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关于见义勇为的立法

弘善抑恶、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曾记载了许许多多有关见义勇为的事迹。这些事迹千百年来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妇孺皆知,成为指导人们日常行为规范的准则。历代统治者从维护其封建专制统治的立场出发,顺应民意,也先后制定了许多有关见义勇为方面的法令法规,以此来惩恶扬善、弘扬正义,适应社会的发展。但这些法令法规因时代久远和历史的变革,有的早已佚失,有的散见于不同的文献典籍中,十分零乱,迄今尚未见学术界有专文进行研究整理,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法制史研究中的一件憾事。基于此,笔者试图对这一问题略作探讨,不妥之处祈求教正。中国古代有关见义勇为方面的法律条款很多,概而言之可分为如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对见义勇为者的法律保护

宋代法律制度沿续了唐朝对见义勇为的规定。据《宋刑统》卷28记载:“有人殴击他人.折齿、指以上,若盗及强奸,虽非被伤、被盗、被奸家人及所亲,但是旁人,皆得捕系,以送官司。《捕格》法准上条,持杖拒捍,其捕者得格之,持杖及空手而走者,亦得杀之。其拒捕不拒捕,并同上条捕格之法。”

需要指出的是,宋代以后一些封建政权在制定保护见义勇为者的法律条款时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即见义勇为者在同不法分子搏斗时被罪犯伤害,国家拿出一定的资金给予抚恤,以保证伤害者个人及其家属正常的生活需求,鼓励更多的人同犯罪行为作斗争。如在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刑部规定:“其犯罪拒捕拿获之人被伤者,另户之人照军伤,头等伤赏银五十两,二等伤四十两,三等伤三十两,四等伤二十两,五等伤十两。”“如营汛防守官兵捕贼受伤者,照绿旗阵伤例分别给赏;若被伤身亡者,亦照绿旗阵亡例分别给与身价银两。”其这些规定,说明清代的法律制度对见义勇为者的保护已从单纯的人身安全保护扩展到对其生活的保障,这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关于见义勇为的法律规定更加趋于完善和合理。

二、对见危不救的惩罚措施

三、对见义勇为者的奖励措施

隋文帝时期,由于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白日里经常发生抢劫盗窃现象,文帝问群臣禁断之法,未等大臣回答,隋文帝便想出了办法,他下令:“有能纠告者,投贼家业产,以赏纠人。”这种办法果然奏效,一月之间,“内外宁息。”

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代政府颁布了对见义勇为、捕获犯罪分子者给予奖励的法令,具体内容如下:“诸纠捉盗贼者,所征倍赃,皆赏纠捉之人。家贫无财可征及依法不合征倍赃者,并计得正赃,准五分与二分,赏纠捉人。若正赃费尽者,官出一分,以赏捉人。即官人非因检校而别纠捉,并共盗及知情主人首告者,亦依赏例”。开元时期的这项法令开创了国家对见为勇为者给予物质奖励的先河。唐代《开元令》中对于为民除害,捕杀猛兽的行为也给予了奖励,据钱易《南部新书》记载:“诸处有猛兽之处,听作槛穽、射窩等,得即送官,每一头赏绢四匹;捕杀豹及狼,每一头赏绢一匹。若在监牧内获者,各加一匹。其牧监内获豹,亦每一头赏得绢一匹,子各半之。”

综上所述,自西周以来,中国古代历朝政府对于见义勇为的行为皆有过明确的立法。只不过由于历史的变迁,许多法律规定早已淹没于史海之中。但透过这些零散的记载,我们仍可看出其发展变化的轨迹,即从最初对见义勇为者的法律保护发展到后来对见义不为者的严惩、以及对见义勇为者的物质奖励等,这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始终朝着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古代关于见义勇为的立法,既保障了见义勇为者的正当权益,使他们在同犯罪行为及危害民众生命财产安全行为作斗争时不至于缩手缩脚,又有助于弘扬正义,抑制邪恶势力,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因此,我们认为中国古代关于见义勇为的立法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体现,是中华民族智慧优秀法律文化的结晶,即使在今天对我国现阶段的立法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出处:法律思想网

