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20日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法律标准,统一执法尺度。意见提出,电信网络诈骗数额达到相应标准之后,具有诈骗救灾款物等10项情形之一的,即可酌情从重处罚。在确定量刑起点、基准刑时,一般应就高选择。对电信诈骗犯罪予以全链条打击。在此小编为您梳理其中的关键词,带您读懂此份文件,看看对我们有哪些保障?
★政策解读
▲【关键词】三千、三万、五十万
●解读:诈骗金额3000元以上可判刑
意见规定,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实施诈骗,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二年内多次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未经处理,诈骗数额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副庭长李睿懿解释称:“这一方面是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体现从严惩处的精神,另一方面也考虑到,电信网络诈骗突破了传统犯罪空间范畴,基本属于跨区域犯罪,地域化色彩相对淡化,不宜再由各地自行确定具体数额标准。”
“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犯罪分子故意规避法律,每次诈骗的数额就三五百块钱,但是骗的人特别多。”公安部刑侦局副巡视员陈士渠说,“按照以前的规定,三五百块钱立不了刑事案件,这次意见就明确,小额骗了多次的也要打击处理。”
▲【关键词】从重处罚
●解读:诈骗老人儿童从重处罚
意见中规定了10项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应酌情从重处罚的情节,包括造成被害人或其近亲属自杀、死亡或者精神失常,冒充司法机关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组织、指挥团伙,在境外实施诈骗,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在校学生、丧失劳动能力人、重病患者及其亲属,诈骗救灾款物,以公益、慈善名义诈骗,用“钓鱼网站”“木马”程序诈骗等。
●十项情形将从重处罚
▲【关键词】五千条/次、五百人次
●解读:发送诈骗信息5000条以上等被认定为“其他严重情节”,可判3-10年。
意见规定,对于诈骗数额难以查证,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以诈骗罪(未遂)定罪处罚:
——在互联网上发布诈骗信息,页面浏览量累计五千次以上的。
根据意见,上述情形中数量达到相应标准十倍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关键词】就高量刑
●解读:数罪并犯时,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意见规定,电信网络诈骗既有既遂,又有未遂,分别达到不同量刑幅度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处罚;达到同一量刑幅度的,以诈骗罪既遂处罚。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同时构成诈骗罪和招摇撞骗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一些犯罪分子肆无忌惮,冒充司法机关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诈骗,不仅容易使人上当进而骗得巨额钱财,而且严重损害国家机关的形象和权威,必须严厉惩处。”李睿懿强调。
“有的犯罪分子长期从事这类活动,有的在受过打击处理后仍不收手,继续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而且手法更隐蔽,反侦查能力更强,传染面更大。”李睿懿说,为严厉打击此类犯罪分子,意见专门规定严格控制适用缓刑的范围,严格掌握适用缓刑的条件。
意见规定,对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被告人裁量刑罚,在确定量刑起点、基准刑时,一般应就高选择。严格控制适用缓刑的范围,严格掌握适用缓刑的条件。注重依法适用财产刑,加大经济上的惩罚力度,最大限度剥夺被告人再犯的能力。
▲【关键词】共同犯罪
●解读:共同犯罪有了准确认定
明知他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共同犯罪论处,但法律和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
●明知是诈骗财物还收取、无偿取得诈骗财物等情形,诈骗财物将依法追缴
被告人已将诈骗财物用于清偿债务或者转让给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缴。
★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我区在行动!
▲内蒙古成立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近期,电信网络诈骗新型犯罪高发、多发,严重侵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为了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9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正式挂牌运行。
据悉,自治区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将充分发挥综合指挥、协调部署的作用,以信息化平台为基础,全面加强与银行、通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有效提升被骗资金的冻结止付率和合成作战打击能力,最大限度避免和挽回受害群众的财产损失,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全区各级公安机关要不断提高办案效率和破案打击水平,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高发势头,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
▲内蒙古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1年破案3359起
12月21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获悉,全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自治区公安机关成功破获一批案件,抓获一批犯罪嫌疑人:2015年11月1日至2016年11月30日,全区公安机关共立案电信网络诈骗案件9476起,涉案金额达25328万元,其中已破获案件3359起;打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窝点16个,打掉犯罪团伙27个,查处违法犯罪人员513人。
另外,据银行、电信部门统计,银行阻截电信诈骗案件934起,涉案金额830万元。[详细]
首府重拳打击伪基站:电信网络诈骗案降三成
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反电信网络信息诈骗中心自今年3月成立以来,通过开展打击伪基站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已打掉犯罪团伙37个,抓获犯罪嫌疑人58名,缴获伪基站设备40套、作案汽车29辆。[详细]
▲呼伦贝尔市公安局免费向社会发放《防电信网络诈骗知识100问》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来势凶猛,严重损害了公民利益。为有效打击和治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犯罪活动,教育和引导社会各界群众提高防范意识,市公安局编印了10万册《防电信网络诈骗知识100问》,并开展系列活动,免费向社会发放。[详细]
▲乌兰察布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同比下降4成
据统计,乌兰察布市成立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后,形成“一报案就止付”机制,使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较去年同期下降40%。
▲兴安盟反诈骗中心快速联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
近日,由公安机关牵头、各大商业银行、电信运营商派员进驻合成办公的兴安盟反诈骗中心正式成立,为该盟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搭建起信息共享、合成作战、快速反应、整体联动的架构。
▲阿拉善右旗18部门携手打击电信网络诈骗
4月7日,阿拉善右旗公安局牵头召开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部门联席会,检察院、网信、电信等17个职能部门参加了会议,并建立了打击防范电信诈骗犯罪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联席会议通过部门负责人会议和联络员会议开展各项工作,定期研究、及时分析总结辖区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各项工作,商讨、协调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市民发布预警信息,防患未然。
★电信网络诈骗的“七种手段”,如何预防诈骗?
