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推荐书目

刑法学,以世界各国刑法为研究对象,是研究犯罪和刑罚、刑事责任及其罪刑关系的科学。那么,有没有刑法方面书目推荐呢今天,小编就为各位整理了刑法学的推荐书目,欢迎各位参阅。

1、《论犯罪与刑罚》

该书是我国刑法学人熟知的刑法经典名著之一,曾被许多大学的法学院系指定为法律专业必读书。

在该书中,作者依据人性论和功利主义的哲学观点分析了犯罪和刑罚的基本特征,明确提出了后来为现代刑法制度所确认的罪刑法定主义、罪刑均衡主义、刑罚人道主义三大原则。并且呼吁废除死刑,实行无罪推定。作者认为:“刑罚的目的仅仅在于:阻止罪犯再重新侵害公民,并规诫他人不要重蹈覆辙”。为了实现这种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的目的,适用刑罚应遵循三项原则:即维护刑罚的肯定性;应当使刑罚的强度和性质与犯罪的严重程度和性质相对称;要使犯罪及时地受到刑罚惩罚。该书中用了将近十分之一的篇幅论述了限制以至废死刑的观点。作者认为死刑不必要存在的理由是:第一,死刑的威吓作用是多余的;第二,死刑大多引起旁观者对受刑人的怜悯;第三,死刑的影响是暂时的;第四,死刑可能造成不良的社会环境等。这些振聋发聩的论述,引发并形成了持续至今的一场世界范围的死刑存废的大论战。

2、《刑法哲学》

该书是当代美国颇具影响的著名法学家胡萨克的代表作。

英美刑法历史悠久,渊远流长,学派林立,新论迭出。胡萨克教授则独树一帜,从道德与政治学角度出发,对刑法学中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如危害性、不作为、因果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正统的英美刑法理论提出了尖锐批评,并在此基础上筑构了令人耳目一新,充满活力的刑法理论。胡萨克刑法哲学的一个基本论点是:刑事责任的基本原则是“正义的需要”,而正义则是保证公民的基本权利,“整个刑事责任基本原则的核心是限制国家当局滥用刑罚”,违反了这一原则就是对人权的侵犯,刑事责任的基本原则必须充分尊重个人的基本权利。同时,胡萨克是反对分析主义法学理论的,他认为离开了道德和政治哲学,刑法理论就是可悲的。一类行为是不是构成犯罪,当然应当由法律来规定,但是为什么法律可以将此类行为规定为犯罪,这就必须由道德和政治哲学来解决。离开了道德和政治哲学,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国家将一些行为规定为犯罪,将一些行为不规定为犯罪。

3、《刑法的结构与功能》

该书是当代美国著名的法学家罗宾逊的代表作。

4、《刑法原理》

该书系我国台湾地区著名刑法学家韩忠谟先生的表作之一。

该书于1955年初版;1960年第三版发行时曾予增订;1971年第九版时,又择要补辑。该书历久不衰,原因在于其“开拓原理、建立纲领”,并“洞明法理、能见其大”。该书以刑法总论为讨论范围,分为绪论和本论两编。其中,绪论篇包刑法之基本观点、刑法理论、罪刑法定主义等5章;本论包括犯罪之意义、犯罪之主体及客体、犯罪之行为、犯罪之责任、犯罪之形态、犯罪之单复、刑罚之观念、刑罚之酌科及加重减免、刑罚之执行、刑罚之消灭、保安处分等15章。

5、《新中国刑法学研究历程》

6、《犯罪通论》

该书在“总结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的经验教训,充分吸取我国刑法学最新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撰写而成。共60万字。初版于1991年8月,后根据1997年刑法修订,多次再版印刷。

该书的特色是:体系完备,内容充实,观点新颖。在体系安排上,该书共分为绪论、犯罪构成、犯罪形态和排除犯罪性行为四编,基本上囊括了犯罪论的有关内容;在资料运用上,该书立足于我国的立法、司法实践成果,并适当兼顾国外的立法规定和刑法理论,对各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全面的探讨;在学术观点上,既不人云亦云,亦不一味追求标新立异,而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实事求是,评说利弊,比较得失,择善而从,或提出己见,充分说理。

