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政法大学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学院
任同学于2016年自考的大专,2019年拿到大专文凭之后自考的本科,于2020年拿到本科毕业证。2023一年双考,法考客观题196分,主观题119分。成功取得法律职业资格A类证书
“入坑”的契机在于目前经济下滑,工资不够花(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这种感觉),与其坐等死工资,不如拼一把。
我是2016年自考的大专,2019年拿到大专文凭之后自考的本科,于2020年拿到本科毕业证,在我再三怀疑之下,赵老师说:“我以政法大学的名誉保证你有资格报名。”
同时,与赵老师的沟通中,让我感觉到法考是更有性价比的一件事,毕竟考研以后变现也是要通过工作选择的。
开始阶段是迷茫的。毕竟是纯小白,空耳听“无毒三?”,把自己笑发财了。
老师讲的什么?为什么互动区还能提问,我连提问的题目都看不懂?老师为什么不照顾一下小白呢?讲的这些东西会考吗?互动区说有机构讲的不一样,那听谁的?···
这个阶段我有很多复杂、矛盾且负面的想法、心态,时常怀疑自己报名法考是不是太高估自己了。以现在的角度回头看,这个阶段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只能硬刚。
唯一的经验就是,抱着空杯的心态,我既然选了,那就坚定“我选的就是最好的”,对其他机构不管不听不看,不要被其他的声音动摇相信老师的信念。当然理论上来讲,没有任何人会完全正确,但是得看阶段,我处在这个阶段,又是纯小白,硬着头皮“盲从”比自我怀疑的盲目好。
硬刚过第一阶段后,从第二轮开始,就有拨开云雾的感觉了。我形容不好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只能浅浅分析一下原因。
法大的老师不光拥有海量的知识,且是专业的授课老师,教过无数的学生,已经有了成熟的教学体系,会把知识的底层逻辑讲给学生,不会为了应试讲得东一块西一块七零八碎。
授课过程是娓娓道来,前面说的“为什么不照顾一下小白?”也有了答案,因为这是一座大厦,老师会慢慢打地基、框架,有了整体的法律思维逻辑才能去更好的理解单个的法条。无独三这个名词不解释并不影响我听到后面老师讲的“他有不有权利是看这个判决对他有不有影响”,有了“帮一个打一个”的逻辑又更好地让我回头理解无独三。
说白了,中间阶段就是坚持。开始阶段并不长,一个月就把6科学完了,马上开始第二轮8科的学习,这时已经不是小白了,但是也进入了学习拉锯战。
“去XX的,算了,摆烂了”。
当我告诉自己不急了,就算我不能一次上岸又能怎样呢?心态就变了。学习是个长期的过程,我这种现实、功利的学习本来就是抄近道,遇到困难不是应该的吗?再说了,压力再大,也没有法本生压力大吧,我考不过别人会觉得应该,法本生考不过会更内疚。(对不起了法本生,我道歉)
然后我给自己放了半个月的假,忙完家里的事情后使劲玩,看小说、刷剧、打游戏,几乎每天都是一两点才睡,玩到精疲力竭,已经觉得玩得无聊了,这时候重新开始学习,发现事半功倍。
别人问我,你为什么要法考,我就回答:“为了装逼。”说得多了,自己也就信了,压力也小,而且为了装逼去努力学习也太酷啦!用网上的话说就是“完成自己曾经吹下的牛。”
生活中与人争执,当他不服的时候说:“你请律师吧。”你掏出律师证说:“我就是。”
别人向你咨询法律问题,你直接说出根据我国XX法第XX条规定。
这样是想想都会笑出声的程度。
当然,轻松心态也别忘了真正的自己想要什么,这些心态都是辅助,调侃很有用。
以上部分经验仅限个人,毕竟虽然我调侃,但是自我认识很清晰,我通过法考了也不代表我知识储备可以媲美法本生,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需要去补足很多基础知识。同样的,法考和实务也有区别,也要学会不同的适用。
最后,祝大家都能得偿所愿!
(部分涉及个人隐私或同行信息的,已做星号打码处理)
推荐阅读
回复关键词【资料】领千元直播课+备考手册
报名条件
法考新规
历年真金题
法考新大纲
免费公开课
点击留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东门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