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自考《民法学》串讲笔记一

本章重点掌握2个名词解释、3道简答题、2道论述题,本章不考案例题。

一、名词解释

1、民法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民法的基本原则

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其效力贯穿于各项民事法律制度之中的民法根本规则,是民事立法的指导方针和解释民法规范、适用民法规范以及进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

二、简答题

1、简述民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民事基本原则包括5个原则:①平等原则;②自愿原则;③公平原则;④诚实信用原则;⑤公序良俗原则。

2、简述民法中诚实信用原则的含义和内容

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应讲诚实,守信用,善意地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诚信原则的表现:①总体而言,民事主体在各种民事活动中都应当诚实不欺,正当竞争;②在行使权利时,应善意为之,不损人利己;③履行义务时,应信守诺言,不擅自毁约;④约定不明或情势变更时,应依诚信要求确定权利、义务和责任,不以钻合同空子为能事。

口诀记忆法:民事活动应讲诚信;行权讲诚;履义守信;约定不明,诚信确定。

3、简述民法适用应遵循的原则。

民法适用应遵循的原则有:(1)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对于某一事项,特别法有规定的优先适用之;只有特别法没有规定时才适用一般法。(2)强行法优于任意法。对于某一事项,既有强行性规范又有任意性规范时,当然得优先适用强行性规范。(3)例外规定排除一般规定。对于某一事项,有一般规定也有例外规定时,应适用例外规定。(4)具体规定优先于一般性条款。具体规定是指具体规定某种事实状态发生的法律效果的法律规范。一般性规定是指并不具体规定某种事实状态发生的法律效果,而仅是规定原则的法律规范。

三、论述题

1、(★)论民法调整的对象

民法的调整对象(即社会关系)为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

财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过程中形成的以经济利益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民法不调整全部的财产关系,而只调整平等主体之间所发生的财产归属关系(静态财产关系)和财产流转关系(动态财产关系)。民法所调整的财产关系的特点有:①是主体地位平等的一种财产关系;②这种财产关系一般是当事人自愿发生的,任何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③这种财产关系一般应遵循价值规律,实行等价有偿。

人身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具有人身属性,与主体的人身不可分离的、不以经济利益而以特定精神利益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民法不调整全部的人身关系,只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民法所调整的人身关系的特点:①是主体地位平等的人身关系,而不是管理与被管理、领导与被领导、命令与被命令的关系;②是与民事权利的享有和行使有关的人身关系,而不是与政治权利的享有和行使有关的人身关系;③是与主体的人身不可分离,并且不具有直接经济内容的一种社会关系。

2、(★)论民法的性质。

我国民法的性质可概括为4个方面:

(1)民法是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法。因为市场经济关系应具备三个要素,即确认市场主体、确认主体的权利、确认交易规则。正好民法确认和规范市场主体、确认和保护主体的财产权利,确认交易规则,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基本的法律保障。民法中的主体制度、财产权制度、合同制度等是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更基本的制度。

(2)民法是行为规范兼裁判规范。当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时,民法是其行为规范;当民事主体间发生民事纠纷时,民法是法院或仲裁机构进行民事诉讼或民商事仲裁的裁判规范。

(3)民法是实体法。民法规定民事主体的行为规则、确认主体的权利义务,因此为民事实体法。

(4)民法是私法。私法是规定私人生活关系的法律。相对应的词是公私。公法是规定国家生活关系的法律。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当然应属于私法的范畴。但要注意,当今法律有私法公法化的倾向,私法中也常常会夹杂着一些公法规范。

此外,还有几处可考选择题的地方也应留意一下:

1、形式意义上的民法指的是民法典。我国目前还没有形式意义上的民法。

2、诚实信用原则和无过错原则是德国民法典时才确立,法男民法典时未确立。

3、平等原则是民法的首要原则,自愿原则为民法的核心原则。

4、民法一般没有溯及既往的效力,但法律另有明确规定除外的除外。

5、民法可以类推解释适用。

第二章民事法律关系

本章重点掌握3个名词解释、2道简答题、1道论述题,本章不考案例题。

1、(★)民事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是指根据民事法律规范确立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或表述为,民事法律关系是指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2、民事法律事实

民事法律事实,是指法律规定的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

3、连带责任

连带责任,是指违反连带债务或者共同实施侵权行为而产生的民事责任,各责任人之间具有连带关系。

1、简述民事法律关系的特点。

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①民事法律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②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一种法律关系,一般是自愿设立的;③民事法律关系是以民事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法律关系。

2、简述民事法律事实的的分类。

1、(★)论述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违反民事义务而依法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民事责任的特征有:①以民事义务为基础,是违反民事义务的法律后果;②以恢复被侵害权利为目的;③具有法律强制性;④是保护性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适当地作些展开)

1、国家也能成为民事主体;

2、根据民事权利的作用,民事权利可分为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和形成权;注意形成权的识别,特别喜欢考选择题。

