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7.05.21
本期小编选了十本大陆出版的优秀明清法律史论著介绍给大家
其中既有考证法典、制度的也有展示法律实践的
通过这十本著作可对明清法律史有基本的了解
▲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事契约
(日)滋贺秀三等著王亚新/梁治平编王亚新等译法律出版社1998
本书以契约和审判为出发点,探讨了明清时期“何为法”、“法如何发挥作用”。共收入九篇论文,包括滋贺秀三对中国法文化和清代诉讼制度汇总的情理法及习惯的考察,寺田浩明对日本清代司法制度研究及“法”内涵研究的梳理、约的性质的探讨,岸本美绪对明清契约文书、伦理经济与中国社会、市民社会的研究,夫马进对明清讼师及诉讼制度的研究。另外,每位作者的论文后都附一篇译者对论文的解说。
小编的话
所选九篇论文都是经典之作,但非常艰涩难读。译者的解说对理解原作者思想很有帮助,并有所申发。
▲明清律典与条例
苏亦工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律典和条例的构造、功能及适用原则等问题对明清律典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加以系统性地探讨。首先从概念和体系入手,对涉及我国传统法律价值观的若干概念作了阐释并粗线条地勾勒出明清法源体系的宏观框架。接下来对律例的修定、体例、版本、律例关系及实用状况作了详尽的描述和分析。最后透过晚清以来西法东渐所造成的思想震动和制度变迁,探讨了传统律典的崩解过程及其影响。
作者既有法学学科背景又有历史学科背景,所以对法律概念的阐述、对律典的梳理考据都较为得心应手。
▲官、民与法:明清国家与基层社会
张小也中华书局2007
本书前言总结了学术史脉络及研究思路,正文包括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以户绝财产继承的变迁为例,将这其置于法律、社会结构与观念等层次观察,展现经验事实和发展脉络;第二部分论述清代地方官员如何在自理词讼中运用个别性的判断,他们之间的共性又是如何形成的;第三部分以明清时期湖北汉川黄氏的湖产为例,将民事法秩序置于区域社会中加以考察,探讨其内在结构和发展脉络,揭示法秩序形成过程;第四部分以漕讼引发的暴动为例,反映法的复杂性及讼师在地方社会权力结构中的位置;第五部分通过坟山争讼的审理过程,分析清代“民法”、“民事”问题的复杂性。
该书前言部分对社会史与法律史的思考极具启发性。作者以历史人类学的方法研究法律纠纷值得学习。
▲从诉讼档案出发:中国的法律、社会与文化
黄宗智/尤陈俊主编法律出版社2009
阅读该书,可充分体会到,研究法律史时应注重对诉讼档案的运用,应多吸收优秀的社会科学成果,并借历史之光洞见现实问题。
▲清朝京控制度研究
李典蓉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本书以京控为中心展开研究。作者首先回顾了历代“告御状”,即“叩阍”制度的渊源和变化,然后重点梳理了清朝京控制度的形成,包括审理机构,诉讼程序和运作。探讨了京控盛行的原因,州县司法的弊端与京控盛行的关系,地方上的生监、讼师与京控者的关系,不同的社会群体在京控中的不同待遇,等等。
(美)曾小萍/欧中坦/加德拉编李超等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虽是多人论文汇编成集,但本书结构十分清晰连贯。其中对西方产权理论总结尤其引人深思。
(日)中岛乐章著郭万平/高飞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利用大量的徽州文书,深入探讨了以徽州为代表的明代乡村纠纷及秩序的形成过程和变迁实态,解析当时历史背景下的社会结构、宗族结合的展开及徽州特有的佃仆制等问题,复原了当时乡村社会纠纷解决机制和社会秩序形成状况。
本书主要以里甲制和老人制为中心展开研究,研究方法上数据统计和个案分析相结合,学术史梳理也十分完善。
徐忠明/杜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本书研究了三个相互交叉的话题:命案、疑案与冤案,包括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春阿氏杀夫案、三牌楼冤案等清代著名命案,以清季冤狱的产生与平反的案件为样本,着力揭示其中存在的黑幕,进而分析和解读这些案件最终得以平反的各种因素——司法政治、司法技艺以及社会网络的隐秘故事,旨在勾勒中国式的“超越合理怀疑”的独特意义与程序结构、清代中国的司法制度及其运作实践、清代命案的驳审程序及其特点、审理死刑“疑难案件”的法律制度与操作技艺等。
本书题材有趣,论述严谨,如徐忠明老师序言中所说:“好玩是我们的研究动力,尽心是我们的研究态度。”亦可共勉。
杨一凡/寺田浩明主编中华书局2016
共收入论文十四篇,都是日本学者研究明清法制史的经典之作。内容涉及明代律例、清代则例、宗族私刑、比附、土地交易、讼师秘本、秋审等明清法律史的重要问题。
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曾出版《中国法制史考证》十五册,成套出售,不易购买。本书即是该套书丙编明清卷的新版,与旧版相比,增加了铃木秀光、高远拓儿的两篇论文。
阿风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史料扎实丰富,论述清晰易读,是研究明清法律史、徽州文书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