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条文摘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六条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以及其他成年人的共同责任。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第十一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发现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或者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情形,都有权劝阻、制止或者向公安、民政、教育等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控告。

国家机关、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受到侵害、疑似受到侵害或者面临其他危险情形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民政、教育等有关部门报告。

第一百一十七条违反本法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未履行报告义务造成严重后果的,由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所在单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十六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履行下列监护职责:

(一)为未成年人提供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的保障;

(三)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遵纪守法、勤俭节约,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四)对未成年人进行安全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五)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保障适龄未成年人依法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七)妥善管理和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

(八)依法代理未成年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九)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并进行合理管教;

(十)其他应当履行的监护职责。

第十七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虐待、遗弃、非法送养未成年人或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

(二)放任、教唆或者利用未成年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三)放任、唆使未成年人参与邪教、迷信活动或者接受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等侵害;

(四)放任、唆使未成年人吸烟(含电子烟,下同)、饮酒、赌博、流浪乞讨或者欺凌他人;

(五)放任或者迫使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失学、辍学;

(六)放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接触危害或者可能影响其身心健康的图书、报刊、电影、广播电视节目、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等;

(七)放任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娱乐场所、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

(八)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从事国家规定以外的劳动;

(九)允许、迫使未成年人结婚或者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

(十)违法处分、侵吞未成年人的财产或者利用未成年人牟取不正当利益;

(十一)其他侵犯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财产权益或者不依法履行未成年人保护义务的行为。

第一百一十八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由其居住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予以劝诫、制止;情节严重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公安机关接到报告或者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存在上述情形的,应当予以训诫,并可以责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

第五十四条禁止拐卖、绑架、虐待、非法收养未成年人,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性侵害、性骚扰。

禁止胁迫、引诱、教唆未成年人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或者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禁止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

第五十七条旅馆、宾馆、酒店等住宿经营者接待未成年人入住,或者接待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共同入住时,应当询问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联系方式、入住人员的身份关系等有关情况;发现有违法犯罪嫌疑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并及时联系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第五十八条学校、幼儿园周边不得设置营业性娱乐场所、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经营者,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游艺娱乐场所设置的电子游戏设备,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限入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是未成年人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第六十一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营业性娱乐场所、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招用已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组织未成年人进行危害其身心健康的表演等活动。经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未成年人参与演出、节目制作等活动,活动组织方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THE END
1.法律专项未成年人保护法笔记以及练习题第三章 学校保护 第四章 社会保护 第五章 网络保护 第六章 政府保护 第七章 司法保护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九章 附则 介一.首次颁布: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于1991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https://blog.csdn.net/qq_56949201/article/details/139807383
2.今起施行!《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全文公布第一条为了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https://www.age06.com/Age06Web3/Home/MobileImgDetail?Id=4e26cd67-93a1-4d8f-9806-09790fe385d2
3.《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全文王丽律师为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司法实践经验,制定本意见。 一、基本要求 1.本意见所称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包括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二百三十七条、第三百五十八条、第三百五十九条、第三百六十条第二款规定的针对未成年人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630138.html
4.全文公布!《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6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https://zhuanlan.zhihu.com/p/632906148
5.未成年保护的法律法规有哪些?专家导读 未成年保护的法律法规主要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及预防未成年人费犯罪法等。另外,目前《刑法》、《民法典》、《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许多法律法规,都对保护未成年人作出了明确规定。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需要家庭、社会及司法方面共同努力。 https://m.64365.com/zs/1011970.aspx
6.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8篇(全文)未成年人正值发育时期,具有特殊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他们最积极、最有生气、最少保守思想,朝气蓬勃,但也存在许多弱点,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生活经验不足,辨别是非能力弱。为了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培养教育工作、优化其健康成长的外部条件,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防止其违法犯罪,需要运用法律手段、综合治理。明确规定各方面在教育https://www.99xueshu.com/w/fileysv01p4h.html
7.未成年保护法主题班会总结.docx未成年保护法主题班会总结《未成年保护法主题班会总结》篇一在本次主题班会中,我们深入探讨了《未成年保护法》的重要性和相关内容。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增强了同学们对法律的认识,还提高了大家保护未成年人的意识。以下是班会的主要内容和总结:首先,我们分析了《未成年保护法》的立法背景和目的。该法旨在保护未成年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25966740.html
8.法治声音增强未成年人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护航未成年人值此新学期开始之际,为进一步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为大家讲解上述两部法律规定,帮助大家解决烦恼。 《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两部法律的立法要求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方面要进一步强化各方监护责任,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环境。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202/25/c6252862.html
9.即将施行的两部法律,这样保护“少年的你”——中国青年网新修改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将从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起正式施行。与现行法律相比,两部法律针对一些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责任、校园欺凌时有发生等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作出规定,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保障未成年人休息、娱乐时间 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finance.youth.cn/finance_gdxw/202105/t20210528_12977811.htm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全文(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国家保护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第二十九条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法律、法规; (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三)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 https://whxx.mhedu.sh.cn/xxgk/zcwj/120265.htm
11.联合国及相关国际组织与我国有关青少年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主要有:《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确定准许儿童在海上工作的最低年龄公约》、《确定准许使用儿童于工业工作的最低年龄公约》、《关于儿童保护和儿童福利,特别是国内和国际寄养和收养办法》、《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管辖权和法律适用公约》、《抚养儿童义务判决的承认和执行公约》、《抚养儿童义务法律适用公约https://www.htu.edu.cn/qsnyj/2010/1029/c4790a57786/page.htm
12.重磅!两高发布:明确猥亵儿童罪加重处罚情节!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最高人民法院自2021年以来,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深入调研,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法律、儿童医学、心理学领域专家,妇联、未成年人保护组织代表,法院、检察院等司法实务部门同志意见建议,在广泛征求意见、反复研究论证基础上,制定本《解释》。 https://m.btime.com/item/router?gid=4485olp17r18in87nh4u870ea5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