7、《刑罚通论》

该书是《犯罪通论》的姊妹篇。共67万4千字。1995年12月第1版,后根据1997年刑法修订,1999年4月再版。该书在体系上,除绪论外,分为刑罚种类、刑罚裁量、刑罚执行和刑罚消灭四编,另设附编论述非刑措施。在资料运用和学术观点处理上,作法与《犯罪通论》大致相同。该书虽注意在理论上深入探讨,但其实用性相对较强。

8、《刑法适用总论》

该书是陈兴良教授在注释刑法学方面的力作之一。

该书采取专题研究的形式,系统的梳理了刑法的基本理论问题。该书分上、下两卷。其中,上卷的内容相当于刑法学体系中的犯罪论。包括刑法基本原则、犯罪概说、犯罪类型(上、下)、正当防卫、未完成罪、共同犯罪、单位犯罪罪数形态和法条竞合等10个专题。下卷的内容相当于刑法学体系中的刑罚论。包括刑罚概说、刑罚种类、刑罚裁量、刑罚执行、累犯、自首、数罪并罚、缓刑、假释等10个专题。就每一专题而言,虽没有专著那么艰深,又不似教科书那么显浅,而是取专著与教科书两种载体之长,深浅适宜,论述充分。

9、《刑法方法论》

该书反映了陈兴良教授关于刑法学方法论方面的研究成果。

刑法方法论是对刑法适用方法以及刑法学研究方法进行探讨的一个学术领域,也是我国刑法理论中的一个重大课题。本书以狭义的刑法方法为主线,分别对刑法解释方法、事实认定方法和刑法推理方法进行了深入考察,同时兼而论及刑法经济分析方法等刑法的研究方法。本书选题新颖,观点鲜活,逻辑严谨,表述顺达,是我国在刑法方法论问题上的前沿性研究成果。

10、《犯罪论体系研究》

该书是陈兴良教授在比较刑法学方面的力作之一

犯罪论体系也就是犯罪构成体系,是我国当前刑法理论中的一个重大课题。本书从思维方法的角度,对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犯罪构成体系进行了比较研究,揭示了大陆法系犯罪构成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阐述了英美法系犯罪构成体系的程序性特征,并对我国目前通行的耦合式犯罪构成体系的缺陷进行了反思。本书采取专题研究的形式,对犯罪构成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既有对各种犯罪构成体系的整体评价,又有对各个构成要件的具体分析,是我国在犯罪论问题上的前沿性研究成果。

11、《刑事法治论》

该书是陈兴良教授对刑事法领域的法治状态的研究成果。

12、《罪名指南》

该书是陈兴良教授对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罪名的系统的阐述。

罪名是刑法分则的主要内容,是司法机关认定犯罪的法律根据。我国1997年刑法颁行以后,全国人大又通过一个《决定》和六个《刑法修正案》,对刑法作了重大修改补充。其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对刑法分则有关罪名的删改与增补,使之适应惩治犯罪的实际需要。《罪名指南》(第二版)根据我国刑事立法的发展,结合我国刑法理论的前沿性成果,从法理上对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罪名作了逐个解说,是对罪名的体系性叙述。在本书对罪名的解说中,对每个罪名的概念、沿革、构成、认定和处罚等问题,都根据最新刑法规定和司法解释进行理论阐述,尤其是对司法实践中的常见罪名重点加以讨论,为司法机关解决疑难复杂问题提供理论资源。《罪名指南》(第二版)资料齐全、写作规范、阐述准确、内容充实,是司法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重要参考书籍。

13、《当代中国刑法新境域》

该书是陈兴良教授对我国刑事法治研究中的一系列前沿问题的研究成果。

14、《刑法知识论》

该书是陈兴良教授对刑法知识这一理论的系统阐述。

我国面临着刑法知识的重大转型,唯有完成这一转型才能使我国刑法知识适应刑事法治建设的需求。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在刑法工具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刑法问题的思考都是一种政治的考量、一种意识形态的考量,因而所谓刑法知识完全混同于政治常识和意识形态教条,刑法知识的学术化完全无从谈起。刑法知识的政治化以及意识形态化,实际上是政治对刑法学的一种侵蚀,有害于学术的独立性和知识的纯粹性。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刑法知识面临着去意识形态化的迫切性,从而实现对刑法学术的最终回归。本书是陈兴良教授对刑法知识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于提升我国刑法学的学术水平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5、《口授刑法学》

