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法规学习】党内法规知识60问(一)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党内法规,是党治国理政、管党治党之重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把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作为事关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任务,摆在突出位置部署推进,取得历史性成就,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广大党员干部遵规学规守规用规意识明显增强。
1.什么是党内法规?
党内法规是党的中央组织以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党内规章制度的总称。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是制定其他党内法规的基础和依据。党内法规的名称为党章、准则、条例、规则、规定、办法、细则。党章对党的性质和宗旨、路线和纲领、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党员义务和权利以及党的纪律等作出根本规定。准则对全党政治生活、组织生活和全体党员行为作出基本规定。条例对党的某一领域重要关系或者某一方面重要工作作出全面规定。规则、规定、办法、细则对党的某一方面重要工作或者事项作出具体规定。中央纪律检査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党内法规,称为规则规定、办法、细则。(源自《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
2.什么是党内规范性文件?
党内规范性文件是指党组织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普遍约束力、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反复适用的文件,一般使用决议、决定、意见、通知等名称,用段落形式表述。领导讲话、年度工作要点、工作总结、人事调整、表彰奖励、处分处理、机关内部日常管理、请示、报告、会议活动通知、会议纪要、情况通报等不具有普遍约束力、不可反复适用的文件不属于党内规范性文件。(源自《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
3.为什么说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
党章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集中体现全党的统一意志,它对党的性质和宗旨、路线和纲领、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党员义务和权利以及党的纪律等作出根本规定,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遵循,统领着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在各级各类党内法规中具有最高权威和最高效力,是制定其他党内法规的基础和根据,其他任何党内法规都不得同党章相抵触,因此被称为党的“根本大法”。(源自《党内法规学》)
4.党内法规制度体系“1+4”基本框架和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是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以准则、条例等中央党内法规为主干,由各领域各层级党内法规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依据调整对象的不同,将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概括为“1+4”,即在党章之下,分为党的组织法规、党的领导法规、党的自身建设法规、党的监督保障法规四大板块。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建党100周年时,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高效的党内法规制度实施体系、有力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保障体系,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源自《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
5.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内法规是什么?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是中国近代以来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共15条、800余字,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部党内法规,具有党章的性质,规定了党的名称、性质,提出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明确了推翻资产阶级、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联合第三国际四条纲领,对党的组织章程、组织原则、组织机构和发展党员作了明确规定,尽管还比较简单和原则,却由此拉开了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的序幕。(源自《党内法规学》)
6.谁第一次提出了“党内法规”这一概念?
1938年9月至11月,党中央在延安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指出为了使党内关系走上正规,除了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这四项政治纪律之外还需要制定较详细的党内法规,以统一各级领导机关的行动。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党内法规”的概念。在这次会议上,刘少奇同志代表中共中央规则起草委员会就《关于中央委员会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关于各级党部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关于各级党委暂行组织机构的决定》作了《党规党法的报告》,提出“中央委员及政治局委员在执行此党规党法上应表现为模范”。(源自《党内法规学》)
7.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党内法规执行中有哪些义务和责任
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负有遵守党内法规、维护党内法规权威的义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执规是本职、执规不力是失职的理念,切实担负起执行党内法规的政治责任。其中,各级党委(党组)、乡镇(街道)党的基层委员会和村(社区)党组织,对本地区本部门(单位)党内法规执行工作负主体责任;党委办公厅(室)负责统筹协调本地区党内法规执行工作;党委职能部门、办事机构、派出机关、直属事业单位等,对主要规定其职权职责的党内法规负有牵头执行的责任;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协助同级党委抓好党内法规的执行监督。(源自《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执行责任制规定〔试行〕》)
8.党内法规备案审查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党内法规备案审查是党内监督的重要途径,是管党治党的重要手段,对于维护党内法规和党的政策的统一性、权威性,保障党中央令行禁止和政令畅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备案审查工作遵循以下原则:(1)有件必备,凡属于备案审查范围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都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向上级党组织进行报备,不得瞒报、漏报、迟报;(2)有备必审,对下级党组织报备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应当围绕政治性、合法合规性、合理性、规范性等方面及时进行严格审查,不得备而不审;(3)有错必纠,对审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按照规定作出处理,不得打折扣、搞变通。(源自《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
9.为什么要定期开展党内法规制度清理?
党内法规清理是指党内法规制定机关在职权范围内,对其在同一个时期内制定的党内法规进行审核,并作出废止、宣布失效、修改或者继续有效的决定的活动,是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开展党内法规清理,能够有效解决党内法规中存在的不适应、不协调、不衔接、不一致问题,有助于维护党内法规的活力和协调统一,有助于增强党内法规体系建设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有助于实现党内法规制度的“瘦身”与“健身”,提高党内法规的执行力。(源自《党内法规学》)
10.中国共产党的性质、行动指南、象征和标志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的党徽党旗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党的各级组织和每一个党员都要维护党徽党旗的尊严。要按照规定制作和使用党徽党旗。(源自《中国共产党章程》)
11.党员应该履行的义务有哪些?
(1)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3)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4)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5)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6)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违反党的原则的言行和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7)密切联系群众,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8)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带头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源自《中国共产党章程》)
12.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2)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除它们派出的代表机关和在非党组织中的党组外,都由选举产生。(3)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是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它们所产生的委员会。党的各级委员会向同级的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4)党的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党的下级组织既要向上级组织请示和报告工作,又要独立负责地解决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问题。(5)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6)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源自《中国共产党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