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硕指导二十:隋唐宋法律制度

(一)《开皇律》的主要立法成就表现在:确定12篇的法典篇目体例;确立封建五刑制度;“十恶”重罪正式列入法典,通过“议、减、赎、当”制度,使贵族的法律特权扩大化。

(二)《大业律》体例由12篇增至18篇,内容上删除“十恶”条款,减轻某些犯罪的处刑。

二、《开皇律》的主要立法成就

(一)体例

(1)《开皇律》总结以往的立法成果,以《北齐律》为基础,调整了篇目内容,《开皇律》的12篇体例标志着中国古代刑法典的篇目体例经过从简到繁、从繁到简这一发展过程的完成。

(2)《开皇律》制定了500条律文,体现了“刑网简要,疏而不失”的特点。

(二)内容

(1)封建五刑正式形成,并一直为后世历代王朝所沿用。

(2)区分公罪与私罪。

(3)改“重罪十条”为“十恶”罪。

(4)完善“八议”、“官当”制度。其结果是使封建特权系统化和法定化,以维护贵族官僚的封建特权。

唐朝法律制度

(一)立法指导思想

(1)“德本刑用”,即“德利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2)宽简、稳定、划一。所谓“宽”是指立法内容做到轻刑省罚,所谓“简”是指立法形式做到条文简明,同时强调保持法律稳定与划一。

(二)主要法律形式:唐朝法律形式为律、令、格、式、典五种,它们彼此联系,又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三)《武德律》与《贞观律》

(1)《武德律》。唐高祖武德年间,以《开皇律》为基础,增加53条新格,制成《武德律》。

(2)《贞观律》。唐太宗贞观年间,命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全面修订律令,制定《贞观律》,标志着唐代基本法典定型化。

(四)《永徽律疏》在元朝以后被称为《唐律疏议》,它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具社会影响的代表性法典。

(五)《开元律》:唐玄宗在开元年间下令修订《永徽律疏》,删除不合时宜的条款与称谓,成为《开元律疏》。

(六)《唐六典》是唐玄宗开元年间修订的系统规定唐朝官制的政书。

(七)《大中刑律统类》:唐朝宣宗大中七年,将《唐律》按性质分为121门,共1250条,称为《大中刑律统类》。

(八)唐律的特点与历史地位

(1)特点:a.礼法合一;b.科条简要,宽简适中;c.用刑持平;d.语言精炼明确,立法技术高。

(2)历史地位:

a.唐律对中国封建法律的影响。唐律是中国封建法律的楷模,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作用。唐朝承袭秦汉的立法成果,吸取汉晋律学的成就,因此唐律具有封建法典的典型性、代表性,对宋、元、明、清法律产生了深远影响。

b.唐律对东亚各国的影响。唐律作为中华法系的典型代表,其影响力超越国界,对亚洲,特别是对东亚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当时的法律都直接取法唐律或参照唐律。因此,唐律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刑事立法

(一)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1)区分公罪与私罪;(2)关于共同犯罪与合并论罪;(3)自首原则与类推原则;(4)老幼废疾者减刑原则;(5)累犯加重原则;(6)特权原则;(7)化外人处罚原则。

(二)“五刑”制度:死刑、流刑、徒刑、杖刑、笞刑。

(三)主要罪名:“十恶”、“六赃”罪。

(四)保辜制度:即在伤害行为发生后,确定一定的期限,限满之日根据被害人的死伤情况决定加害人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

三、民事立法

(一)民事行为能力:对于民事行为能力,唐朝既没有明确的概念,也没有统一的年龄规定,大体上与法律认定的丁年相当(成丁的年龄为21岁至59岁)。

(二)所有权:唐朝所有权的主要内容是土地,分为国家所有制和私人所有制;唐朝所有权还包括其他财产,对其他财产所有权的保护,法律也有详细的规定。

(三)契约:(1)买卖契约;(2)借贷契约;(3)因损害赔偿所生契约。

(四)婚姻、家庭与继承

(1)婚姻制度:确认尊长对卑幼的主婚权;婚书、聘礼为婚姻成立的要件;规定同姓不婚、非同姓但有血缘关系的尊卑间不婚、严禁与逃亡女子为婚、监临官不得娶监临之女为妾、良贱之间不得为婚。

(2)家庭制度:家长成为家庭的代表,子孙必须无条件服从;财产权也由家长统一支配和控制。

(3)继承制度:唐代分为宗祧继承及财产继承。

四、行政立法

(一)三省六部制:

(1)所谓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与尚书省;

(2)尚书省为了方便执行皇帝的命令,下分六部,即吏、户、礼、兵、刑、工六个中央行政部门。

(二)御史台:御史台下设三院,分别是台院、殿院、察院。

(三)官吏管理:科举制度、考课、致仕。

五、经济立法:土地与赋役立法、盐茶酒专卖制度、对外贸易制度。

六、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大理寺、刑部、御史台。

(二)三司推事制度:唐朝在中央或地方发生重大疑难案件时,皇帝指派大理寺、刑部、御史台的长官会同审问,称之为“三司推事”。

(三)诉讼制度

(1)告诉的限制:限制越级告诉、直诉的限制、限制卑幼子孙告尊长亲属。

(2)回避制度:唐律规定了司法官审判回避制度,即“换推制”。

(3)死刑复奏制度:唐朝规定,死刑的执行必须经过三复奏程序,贞观初年,曽一度将京城死刑改为五复奏。

(4)法官责任制度:首先要求法官必须严格依据律、令、格、式正文定罪,同时还规定,对于皇帝针对一时一事所发布的敕令,如果没有经过立法程序上升为普遍法律的“永格”者,不得引用以为“后比”。

