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款比亚迪汉于9月9日正式上市,2025款汉DM-i售价区间16.58-22.58万元;2025款汉EV售价区间17.98-23.58万元。新车最大的亮点是采用了第五代DM技术,并在车漆上新增了“未央灰”配色。
外观方面,新车前脸采用了“DragonFace”设计理念,造型时尚而富有运动感。同时,新车升级了前包围进气口格栅,格栅密度与现款车型不同,看起来更加精致。此外,新车车顶配备有激光雷达,前风挡内配有双目摄像头,搭载DiPilot300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
车身侧面来看,汉的线条更具动感,类似轿跑车型的设计风格。细节来看,新车依旧配备了隐藏式车门把手,预计可以带来不错的风阻系数。此外,新车在车窗饰条等处采用了黑色元素,凸显出不错的运动效果。
来到车尾,新车依旧采用贯穿式尾灯设计,内部轮廓灵感来自中国结,点亮后有着很高的辨识度。另外,2025款汉还会提供黑化套件选装,并新增“未央灰”车身颜色。
内饰方面,新车沿用了现款的设计风格,车内配备15.6英寸的LCD中控+12.3英寸的液晶仪表,带来不错的科技感。此外,新车依旧配备双辐多功能方向盘,以及车内多处的钢琴烤漆材质饰板,营造出不错的氛围感。
动力方面,新车采用了第五代DM技术,搭载插混专用1.5Ti高效发动机+EHS200,单次启停油耗降低15%,亏电油耗仅3.8L/100km,中大型轿车油耗进入“3字头”时代。2025款汉EV中高配车型搭载全域800V高压平台,全系更是坐拥超安全刀片电池,兼具强劲性能、扎实续航、超高安全,给用户带来高品质纯电用车体验。新车CLTC综合工况下最长续航可达701km。
电动大咖ev
如果要搞纯电路线,只能选择锂离子电池,因为它能量密度更高,续航更长。但如果和燃油车比较,锂电池的优势就不明显了,普通燃油车加一次油能跑400到500公里,但如果要让锂离子电池的纯电车跑400到500公里,由于物理定律的刚性制约,这台纯电车就必须堆大电池,但安装了大电池又会因为重量过大拖累续航,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两难问题。
换句话说,从技术角度出发,锂电池即便再成熟,也无法从根本上缓解续航焦虑,里程焦虑,所以插混路线是正确的。
在王传福2003年的技术规划中,一台插混车,在100到200公里的活动半径中,可以以电为动力,出远门的时候就用油,可油可电,既能缓解里程焦虑,又能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时候,让消费者接受。
所以,王传福亲自拍板,AllIN插混路线。剩下的事情,就是我们熟知的动员广大工程师在工程上进行夜以继日的攻关了。
今天,事实已经证明了王传福判断是绝对正确的,2023年国庆节,根据交通部的权威统计数据,公路高速出行半径主要集中在500km到800km。
如今,大部分品牌纯电的官方续航基本都在500km到700km左右,如果考虑到电池年限、行使路况、温度等情况,续航的达成率大约在70%左右——实际续航在350km到490km左右,作为普通车主,你还要保留50KM左右的电量,所以一台纯电车的实际有效续航为300KM到440KM。相比之下,比亚迪第五代插混技术,满油满电能跑2100KM,根本不存在续航焦虑。
可见,王传福对插混的坚定,绝不是外界说的什么独对了,而是基于坚实技术逻辑的笃定。
为什么要坚持做磷酸铁锂电池?
