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遗产”引国际关注独家

近年来,网络飞速发展,人们对其依赖性不断增强,生活、工作几乎全部与网络有关。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密码已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假若一个人突然离世,那么他生前的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虚拟社交网站照片以及虚拟游戏币、装备等设有密码的数字信息,该如何处置?是否能够作为其遗产的一部分被继承?

2005年,一位在伊拉克执行任务的美军士兵Justin不幸牺牲。Justin的父亲John请求雅虎(Yahoo)公司告知其儿子在雅虎的账号和密码,以便获取儿子在网络上留下的文字、照片、E-mail等方面的数据信息,以寄托全家人对儿子的思念。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2003年通过的《保护数字遗产宪章》(CHARTERONTHEPRESERVATIONOFTHEDIGITALHERITAGE)中,对“数字遗产”进行了明确的定义:特有的人类知识及表达方式,即将人类活动的文明成果以二进制的形式加以描述、存储和传输。数字遗产包含文化、教育、科学、管理信息、技术、法律、医学以及其他以数字形式生成的信息,或从现有的类似的模式转换成数字形式的信息。

该《宪章》指出,数字遗产的具体形式包括文本、数据库、静止及动画影像、音带、照片、软件、网页等;其价值主要通过数字信息来表现,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储存于特定载体(如光盘,磁盘,DV带等)的信息资源、存储于计算机数据库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转播的信息资源。

同时还规定:对于具备一定审美价值和思想价值的网络内容,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条件下,不许任何人或者机构进行删除和破坏。对于容纳众多数字遗产的网站,政府应该给予财政扶持和拨款,即使商业环境发生变化,也要保证数字作品的完整性,保证他们的“在线共享”功能。

社交网站脸谱(Facebook)也曾公布过类似的政策。该网站系统关于去世用户账户有两种可选对策:要么删除账户,要么保留账户供缅怀之用。这意味着逝者的账户依然存在于网站的系统中,而且其他用户还可以到其留言墙上留言。

美国旧金山的“互联网档案馆”从1996年起收藏网页、多媒体文件和图片等,用户可以考虑将自己的“数字遗产”捐献给类似的档案馆,作为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资料。

德国的数字遗产是按照普通继承财产统一管理的。在认定其具有金钱价值后,死者去世后10年内,其数字遗产的财产权都会受到保护。

英国的一项调查显示:53%的人拥有网上财产,包括付费购买的音乐、电子书、应用程序、电影和电子杂志;大约25%的网上财产价值超过200英镑(约合314.7美元)。近三分之一的调查对象认为,200英镑这一数额足够大,应由亲人继承;11%的调查对象已经把密码写入遗嘱。

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已经出现了专门帮助人们处理数字资产的公司。在美国,创业家杰里米·托曼(JeremyToeman)创办的遗产抽屉(LegacyLocker)网站,允许人们将自己重要的网上账户密码保存在该网站,并允许其在死后将这些密码转交给一个指定人选。

另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管理数字遗产的互联网服务公司嘱托(Entrustet),免费为用户提供服务,允许账户持有者在其死后将数字资产交给最多10个继承者和一位负责履行死者数字遗愿的执行者。这家公司将数字资产界定为:社交网络、金融账户、博客、电邮和其他互联网财产或文件。它也因此被称为“数字遗产的守护者”。

2013年,谷歌推出一项名为InactiveAccountManager(简称IAM)的新服务,即非活跃账号管理,方便用户妥善处置自己“身后”的数字资产。

“数字遗产”在中国

“数字遗产?什么意思?没听说过。”面对记者的提问,28岁的网游爱好者王毅,一脸茫然。

酷爱打网游的王毅为了在虚拟世界里称王争霸,没少在游戏装备上“砸钱”。用他的话讲,“随便一套‘衣服’,线下交易都能卖到近千元。”

但当记者问到“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将要离开这个世界,这些值钱‘宝贝’该怎么处理”时,王毅表示,他从没有将其与“遗产”一词联系起来。

数字遗产到底该怎样继承?北京市慧海天合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孟宪芹表示,她已经做了十几年律师,但从没有处理过一起涉及数字遗产的案件。

“甚至在法庭上,也从来没有一个当事人提出过数字的遗产,也没有一个法官明示过这个问题。在我的律师朋友圈里,也从没有一个人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过。”孟宪芹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自1985年施行以来,通过不断的司法解释进行完善,已经是很成熟的法律了,但“关于数字遗产这块,可以说仍是空白”。

中国《继承法》第3条规定,遗产是指“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它包括:公民的收入;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

2013年7月,淘宝网在卖家中心页面上新添“店铺过户”板块,开始支持协议离婚、判决离婚以及法定继承三种情形的过户申请,以解决因夫妻离婚、店主去世等情况带来的店铺分割和继承问题,首次开始虚拟网店转让。

