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工伤赔偿计算标准

【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提出的是关于*****的问题......,【解决方案】*****【具体操作】*****

北京市工伤赔偿计算标准是什么

主要参考法规、规章

行政法规:《工伤保险条例》

具体赔偿项目、标准

(一)医疗费

1、要求: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

2、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0条;

3、备注:用人单位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的,不是必须到签有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治疗。

(二)住院伙食补助费

1、标准:30元/天。

2、要求:住院期间。

(三)交通费、食宿费

1、标准:交通费工伤职工应选择普通公共交通工具,所需交通费实行凭据报销;

食宿费实行定额包干与在规定限额标准内凭据报销相结合的方式,其中“住宿费”开支标准上限为每人每天150元;“伙食费”实行定额包干,标准为每人每天50元。

2、要求:经工伤保险协议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办机构同意,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治疗。

(四)康复治疗费

1、标准: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

2、要求:到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进行工伤康复。

3、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0条。

(五)辅助器具费

1、标准:根据北京市辅助器具项目和费用限额支付。

3、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1条;《北京市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规定》第20条;《北京市工伤职工配置辅助器具管理办法》第4条、第5条;《辅助器具项目和费用限额表》。

(六)停工留薪

1、标准: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2、要求: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3、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3条;《北京市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规定》第21条;

(七)护理费

1、标准:停工留薪期间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2、要求:停工留薪期间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护理。

3、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3条。

(八)生活护理费

3、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4条。

(九)一级至四级伤残待遇

3、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5条。

(十)五级、六级伤残待遇

1、标准:(1)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五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2)经伤残职工本人提出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以北京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获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五级伤残为18个月、六级伤残为15个月。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五级伤残为18个月、六级伤残为15个月。

2、要求: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十一)七级至十级伤残待遇

1、标准:(1)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2)伤残职工依法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以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获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七级伤残为12个月;八级伤残为9个月;九级伤残为6个月;十级伤残为3个月;获得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七级伤残为12个月;八级伤残为9个月;九级伤残为6个月;十级伤残为3个月。

(十二)工亡待遇标准

1、标准:

(1)丧葬补助金

标准: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2>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

<3>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

(3)供养亲属范围

<1>职工的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

<3>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

<4>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抚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4)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条件

(5)停止享受抚恤金待遇的情形

<1>年满18周岁且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2>就业或参军的;

<5>死亡的。

职工因工死亡,其供养亲属享受抚恤金待遇的资格,按职工因工死亡时的条件核定。

(7)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1>标准: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2>要求:第一、伤残职工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直系亲属享受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待遇;第二、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直系亲属可以享受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的待遇。

2、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9条;

(十三)因工外出时发生事故或在抢险救灾中下落不明的待遇标准

(1)职工因工外出期间发生事故或者在抢险救灾中下落不明的,从事故发生当月起3个月内照发工资;

(2)从第4个月起停发工资,由工伤保险基金向其供养亲属按月支付供养亲属抚恤金。

(3)生活有困难的,可以预支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50%。

2、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41条。

未签订劳动合同而辞职,在某些情况下是可以获得赔偿的。首先,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劳动者以此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还应支付经济补偿。其次,如果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且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最后,劳动者因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等原因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也应支付经济补偿。但如果是劳动者自身原因主动辞职,通常难以获得赔偿。总之,未签劳动合同辞职是否有赔偿,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THE END
1.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区别6篇(全文)地方政府规章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地区的地方性法规制定。 规章由本部门首长或者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签署命令予以公布。规章的名称一般称“规定”、“办法”,但不得称“条例”。如《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是国家档案局制定并于2006年12月18日以https://www.99xueshu.com/w/filezd78n23c.html
2.条例属于法规还是规章–手机爱问条例属于法规还是规章: 1、属于法规。条例不是法律,法律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效力适用于整个国家范围。2、https://m.iask.sina.com.cn/b/law1zHdegSCJwmV.html
3.管理条例属于法规还是规章管理条例通常属于规章。根据《立法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法规是由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构制定的,而规章则是由国务院部门或地方政府等根据法规制定的具体实施办法。管理条例作为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主要用于规范某一领域的管理行为,其性质更接近于规章。若对管理条例的性质误解,可能导致法律适用的错误,进而影响相关权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6464627.html
4.条例是法规还是规章刘双律师精选解答条例是法规还是规章 立即提问 近7日解答 95790 次· 平均回复速度 3 分钟治安管理案件·推荐文章 条例是法律还是行政法规? 条例是国家权力机关或行政机关依照政策和法令而制定并发布的,针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内的某些具体事项而作出的,比较全面系统、具有长期执行效力的法规性公文。条例是法的表现形式之一https://mip.64365.com/tuwen/uzumc/
5.2024年6月法规重点关注2.四川省公共法律服务条例 20240403公布/20240601施行 3.福建省妇女权益保障条例 20240327公布/20240601施行 4.江苏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20240327公布/20240605施行 5.上海市无废城市建设条例 20240327公布/20240605施行 五、地方政府规章 1.成都市行政备案管理办法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040244054425699
6.改变或者撤销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根据我国《立法法》第九十七条的规定,改变或者撤销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的权限是:(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它的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不适当的法律,有权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违背宪法和本法第七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https://www.plfrog.com/review/137233.html
7.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 A. 特别规定 B. 一般规定 C. 报上级机关确定 D. 自主决定适用何种规定 题目标签: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行政法规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https://www.shuashuati.com/ti/ccb5e86e77b74f0aba2427fc13cd527d.html?fm=bdbds4a379427b0c45a049a2ac4926f990ea6
8.《立法法》第93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题目】《立法法》第93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为的特别规定外。《立法法》的这一规定,体现了法的效力范围中的( ) A、法的对人效力 B、法的时间效力https://www.360ckw.com/timu/detail-afffqwem.html
9.学校章程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学校章程是学校落实法人地位、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的基本准则,也是规范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结构的法定载体。https://www.cusx.edu.cn/xxgk/xyzc.htm
10.学者解读《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让孩子用好网络是更好的保护新京报:《条例》属于什么性质的法律规章? 支振锋:《条例》属于国务院为执行法律的规定而制定的行政法规,其效力位阶低于宪法和法律,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2021年6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设了“网络保护”一章,《条例》是落实该法及相关法律规定的重要举措。 http://www.81.cn/zt/2023nzt/jjwcnrwlbhtl/sjd_246524/16262044.html?tsrqkdcn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