THE END
1.尊宪崇法关于宪法与法治,典籍里这样说尊宪崇法 | 关于宪法与法治,典籍里这样说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典籍里,蕴藏着丰富的法治思想。让我们从5张海报里,读懂法治中国。 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宪法作为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http://www.btzx.com.cn/web/2024/12/5/ARTI1733386900814110.html
2.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书刊中国法制通史共10册,内容包含了从夏商周时期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法律制度,包括:1、夏商周;2、战国、秦汉;3、魏晋南北朝;4、隋唐;5、宋;6、元;7、明;8、清;9、清朝末年;10、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每一分册介绍不同时期的立法概况、民事法律、行政法律、刑事法律、经济法律、司法制度等,在梳理中国法律制http://www.mzyfz.com/html/1452/2024-12-06/content-1637900.html
3.2024年第20期书单(总第33期)宪法宣传周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治本书具有以下特点:配有知识点便于普及法律,采用大字版式便于学习使用,条文增加条旨便于读者阅读理解。希望本书能为大众提供帮助,推动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开展。 《国旗法 国歌法 国徽法》 法律法规编辑中心是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内设编辑部门,该中心以国家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规范性文件为主要研究对象,策划编撰https://www.hnwlxy.edu.cn/tsg/info/1090/8178.htm
4.法治网事·尊宪崇法海报关于宪法与法治,典籍里这样说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典籍里,蕴藏着丰富的法治思想。让我们从5张海报里,读懂法治中国。 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宪法作为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 资料来源:新华网、求是网、人民网等 监制 张宁 统筹 廖慧| 陈畅 策划 孙满桃 制作 https://legal.gmw.cn/2024-12/05/content_37719879.htm
5.中国珍稀法律典籍集成《中国珍稀法律典籍集成(第6册·乙编):皇明条法事类纂(附编)(繁体竖排版)》内容简介:《中国珍稀法律典籍集成》全书共14册,900余万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 皇明条法事类纂(卷二十六至卷五十) 刘海年 / 科学出版社 / 1994-8 / 1625.00元 (少于10人评价) https://book.douban.com/series/34221?order=time
6.中国古代法律典籍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探析中国古代法律典籍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探析。中国古代关于生态环保理念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中国古代的环境保护法律也有上述法律的各种形式。 中国古代环境保护主要法律规范 先秦时期四时之禁。的形式来表现古代中国环境保护思想的最为完整的环境保护法律规范。也是中国http://ytzy.sdcourt.gov.cn/jningjinxfy/385057/385220/9363391/index.html
7.中国法律史学科体系结构的几个问题笔者认为,中国法律史就其研究对象来说, 不仅要研究法律制度,而且要研究法律思想;不仅要研究法律制度与法律思想的互动, 而且要研究其所依托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还要研究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法律、法学 相比而呈现出的特点,在客观描述的基础上做出客观的价值评判,以期使中国法律史学 的研究有血有肉有灵魂。https://www.fwsir.com/fl/HTML/fl_20061124185921_6163.html
8.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点校本中文繁体字版16开精装全十册原箱装作者:杨一凡 编著 出版社: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11-00 开本:16开 印刷时间:2002-11-00 ISBN:9787207053480 ,购买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点校本 中文繁体字版 16开精装 全十册 原箱装)等文学相关商品,欢迎您到孔夫子旧书网https://book.kongfz.com/4024/1526935392/
9.中国法学创新网触屏版对于另类,我自己的理解是,田老师的研究方法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他最大的贡献是对于传统法律文献的考据和对新发现材料的搜集和整理,尤其是对传统民事契约的研究,田老师在这些方面作出了很重要的贡献,大家比较熟悉的有《田藏契约》、《中国珍稀法律典籍集成》、《清末北京城市管理与近代市政法规39种》、《黄岩诉讼http://www.fxcxw.org.cn/dyna/contentM.php?id=13193
10.《庆元条法事类》戴建国点校杨一凡《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一浏览人气:199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10金币=人民币1元) 《庆元条法事类》戴建国点校杨一凡《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一黑龙江人民2002.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阁,,钱币,秦朝,先秦古文,诗词古籍,历史记载,善本,历史,文集,曹子建集,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518/6001005011002032.shtm
11.法律评注在中国中国向来是成文法国家,关于成文法的法学文献,并不乏注释书,也不乏注释传统。中国目前可知其具体内容的古代法律典籍,首推《唐律》。而关于《唐律》,早在公元649年中国便有了《唐律疏议》,它本身就是对于《唐律》律文提供的“定疏”。全书以律文为经,按照律十二篇的顺序,对502条律文逐条逐句进行诠解和疏释,并http://www.law-lib.com/flsz/sz_view.asp?no=2397
12.七年纪(上册)政治复习提纲(精选10篇)②不仅需要有保护自己的意识,也要有自我保护的智慧和方法:面对不法侵害,学会依靠自己的智慧,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保护自己;遭遇意外险情与伤害时,要冷静,学会用最有效的方法求助,把损失降到最小。 ③我国法律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学会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p032b4p5.html
13.讲座预告你的智能设备“出卖”你了吗主讲人华东师范大学讲座主讲人:陈苏镇(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及中国古代史硏究中心主任) 时间:11月11日13:30–15:30 主办:香港教育大学人文学院 参与方式:报名链接 《大唐创业起居注》与初唐史的若干问题——兼谈史部典籍笺注的方法 主讲人:仇鹿鸣(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主持人:秦中亮(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https://3g.163.com/news/article/HLSOVPC30514R9P4.html
14.海洋知识竞赛试题82.我国可管辖的海域有哪些? 内水、领海、毗连区、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群岛水域、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83.我国海域划界遵循什么基本原则? 海域划界要遵循国际法基本原则、公平原则;自然延伸是划定大陆架界限的主导原则。 84.我国沿海地区有哪些富有海洋特色的民俗节? 山东荣成中国渔民节、海南国际椰子节、青岛https://m.360docs.net/doc/51f6409b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