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开题报告范文(通用4篇)

所以,我选择了“医疗纠纷制度举证责任分配制度”作为我的论文主题。对于此篇论文,我打算从我国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分配的发展阶段入手,比较国外的举证责任分配制度,找出我国现在实施的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制度不足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建议。只有合理的分配医疗纠纷中的举证责任,才能公平公正的解决医疗纠纷,缓解医患之间的矛盾,构建和谐社会。

二、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提纲)

对于本文,拟从我国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分配的发展阶段入手,比较国外的举证责任分配制度,找出我国现在实施的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制度不足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建议。

提纲如下:

一、我国医疗纠纷中举证责任分配的发展阶段

(一)第一阶段:举证责任由患者承担

(二)第二阶段:举证责任由医疗机构承担

(三)第三阶段:区分类型划定举证责任制度

二、外国医疗纠纷中举证责任分配制度

(一)过错原则——专家责任体系

(二)“说明责任”分配

(三)过失大概推定原则

(四)表见证明规则——生活经验法则

三、现阶段我国区分医疗纠纷类型划定举证责任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纠纷类型的划分

1.学理上医疗纠纷类型的划分

2.立法上不同归责原则下医疗纠纷类型的划分

(二)不同医疗纠纷类型下举证责任的划分及其缺陷

1.医疗技术损害纠纷举证责任的划分及缺陷

2.医疗伦理损害纠纷举证责任的划分及缺陷

3.医疗过程中的产品质量损害纠纷举证责任的划分及缺陷

四、完善我国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制度

(一)举证责任缓和制度的充分适用

(二)专家辅助鉴定制度的建立

(三)降低医疗风险制度的立法完善

三、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情况及其发展)

(一)我国关于医疗纠纷中举证责任分配的研究

我国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分配制度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xx年4月1日《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施行之前的“谁主张,谁举证”阶段;第二阶段,20xx年4月1日以后至20xx年6月30日以前的“举证责任倒置”阶段,医方就医疗行为没有过错及没有因果关系进行举证;第三阶段,20xx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施行以后,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实行区分类型确定举证责任的制度,一般由患者证明医方存在过错,医方在特定情况下就医疗行为没有过错进行举证。就目前我国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实行区分类型确定举证责任的制度也存在着学历上的分类与立法上的分类的分歧,以至于在举证责任分配上也存在分歧。

(二)外国关于医疗纠纷中举证责任分配的研究

外国医疗纠纷中举证责任分配使用比较广泛地有以下几种类型:

1、欧洲大部分国家将医疗行为责任归入专家责任体系。专家责任的核心要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专家责任基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和技术性被赋予了高于一般人的注意义务;另一方面,专家只负过程义务,而不负结果义务。

2、目前英美法院主要采用“说明责任”分配法则。在事实说明自己法则之下,原告无须对被告的过失行为举出直接证据,仅需依据情况证据,基于普通常识判断,即可推论被告过失存在及被告行为与原告之损害间具有因果关系,而令被告负责。

3、在日本的医疗损害赔偿纠纷诉讼程序中,司法实务中经常引用“过失大概推定”原则作为医患双方举证责任分配的指导原则。

4、德国的医疗纠纷诉讼程序中一般适用“表见证明”理论来分配举证责任,其主要源自英美法上的“事实本身说明过失”原则。

四、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不同根据下我国医疗纠纷类型的划分

2.现阶段我国区分类型划定举证责任制度存在的缺陷

3.如何完善我国区分类型划定举证责任制度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通过了解我国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分配发展的各个阶段以及外国关于此问题的一般研究及规定,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区分医疗纠纷类型划定举证责任制度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完善我国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建议,以期待达到公平公正的解决医疗纠纷,缓解医患之间的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六、本课题的进度安排