如今,我们都知道,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零部件——电池,有两个技术方向,一个是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另一个就是比亚迪的磷酸铁锂电池。
当时大部分人认为,相比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的续航更高,而且国家补贴更多。
当时比亚迪纯电车型的续航普遍低于500km,而当时采用三元锂电池的特斯拉Model3的续航为600km。2017年,宁德时代超越比亚迪,坐上了中国动力电池行业的头把交椅,而比亚迪押注的磷酸铁锂电池的市场占有率在1年内从73%暴跌至29%。
当时所有人都在惊呼:比亚迪要完了。
但王传福却仍然坚定地选择磷酸铁锂电池,为什么?难道是投入过多,难以回头吗?按照本文的思路,王传福下判断的基础,还是坚实的技术逻辑。
首先,当时动力电池的封装方式非常“笨重”,就是用砖头大小的方形铝壳电池组成电池包。
其次,第一部分讲到了电池续航问题,由于物理定律的限制,要增加续航就必须不断堆电池包,而和磷酸铁锂相比,三元锂结构更复杂,化学性质不稳定,一旦堆得多了,电池活性就难以控制,三元锂电池的安全问题就会爆发。
但是,随着插混和增程的增长率和市场份额屡创新高,还在坚持这一观点的人已经不多了。但在2022年左右,这是汽车行业的主流观点,所以,大部分造车新势力都以纯电产品开始了自己的创业。
如果我们把视角拉到2003年,当时比亚迪正在着手收购秦川汽车,正式进军新能源汽车产业,当时摆在王传福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到底该选择哪种动力形式?
纯燃油车肯定是没机会了,剩下的选项只剩纯电和插混(当时称之为双模混动)。
如果是一个技术外行,站在行业的角度,你会发现二者各有利弊,选哪个完全就是掷骰子,说白了就是豪赌。
如果你选择纯电路线,好处是这是必然是新能源发展的未来,一旦成功,能吃到巨大的先发者红利,就像后来的特斯拉一样;但坏处是除了要解决三电系统之外,还要解决补能问题(也就是现在常说的补能焦虑),而后者是一个巨大的无底洞。
如果你选择插混路线,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补能焦虑,但比亚迪当时作为“造车新势力”,在发动机、变速箱上毫无技术积累,这意味着你还要在燃油赛道上大规模投入,此外,选择这条路线还有一个巨大的隐忧:如果纯电抢先成熟,那么插混路线还有多少生存空间?
但王传福却认为,插混路线不是过渡路线,它有长期、独立的存在价值,这不是拍脑袋,而是基于纯粹的技术硬道理。
从纯技术角度讲,虽然磷酸铁锂的单位能量上限低于三元锂,但由于结构简单,更稳定,让它在于经济性和安全性强于三元锂。换句话说,它的成本更低,寿命和安全性也更好。
于是,这个第一性原理出发,王传福在2018年开始研发基于磷酸铁锂材料的无模组电池——把电池外壳本身作为电池包的钢梁,拿掉电池包里多余的结构件。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扭转比亚迪命运的“刀片电池”。
在刀片电池的发布会上,比亚迪还播放了一段,刀片电池(磷酸铁锂)与三元锂电池的针刺实验对比——三元锂电池被针刺后爆炸起火,而刀片电池安然无恙。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首次搭载刀片电池的比亚迪汉,上市即爆款,它不仅仅是比亚迪最重要的一款车,也是中国自主品牌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款车。2021年,按照工信部的上牌数据,比亚迪汉以10.87万台的上牌量,冲进了中国B级轿车销量排名榜的前十,
如今,很多人把刀片电池的成功归咎于营销,但你如果理解了王传福的技术逻辑,就会发现,这种“营销归因论”是非常肤浅的。
尾声
在《工程师之魂》一书中,比亚迪首次披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那就是比亚迪差点成为第二个中芯国际。
2001年,王传福有意收购一家6英寸芯片厂,但由于一些敏感原因,收购行程被迫中断。
次年,一家位于硅谷的半导体晶圆厂再次有望被比亚迪收购,据说当时进展很顺利,房子租好了,炒菜的锅碗瓢盆也买好了,准备扎营大干一场。然而,当时美国出台了一项新的行业政策,收购再次未果。
尽管王传福两次欲进军芯片制造行业未成,但我们仍然可以畅想,如果当年比亚迪收购成功,正式进军芯片产业,以王传福的技术思维,今天中国的芯片产业又会是一副怎样的光景?
