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有哪些

未成年在所有国家始终都是必须重点保护的群体,针对未成年的普遍特点而研究了法律法规进行保护,但是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未成年的权益遭到了侵害。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有哪些?请随找法网小编详细了解。

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有哪些

我国宪法、刑法、民则通法、婚姻法、义务教育法、等许多法律法规,都对保护未成年人作出了明确规定另外,我国还特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两部专门法律,从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个方面具体规定了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的法律责任。

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完善措施:

1.建立独立的未成年人刑法。我国目前没有设立独立的未成年人刑法,考虑到未成年人的特殊性,虽然法律中有关于未成年犯罪的条款,但以成年人犯罪为基础的法律终究不适用于未成年人,应制定专门的未成年法律。

法律中应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责任能力、处罚标准等作出明确规定;增加未成年犯罪独立的罪名,明确从宽处罚原则,适当降低处罚的力度,放宽减刑、假释的条件,借鉴外国以教育为主的理念,对未成年犯罪加以保护。

2.完善合适成年人在场制度。应当明确合适成年人在场制度的强制性与必要性,将“可以通知”改为“应当通知”,这样避免了未成人犯罪嫌疑人没有成年人在场的情况,如果未成人犯罪嫌疑人的法定监护人无法到场,应当通知其他合适的成年人到场。

转变办案人员的观念,让其意识到该制度的重要性,确保未成年人权利得到保障。规定到场成年人的条件。有些成年人虽按通知到场,但并不了解自己的责任与目的,缺乏法律知识,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起不到帮助作用。

首先,对专业术语进行解释。有些未成年人接受的文化教育程度较低,法律知识匮乏,不能正确理解法官的专业词汇,在这种情况下,可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对专业词语作出解释。不仅保障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权利,也有助于庭审顺利有序的进行,提高庭审效率;

其次,法庭庭审氛围不宜过于紧张、压抑,由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年龄较小,心理承受能力低,在法院这种严肃的氛围下,难免对其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很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都是初犯,在陌生、紧张的环境下,对自己的陈述不能做出完整真实的表达。

以上就是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有哪些的介绍。未成年在日常行为上容易被他人尤其是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所影响,在没有判别的能力之下就可能作出违法甚至是犯罪的行为,这就要求社会需要对未成年的教育中增加更多的法律常识以及规范条文。

THE END
1.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1992年1月1日起施行的我国建国以来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性法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制定的法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https://m.edu.iask.sina.com.cn/jy/jtZTWOIH1v.html
2.宪法宣传周来了!和孩子一起学习这些知识吧!为进一步做好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提升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和遵纪守法观念,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山东省教育厅制作了系列“以案普法”教育片,邀请法治课教师、法律专家结合真实案例根据政法机关处理结果剖析案件起因、反思案例教训,就未成年人如何做好自我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zODAwNzg0NA==&mid=2247571380&idx=1&sn=10dfd6f24aec5206979753ed18e0bf90&chksm=fb4e5e923e1710f8c1b0baed3b870c9c946b54e91ca183cda517749b1aab8ac06b226b2b4dca&scene=27
3.未成年犯罪的法律法规有哪些专家导读 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我国刑法理论中所说的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所实施的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并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我国对触犯《刑法》而犯罪的未成年人,在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同时,更重要地是采取各种正确原则和措施。 https://mip.64365.com/zs/976429.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