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0,对于国内新媒体运营人员、设计工作者来说,或许是个即熟悉又陌生的词。
CC0图标
图标
许可协议
简称
署名
CCBY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CCBY-SA
署名-禁止演绎
CCBY-ND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CCBY-NC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CCBY-NC-SA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CCBY-NC-ND
注:上面6种许可协议由4个选项组合而来,其含义如下:
署名(BY):您允许他人对自己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及演绎作品进行复制、发行、展览、表演、放映、广播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但在这些过程中对方必须保留您对原作品的署名。
非商业性使用(NC):您允许他人对您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及演绎作品进行复制、发行、展览、表演、放映、广播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但仅限于非商业性目的。
禁止演绎(ND):您允许他人对您的作品原封不动地进行复制、发行、展览、表演、放映、广播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但不得进行演绎创作。
相同方式共享(SA):只有在他人对演绎作品使用与您的原作品相同的许可协议的情况下,您才允许他人发行其演绎作品。
拓展卡片:共享经济组织
理论上CC0可以应用于包括文字作品、音乐作品、摄影作品、美术作品甚至计算机软件在内的一切受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之上。
第一种是“法律文本”,该版本以法律语言表述,是CC0的正式法律文本;第二种为“普通文本”,该版本旨在以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帮助非法律人士了解CC0的内容;第三种是以软件系统、搜索引擎和其他类别的技术可以识别的HTML代码形式提供。以上三种不同的形式,知识共享组织将其解释为“律师可读的法律代码,人类可读的契约和机器可读的元数据”。
除了CC0之外,知识共享组织还在2010年发布了PublicDomainMark(简称PDM),一个给公有领域作品打上标签的工具。同样是公共领域工具,CC0与PDM有怎样的区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