THE END
1.什么是法律现象1、法律现象是指指法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而为人们直接感知的外表形态。2、法律现象是表面的、多变的,人们通过感官可以感知。法律现象是多种多样的。2-1按照其存在的形式不同,可以把法律现象分为:法律观念现象(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法律文化等);法律规范现象(各种法律规范、法律部门、法律体系等);法律形式或渊源https://law.iask.sina.com.cn/jx/sh/1knv213234Y4.html
2.法律现象是什么意思法律现象的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法律现象 释义 legal phenomenon 法律现象; 行业词典 法律 legal phenomenonhttps://www.iciba.com/word?w=%E6%B3%95%E5%BE%8B%E7%8E%B0%E8%B1%A1
3.法学法学(law science),是关于法律的科学。是以法律、法律现象以及其规律性为研究内容的科学。法律作为社会的强制性规范,其直接目的在于维持社会秩序,并通过秩序的构建与维护,实现社会公正。作为以法律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其核心就在对于秩序与公正的研究,是秩序与公正之学[1]。 在中国,法学思想最早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https://baike.sogou.com/v82123233.htm
4.社会生活中的法律现象社会生活中的法律现象杨涛 12124068 关于社会生活中的法律现象,一开始我想到的是这样一句话:认识法律, 必先认识社会;掌握了社会的存在机理,才能了解法律的结构。 法是社会的产物。社会性质决定法律性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在归根结底 的意义上最终决定着法律的本质。我认为,只有在通过认识自身所处的社会环 境中的各种客https://www.mayiwenku.com/p-3215193.html
5.法律研究范文12篇(全文)在法律思维中, 法言法语是重要的基本功, 语言能够将一个人的思维很好的体现出来, 在进行社会问题分析的时候, 只有将法言法语运用进去, 才能够将其转化成为法律方面的问题, 将干扰因素以及非专业思考排除;与此同时, 在抽象概况法律现象的时候, 也应该将法言法语运用进去, 这样才能够形成正确的法律概念, 进一步形成https://www.99xueshu.com/w/ikeyrawpjfit.html
6.法理学论述题:“对于法律来说,除了我的行为以外,我是根本不存在的相似问题 单选题题目:法学的研究对象是:1.法律现象 2.法律发展规律 3.法的实际效果 4.法医学 论述题 论民事法律行为 特别推荐 热点考点 2022年高考真题试卷汇总 2022年高中期中试卷汇总 2022年高中期末试卷汇总 2022年高中月考试卷汇总 二维码 回顶部?2021 作业帮?联系方式:service@zuoyebang.com?作业帮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146c4fa3bedc3de7c99c1a0fea955bac.html
7.大学生法律知识(精选十篇)大学生法律知识(精选十篇) 大学生法律知识 篇1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中的一种, 它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 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的看法和作用的认识, 对现行法律的态度与期望, 对法律的评论与认知, 对自身权利与义务的履行和界定, 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 关于法律现象的认识以及法制观念等。目前,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9g75urc.html
8.现阶段我国农民的法律意识现状及其改进后的文化传统、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现行关于农村与保障农民权益的立法、基层执法和司法运行状况等是制约他们法律意识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发展先进文化 法律意识是人们对法以及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心理的总称。“任何一个民族社会主体的法律意识都是社会法律制度得以产生、运作和发展的必要的精神条件,是法律得以高https://m.findlaw.cn/lawyers/article/d402231.html
9.首届“现象学与法律”国际研讨会在我校成功举办本次会议旨在为国外和国内学者、哲学与法学学者搭建一个交流与对话的平台,将国际上法律现象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引介入国内,进一步厘清现象学与法学(律)的关系,拓展现象学与法学的知识边界,并在主流的法学科学方法和法哲学方法之外,探寻一条相对独立的、并对二者具有补益作用的新型研究方法。https://news.cupl.edu.cn/info/1012/28015.htm
10.行为法学浅论法信这一新学科,主要围绕研究社会中的法制行为和法制心理现象,对人们的行为进行预测、解释、调节和控制,同时,探索社会的法制行为,法律机制和法治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以达到以法管理社会的目的。 行为法学在科学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即它原则上是属于行为科学的范畴(至少是对行为科学的具体应用),但它又区别于行为https://www.faxin.cn/lib/flwx/FlqkContent.aspx?gid=F42640
11.事实行为和法律行为的区别是什么律师普法法律行为与法律事件的区别: 1、法律事实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2、法律事件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自然灾害、战争等;不依权利主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法律事实和客观现象。法律事件是法律规范规定的、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且能够引起法律 2023-02-02 8,199 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有什么区别 法律行为和https://www.110ask.com/tuwen/3695802716345361140.html
12.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有何区别?法律事实,是指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后果即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 法律事实根据其是否以权利主体的意志为转移可以分为行为和事件两类。 (一)行为 行为是指以权利主体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法律后果的法律事实。根据人的行为是否属于表意行为,可以分为两类: 1.法律行为,即以行为人的意思表https://www.dongao.com/dy/zckjs_jjf_54430/13839121.shtml
13.法学概论第一章.pdf※由此可知:法学的研究对象是法律现象,或称法律现实。 2、法律现象的分类 (1)法律现象依其形态的不同可分为 ①静态上的法律现象: ②动态上的法律现象 区分法律现象与法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认为现象体现本质,所以说一切法律现象都体现法的本质,是法的静态和动 态现象,但不应将法的现象作为法的概念。 法律现象是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308/5234110014004200.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