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法律问题,到哪里能找到专业靠谱的律师?咨询律师是否要支付高昂的律师费?
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地处上海市中心,辖区内楼宇有30余幢,白领人数接近3万余人,其中小微企业众多,企业内部大都没有聘请专职法务人员,具有较大法律服务需求缺口。
今年3月,石门二路司法所和街道党建办结对共建,率先在仲益大厦成立街道“石二分之一新空间”楼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针对楼宇企业和白领提供综合性、一站式法律服务,打通公共法律服务的“关键一公里”。
“对我们来说,以前没有接触过打官司,觉得是很大的事情,很担心。经历这件事以后,感觉自己变得更强大了,更懂法,也形成了保留证据的习惯。”李响说。
“石二分之一新空间”楼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受访者供图
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进驻楼宇是石门二路街道司法所的创新之举。
同时,工作室以政府采购的形式与上海瀛东律师事务所合作,根据时下热点、宣传节点、各商务楼宇实际需求开展各类法治讲座,打造线上“法治下午茶”活动,并针对小微企业推出个性化定制服务“法律体检”项目。
“新空间”法律服务工作室接待的第一个咨询对象是一家温州企业主。他招聘的一名销售主管迟迟不愿意和人事部门签订劳动合同,且半年内无任何业绩产出,在年终考评中获评49分不及格,除此之外,还经常和公司其他员工发生口角。该企业主找到这名员工沟通后的第二天,此人就开始请事假,并于一周后申请劳动仲裁,理由是公司未按时签订劳动合同,应支付经济补偿金。
该企业主通过楼宇党群工作者来到了37楼的法律服务工作室寻求法律帮助,律师通过分析个中法律问题、提供法律建议,最终帮助企业主妥善处理了这次劳动纠纷。
仲益大厦法律服务工作室慢慢被更多企业所知晓,前来咨询的企业逐渐多了起来。
“新空间”举办的企业家沙龙。受访者供图
今年6月,上海市司法局推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18个重点项目。其中,“12348公共法律服务信息进万家”和“居村法律顾问’门诊预约’”两个项目,精准指向前期调研过程中发现的公共法律服务在群众中知晓率不高和基层法律顾问对接群众需求有误差等问题。
目前,上海已经建成“三横四纵”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三横即热线、网络和窗口服务,四纵即市、区、街镇和居村,以最大限度满足市民对于法律服务的需求。
今年年初,“12348上海法网”全新改版,新设“我要查”“我要问”“我要约”和“我要办”四大版块,聚焦群众需求,分别提供法律服务查询、法律问题咨询、法律服务预约、服务事项办理等具体服务。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12348上海法网服务近54万人次。其中,提供热线咨询41万次,网络咨询7.5万余次,实体窗口接待咨询办事群众5.3万人次。
今年6月,上海市司法局同步启动了为期一个月的“公共法律服务体验官”活动,邀请全体市民为本市各项公共法律服务评价打分,收集合理化意见建议。一个月期间,共有2.1万余人次参与打分,收集意见建议1.1万余条,其中有不少是针对12348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软硬件建设问题
上海市司法局对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逐一分析,研究针对性改进举措。比如针对12348热线难拨通的问题,经分析发现一方面还是因为“家门口的公共法律服务”信息推广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12348热线有忙闲时段之分,导致高峰期间接待能力承压不足。
再比如,也有不少群众尤其是郊区、农村地区群众对法律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期待。随着市民法治意识的不断提高,公共法律服务的需求范围也在不断扩展,在需求层级上也逐步从市区层面向郊区涉农涉村领域层面不断延伸下沉,服务内容拓展、专业领域细分对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和架构模式调整带来新的要求。
对此,上海市司法局表示,一方面要持续抓好律师志愿者遴选和培训,另一方面也将抓紧研究针对性的机制建设,以不断满足不断提升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
近期,上海市司法局正在抓紧制定《上海市公共法律服务办法》,力求通过政府立法对基础平台建设和强化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促进多元化专业化法律服务、推动高水平国家化法律服务及保障监督作出规定。
目前,该立法草案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上海市司法局表示,希望广大市民群众能够多提宝贵意见建议,促进上海公共法律服务不断提质增效。
原标题:《【聚焦】界面新闻:有法律问题找12348!上海“家门口”的免费公共法律服务侬晓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