1、第1周(20xx年2月24日—2月28日)开题答辩并完成开题报告。

2、第2—12周(20xx年3月3日—5月16日)完成论文一稿,并于20xx年4月25日(第九教学周)前完成毕业设计中期检查表。

3、第13周(20xx年5月19日—5月25日)完成论文二稿。

4、第14周(20xx年5月26日—6月1日)完成论文三稿。

5、第15周(20xx年6月2日—6月8日)论文定稿。

6、第16周(20xx年6月9日—6月13日)论文答辩和毕业鉴定。

七、参考文献

1、陈聪富:《美国医疗过失举证责任之研究》,载朱柏松等:《医疗过失举证责任之比较》,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xx年。

2、陈刚:《证明责任法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3、王泽鉴:《侵权行为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xx。

4、强美英:《医疗损害赔偿责任分担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xx年。

5、德〕莱奥·罗森贝克:《证明责任论—以德国民法典和民事诉讼法典为基础撰写》,庄敬华译

6、杨立新:《<侵权责任法>改革医疗损害责任的成功与不足》,《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xx年

7、彭秋红:《我国医疗侵权举证责任分配研究》,山东大学20xx年硕士学位论文。

8、代全喜:《医疗纠纷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研究》,上海交通大学20xx年硕士学位论文。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我国的流动人口是20世纪80年代中叶出现的,是在改革开放的国家政策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特有现象。流动人口尤其是流动民工群体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必然出现的特殊群体,也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本文主要从我国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益保障现状分析出发,探究目前造成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益缺损的原因,有利于明确我国当前面临的保障困境,探讨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益问题的对策,促进受教育权益问题的解决。有助于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益,实现教育和社会的公平,并对维护我国社会的安定团结及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1、国内研究动态

陈信勇,蓝邓骏在《流动人口子女平等受教育权的应然与实然》一文指出当前流动人口子女权益缺损主要有几点表现:1.入学条件遭受不公正对待。许多地区的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需要很多证明才能申请就读公办学校。虽然国家已经取消借读费,但是还有很多公办学校巧立名目征收类似于借读费的歧视性费用。2.难以平等享有教育资源。我国基础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及教育资源地区分布不均造成流动人口子女与优质教育无缘。3.民工子女学校成为歧视源头,并且遭遇义务教育根本价值强烈冲突。4.由于流动人口的工作、居住的流动性使得子女学习过程不稳定从而导致教育质量下降。

李业春在《进城农民工子女受义务教育权法律保障机制研究》一文指出:1.辍学和超龄上学现象严重。2.多数流动人口子女只能就读农民工子女简易学校,学习条件特别简陋。3.流动人口子女易产生不健康心理状态,影响对社会的认知,很难产生对社会的认同。

鹿文卿在《农民工随迁子女受教育保障研究》一文认为受教育权有缺损体现在受教育待遇上的多个不平等。1.教育经费不足,根据国务院规定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经费的供给以流入地政府为主,流入地政府的财政直接影响到受教育权的实现。2.教育及教学设施匮乏,多数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简陋,师资力量缺乏并且存在安全隐患。3.参加教育及教学活动的不平等,流动人口子女容易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歧视而无法正常参加某些教学活动。

顾益民,张慧洁在《行政法语境下的流动人口受教育权保障》中通过行政法视野分析认为造成受教育权益缺损原因有:1.县市等基层行政单位所承担的教育财政压力和行政责任与其政治经济和法律地位不成比例,负担沉重。2.缺乏有限的行政监督行为和系统性的行政责任追究机制。教育行政责任人往往是基层县市级的教育管理者,责任追究中裁量空间过宽。

邬雪红,姜国平在《论我国流动儿童受义务教育权的司法保护》中详细分析了司法保护的诸多缺陷影响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益问题的解决。1.宪法不能进入普通司法程序作为法院判案的依据,不能通过宪法予以救济。2.尚未建立宪法诉讼制度,有时只能通过民事诉讼的替代方式对受教育权予以保障。我国民事法律中没有对受教育权予以明确规定,民法理论上也没有关于受教育权的概念。3.受教育权也很难通过行政诉讼救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限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和财产权的行政行为,侵犯公民受教育权的行政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而且只有当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特定相对人的受教育权时,行政相对人方可提起行政诉讼。