1.伪基站诈骗
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发布的《2016伪基站短信研究报告》显示,河南、四川、北京三省市的伪基站短信数量巨大,占全国总量的1/3以上。
收到此类短信最多的是移动用户,比例高达89.4%,其次为联通9.5%与电信1.1%。因为伪基站短信的是GSM(2G)系统,目前主要是中国移动仍在使用。
如何防范:
1、不要轻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
2、更不要随意点击陌生链接;
4、手机信号突然消失,有可能是伪基站诈骗的前兆。
5、安装拦截软件。
6、改用安全性更强的手机
2.“猫池”类诈骗
不要相信那些有便宜可沾的信息,天下没有白占得便宜。不要轻易点击任何陌生的链接;如果必要安装软件,一定要到可以信赖的网站或者官网下载安装。
3.利用改号软件进行诈骗
防范措施:
4.银行卡盗刷器类诈骗
银行卡盗刷器就是伪造的银行卡POS机,只要消费者持银行卡在机器上操作,后台就会记录下卡的信息,截取卡的密码,这样就能复制一张可以正常使用的银行卡,然后到异地进行盗刷。现在市面上的pos机收款的人员或单位,可能与银行流水最后登记的金钱流向公司没有任何联系。这就意味着,银行卡一旦被盗刷,金额可以追回的可能性很小。
1、注意在小店铺购物时,尽量不要用卡消费。刷卡时要注意卡口、键盘是否有异样,刷卡的时候要注意遮挡,防止泄露密码信息。
2、磁条卡最容易仿制,最好换成芯片卡。
3、开启银行短信提醒功能。公共场合避免使用wifi。
4、如果被盗刷,发现后立刻冻结银行账号,还要迅速报案,证明人、卡都不在刷卡地,这样做可以让银行担负主要责任,可以挽回个人损失。
5.使用木马病毒进行诈骗
2、将病毒藏在二维码里,如果用手机扫描,就可以瞬间窃取手机主人的手机信息。
3、假扮某电信运营商官服号码群发积分兑换现金的诈骗短信,短信中内置一个钓鱼网址,一旦购物,信用卡信息就被盗取。
4、红包暗藏木马,轻信点击,木马就会进入手机。
1、对不明链接或下载网址、红包等不要点击,对可疑软件以及未经确认的链接不点击、不下载;
2、手机定期杀毒。
6.网络钓鱼最常用的网络诈骗手段
冒充各类机构,包括金融、银行、大型网购等,发送各类诱惑信息,引诱收信人给出各类私密信息,包括银行账号、手机号码、密码等等。此类信息隐蔽性强,收信人往往不易警觉。
防范措施
1、对任何链接不要轻易点击。
2、对需要提供私密信息的要求保持高度警惕,一定要通过官方的确认后,方可提供。
3、下载防毒软件,打开防火墙。
4、不要在网站留下任何个人私密信息。不要相信网络上任何社区、论坛类的促销、中奖信息。
5、如果发现如果发现网页地址不能修改,最小化IE窗口后仍可看到浮在桌面上的网页地址等现象,请立即关闭IE窗口,以免账号密码被盗。
7.WIFI诈骗
通常用免费WiFi吸引他人搜索,一旦有蹭网者通过WiFi信号上网,骗子便可通过替换非法网站,轻松截获网络数据并破解密码,盗取转移受害人的钱财。
如何防范
1、不随便蹭网,不要使用公共WiFi,关闭自动连接。
3、保管好手机并安装手机安全软件。
4、设置支付金额数量,可以减少损失。
★★★预警:春节将至四类电信诈骗有高发趋势须警惕
趋势一:假冒熟人诈骗高发。通过诱惑短信加恶意链接的方式,不法分子以“聚会照片”“春节红包”等内容诱骗手机用户点击短信链接,填写银行支付信息或要求转账汇款发红包。
趋势二:网购骗局频发。年底将至,一些不良商家开始打着拼团、帮砍价等名义进行欺诈。
趋势三:积分兑换伪基站短信再来袭。临近年底,各种消费积分兑换进入高峰期,在商家给顾客发送兑换提醒短信时,一些不法分子也趁机进行诈骗。
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公安机关要时刻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不给不法分子喘息、作案的机会;电信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不给不法分子提供平台和生存空间;尤其是广大市民要提高警惕,熟识电信诈骗套路,不要轻信陌生人。只有让电信网络诈骗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不法分子才不敢、不想、不能胡作非为。
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