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下半年考试中各模块题量有明显变化,常识判断20题,言语应用25题,判断推理30题,综合分析25题(包括数量关系5题、资料分析10题、实验设计5题、策略制定5题)。2020、2021年和2022年考试中,各模块题型题量较2019年下半年考试无明显变化,但2021年下半年开始,数量关系、资料分析在卷中与综合分析分离,作为独立的模块出现。
常识篇
一、知识模块及题量分析
二、重点知识模块分析(一)科技常识
科技常识是《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自然科学专技类)常识判断的核心,主要考查物理常识、化学常识、生物常识、生活常识和科技理论与成就。物理常识高频考查力学(如重力、压强)、光学(如反射、折射)、热学(如物态变化)、电磁学(如电磁波、无线通信);化学常识高频考查常见的金属及其合金、酸碱盐、重要的气体(如臭氧、一氧化碳)、有机物(如酒精、甲醛)、无机非金属(如碳、硅);生物常识高频考查人体内微量元素、植物(如热带农作物、传播毛絮的植物)、动物(如动物分类)、微生物(如真菌、细菌)、人体(如六大营养元素、消化和吸收、激素调节、血液循环)、血细胞构成、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生物学家及其研究成果等;生活常识高频考查垃圾分类、日用工具(如汽车)、饮食健康、救灾避险、智能设备等;科技理论与成就高频考查近年我国各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如航空航天(2022年考查太空授课内容)、海洋开发、人工智能、新能源(如核能)等。
(二)地理常识
(三)政治常识
(四)人文常识
(五)法律常识
三、题型分析及备考建议
从题型上看,近年来《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常识判断题型变化较少,以综合表述题和单一考点题为主。综合表述题是指针对一个考点从多个角度进行考查的题目,题干常见表述为“下列关于XX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关于XX,下列表述正确的是”。综合表述题的四个选项可以设置的比较发散,有利于综合考查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单一考点题是围绕某一具体知识点或某种现象命题,考查角度也相对简单,比如“关于高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2021年下半年),“关于血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21年下半年)。
综上分析,《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常识判断题考查的内容非常宽泛,涵盖面广、知识点多。值得一提的是,常识判断并非单纯考查考生的记忆力和知识储备,相反,常识判断考查的是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的综合能力。复习的时候,一是要根据自己报考的岗位类型,明确考查重点,有的放矢地复习,比如,科技占本套试卷常识判断的“半壁江山”,那么,攻克了科技这一部分,就等于取得了一半的胜利;二是要记忆基本的、高频的知识考点,如科技中力学、光学、热学、声学、电磁学等反复考查过的考点,要牢记于心,因为同一个知识点会反复考查。记忆方法可采用刷题、直接背诵复习材料等适合自己的方式;三是注重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找选项漏洞,推断正确答案,切忌一味死记硬背。
言语篇
一、言语基本考情分析
在事业单位联考C类的职测科目中,言语理解与表达考查的题型包括阅读理解、逻辑填空和语句表达三种题型。近五年的考试中,言语科目考查题量为20-25道,逻辑填空考查10-15道(2019年之后增多5道),阅读理解与语句表达总共考查10-15道(2019年之后减少5道)。阅读理解中的中心理解题为重点考查题型,这种题型也是我们平时学习的重点。语句表达覆盖了语句排序、语句填空、接语选择等多种题型,题量一般在5道左右,其中语句排序题是考查的重点,一般在4道左右,但2019年开始语句填空考查量有所上升,考查3道。小伙伴们备考时需要对语句排序题有所重视,同时不可忽略其他题型。