宋朝法律制度

(一)法律形式:宋朝法律形式在唐代律、令、格、式基础上,增加了编敕和编例。

(二)《宋刑统》:在结构内容上沿袭《唐律疏议》,共12篇,502条;在体例上取法于《大中刑统》和《大周刑统》,成为一部综合性的封建成文法典。

(一)刑罚制度:折杖法、刺配刑、凌迟刑。

(二)重法地法:是指对某些特定地区的特定犯罪判处重刑的法律制度,该特定地区称“重法地”。

(一)契约制度:宋代所有权已有动产所有权与不动产所有权之分,所有权转移都要订立书面契约,否则,法律不予保护。

(二)财产继承制度:宋朝除沿袭以往遗产兄弟均分制外,允许在室女享受男子继承财产权的一半,同时承认遗腹子与亲生子享有同样的继承权。

(一)国家机构的调整

(1)中央国家机构的调整。首先,宋朝为解决君相之间的矛盾,削弱相权;其次,削弱枢密院的军事权;再次,将财权一分为三,分别由盐铁司、度支司、户部司分掌。

(2)地方机构的调整。在州、县二级行政机构之上,又设路一级行政机构,成为地方最高行政级别。

(二)官员选任与考课制度:宋朝沿袭唐朝,仍然通过科举考试制度选任官吏,实行官员任满,一年一考。

(三)监察制度:宋代沿袭唐制,仍分三院,即台院、殿院、察院,察院的监察御史职责尤为重要。

五、司法制度

(一)中央司法机关: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审刑院。

(二)鞫谳分司制:就是将“审”与“判”分开,以免作弊,成为宋朝司法制度上的一个进步表现。

(三)“翻异别推”制度:宋朝在发生犯人推翻原有口供时,将该案改交另外法官或另一司法机构重新审理,这是宋朝司法制度上的又一进步体现。

(四)务限法:即在农务繁忙季节中停止民事诉讼审判的制度。

(五)《洗冤集录》与《明公书判清明集》

(1)《洗冤集录》是宋慈撰写的世界第一部法医学名著,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是世界法医史上的瑰宝。

(2)《明公书判清明集》是南宋文人整理汇编当时著名的诉讼判决书和官府公文而形成的一部珍贵的史料集。

下面来看历年真题

2006年真题:

39、唐朝时京城长安某人犯有三种罪,三种罪的处刑分别为徒一年、徒二年和徒三年,依据唐律的规定,该罪犯最终将被处以(B)

THE END
1.法则纷呈剖析法律法规的奥秘法律法规,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确保公民权利和义务得到平等保护,以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它们可以分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商事 法以及国际私法等几个主要类别。 二、宪政之基:宪法的重要性与作用 宪法是国家最高的法律,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制度,明确了各级政府机关及其职权范围,并https://www.fikyjuyw.cn/nong-ye-zi-xun/437678.html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确立了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重要的基本的法律制度,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干,也为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行政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这是国务院履行https://www.gov.cn/zwgk/2011-10/27/content_1979526.htm
3.简析我国劳动法律制度的分类特点内容与实施路径/徐凤林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问题,建立适合平台企业特点的职业伤害保险制度。五是编纂劳动法典。劳动关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我国已建立起基本劳动法律制度体系,编纂一部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法典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有利于促进劳动法律体系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更好发挥劳动法律http://www.law-lib.com/lw/lw_view.asp?no=58592
4.试述中国区际法律冲突的特点及其解决法信中国政法大学 一、区际法律冲突的特点 所谓区际法律冲突是指在一个主权国家内部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区域各自拥有独特法律制度,导致同一民事关系因所涉及的各地区立法不同而产生的法律适用上的冲突,这种存在不同法律制度的区域的国家,被称为“多法律国家”或“复合法域国家”。 区际法律冲突,并非每个国家内部都存在,它https://www.faxin.cn/lib/flwx/FlqkContent.aspx?gid=F100069
5.民法典的前世今生北大法律信息网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这部法律通过对我国现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规范进行系统整合、编订纂修,形成了一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https://www.chinalawinfo.com/Feature/FeatureDisplay1.aspx?featureId=743%20
6.地役权制度若干法律问题研究二者之间的区别是两种不同的制度,有着不同的法律特点,不能互相替代或包含。相邻关系与地役权的区别主要在于: (1)二者产生的依据不同:相邻关系因法律规定而产生;地役权因需役地权利人与供役地权利人双方协商设定,即法定产生与约定产生的区别,这是二者最明显最本质的区别。当然地役权亦可因继承或因时效取得。 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4/12/id/1526193.shtml
7.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背景与制度详解摘要:《个人信息保护法》于2021年8月审议通过,并于2021年11月起正式施行,这推动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体系的确立。首先,系统介绍了《个人信息保护法》制定的背景情况,立法历经3次审议,坚持问题导向,特点鲜明、意义重大;其次,分析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制度规则,重点介绍了个人信息的概念范围,处理个人信息的基本原则https://blog.csdn.net/weixin_45585364/article/details/125056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