该书是陈兴良教授关于刑法总则与分则重点罪名的“精品课程”的汇总。

刑法学是法学主干课程之一,分为刑法总论与刑法分论。共讲授一学年。陈兴良教授是北京大学刑法课程的主持人,长期注重刑法学的本科教学。在陈兴良教授的主持下,北京大学刑法课程先后荣获“北京大学优秀课程”(2002年)、“北京市精品课程”(2004年)和“国家精品课程”(2006年)。本书是陈兴良教授于2006年2月至12月为北京大学法学院2005级本科生讲授刑法课程的录音整理稿。在刑法总论部分,陈兴良教授系统地讲授了犯罪和刑罚的基本原理。在刑法分论部分,陈兴良教授选择故意杀人罪、过失致人死亡罪、故意伤害罪、强奸罪、抢劫罪、盗窃罪、诈骗罪、侵占罪、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和生产、作业责任事故罪、非法经营罪、玩忽职守罪等14个重点罪名进行了讲授。在课堂讲授内容中,陈兴良教授将刑法理论、法律规定、司法解释和典型案例融为一炉,直接将学生引入刑法的学术前沿,具有引人入胜的教学效果。在本书附录中,还收录了陈兴良教授的考试试卷以及4篇优秀学生作业,从中可以感受到同学们经过刑法的课堂学习以后所引发的丰富想象和深切体悟。

16、《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

该书是陈兴良教授对刑事政策的具体论述与深入探讨。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在建构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确立的我国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应当坚持的刑事政策。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确立,将对我国的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产生重大影响。本书对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进行了全面研究,内容涉及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各个层面。除第一章是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本原理的阐述以外,死刑缓期执行制度、罚金刑制度、缓刑制度、假释制度和量刑制度都是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刑法制度,社区矫正制度、刑事和解制度、轻罪刑事政策中涉及的不起诉制度和协商性司法制度,都是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刑事诉讼法制度。本文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并借鉴外国的司法经验,对上述制度都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对于我国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17、《当代中国刑法新径路》

该书是对陈兴良教授最新学术活动的总结。

18、《犯罪未遂形态研究》

该书是赵秉志教授对犯罪未遂这种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的具体阐述。

19、《新编国际刑法学》

该书是赵秉志教授对国际刑法的具体阐述与深入研究。

本书是为大学法律专业本科生学生与研究生撰著的教科书,该书结合新近的理论与实践阐述了国际刑法学的基本理论及系统知识。全书共分三部分,计14章,对“国际刑法”、“国际犯罪”、“国际刑法的效力范围”、“国际刑事司法合作”以及“国际刑事法院”等问题进行了透彻的解析。

20、《刑法基本立场》

该书系张明楷教授的颇具特色的最新力作之一。全书共31万4千字。该书以刑法规范为依据,以学派之争为主线,对中国刑事立法和刑法理论进行分析和研究。在刑法学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作者表明了其基本立场。即:客观主义、实质的解释论、结果无价值、客观的未遂犯论、部分犯罪共同说、并合主义等。

该书旨在促进中国刑法学说之争的形成。作者力图通过基本立场的申述,进行学派定位。作者认为,虽然“现在还难以说中国有学说之争”,但“形成学说之争已为时不会太久”。因为,“从现实来看”,已具备社会本位刑法学说的客观基础和个人本位刑法学说的客观依据。所以,“中国形成刑法学说之争已不可避免”。阅读该书,或可见证中国刑法学说之形成及刑法学说之争的酝酿和过程。