THE END
1.民事法律关系行为,是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它包括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在确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事实行为,指的是行为人实施一定的行为时主观上并没有产生、变更或消灭某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意识,但由于法律的规定,同样会引起一定的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 https://zhuanlan.zhihu.com/p/551466927
2.专题01: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原理民法在第一轮客观题占比49分左右,在第二轮主观题占比45分左右。此学科有明显的与商法、民事诉讼法结合在一起。 [图片] 民商诉结合三个方面: 1.法律思维:①权利思维 ②辩证思维(有原则就有例外,有常态就有变态)→只要题目中说只能、只有、均、全部、直接等比较绝对的话,https://www.bilibili.com/read/mobile?id=30251945
3.民事法律规范,民事法律事实,民事法律关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社会关系经过民法调整,成为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包括三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民事法律事实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民事法律规范调整民事法律关系,体现民事权利义务内容。其他社会关系,如道义关系、礼仪关系等,不体现民事权利义务内容,不由法律规范加以调整。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763194093009338508.html
4.加快构建中国民法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足我国国情和实际,加强对民事法律制度的理论研究,尽快构建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为有效实施民法典、发展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提供理论支撑”。民法理论体系,是指由民法相关概念与原理构成的具有逻辑联系http://www.qstheory.cn/qshyjx/2024-08/16/c_1130192731.htm
5.民事法律关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实并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形成的民事民事法律关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实并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形成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是民法所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和()关系在法律上的体现。A人身,财产B财产,权利C人身,义务D权利,义务https://guangzhou.huatu.com/tiku/4660714.html
6.2024年67月总则编法核期刊论文月鉴前沿内在正义优先于外在正义,所以外在正义规范载体介入法律行为时须持谦抑立场,非必要不得否定法律行为的效力。具体体现在辨别强制性法律规范与公序良俗的属性或者类型以及审查个案中是否具备强制性法律规范与公序良俗原则适用的事实要件。 三、 法律漏洞 张新宝教授在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OTEzMjMwNg==&mid=2651971684&idx=1&sn=df7a8d828d394b9019b59897d5e9bf16&chksm=857330a31a32f1aac7a0890041ace4fa3f959a046482b483eb259a841fa1a2bc6aed7f465f56&scene=27
7.论述民事法律民事法律事实民事法律规范的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事实民事法律规范有什么关系举例说明 法律分析: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民事主体之间基于客体所形成的具体联系,即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其权利义务可以是当事人的自主设定,也可以是法律直接规定的。就《中华人民 全部2个答案 > 211 人咨询过 去咨询 https://www.findlaw.cn/174800/wenda_26172182.html
8.读书笔记——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所以,一个客观事实能否成为民事法律事实,关键就要看是它能否根据民事法律规范,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在学理上,一般将民事法律事实氛围事件、行为,以及由两个以上事件、行为,或由它们混合做成的事实构造。其中,事件与行为以是否由人类意志控制其发生而区别,是民事法律事实最基本的一组分类。https://www.jianshu.com/p/84ddbae8971e
9.民事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的区别律师普法民事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的区别:民事法律关系,指根据民事法律规范确立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是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人在社会生活中必然会结成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受各种不同的规范调整。其中由民法调整形成的社会关系就是民事法律关系。因此,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法律https://www.110ask.com/tuwen/9547736507251797574.html
10.梁慧星《民法总论》笔记(民法总论)书评2.私法,仅规定私人间或私团体间之相互关系,以平等关系为基础者为私法,如民法、公司法、票据法、海商法等。(二)划分的标准1.利益说:涉及公共利益or私人利益2.隶属说:“意思说”,是隶属关系还是平等关系3.主体说:有一个是公法主体就是公法关系(三)强调公私法划分的重要意义·易于确定法律关系性质,适用何种法律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773953/
11.民法学笔记汇总整理(重点版)民法学知识点总结民事法律事实是指依法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其特征在于: 1、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生活事实,而不是当事人主观的内心意思。 2、法律事实必须能够引起一定的法律后果。 3、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实,有的是由法律规范的,有的是由道德、宗教等规范的。 https://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30914650
12.最新山东省事业单位试题及答案山东省属事业单位考试题(5篇)4.《民法通则》规定,公民和法人可以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国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法律常识中的民法部分。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民事权利或者承担民事义务的人,亦称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国家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成为http://cooco.net.cn/zuowen/1119622.html
13.专升本民法总结民法通则法律法人请求权民事法律事实,是指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民事法律规范只是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前提,它本身并不能在当事人之间发生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事实的种类很多,根据其中是否包含当事人的意志,可以把民事法律事实分为事件和行为两类: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GPOF6SA0552ECAK.html
14.行政纠纷与民事纠纷的交织与处理行政权时刻影响着大量的民事法律关系,造成行政法律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相互渗透、交叉;同时,由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法律意识尤其是行政诉讼意识的增强,唯权、唯上思想的摈弃,一旦行政行为侵犯其民事权益时,已不再听之任之,而是充分行使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这两方面原因相结合造成交织的行政纠纷与民事纠纷不断增加。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7/07/id/257302.shtml
15.民事法律关系要素(精选6篇)这种分类的意义在于:单一的民事法律关系较为简单;复合的民事法律关系较为复杂,区分二者,有助于正确适用民法规范。 篇3:民事法律关系要素 关键词: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协同化,转型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中的协同化是指在民事诉讼的过程中,在充分确保当事人之间平等诉讼地位的基础上,确保法官中立的同时,充分发挥法官在职权范https://www.360wenmi.com/f/filen5t3h8nq.html
16.民法(第4版)最新章节魏振瀛著综上所述,民事法律规范是民事法律关系发生的根据,民事法律事实是民事法律关系发生的原因,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结果。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意义 (一)民事法律关系理论是打开民法殿堂的钥匙 通过民事法律规范,使其调整的社会关系形成民事法律关系,民法的功能才能得到实现,民事法律关https://m.zhangyue.com/readbook/1014407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