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翔镇第十三届党员学习月围绕“学思践悟促发展腾飞南翔创嘉绩”主题,开展“4X”系列活动。“4”为四类主题活动,以“学思践悟”为主线,“学”理论,举办一场理论宣讲;明“思”想,开展一场知识竞赛;重实“践”,组织一次红色实践;写感“悟”,开展一次主题征文。“X”为各基层党组织特色活动,各基层党组织在积极参与四类主题活动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精心组织灵活多样、形式新颖的特色活动。为做好系列活动,南翔镇发布“红色理论游园”学习路线及“书香致远砥砺初心”推荐书目,供党员群众参考学习。推荐书目如下↓
推荐书目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年度发布2023》
作者:冯刚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内容简介:
《中国文学史》
作者:钱穆讲述叶龙记录整理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本书是国学大师钱穆先生1955年至1956年讲授“中国文学史”的课堂讲稿,由钱穆弟子叶龙根据当年的听课笔记整理而成。全书共31章,系统、完整地从《诗经》一直讲到明清章回小说,着重介绍了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主要脉络和基本特征。全书既有高屋建瓴的宏观论述和科学严谨的史学考证,也有对文人的犀利点评和对作品的精彩赏析,带有浓郁的钱穆个人色彩。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选编(2017-2022)》
作者:中共中央办公厅法规局编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作者:钱穆
出版社:岳麓书社
本书首次出版于1952年,经由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专题演讲讲义整理修订而来。作者通过对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的政府组织、选举考试制度、经济赋税制度、兵役制度的流变沿革进行考察,分析了中国历代政治的利弊得失。全书在对中国历代政治制度、文化精要提要钩玄之余,还对近代以来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种误读乃至否定,作出了反思,为读者提供了深刻的思考空间。
《中华文化十五讲》
作者:冯天瑜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内容简介:本书汇集了文化史家冯天瑜先生的学术成果精粹。书中全面概述了中华文化史的奠基、人文传统的特质、中华文化发展的基础与脉络等宏观问题,立意深远,论证详明。该书以宏大的构思、丰富的内容,描绘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又多姿多彩的生动图卷,全景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生成机制和现代转型的发展进路。
《课文背后的红色故事》
作者:朱虹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实务刑法评注》
作者:喻海松
《四海之内:中国历史四十讲》
作者:葛剑雄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选取了中国历史的40个重要片段,从浓墨重彩的具体事件出发,在旧史料中挖掘新观点,把藏在历史背后的真相与细节娓娓道来。他笔下的历史片段,不是尘封的故纸堆,而是常读常新的文化养料。读者通过这些考究的史料与鲜活的观点,得以拨开层层迷雾,轻松准确了解中国历史。
《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
作者: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
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一、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1)
二、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21)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35)
四、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47)
五、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63)
六、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101)
七、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15)
八、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131)
九、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149)
十、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159)
《中国经济2024:周期拐点与结构演化》
作者:王德培
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
《跨越时空的相遇:中国古桥建筑解读》
作者:许亨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古桥建筑是中国建筑中的瑰宝,其造型独特、气势如虹,蕴含着古代匠人的智慧,也承载着古老的文化。本书聚焦中国古桥建筑,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解析古桥的悠久历史与独特魅力,解读闻名遐迩的经典古桥的建筑艺术,阐述梁桥、浮桥、索桥、拱桥几种不同类型的古桥的建造技艺,展示仪态万方、充满野趣的古桥的迷人风采。阅读本书,定会对中国古桥建筑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走进中国城市内部》