21、《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

该书是张明楷教授在对刑法分则解释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的最新研究成果。

本书作者基于“心中永远充满正义,目光不断地往返于规范与事实之间”的解释理念,就刑法分则解释中的若干问题展开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得出了富有新意的结论;这些问题是:罪刑法定原则与刑法解释方法、分则与总则、“……的,”与“处……”、避免不应有的漏洞与减少不必要的重叠、法益与要件、主观要素与客观要素、主观的超过要素与客观的超过要素、作为构成要件的“情节严重”与作为升格条件的“情节严重”、注意规定与法律拟制、普通法条与特别法条、并列与包容、用语的统一性与用语的相对性、普通用语的规范化与规范用语的普通化。

22、《刑法基本立场》

23、《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

24、《妨害证据犯罪新论》

该书是黄京平教授对妨害证据类犯罪的细致研究及最新理论成果。

本书对现行刑法规定的妨害证据类犯罪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本书的特点在于“新”。既对现行刑法增设的规定进行了注释性研究;又对在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作了理论上的探讨。

本书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视角新颖。在刑法学界,专门以证据犯罪作为选题的专著极为罕见。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选题在理论上具有重大的创新意义。(二)实用性强。本书立足司法实践,以解决妨害证据犯罪的司法疑难问题作为主要目标,对妨害证据犯罪进行了“地毯”式的全面、深入、细致的研究,几乎涵盖了司法实践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妨害证据犯罪的所有疑难问题。(三)适用面广。本书选取九种妨害证据犯罪,既有对有关犯罪在司法认定中出现的种种疑难问题所作的理论回答;又有对有关犯罪的立法沿革、构成要件的理解、立法完善等所作的深入的理论探讨。

25、《刑法学与宪法学的对话》

该书是黄京平韩大元教授对刑法与宪法的比较研究。

宪政的意旨,即是规范政府权力、保障公民权利。作为下位法的刑法,在宪政体制下的作用毋庸置疑,同样以规范国家刑罚权、保障公民权利为职志。整体而言,刑事法制的理念与制度应与宪法保持高度一致,尤其是价值的选择与衡量上,应在宪法中追根溯源。刑事法制在运作中出现困境,也会从宪政的层面谋求“解惑”,并有可能为宪政提出新的课题乃至挑战,因此,使宪法与刑法保持协调一致,消除两者不和谐的杂音,共同解决新的问题乃至创设新的制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26、《刑法总论问题思考》

该书是黎宏教授对刑法总论当中存在争议重要问题所进行的独特论述。

本书从协调与平衡刑事司法实践当中经常处于紧张状态的保护法益机能和保障人权机能之间的关系的视角出发,对传统刑法理论当中所存在的定罪主观化、分析过程模糊不清的倾向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大胆提出在犯罪社会危害性的认定上,仅只考虑行为所引起的法益侵害结果等客观要素,而将行为时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统统纳入行为人主观责任范畴,并基于这种立场,选取社会危害性、犯罪构成、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刑法总论当中向来存在争议的二十个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得出了许多非同凡响的新见解。

27、《日本刑法总论》

该书是日本学者西田典之教授对刑法总论问题的具体阐述。

◆《刑法总论》与《刑法各论》是西田典之教授几十年教学与研究工作的结晶。作为曾任过日本刑法学会会长的一流刑法学者,其代表作的学术价值不言而喻。

◆总论随处可见课堂讲义的痕迹,易读易懂,但写法与通常的教科书大有不同。尤其是共犯论部分,可视为作者长年潜心研究的成果汇集。在论及犯罪成立要件之时,有意识地从形式要件事实论的视点出发,尽量对检察官必须立证、裁判官必须认定的对象、要件予以明确,从而为司法实务提供帮助。

28、《刑事执行制度研究》

该书是韩玉胜教授对刑事执行制度的范畴的深入研究及其理论成果。

本书是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科研项目成果。书中涉及的刑事执行制度包括管制刑执行制度、拘役刑执行制度、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执行制度、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制度、罚金刑执行制度、剥夺政治权利刑执行制度、没收财产刑执行制度、驱逐出境刑执行制度,以及可能导致刑罚执行发生变更(包括刑罚执行方式的变更、执行刑期的变更及刑罚执行场所的变更等)的缓刑制度、减刑制度、假释制度、暂予监外执行制度和赦免制度。对于每一种制度都是从该种制度的起源、该种制度的内容以及该种制度的完善三个方面进行阐释的。