郑风,李娜在《论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法律保障的完善》中分析了法律保障的不足,认为:1.我国对公民受教育权实现的程序性规定较少。2.法律体系存在内在矛盾并且与现实制度的不配套使受教育权利得不到实现。3.在教育法体系中,有关保障受教育权的部分比较单薄,对侵犯受教育权所负责任主体、法律责任、法律救济途径的规定还比较模糊。

顾倩在《论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的保障》中认为需要扩展法律保障范围以及完善司法救济制度。1.修改部分法规如《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并制定一部切实保护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的《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法》。2.增加行政诉讼救济途径并确立民事诉讼赔偿制度,当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权受到除行政机关和公立学校以外的平等民事主体侵犯时,应当追究侵权者的民事责任,认为应该建立宪法诉讼保障制度。

李业春在《进城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法律保障机制研究》一文认为应该改革现行户籍管理制度。制定《义务教育经费法》,保证教育经费的合理、足额的投入与使用。制定一部切实保护农民工子女受义务教育权的《农民工子女教育法》并完善《义务教育法》。

鹿文卿在《农民工随迁子女受教育保障研究》一文提出可以可以采用公益诉讼的救济方式,公民、社会团体及国家机关都可以作为原告,以“行政不作为”为诉因,以侵犯受教育权的主体为被告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流动人口子女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属于弱势群体,当个人诉求利益遇到困难时,国家应当提供一种公益诉讼以实现他们的诉求,维护他们的权利。

陈思琦在《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探析》中提出应该加强教育法规的可操作性并且制定《教育经费法》规范教育财政投入。增加中央财政对教育经费的总体投入及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完善各种教育经费监督机制,明确违反教育经费法的法律责任。逐步扩大对行政诉讼法中作为保护范围的“合法权益”的解释",放宽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2、国外研究动态

美国的“教育券”计划。美国一些地处经济发达地区、条件比较优越、历史比较悠久、牌子比较响亮且又有政府保障的学校,反而不如一些私立学校和条件不利学校更具创新精神。为了实现公平竞争,在更深层次上实现学校均衡发展,在部分地区采取了诸如“自由择校”和“教育券”等制度,把国家的人均教育经费以“教育券”的形式发给学生家长,由他们自由选择自己信任的学校,达到学校在竞争中的均衡。

二、主要研究内容、创新之处

(一)主要研究内容

(二)创新之处

研究内容的创新:当前,学术界对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益保障制度从社会学、教育学等角度研究相对较多,从法律角度研究的比较少。而我国的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制度存在诸多不足。本文在研究内容上就从这一角度进行研究。

论文题目

浅析我国的刑事证据规则

本课题研究的现状、意义,拟研究的主要问题、重点和难点,研究方法和步骤、预期结果:

论文主要内容(提纲):

一、证据规则的语义界定

二、我国刑事证据规则的现状及完善

三、国外刑事诉讼的主要证据规则

四、确立我国刑事证据规则

五、研究和建立证据规则的必要性及意义

六、结论

进度安排:

一、第1-3周(3月5日——3月25日)撰写选题报告

二、第4——6周(3月26日——4月13日)撰写开题报告

三、第7——10周(4月14日——5月11日)论文初稿写作

四、第11——13周(5月12日——6月2日)修改初稿,完成二稿

五、第14——15周(6月3日——6月16日),论文答辩

参考资料:

[1]笔者曾提出如果实行控辩举证制度,应从技术上向当事人主义学习。详见《特色与问题——关于刑事庭审方式的对话》,《现代法学》1996年第4期。

[2]见林顿编著《世纪审判》,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第99页。

[3](美)乔恩·R·华尔兹著:《刑事证据大全》,何家弘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3月出版第64页。

[4]见《美国联邦刑事诉讼规则和证据规则》第1001条至1004条,卞建林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2月中文版,第130页。

[5](美)乔恩·R·华尔兹著:《刑事证据大全》,何家弘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3月出版第66页。