历史无法假设,但与芯片产业失之交臂的比亚迪,却在中国汽车产业开花结果,成为中国自主品牌毋庸置疑的龙头。
比亚迪为什么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王传福认为,最关键的因素是比亚迪的工程师文化,他表示:“工程师之魂就是比亚迪之魂。即便我们所有财产,包括厂房、专利、股票全部消失,只要工程师还在,就随时可以东山再起。”
如果我们更深一步地讲,正是王传福对技术的深入理解,让他一次又一次地做出正确的决策,并坚定地执行下去,而王传福给比亚迪注入的工程师之魂,让比亚迪在技术突破和规模效应的道路上,一路狂飙。
2021年,比亚迪员工总数超过28万。
2022年,比亚迪员工总数达到57万人。
2024年,比亚迪的员工人数将近100万人。
庞大数量的生产和研发人员,让比亚迪拥有无与伦比的制造能力,堪称这个时代的工业巨无霸。
比亚迪的生产和研发团队,可以造车,造电池,造产线,造一切你想造的东西。疫情期间,比亚迪仅用了24天,就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口罩生产商。
车市速递
解读与分析系列第255期,本期话题就来聊聊比亚迪11月份的市场表现。
销量方面大幅度领先南北大众等合资品牌的比亚迪,已经连续两个月实现单月销量超50万台,说句毫不夸张的话,比亚迪两个月收获100多万台销量,可以说是不少车企的全年总销量都难以媲美,甚至是做不到的事情,这是比亚迪的骄傲也是国产品牌的骄傲。
根据公开的销量显示,比亚迪11月销量506804台,再创单月销量新纪录,其中,乘用车销量为504003台,同比增长67.2%,今年1-11月比亚迪累计销量达到了3740930台。按照目前的势头发展下去,比亚迪2024年实现全年总销量超过420万台,基本上没有什么难度吧。
具体到单品牌11月销量,比亚迪旗下的王朝网/海洋网累计销量485178台,同比增长68.2%;方程豹汽车月销8521台,又创下单月销量新高度;腾势汽车月销10002台;仰望汽车销售302台。另外,比亚迪11月份海外出口为30977台。
作为腾势汽车的销量主力,已经在中高端MPV市场中站稳脚跟的腾势D9,虽然说受到了丰田赛那、格瑞维亚等竞品的冲击,但其市场热度基本上不减,今年1-11月累计销量为92945台,蝉联中高端MPV年度销冠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事情。
个性化品牌方程豹汽车,产品阵容并不丰富,首款车型方程豹豹5官降后,单月销量也是连创新高,11月销量达到了8521台,已成为“方盒子”车型阵营中的搅局者。
当年的小白杨已经成为了参天大树,三十而立的比亚迪,站在1000万台的起跑线上开始了新的征程,伴随着技术、产品等迭代升级,比亚迪将会迎来新的销量高峰,但是,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比亚迪销量越高其压力也会越大,毕竟,竞争对手都开始在新能源赛道上发力了。
速递哥点评: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比亚迪,已经连续两个月实现单月销量超过50万台,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比亚迪12月份也会带给我们惊喜。从比亚迪今年的累计销量来看,2024年全年总销量超过420万台应该没有难度,你说呢?
