数类型:与数学中的小数一致,没有取值范围限制,可正、可负。有两种表示形式,一种是小数点的形式,另外一种是科学计数法。浮点数只有十进制形式。 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1003286
18.适合青年阅读报刊杂志清单《散文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湖南益阳市文联主办,是我国当代首家也是目前唯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散文诗刊。本刊特色:精品化、大众化、礼品化、文章精短、形式精美、印制精良。 所属分类:期刊 / 人文社会科学 /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世界文学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https://www.meipian.cn/1wurj5db
19.压载水处理系统其中有7种方式得到IMO的许可 空泡和流体压力。此方法与过滤处理法一样是在管路内设置过滤装置,不过有所不同的是,其安装的是板状过滤装置,板与板之间有微小缝隙,通过缝隙的海洋生物会被切断或者受到压力而粉碎。该方法与过滤法相比,不会引起阻塞现象,不过因为是在管路内设置影响流速的设备,故需要加大将海水送往压载https://www.eworldship.com/index.php?m=wiki&a=doc_detail&did=3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