作者:王笛
本书是历史学家王笛关于中国城市历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的总结。该书一反作者过去实证和个案研究的风格,把历史研究的具体问题放到更抽象的层次上。宏观与微观、利用文学和图像作为历史研究资料的方法论、新文化史的取向、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关系,以及新城市史研究的路径、城市文化与公共空间研究的基本概念、日常生活与公共空间的关系等等,书里面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讨论。在结论部分,作者比较了柯布西耶、芒福德和雅各布斯对城市发展的三种不同理念,对我们今天认识中国城市有非常大的启发。第一编《书写城市的日常史诗》是专为此次修订而写。
《中国哲学常识》
作者:胡适
本书由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和北大哲学课讲义等编选而成,内容涵盖从古代到近现代百家哲学思想,以老子、庄子、孔子、孟子、朱子等圣哲为主线,在立足各家哲学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中国哲学史上各家各派思想的精髓,为读者提供一条研究中国哲学史的完整门径。
《思考,好与坏》
作者:[美]史蒂文·纳德勒,[美]劳伦斯·夏皮罗著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本书详细介绍了几千年哲学史发展出来的思维工具:逻辑法则、论证方法、证据思维,以及概率理论。它们告诉我们如何分辨哪些是人们的意见,哪些是发生的事实;哪些思想存在谬误,哪些信息不足为信;哪些观点有充分的证据作为支撑,哪些没有。作者告诉我们,哲学中探讨观念与知识本质的认识论,以及研究道德原则的伦理学,能够极大地帮助我们对抗坏思维,应该成为我们行为的指引。
《市县投资:下沉区域经济发展与投资逻辑》
作者:于智超
本书聚焦商业、教育、医疗、房地产、新能源、人工智能、“新三农”等市县经济各方面的投资前景,直面下沉区域经济的真问题,深究市县经济投资的真逻辑,全面研究市县治理与投资模式,探究市县投资新路径,助推市县产业优化升级,提振市县经济发展信心和推进市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公司法:条文详解·理论探讨·典型案例》
作者:王艳丽,何新容,刘安琪,秦康美编著
《中国经济:直面新问题,促进新发展》
作者:白重恩,蔡昉,樊纲,江小涓,隆国强,杨伟民,易纲主编
出版社:中译出版社
本书是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23年演讲合集,书中白重恩、蔡昉、易纲、姚洋、都阳、王一鸣、彭文生、管涛、尹艳林、王昌林、杨瑞龙等一众专家学者从“人口负增长的经济社会挑战”“中国人口转变的独特性及其影响”“全球变局下的中国经济”“从规模经济到创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等角度展开了探讨。本书立足当下国情,探讨在全球变局与新的国际政治、经济、人口形势下,我国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需要突破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坐一望三:寻访全国的三省交界》
作者:阿坚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不同,而三省交界之处,古称“三省通衢”,又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具有有别于其他地方的自然、历史与文化,成为经济交换处、文化交流处、风俗融汇处,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并在中国的历史、地理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作者历时20余年,亲自遍访中国所有的三省交界地,合计42处,记下数十万字的旅行笔记,并从中摘录出精华部分,同时辅以手绘图,展现当地的自然景观、人文地理和风土人情,为爱好旅行、文化的读者提供参考。
《望长安:海外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故事》
作者:霍宏伟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本书以不同年代、不同角度、不同形式诠释了一个共同主题——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的多样性和文明的博大精深。对流失文物,从追溯丢失经过、复原原始保存信息、考证人物身份、还原古物用途、研究一个时代的风貌……各个角度,讲述了这些国宝蕴含的信息。同时,让我们看到在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之内,文物的精美绝伦和盗掘者穷凶极恶并存,文物保护者和贩卖者之间的博弈。这些故事现在都静静躺在距离它们的故乡万里之外的博物馆里。
《九州天下:中国文化与中国人》
作者:许倬云等著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本书聚焦于历史与文化两大主题,许倬云、葛剑雄、何兆武等八位学界大家带你发掘中华文化的本相,讲述中华文化的特殊意义与价值,阐明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核,揭示中华文化能够绵延至今而不绝的内在原因。他们回顾过去、直视现在,眺望将来。横向上,从理论的角度对比东西民族文化异同,辨析中学和西学,探讨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价值;纵向上,从历史事实的演变来分辨中华文化的精华与糟粕,揭示传统文化对于中华民族发展延续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