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基础》口诀记忆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二)法的本质与特征

1.法的本质

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这是法的本质

(1)法只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客观需要的反映。

(2)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3)法体现的不是一般的统治阶级意志,而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2.法的特征

(1)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者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2)法是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具有强制性。

(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具有利导性(利益导向性)。

(4)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记忆口诀:说起法,找国家。国家制定或认可,国家强制来保证;本质是统治阶级国家意志的体现,特征也为国家意志性、强制性、利益导向性、规范性。

(三)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是被法律规范所调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任何法律关系都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构成,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构成法律关系。

1.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法律关系主体又称权利主体或义务主体,是指参加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包括:

(1)公民(自然人)

(2)机构和组织(法人)

(3)国家

(4)外国人和外国社会组织

2.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与义务)

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1)法律义务包括积极义务(纳税、服兵役)和消极义务(不得毁坏公共财物、不得侵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

(2)任何一方的权利都必须有另一方义务的存在,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就是说,任何一方既是权利主体,也是义务主体。

记忆口诀:权义不分家。

(3)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都受国家法律保障。

3.法律关系的客体(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法律关系客体又称权利客体或义务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1)物,是指可为人们控制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和实物形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①自然物:土地、森林;

②人造物:机器、建筑;

③货币和有价证券。

(2)非物质财富

①知识产品:著作、发明;

②道德产品:荣誉称号、嘉奖表彰。

(3)行为

①生产经营行为;

②经济管理行为;

③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

④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

(4)人身

记忆口诀:法律关系三要素,主“享、承”,内“权、义”,客“对象”,三缺一均不可。(主“享、承”是指: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为主体;客“对象”是指: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为客体;内“权、义”是指:权利与义务为内容。)

(四)法的形式

1.法的形式有宪法、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规章(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特别行政区的法、国际条约。

2.制定机关

(1)宪法由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2)法律由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

(3)行政法规由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制定。

(4)地方法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制定。

(5)部门规章由国务院各所属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地方政府规章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

3.效力

(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法律其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高于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

(3)法规其效力次于宪法和法律。

(4)规章是法律、行政法规的补充。

记忆口诀:宪法最大人大定,法律次之要看人大及常委;行政法规国务院,地方法由地方人大定,最后规章来补充,国务部委部门规,人民政府规章低。

(五)法的分类

1.根据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成文法和不成文法(习惯法)。

2.根据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根本法(宪法)和普通法。

3.根据法的内容:实体法和程序法。

5.根据法的主体、调整对象和形式:国际法和国内法。

记忆口诀:成不成文看形式,根本普通看制定,实体程序看内容,一般特别看效力,国际国内看主体。

二、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仲裁与民事诉讼均适用于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纠纷,但二者不可并用。平等主体之间出现经济纠纷时,采取“或裁或审”的原则,当事人发生争议时只能在仲裁或者民事诉讼中选择一种解决方式。有效的仲裁协议可排除人民法院的管辖权,只有在没有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或者当事人放弃仲裁协议的情况下,人民法院才可以行使管辖权。

不平等主体之间出现纠纷时,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选择与诉讼的性质有关:

(1)一般情况下,当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时再提起行政诉讼,但二者不能同时进行,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机关已经受理的(尚未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不能再提起行政诉讼;

(2)特殊情况下只能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时才能提起行政诉讼(例如纳税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

记忆口诀:若横向,都平等,或裁或审选其一;若纵向,不平等,要分一般与特殊,一般复议诉讼均可以,两者不能并排行,特殊情况先复议,不服才能诉讼提。

(一)仲裁

1.仲裁的适用范围

(1)属于《仲裁法》调整的争议: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2)不属于《仲裁法》调整的争议

①与人身有关的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

②行政争议;

③劳动争议;

④农业承包合同纠纷。

记忆口诀:仲裁双方要平等,合同财产,都可以。有几点特殊记,劳行争议农承包,继承婚姻监收扶,

THE END
1.法条的条款项怎么区分法条的条款项的区分是:由编、章、节、条、款、项、目构成。当一个法条只有一款时,应当直接适用该条。当一个法条有两款或两款以上时,应当具体适用到款。 法律依据 《立法法》第六十一条法律根据内容需要,可以分编、章、节、条、款、项、目。编、章、节、条的序号用中文数字依次表述,款不编序号,项的序https://www.lawtime.cn/tuwen/595268.html
2.条款项怎么区分?条款项的区分:1、条都是有标明的,很好区分,某某法的第一条等等;2、条款就是一条中的一段。假如一个法条有三个自然段,那么就有三款,第一自然段就是第一款。款前均无数字。有数字排列的不称为款;3、项就是每一款中标序号的句子,比如一、二、三之类的,是以列举的形式对前段文字的说明,而且这些数字只能以https://m.64365.com/tuwen/698323.aspx
3.法律条文中的条款项如何区分?法律、法规中常用条、款和项来进行区分。简单地说,条是指一个段落,这些在法律、法规中都直接注明,如https://m.edu.iask.sina.com.cn/jy/21Le4PDr9N.html
4.条款项怎么区分律师普法条款项的区分: 1、条都是有标明的,很好区分,某某法的第一条等等; 2、条款就是一条中的一段。假如一个法条有三个自然段,那么就有三款,第一自然段就是第一款。款前均无数字。有数字排列的不称为款; 3、项就是每一款中标序号的句子,比如一、二、三之类的,是以列举的形式对前段文字的说明,而且这些数字https://www.110ask.com/tuwen/16374077534285824031.html
5.聊聊法律条文中的条款项目的区分一部法律,你去看,肯定是由编、章、节、条、款、项、目构成的。你要知道的是,编、章、节是对法条的归类,条、款、项、目就是具体的法条内容了。 从大到小 编 分编是因为比较宏大,易于组织 章 章一般论述法律涉及的方面问题,一个方面一章 节 https://www.jianshu.com/p/72d7e9758b04
6.法规草案编写技术参考规范四、形成法规草案基础框架纲目 第五章拟定法规草案名称 第一节法规草案名称构成 一、法规草案名称的适用范围对象 二、法规草案名称中规范内容范围 三、法规草案名称的法律名称 四、法规草案名称构成三要素应完整一致规范 第二节草案名称三要素编拟区分 一、国家法律草案名称三要素构成 二、行政(区域)法规草案名称三http://www.law-lib.com/shopping/shopview_p.asp?id=74620
7.合营安排条款项中单独主体与参与方怎么区分?高顿为您提供一对一解答服务,关于合营安排条款项中单独主体与参与方怎么区分?我的回答如下:同学,你好https://www.gaodun.com/ask/372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