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例和法律的区别是什么

【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提出的是关于*****的问题......,【解决方案】*****【具体操作】*****

条例和法律的区别是什么

我国的法律体系是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组成的。下位法低于上位法,法律是由全国人大或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其法律效力低于法律;地方性法规是由省级人大或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城市人大经省级人大批准制定的,其法律效力低于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是中央各部委制定的,其法律效力低于地方性法规。

条例是法律的名称,不是法律的种类。条例是由国家制定或批准的规定某些事项或某一机关组织、职权等规范性的法律文件,也是指团体制定的章程。它具有法的效力,是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是从属于法律的规范性文件。

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由相应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会制定。自治区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报上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大常务会备案。

法律和法规的区别

1、制订的机关不同:法律的制订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来完成的,法规的制订可以由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来完成,也可以由部一级主管机构来完成。

2、法律效力不同,法律的效力一般高于法规的效力,与法律相抵触的法规,在实际的审判和操作中应当以法律为准。

3、空间效力不同,地方性法规只能在某一地方生效,其他省市不具有法律效力,而法律的空间效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之内。

4、调整范围不同,法律的调整范围可以涉及多个方面或多项内容,法规的调整范围一般是社会生活的某一具体方面或某一项具体内容。

离婚后每月给孩子的抚养费数额通常需综合多方面因素来确定。一般会考虑父母双方的收入水平、当地的生活消费水平等。如果父母一方的月收入为5000元,另一方月收入为3000元,一般会按照不超过月收入的百分之三十至五十来确定抚养费。那么月收入5000元的一方,每月可能需支付1500元至2500元左右的抚养费;月收入3000元的一方,每月可能需支付900元至1500元左右的抚养费。但如果孩子有特殊情况,如患有重大疾病需要高额医疗费用等,父母双方可以协商增加抚养费数额。同时,若一方经济状况发生重大变化,如失业等,也可向法院申请适当降低抚养费。总之,离婚后给孩子的抚养费数额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确定,以保障孩子的基本生活和成长需求。

THE END
1.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教育阳光服务平台二、国务院制定的会计行政法规 会计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发布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拟订经国务院批准发布的、调整经济生活中某些方面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有: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于2000年6月21日发布的,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它主要规定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 的构成、编制和对外提供的要求、法律责任等。它是对《会计http://www.hnlgzy.net/861/866/content_45185.html
2.法律效力等级律师普法第七十八条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法律、行政法规、地https://www.110ask.com/tuwen/17399786833528812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