二、重点题型分析及备考建议
(一)逻辑填空
通过对联考C类近五年的言语真题数据汇总得知,联考C类的言语科目中,逻辑填空在2019年下半年之前题量稳定为10题,占言语科目考试题量的40%;在2019年下半年之后考试中增加到15道,占言语科目考试题量的60%,需要高度重视。其中,实词及混搭填空的考查占比较大。以2017年为界,对两者的考察侧重呈现一定变化:2015年-2016年侧重对于实词的考察;2017年实词和成语的题量均为4道题;而2018年混搭填空的考察题量上升明显,其中18年上半年考到8道题,在19年及2020年混搭填空依然被重点考查,所以小伙伴们在平时的学习当中要做到成语和实词的积累并重。2022年实词填空考察比重增大,上半年实词填空为9道题。逻辑填空在解题过程中,着重从语境分析和词的辨析两方面入手,具体如下:
语境分析
词的辨析
(二)阅读理解
中心理解题和细节判断题在阅读理解中的占比较大,小伙伴们备考时应有所侧重,重点题型重点把握。
中心理解题
在中心理解题中,“必要条件关系”是高频考点,几乎每套提目都会考查到,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文段中,优选文段已经给出的对策,不要自行“脑补”。如2022年上半年第37题,最后通过“而只有”引导对策,指出只有这些“招数”都失灵失效之后,景区才得以建立“价格形成机制、成本监审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所以文段重在强调通过具体措施使得“招数”失灵的重要性,对应D项。另外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文段中当正确的对策表述和问题表述同时出现时,优选对策表述,例如2018年上半年第44题等。其次转折类的题目考查也相对较多,对于典型转折词和非典型转折词都要做到了如指掌。中心理解题是考试的重点,也是大家备考的难点。对于这类题目,我们最解题时最核心的目标就是找准中心句,同义替换即可得出答案。做题时,一定要“关键词”结合“行文脉络”,双管齐下,特别是文段出现多个关联词时,一定要结合行文脉络找出文段的中心句。在平时做题时,一定不要只分析正确答案,还要注意迷惑选项,对出题人常挖的坑,如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要学会判断,这样才能在考试时避免“掉坑”。
细节判断题
细节判断题也是“常驻”考点,考查题量为1-3道,2022年上半年考查题量有大幅上升。其题目设置较为常规,重点考查无中生有、偷换概念、偷换时态等常见错误类型。问法有两种,即“与文段相符”或“与文段不符”,解题时注意要看清楚问法,不要犯低级错误,选项一定要和原文进行对应,出题人往往会在选项的细枝末节上做手脚,平时可以多做一些练习提高对细节的把握。
标题填入题和词句理解题
标题填入题和词语理解题在联考C类的考试中,考查题量较少,有时会考查一道题目或者不考,从解题角度来说,标题填入题的核心依然为中心理解,注意把握文段的核心话题;词语理解题则要注意定位原文,根据其不同位置结合文段作答。
(三)语句表达
在联考C类的考试当中,语句表达题量一般在4道左右,在三种题型当中语句排序题每年基本都会考查,题量在1-4题,而接语选择题考查最少,有些年份不会考查。建议大家能掌握各种题型的基本解题方法,做好充足准备。
语句排序
语句排序题对于首句特征、确定捆绑、确定顺序、确定尾句等知识点均有考查。该题型各个考点均有很强的逻辑性、技巧性,故大家在复习中,要将各部分理论知识充分掌握并理解透彻,解题时,要善于借助选项给出的可能性,结合各知识点进行判定。在保证正确率的情况下,需要注意提高解题速度。对于不太确定的答案、一步锁定的答案,要验证前后语义是否符合逻辑。
语句填空题
语句填空题题量在1-3道不等,对于这类题型,要结合横线所处的不同位置进行解题::横线在尾句,有总结或提对策的作用;横线在文段中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横线出现在句首,起到概括全文或提出话题的作用。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无论横线出现在什么位置,都需要与文段话题保持一致。