中国汽车消费网
在目前的新能源市场,相比于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的纯电和增程,“混动专用发动机+前桥双电机”技术路线的插混车,绝对是一线大厂相互角逐的主流赛道。继年初比亚迪汽车推出DM5.0版本后,吉利、奇瑞、长城三家车企也相应推出最新插混方案,目前正在各自品牌不同车型上应用。
●比亚迪第五代DM插混动力
▲代表车型:2025款汉DM-i、海豹07DM-i、比亚迪夏
相比于同行,比亚迪的插混车一直坚持单挡DHT的技术路线,这种方案更强调电驱的作用,而到了搭载DM5.0,比亚迪汽车进一步强化了电驱的平顺性、经济性优势,依旧代表着插混车的重要发展方向。
除此之外,比亚迪DM5.0还进一步强化了单挡DHT的经济性优势,该系列将使用更高效的混动专用1.5L/1.5T发动机,最高热效率达到了46.05%、45.3%,外加电控逻辑的优化设计,让2025款汉DM-i的亏电油耗降低至3.8L/100km(NEDC循环),同样低于之前搭载DM4.0的荣耀版。
●吉利EM-i雷神超级电混技术
▲代表车型:银河星舰7、新款银河L6/L7
不同于比亚迪,吉利汽车甭管是银河系列使用的雷神Hi·X(P1+P2),还是领克系列使用的E-Motive(P1+P3),都采用的三挡DHT混动方案。相比于单挡DHT,特别是以1.5L自吸发动机为基础的单挡DHT,其核心优势是发动机可以更早介入直驱(动力更强),同时高速扭矩容量也更大(极速更高)。
然而,当眼见在经济性层面玩不过比亚迪后,吉利汽车也开始“入坑”单挡DHT插混系统,同时为其配备更高效的混动专用1.5L自吸发动机,也就是即将在银河星舰7上使用的EM-i雷神超级电混技术。
不同于在售的银河L6/L7上的雷神HiX,这套EM-i插混系统采用单挡P1+P3双电机布局,电机最大功率提高到了160kW,效率最高达到98.02%,电驱综合效率高达92.5%。并且,该车还使用最新开发的混动专用1.5L自吸发动机,最高热效率提高到了46.5%,比比亚迪DM5.0使用的1.5L发动机(46.06%)还高一些。
针对用户最关心的油耗和续航指标,搭载EM-i雷神超级电混技术的星舰7能做到3.75L/100km的亏电油耗(CLTC测试循环),外加容量19.09kWh的锂电池和容量51L的油箱,最远续航里程可以超过2000km。
●奇瑞C-DM超能混动系统
▲代表车型:风云A9、星途揽月C-DM
奇瑞汽车在插混领域一直坚持多条腿走路,目前在瑞虎、风云、捷途、星途系列多款车型上应用了单挡DHT、两挡DHT、三挡DHT插混方案。即将上市的风云A9、星途揽月C-DM作为旗舰产品,其在插混技术领域也将为用户带来不少新惊喜。
首先是风云系列的C级豪华轿车,风云A9将搭载混动专用1.5T发动机和单挡P1+P3双电机单元,高配还额外在后桥配备P4电机,外加大容量锂电池组,CLTC纯电续航为200km+,综合续航为1500km+。
相比于同行竞品,这台风云A9在车身底盘方面也更舍得下本钱,白车身高强度钢比例达到88%,20000Mpa热成型钢比例达到23%,用料非常扎实。底盘架构则采用双叉臂前悬+五连杆后悬设计,并标配CDC自适应阻尼减震,这也是同级稍有的待遇。
除此之外,星途揽月也计划在2025年推出C-DM插混版,目前该车已经完成工信部新车目录申报。作为旗舰车,该车大概率会继续使用瑶光C-DM同款的三挡DHT插混系统(P2+P2.5),高配额外配备P4电机,其综合功率可以达到455kW,最大扭矩920Nm,即便是这样一台旗舰SUV,预计也只需要5s内即可“破百”。
●长城Hi42.0插混四驱系统
▲代表车型:新款摩卡Hi4、蓝山智驾版、新款哈弗猛龙
在柠檬DHT之后,长城汽车开始专注于通过P2+P4前后双电机实现插混电四驱功能,相比于P1+P2(P3)+P4的三电机插混电四驱方案,这套名为Hi4的混动系统能够更有效压低成本,目前最便宜的哈弗枭龙MAX只需要15.98万元起,远比同行竞品有吸引力(插混电四驱车基本在20万以上)。
当然,长城Hi4毕竟少了一个可以全场景发电的P1电机,在城市堵车、激烈驾驶、盘山公路等用车场景,如果对四轮驱动要求频繁,P2电机的发电效率会相对较低,油电平衡会非常难做。在早期的枭龙MAX上就出现过因为过分强调四轮驱动,导致P2电机发电不够用,导致电池亏电,进而引发动力受限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