[6]见作者:刘娅琳李泉《刑事证据规则研究》,中国人民出版社20xx年12月1日第147页。

[7]见作者:宋随军等主编《刑事诉讼实证分析》,法律出版社2220xx年6月1日第二编

[8]刘言春、毕玉谦、郑旭著:《诉讼证据规则研究》,121-122页,56-57月中国法制出版社,20xx。

论文题目:中西方法观念对比

一、论文(设计)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等)

(一)选题的目标和意义

法有两种形态,一种是法律制度或法律规范;一种是法律意识或法律现念。现实生活中,约束和调整人们行为的是前者,但在幕后起作用的却是后者。中西法律规范、法律制度上的差异,实际上是法律观念、法律文化上的差异。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立法机关已制定法律300多件,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制定行政法规900多件,几乎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法可依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问题却依然存在。原因固然很多,如体制、环境等等,但是,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法律观念的淡薄。中国建设法治国家,很大程度上借鉴了西方成功的法治经验和法治文明的成果。但是中国的法制建设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其现代的法观念也必然与西方有着巨大差异。探寻中西方法观念的差异,对我国从根本上实现依法治国的核心,对我国的法治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选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二、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课题的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探寻导致中西方法观念差异的原因,以及中西方法观念的具体差别,从而得出对我国法治建设的一些启示。

(二)预期目标

1、通过详细对比中西方法观念形成的背景,得出中西方法法观念形成差异的根源。

2、通过比较中西方法观念内容上的不同,找出西方法观念值得中国学习借鉴的地方。

3、综合以上结果,提出对我国现代法制建设的看法与建议。

(三)写作大纲

一、中西方法观念形成的背景的异同

(一)东西方不同的自然环境造就不同的法观念

(二)两种法观念形成的政治背景

(三)中西方传统文化对两种法观念的影响

二、中西方法观念的内容上差异

(一)中西方对权利的看法的差异

(二)中西方对司法独立看法的差异

(三)中西方对法与情的处理的认识程度的差异

三、西方法观念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启示

(一)西方法观念较我国法观念的进步之处

(二)如何借鉴西方经验在我国培植成熟的法观念体系

(三)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如何甄别西方法观念的糟粕

三、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方案(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准备工作情况及主要措施)

1、采用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劳动派遣有关文献的分析,找出我国在劳动派遣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国内外对劳动派遣制度的不同进行比较,提出关于我国对劳动派遣制度的完善措施

2、准备工作情况及主要措施

(1)确定论文题目

(3)完成并提交开题报告

(5)完成论文初稿写作

(6)修改论文

(7)论文定稿

四、论文(设计)研究工作进展安排

1、20xx年11月10日前,确定论文题目

2、20xx年12月15日前,提交论文开题报告

3、20xx年4月30日前,完成论文初稿

4、20xx年5月1至5月29日,修改论文

5、20xx年5月20日前,论文定稿

6、20xx年6月初,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于小芮:《中西方法治理念的比较及启示》[J],法制与社会出版社20xx。

[2]刘旺洪、刘敏:《中国公民现代法律观念》[M],中国法制出版社20xx版。

[3](美)金勇义:《中国与西方的法律观念》[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版。

[4刘惠君:《中国近代早起工商业发展与社会法律观念的变革》[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xx。

[5]任映绮:《关于中西传统法律文化内在差异的考察》[D],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1997。

[6]王红梅、唐红林:《中西传统法律文化形成的自然原因比较》[J],盐城工学院学报20xx。

[7]张琳:《中西法律文化差异之我见》[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xx。

[8]王晓广:《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法律文化冲突论纲》[D],吉林大学法学院20xx。

[9]徐冰、乔传福:《论中西传统法文化及人权》[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

[10]陈景良:《法与人:中西法文化人格差异的解读》[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xx。