接语选择
判断篇
一、判断基本考情分析
事业单位联考C类判断推理部分的考查会涉及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和逻辑判断这四个模块,2019上半年及以前总题量为35道题,2019下半年及以后的考试总题量为30道题。相比其他模块,题量较大、解题思维灵活是判断推理模块的主要特点,但是因其逻辑性强,容易保持较高的正确率,所以需要引起考生的重视。
(一)图形推理
事业单位联考C类每年在图形推理模块考查的题量由10题减为5题。相较于其它几类考试,C类考试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在图推部分偏重于空间立体类的题目。2019上半年及以前每次考试至少考5道空间类的题目,尽管2019下半年只考了1道空间类的题目,但从2020-2022上半年,图形推理部分考查的5道题目全都为空间类,空间类的题目一直是图形推理的重难点,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必考知识点:空间类
在事业单位联考C类考试中,空间类的题目主要会涉及到空间重构、立体拼合、截面图和三视图这四类题型。对于空间重构的题目,空间感好的同学可以直接通过想象来做题。当然,空间感不好的同学也是可以通过平面思维来解决立体图形,关键掌握好相对面排除法、公共边/点法以及画边法即可。就立体拼合而言,通常考查的都是小方块型的立体拼合,做题时可以先确定题干大立方体中小方块的数量,根据数量进行排除,再从特殊处或选取较大的部分进行拼合。就截面图而言,一般题干给出的是基础图形或者基础图形的组合,需要大家掌握常见基础图形的截面图,灵活运用。另外,记住一些常见的错误截面图往往也能帮助我们快速秒杀,比如:当六面体切出了直角三角形、切到挖空面却有封口线等等,这样的选项是一定切不出来的,选非题中就可以直接进行选择。而三视图的题目相对来说都比较简单,我们可以先从外部轮廓定视图方向,再去比较内部线条差异。注意解题过程中有一个小技巧——先从长得像的图形入手找不同,往往正确答案会在二者之中。在日常的备考中,很多同学觉得空间类的题目较难,其实主要就在于掌握不熟练,因此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多多刷题达到熟能生巧。
高频知识点:数量规律、位置规律
(二)定义判断
事业单位联考C类的定义判断题目每次会出5道题,就考查形式来看,侧重单定义的考查,多定义偶尔出现。但不管多定义还是单定义,做题方式都是相同的,故考生应重点把握提取关键信息的方法,并且掌握定义题的解题思路。(1)看清提问——别做马大哈:看清提问是“属于”还是“不属于”;题干出现多个定义,看清问的是哪个定义,优先阅读。
(2)抓准信息——少当回头族:抓住定义中的有效信息,重点信息做圈画,避免定义从头读到尾,来回重复读。常考的关键信息包括:主客体(常见:个人、企业、行政主体、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注意主客体不符的选项一定不符合定义。方式目的(常见关键词:根据、通过、方式、手段、达到、实现等)。原因结果(常见关键词:由于、因为、导致、致使、造成等)。快速锁定关键词能让我们在分析选项的时候更快,更有针对性。(3)选项比较——别做死心眼:题干较难读懂或者选择纠结的时候,不要死磕一个选项,要运用比较思维,择优选择。此外,事业单位联考C类的定义虽然大部分的定义文段较短,容易找准关键词,但是有些个别的题目题干较长,如果遇到题干较长的题目,可以先看到第一个句号出现的地方,若可以读懂定义,则无需继续往下看,直接对比选项。若无法读懂定义,可以继续看下文解释说明的部分。这是一个快速做题的应试小技巧,希望大家可以灵活掌握。
(三)类比推理
事业单位联考C类的类比推理每次会出10道题左右,类比推理是用时较少的模块,但是要保证较高的正确率并非易事,既要求考生掌握常考的逻辑关系,又需要考生具备对比择优的思维,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事业单位联考C类的类比推理一大特征是以考逻辑关系和语义关系为主,仅在2020上半年涉及一道语法关系。语义关系有三种,近义关系、反义关系和比喻象征义;逻辑关系是最常考并且关系最多的,包括全同关系、包容关系、并列关系、交叉关系、对应关系等。
