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普法丨宪法发展历程,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法律立法共同纲领

“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一、新中国宪法发展历程

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从1949年具有临时宪法意义的《共同纲领》,到现行的1982年宪法的2018年修正版,让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吧。

前身:共同纲领

1949年秋新中国建立前夕,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获得全国性胜利。革命胜利后将要建立—个什么样的国家,如何把革命胜利的成果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并且规定建国后的大政方针,作为全国人民共同遵循的准则,以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把革命和建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这就迫切需要制定—部具有根本法性质的文件。但在当时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还不能立即召开由普选产生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且制定一部完善的正式宪法。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邀请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以及国外华侨等各方面的代表635人,组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取代正在行宪状态、但不被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民主同盟等党派承认的《中华民国宪法》,这部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规定了政权机关的组成和新政府的军事、经济、文化教育、民族政策、外交政策。

良好开端:五四宪法

曲折历程:七五宪法

“七五宪法”是1975年1月17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因为其诞生于文化大革命后期,带有浓重的文革色彩,其指导思想是“继续开展阶级斗争”,大量删减了一般宪法必须明确规定的内容,导致中国忽视了经济建设。它把“文化大革命”合法化,破坏了原宪法中民主的原则,对国家机构的规定不足。其中规定不再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职位,缩小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的范围,取消了“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规定,将文化大革命的许多提法和做法给予了肯定。普遍认为,这是一部有严重缺点、错误的宪法。

及时转向:七八宪法

1976年“文革”结束后,国家政治形势再度发生重大变化,重新修宪又提上日程。1977年,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宪法修改委员会,承担宪法草案的修改工作。宪法草案完成后,1977年10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征求党内外群众对修改宪法的意见。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经重新修改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三部宪法。七八宪法恢复了被取消的检察机关,取消了其职权交由公安机关行使的规定;恢复了审判公开和辩护制度;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作了大量补充,由七五宪法的4条增加到16条。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这部宪法未能彻底清理“文化大革命”期间“左”的思想影响,以至还存在一些不正确的政治理论观念和不适应客观实际情况的条文规定。例如,序言中仍然保留了“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的错误提法,对“文化大革命”仍然采取肯定态度;在国家机构中,仍然保留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的名称;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中,仍然规定公民“有运用‘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权利”,等等。

拨乱反正:八二宪法

1982年,随着“拨乱反正”的深入,文化大革命已经被完全推翻。修改原宪法,使之适应形势再度成为迫切需求。1980年下半年,在叶剑英委员长直接主持下,我国开始对宪法进行大规模、全局性的修订。经过两年多的讨论、修改,并经过全民讨论,198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部宪法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并颁布。第四部宪法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并吸收了国际经验,是一部有中国特色、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根本大法。八二宪法删除了诸如“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文革语言,理顺了党和国家,行政、立法和司法的关系,将党务机构分离出国家机构运作体系,实现了党政分开,明确区分了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还规定了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八二宪法在当时被认为是新中国建国后“迄今为止最好的一部宪法”。

与时俱进:宪法修正案

1988年4月20日顺应当时的改革形势,第七届全国人大修改宪法第十条和第十一条。允许私营经济出现,并准许土地使用权转让。

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修改宪法总纲大部分条款和序言部分,以及地方人大代表选举部分。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写入序言。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为顺应形势发展,将宪法部分条文再度修改,修改后的宪法进一步提高了私有经济地位,并废止“反革命罪行”的条款。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内容包括再一次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写进宪法正文,赋予地级市地方立法权、设立国家监察机关、取消国家主席和副主席任期限制、从宪法层面上确立宪法宣誓制度等。

小结:筚路蓝缕依宪治国

二、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宪法的地位

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国家根本法。宪法不同于其他一般法律的特殊性: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制度和最基本的国策;在地位上,宪法是最高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地位;在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效力,它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其他的一般法律都不得抵触宪法;在规范上,宪法是根本的行为准则;在修改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一般法律的程序更为严格。

总之,宪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一般法律的制定都必须根据宪法,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违宪,宪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最高表现。

宪法的作用

宪法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巩固国家政权;第二,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力;第三,调整国家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第四,宪法作为上层建筑,对自己的经济基础起着影响作用;第五,宪法促进国家的民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第六,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作用;第七,我国宪法把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转化成为国家意志,由国家的力量予以推行,得到实现,这是我国宪法最重要的作用。

三、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

宪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为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权力监督和制约原则、法治原则。