29、《韩国刑法总论》

该书是李在祥教授对韩国刑法与各国刑法的比较研究成果。

本书是韩国著名刑法学教授李在祥的刑法总论教科书,全书分为绪论、犯罪论、刑罚论三大部分,通过对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刑法理论的全面论述,介绍了当今世界的主流刑法总论观点,并针对韩国刑法典以及韩国各派刑法学专家的观点论述,全面介绍了韩国刑法学的主流观点,全书引用了大量的韩国国内、国外著名学者的刑法学理论,并采用大量的国内、国外的,特别是日本的典型判例,解释了韩国刑法的基本理论以及作者的基本观点。通过本书的阅读,可以对韩国的刑法学总论思想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30、《中国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

该书以刑事司法成案为基础,以研析疑难案例和阐述刑法学理为要旨,兼顾司法示范性和学理研究性,是当前颇具规模与容量的案例研究性论著之一。共为9卷,其中总则3卷,分则6卷。

刑法案例研究对于刑事法制建设和刑法教学研究极其重要。通过评析案件的法律运用与判决理由,阐发法理,检讨司法实务得失乃至立法优劣,从而有助于协调刑事法律,提升刑事司法水平,促进刑事司法的公平,进而有助于刑法立法的完善。中外刑法教学研究的实践证明,理论联系实际,进行个案研究,有助于理解、巩固、深化乃至升华刑法规范和刑法理论,培养刑法研习者运用刑法理论分析解决司法实务的能力。

31、《刑法修正论》

该书是王政勋教授的近期力作之一。该书是较早地全面、深入、系统研究刑法修正问题的论著之一。

该书共40万字,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刑法修正原理论,包括刑法修正概述、刑法修正的理论基础、刑法修正的原则、刑法修正的方式及刑法修正的内容等;下编为刑法修正罪刑论,包括外汇犯罪、违反会计法的犯罪、国有单位工作人员渎职犯罪、证券、期货犯罪、违反土地法的犯罪、恐怖活动犯罪及其他犯罪。

该书克服和避免了一般刑法分则研究方面的一些弊端,着重探讨了有关法条竞合的问题,对处理法条竞合的案件提出了解决方案;同时,对于实践中有可能发生而认定起来又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罪名的确定、法条的引用等一般问题;各种犯罪的一罪与数罪、共同犯罪等具体问题,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

32、《刑法总则定罪量刑情节通释》

该书是冯卫国教授的力作之一,是系统地对刑法总则情节进行梳理和探究的一部专著。

该书紧密围绕刑法总则情节适用这一主题,立足学术前沿,又紧贴司法实践,对各类总则性刑法情节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析。全书体系结构合理,各章相互衔接又相对独立,在对各类情节进行系统阐述的基础上,又着重探讨理论与实践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热点问题,融法条解读、案例评析、理论思辩等为一体,文笔生动流畅,并提出了诸多颇具深意和创意的见解,有助于为情节适用的刑事实践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同时也有助于促使刑法学界对情节问题的理论研究向纵深化方向发展。