必考知识点:对应关系
高频知识点:包容关系、并列关系、交叉关系、语义关系
(四)逻辑判断
事业单位联考C类的逻辑判断每次会出10道题左右,逻辑判断是判断推理四个模块中知识点最多、最杂、也是最难的题型。保证较高的正确率并非易事,考生需要准确识别题型,找到解题方法,快速锁定选项。
事业单位联考C类考试中每年必考论证类题目,并且至少考7道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论证类具体包括加强题型和削弱题型,偶尔会出现论证评价题型,各位考生需要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1)看清提问:看清加强还是削弱;看清选能加强/削弱还是不能加强/削弱;看清削弱或者加强谁的观点。(2)找准“靶子”:找出论点和论据。根据提问方式和题干特征,找准加强和削弱的关键信息。(3)预想方式:找到“靶子”之后,不要急于看选项,而是应该根据“靶子”内容,预设出可能呈现的答案形式,再与选项进行对比,可以更有效的避开命题人精心设置的陷阱。(4)对比选项:识别常见错误类型,比较选项强弱力度,择优选择正确答案。跑题无关、不直接明确是最为常见的错误选项。注意:其中,论证评价类的题目是近几年来联考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它在问法上与常规论证题有区别,它的典型问法为“回答下列哪个问题,对上述论证最重要”,“对于上述言论,评价正确的是”,这类题的解题思路仍脱胎于削弱或加强题,但更加侧重考查大家分析理解文字的能力,因此,大家后续需要在学好基础题型的前提下,通过刷题或经常性地阅读文字类刊物来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高频知识点:组合排列、翻译推理
组合排列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根据各种信息进行推理的能力,确实可能存在部分题目难度大一些,大家在考场上要学会区别对待。如果是太难的题,可以战略性地先选择放弃,而对于简单题或中等难度的题目,需要理清做题思路。如果发现题干信息确定,选项信息充分,可以优先考虑排除法;如果题干信息不确定或者出现可能性问法,可以优先考虑代入法。当然,如果不能排除或代入也别着急,我们还可以借助最大信息、符号、列表格等进行推理。
总之,掌握好这些方法,对于部分“性价比”较高的组合排列我们完全可以拿分。翻译推理在之前考的虽然不算特别多,但也不能忽视,因为它其实是做一部分论证或组合排列题的基础,只有先把题干中的条件翻译正确了,才能做对题。翻译推理本身的做题方法主要靠背,关键词要背,推理规则要背,如果都背下来的话这部分题目应该就是送分的,如常见的“如果……那么……”“只要……就……”“所有……都”等翻译形式为“前推后”,“只有……才……”“不……不……”“除非……否则不……”等翻译形式为“后推前”,另外,要熟记“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不确定”等推理规则,以及“且”“或”关系及其推理规则等,才能够在考试时以不变应万变。
数资篇
一、数资基本考情分析
二、数量关系重点题型分析及备考建议
三、资料分析重点题型分析及备考建议
(一)材料类型及备考建议2018年-2022年事业单位联考C类资料分析材料类型分布
(二)重点题型分析及备考建议2018-2022年事业单位联考C类资料分析考点总计2018-2022年事业单位联考C类资料分析题型及题量考情分析
四、策略制定重点题型分析及备考建议
根据策略制定考查的重点,通过对近几年真题分析、归类后,发现最常见的考查方式有两种:运算类、推理类,其中运算类偏向于计算,即偏向于职测中数学运算题型;推理类更偏向于判断,即偏向于职测中的判断推理题型。
1.运算类
2.推理类
五、实验设计重点题型分析及备考建议
首先要注意,实验设计题目并不是主要考察对于知识的掌握熟练度或者记忆准确性,而是主要是考察考生对于实验过程能否看懂,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主要考察物理实验、生物实验、化学实验、地理实验、心理学实验。每年考察在5题左右,尤其是物理实验和生物实验考察概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