[11]何勤华、贺卫方:《西方法律史》[M],中国法制出版社20xx年版。

THE END
1.中国法律文献库最高人民法院数字图书馆,囊括了国内外190个数据库1.0239亿篇文献,法律培训音视频达8046小时,文献总字数达到1.8376万亿字,共设六大版块、八大类数据库、十五个特色专区,可以满足各类不同读者对法律资讯的需求,是全体法律人知识资源学习共享及社会公众普法学法的重要平台https://eastlawlibrary.court.gov.cn/court-digital-library-search/page/selfBuildLiterature/cnElecLaw.html
2.中国法学网北京市法学会法律图书馆与法律信息研究会2024年年会暨“人工智能与法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圆满召开 13 2024-11 香港廉政公署丘树春副专员一行来访法学研究所 19 2024-11 《中国政务公开发展报告(2024)》发布暨政务公开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山东省龙口市召开 13 http://www.iolaw.org.cn/
3.法学国际法类毕业论文文献都有哪些?法律史类毕业论文文献都有哪些? 本文是为大家整理的法律史主题相关的10篇毕业论文文献,包括5篇期刊论文和5篇学位论文,为法律史选题相关人员撰写毕业论文提供参考。 1.[期刊论文]关于中国法律史演进的思考 期刊:《佳木斯… 六维论文推荐 国际私法类毕业论文文献包含哪些? 本文是为大家整理的国际私法主题相关的10篇毕业https://zhuanlan.zhihu.com/p/522712195
4.法律文献的特征类型及考证与检索古代不曾出现的法律文书式样,在新的司法制度的作用下粉墨登场, 提请逮捕意见书、起诉意见书、询问笔录、起诉书、不起诉决定书、公诉词、抗诉书等应运而生, 给法律文献增添了新的气象。与此同时, 档案馆、博物馆也给法律文献的多样化涂抹了重重的一笔。实物档案的保存, 更增加了法律文献的无穷魅力。古代甲骨、钟鼎http://iolaw.cssn.cn/tsgflxxyj/200704/t20070420_4599729.shtml
5.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杂志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主管2005年第03期国家图书馆设立专门的法律文献收集、整合、研究和服务部门是中国法制文明建设和国际交流的自然需求。国家图书馆有能力而且完全应该建立适应国情需要、体现国家图书馆整体优势及特色的法律馆。建立法律馆关乎国家图书馆的整体、长远利益,应该引起各个部门的充分重视。 https://www.haofabiao.com/flwxxxyyj/200503/
6.法律文献引证注释规范(收藏版)况且,最高人民法院于1999年10月20日颁布的《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中也提议:“2000年起,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有适用法律问题的典型案件予以公布,供下级法院审判类似案件时参考”。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第14项,1999.10.20,法发[1999]28号。所以,中国的规范性法律文献也应包括人民https://www.ilawpress.com/material/detail?id=427265326586003968
7.《法律文献综述(合集)》拍立得爱晋江文学城>法律文献综述(合集) 本文作者建议18岁以上读者观看。 作者:拍立得爱 类型:随笔-其他视角 主角:无 配角:无 一句话简介:给我卷 立意:快速文献阅读 慢成攻略 状态:未签约/连载/0字 简介:看大家都在晋江卷,我也来试一下。每天至少看一篇文献然后分析内容,希望可以增加自己阅读文献的能力。 收藏(0) https://wap.jjwxc.net/book2/7168327
8.中外法律文献查找下载常用数据库大盘点法律外文文献数据库中外法律文献查找下载常用数据库有: 一、Westlaw(法律全文数据库) 是法律出版集团Thomson Legal and Regulator’s于1975年开发的,为国际法律专业人员提供的互联网的搜索工具。 Westlaw International其丰富的资源来自法律、法规、税务和会计信息出版商。可以通过Westlaw International迅速地存取案例、法令法规、表格、条约、https://blog.csdn.net/yunhk/article/details/128393626
9.欢迎订阅2024年《法律适用》《法律适用》是最高人民法院主管、国家法官学院主办的应用法学理论刊物,创刊于1986年,现为国家级A类学术期刊,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RCCSE核心期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法律适用》创刊以来,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秉持立足中国国情、研究中国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MjY4MzM1NA==&mid=2649878625&idx=3&sn=0887511d704c74dd255aaf346923c14e&chksm=863eee765a19a1052e5f607079a8114de38e2f43bc5e268f782cd600cc7b9f8c6efcdcf280e8&scene=27
10.国际商务法律文献文体及语言特征法律英语词汇句子特点?法律英语经常使用古体词语及古体语法形式。这些古体词语 和古体语法形式的使用使法律文献更加正式。古体词主要是 here,there和where加上after,by,in,of,on,to,under,upon,with等词构成的词语。1.常使用古体词语 法律英语经常使用古体词语及古体语法形式。这些古体词语 和古体语法形式的使用使法律文献更加https://www.zhibs.net/english/business/347.html