THE END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作者:中国检察出版社,出版社:2021年1月 第1版,ISBN:18.00。本书为我国刑法的单行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https://m.kongfz.com/item/38351657
2.(2024版)刑法483个罪名+刑期一览表刑法298 条 5 年以下 278 侮辱国旗、国徽、国歌罪 299 条 1 款、2 款 3 年以下 279 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 299 条之 1 同上 280 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利用迷信破坏法律实施罪 300 条 1 款 3 年以下 3年 - 7 年 7 年以上或无期 罚金、没收财产 281 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利用迷信https://www.360doc.cn/mip/1120654953.html
3.图书分享刘静坤主编《刑法条文理解与司法适用》第二版以《刑法修正案(十二)》的出台为契机,本书得以再版发行。需要指出的是,除增补《刑法修正案(十二)》的修改内容之外,本书作者对各自负责的部分进行了全面修订,包括新增的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和重点解读等内容,从整体上提升了全书的质量和权威性。 新旧条文左右对照 增删修改内容一目了然 http://qmyfzgyjy.cupl.edu.cn/info/1011/1361.htm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新完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新完整版)》,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新完整版)本社 编著,出版社:人民出版社,ISBN:9787010154749。http://product.m.dangdang.com/product.php?pid=23826196
5.法规全书常用法律及司法解释书籍全套法律出版社中国民法典刑法民中国哲学>廌趣 >正版 全34册 2024年法律法规全书常用法律及司法解释书籍全套 法律出版社 中国民法典刑法民事诉讼法行政合同劳动和社会保障公司法婚姻安全生产医疗中国法律图书旗舰店 登录查看更多图片 > 正版 全34册 2024年法律法规全书常用法律及司法解释书籍 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 著 京东价 ¥ 促销 展开https://item.jd.com/10096425330836.html
6.中国刑法全书由于网络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越来越广泛,当人们在生活、工作、网络中时常会遇到不同的法律问题,人们对于中国刑法全书也是着重关注的,一些网友可能还不太清楚,但只需要在网上就能学习了解,接下来就法构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具体分析。如果有相关的法律知识不了解的,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听听小编给出的具体意见。 https://www.fljg.com/xingfa/635193.html
7.中国刑法全书《中国刑法全书》全程记录刑法变迁,忠实解读法条含义,全面整理刑法规范。除刑法典、单行刑法、刑法修正案、附属刑法、立法解释之外,还收录新中国成立以来仍然有效的所有刑法司法解释以及会议纪要、通知、答复等其他规范性文件,总计600余部。同时收录了2012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两高”指导性案例、典型https://www.dushu.com/book/12485684/
8.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司法解释全书:含立案及量刑标准(2023年版第二条 【本法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第三条 【罪刑法https://m.zhangyue.com/readbook/12871063/5.html
9.图解中国历代酷刑史中国古代刑法知识大全全方位图解美绘版epub出版日期: 2012年1月 商品类型: 中国通史 内容简介 历代的刑法是当时的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并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酷刑及其他残忍行为在施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残忍意义,反映了统治者暴虐的一面。因此刑法同其他法规法典一样,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刑法中关于酷刑的量刑和执行也处处体现出https://book.tinynews.org/books/13934142078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全书——刑法卷》(一)中国法学会https://www.chinalaw.org.cn/portal/article/index/id/30615.html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司法解释全书(含立案及量刑标准)/2024法律编者:中国法制出版社责编:王林林 ISBN:9787521641349 单价:99.0 出版年月:2024-01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币制:CNY 图书分类:社会科学 分类号: D924.05 语种:CHI 页数:76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展开▼评分:0.0 (本馆/总:0/0人荐购) 目录 一、综合 二、刑法适用范围 三、犯罪 1.刑事责任 2.单位犯罪 http://yuntaigo.com/book.action?recordid=bnpub2htYmM5Nzg3NTIxNjQxMzQ5
12.2024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全书含全部规章社道路交通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实用版 民事诉讼法法律汇编婚姻法法律基础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修订 刑法 民法典2024年 宪法新版 3册 ¥5月销0 2024新修订社 正版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公路法交通事故处理交通事故损害书籍法律出版 2024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全书含全部规章原价:18.15元折后:14.9元 --https://www.igove.cn/m_item.php?id=DoVWw4uPZ0X2YqRs6y
13.李斯特,F.von李斯特既是犯罪的刑事社会学派的代表,又是刑法学现代学派的创始人,基本学术思想、理论观点对当代的刑法和刑法理论仍然具有重要影响。主要著作为:《德国刑法教科书》(1881)、《刑法的目的观念》(1882)、《德国和外国执行刑法的比较情况》(1906~1909)。 扩展阅读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464420
14.《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全书》(第十七版·2024)增补文件图书《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全书》(第十七版·2024)收录现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380余件,分为国家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及程序法等七大类。法律条文加注条旨,书中附有拼音索引,是比较实用的法律工具书。本汇编中带*号的法律法规是图书《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全书》(https://www.ilawpress.com/share/material?id=979811572136282624
15.经济法概论2021全书电子教案正本书课件全套ppt最全教学教程电子税收筹划与偷税、欠税、骗税、避税的区别《刑法》规定,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的税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欠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欠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815/7050012062003161.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