THE END
1.建构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中的中华文明法治蕴含此外,还可以从法律与道德的密切关系入手,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相关工作。总之,在当代法治建设中,更加重视发掘中华传统文明的法治基因,并将其贯彻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全过程动态流程中,就能够更好地让当代中国法治独树一帜、特色鲜明地屹立于世界法治文明之林。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2/id/8265096.shtml
2.法的历史类型的划分是按照法律的()法的历史类型的划分是按照法律的() A.适用范围B.制定和实施的主体C.制定和表现的形式D.阶级本质和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 你可能喜欢 我国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决定。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https://m.ppkao.com/wangke/daan/f73f014f67ba4a8f9c39dd0a745b0532
3.法的历史类型是法律发展的时间线索,以下有关法的历史类型的说法法的历史类型是法律发展的时间线索,以下有关法的历史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A、划分法的历史类型的标准是法律的历史传统和特征B、法的历史类型分为: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C、各种不同历史类型的法不可能在同一历史时段同时存在D、各种不同历史..https://www.xuesai.cn/souti/28178667.html
4.迈入法律的门槛超星尔雅学习通网课答案3、【判断题】根据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的区别,结合国家历史类型的划分,可以把法的历史类型分为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4、【判断题】法律继承是指新法对旧法的借鉴和吸收,法律移植则是表征同时代的国家间相互引进和吸收法律的法律发展方式。5、【判断题】英美法系的正式法源只有判例法。10.5第http://zunyi.ehqc.cn/ask/09_94.html
5.函授法学考试真题20、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根据称为 A。法律关系主体B。法律关系客体C。法律关系内容D。法律事实 21、普通法法系国家法律的分类是 点。 A公法和私法 B。普通法和衡平法 C。普通法和根本法 D。普通法和一般法 22、实现法的历史类型的更替的根本条件是 https://chengkao.eol.cn/hanshoubenke/2020070817394.html
6.2023年7月福师《法理学》在线作业一奥鹏100分答案18.按照法的阶级本质和经济基础对法加以的划分 ,在法学上称之为( ) A.法律渊源8 G4 k- M' |0 z1 y2 v( s V B.法的历史传统 C.法律部门& e6 I% Y9 ^! s& j' i D.法的历史类型 答案:# x: |" r2 o- q- B5 V! R0 m7 J http://www.aopen255.com/show/56911.html
7.法学概论最终答案(精选6篇)1.具有某种共性或共同历史传统的若干国家或地区的法律的总称为()。(2003年7月真题)A.法律体系B.法律制度C.法系D.法的历史类型 2.根据法律的时间效力、空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的不同,法律可以划分为()。(2005年7月真题)A.私法和公法B.根本法和普通法C.程序法和实体法D.一般法和特别法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yxy183qa.html
8.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捷豹永磁螺杆机空气压缩机空压机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环保、安全法律法规,确保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能及时予以控制,防止重大事故的蔓延及污染,有效的抢险和救助,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及企业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本公司于2018年12月编制了《厦门东亚机械工业股http://www.jaguar-compressor.com/newsinfo/77
9.课程法理学的历史 李鑫 第一章 法的概念与本质 ● 1.1 法的概念 李鑫 ● 1.2 法的本质 李鑫 ● 1.3 法的基本特征 李鑫 ● 1.4 法的要素 李鑫 第二章 法的产生、发展与历史类型 ● 2.1 法的起源 赵玉增 ● 2.2 法的历史类型 赵玉增 第三章 法律的价值 ● 3.1 法律价值的概念 https://higher.smartedu.cn/course/62354cde9906eace048de594
10.下列属于法的历史类型划分标准的是下列属于法的历史类型划分标准的是A.调整对象B.调整方法C.法律的历史文化传统D.经济基础和阶级属性查看答案解析【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划分法的历史类型的标准或依据,主要是看法律建立在什么样的经济基础之上,反映什么样的阶级意志并由什么性质的国家所制定。 自考3https://www.zikao365.com/ask/wa20200228134557.shtml
11.法律的历史发展形成了哪些剥削阶级类型的法律()。C.法律的历史类型的更替是人类选择的结果 D.法律的历史类型的更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必然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法的历史类型是法律发展的时间线索,以下有关法的历史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划分法的历史类型的标准是法律的历史传统和特征 https://www.shangxueba.cn/5495511.html
12.法的历史类型是法律发展的时间线索,以下有关法的历史类型的说法A、划分法的历史类型的标准是法律的历史传统和特征 B、法的历史类型分为: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 C、各种不同历史类型的法不可能在同一历史时段同时存在 D、各种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可以在同一历史时段同时存在答案 查看答案发布时间:2023-06-21 收藏 更多https://www.youtibao.com/gxtn2dw3.html
13.理工光科: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法(试行)》、《关于上市公司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的补充规定》等法律、 法规、规范性文件的规定。 该次稳定股价措施实施完毕后 2 个交易日内,公司应将本次稳定股价措施 实施情况予以公告。该次稳定股价措施实施完毕后,如公司股票价格再度触发 启动股价稳定措施的条件,则公司将按照上述规定再次履行回购计划。 2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6101900000004_5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