11.刘明:谈谈法律文献检索这门技术活前沿【摘要】大数据、网络时代,法律文献检索在法科生核心能力培养中的地位不断凸显,成为法律人职业生涯必备的技能之一。但是,法律文献检索明显不同于法学理论课的学习,它属于技能训练,要想学好这门技术活必须掌握入门要领。 【关键词】法律文献检索;入门要领 一、 http://www.law.ruc.edu.cn/home/t/?id=57457
12.《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第112辑总目18.古代法律语言中的实词,杨育棠 19.碑刻法律史料初析,李雪梅 20.史志目录中的法律文献,郑杰 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第2辑)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编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下载地址: http://flgj.cupl.edu.cn/info/1023/1094.htm http://lishisuo.cass.cn/zsyj/zsyj_shsyjs/201904/t20190410_4862635.shtml
13.《出土文献与法律史研究》目录整理(更新中)《出土文献与法律史研究》是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历年召开的"出土文献与法律史研究"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收入的论文跨度较广,甲骨、金文、楚简、秦汉简、晋律都有涉及,对出土法律文献研究中的若干重大论题多有反映。丰富了法制史研究的内容,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是1986年3月在https://www.douban.com/note/728456026/
14.论文引用法律条文格式怎么写7713-87中有关论文格式、参考文献著录格式: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你看,其中并没有法律文献。一般来说,引用法律条文的,不列入参考文献,但如果需要解释的,可以在脚注中标注,如:《https://www.igaichong.com/article/0bc1b69458f4da522efb28ed.html
15.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提供文献保障和智力支撑同时,国家图书馆又依法承担公共图书馆功能,依托丰富的法律文献资源、服务和科研优势,创新路径打造国家级社会普法宣传教育、法律研究支撑阵地,全面助力国家法治文化建设。 近日,国家图书馆馆长熊远明接受民主与法制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图书馆基于这些独有的角色定位,为党和国家依规治党、依法治国提供文献保障和智力支撑,http://e.mzyfz.com/paper/1720/paper_45583_9698.html
16.法律法规课件法律文献引证注释规范(法律法规课件)法律文献 引证注释规范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法律文献引证注释规范(建议稿)/罗伟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12042-2 Ⅰ.法…Ⅱ.罗…Ⅲ.法律-文献-规范-中国Ⅳ.D92-65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数据核字(2007)第 052132号 书名:法律文献引证注释规范(建议稿) 著作责任者:罗伟https://doc.mbalib.com/view/8037a80f5a3cb87a8a8cef83102076f3.html
17.法学论文参考文献大全引言:法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法学论文参考文献大全,欢迎大家阅读! 法学论文参考文献篇一: 1.陈金钊:《法律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2.舒国滢、王夏昊、雷磊:《法学方法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https://www.qikan58.com/Info-detail-22301.html
18.文献—中国法律知识资源总库法律总库 文献分类目录 选择学科领域 法理学与法律史知识库 宪法知识库 行政法知识库 民商法知识库 经济法知识库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知识库 刑法知识库 犯罪学知识库 诉讼法知识库 司法及司法行政制度知识库 国际法知识库 国家安全与军事法知识库 法学综合https://lawnew.cnki.net/
19.泰安党校专题信息图书专题索引D90/32 法学与法制/刘瀚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4年10月 D90/34 法律与社会/郭星华,陆益龙等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 D90/35 法理学法制史宪法基础课堂笔记/高其才等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3年6月 D90/36 法学基础理论宪法学/许崇德 法律出版社 1998年7月 D90/36:A 法学基础理论·宪法学/许崇德https://tadx.taian.cn/art/2020/9/20/art_205564_1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