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学法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

未成年人依法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1)生存权:包括生命安全权和生活保障权。大多数父母都很关心孩子的生存状态,但也有个别父母严重侵犯儿童的生存权。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凡侵犯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构成犯罪的、负有抚养义务而拒绝抚养的、溺婴及弃婴的行为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2)发展权:指儿童拥有充分发展其全部体能和智能的权利。发展权利主要指信息权、受教育权、娱乐权、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参与权、思想和宗教自由、个性发展权等。其主旨是要保证儿童在身体、智力、精神、道德、个性和社会性等诸方面均得到充分的发展。

(3)受保护权:反对一切形式的儿童歧视;每一个儿童将得到平等对待;保护儿童一切人身权利及关于处于危机、紧急情况下的儿童保护;脱离家庭的儿童保护。对怎样保护儿童,我们还缺少明确的认识,常常无意识地造成对儿童权利的忽略和侵犯。如对儿童照料不周,对儿童进行有辱人格的惩罚,让孩子承担过重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利用、剥削儿童这些都是没有尊重儿童的权利。

家庭篇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而父母作为未成年人的第一监护人,也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应当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成长环境。但让很多父母始料不及的是,自己的一些行为不经意间也可能带给孩子伤害。下面,我们就通过场景一起来学习一下:

禁止放任、唆使未成年人饮酒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放任、唆使未成年人吸烟(含电子烟,下同)、饮酒、赌博、流浪乞讨或者欺凌他人。

未满8岁小孩不能独自在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使未满八周岁或者由于身体、心理原因需要特别照顾的未成年人处于无人看护状态,或者将其交由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或者其他不适宜的人员临时照护。

儿童安全座椅首次入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七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放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接触危害或者可能影响其身心健康的图书、报刊、电影、广播电视节目、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等。

教育子女不得使用暴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七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虐待、遗弃、非法送养未成年人或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

学校保护篇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快乐成长的港湾。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看看学校有哪些保护职责吧!

普法小知识:

老师的做法是不对的哦!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第二十九条:学校应当关心、爱护未成年学生,不得因家庭、身体、心理、学习能力等情况歧视学生。对家庭困难、身心有障碍的学生,应当提供关爱;对行为异常、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帮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学校、幼儿园不得安排未成年人参加商业性活动,不得向未成年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推销或者要求其购买指定的商品和服务。学校、幼儿园不得与校外培训机构合作为未成年人提供有偿课程辅导。

老师这样试图隐瞒处理的做法是错误哦!

社会保护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社会保护篇开篇第一条就写明:“全社会应当树立关心、爱护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表明了未成年人的保护依靠的不仅仅是家庭、学校,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未成年人不得设置烟、酒、彩票销售网点。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彩票或者兑付彩票奖金。烟、酒和彩票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或者彩票的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是未成年人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任何人不得在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公共场所吸烟、饮酒。

原标题:《一起来学法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THE END
1.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多少周岁的公民律师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所指的未成年人是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https://www.110ask.com/tuwen/11087248441725796800.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多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法律依据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https://m.64365.com/tuwen/aaannhu/
3.保护“少年的你”!读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相关制度措施 如明确国家监护制度 建立校园欺凌防控制度、用工查询和禁止制度等 让我们通过以下要点 一起来学习这部法律 更好地保护“少年的你” 01 哪些人是属于未成年人呢? 未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OTA3MjQ1Nw==&mid=2651811238&idx=1&sn=adfb9a449f85d1c1fca543b220be6872&chksm=8bdbbb80bcac329688f388af738e8bd3fd00ceed263cd80fdd72b599902011b602cff83e2254&scene=27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 ) 判断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 ) --- 查看答案https://m.gd.huatu.com/tiku/2208391.html
5.未成年人保护法笔记以及练习题第一条 【立法目的】为了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概念解释】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https://blog.csdn.net/qq_56949201/article/details/139807383
6.姚建龙:未成年人法的困境与出路犯罪学量刑法学网针对当前未成年人立法存在的问题,应着重解决保护未成年人责任稀释困境、涉法涉罪未成年人保护处分措施缺位、困境儿童国家监护制度不健全三大难题。《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宜适度“福利法化”,将修法的重心定位为保护困境儿童及未成年人的受保护权;同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宜进行“少年法化”,将其改造为司法性https://liangxing.swupl.edu.cn/xslt/fzx/2020-05-19/283630.htm
7.开学季教师应知安全法律我国的法定成年年龄为十八周岁,因此在我国,未成年人就是指十八周岁以下的公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1条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http://www.ycxbhgjzx.com/e/wap/show.php?classid=10&id=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