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民法典基本原则考点解读

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法的主旨和基本准则,是制定民法的出发点,它贯穿整个民法制度和规范之中,是民法的本质和特征的集中体现,也是高度抽象的、最一般的民事行为规范。从民法的概念中得知:所谓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例如张三和李四签订的买卖合同,张三和李四两人在民法上是平等的,这种合同关系属于财产关系,那么他俩之间形成的这种合同关系受到民法的调整,之所以说张三、李四在民法上是平等的,就是因为民法的基本原则中有一项平等原则,在该原则的指导下,张三和李四作为民法上从事民事活动的主体才能说是平等。所以,我们说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法的本质和特征的集中体现,也是高度抽象的、最一般的民事行为规范。民法的基本原则在我们的考试中属于重要的考点,此部分知识点务必要掌握。当然大家也不用太担心,该知识点本身并不难,考法也比较简单。那么民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呢

一、平等原则

二、意思自治原则(又称自愿原则)

根据《民法典》第5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对于该条文的解读为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在法定范围内广泛的行为自由,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产生、变更、消灭民事法律关系。比如说小李在商场上购物,小李可以自己选择是否购买物品,商家不能胁迫小李进而违背小李的意志强行与小李订立买卖合同,因为小李的这种意志自由受到民法的保护,这就是意思自治。再比如说一位老人在临终前可以通过遗嘱的方式将自己的财产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支配,喜欢大儿子的话,可以将财产全部留给大儿子,喜欢二儿子的话,可以将财产全部留给二儿子,这就是意思自治。当然这种意思自治并不是绝对的自由,而是相对的、有限制的自由。例如《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规定野生动物不能进行交易,若两人按照自己意思自治签订了野生动物买卖合同,该合同会无效。这就是法律对于当事人意思自治的一种限制。所以说意思自治是一种相对的、有限制的自由。民事主体只有在法定范围内才能拥有广泛的行为自由。

三、公平原则

根据《民法典》第6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对于该条文的解读为民事主体应本着公平、正义的观念实施民事行为,司法机关应根据公平的观念处理民事纠纷,民事立法也应该充分体现公平的观念。这种公平原则在我们民法很多方面都有体现。比如说合同上,丁某有一辆市值50万的汽车,周某通过威胁、恐吓等方式将丁某价值50万的汽车以30万价格买回,根据上述自愿原则,该行为违背了自愿原则,同样该行为也违反的平等原则,因为丁某汽车市值50万却被周某30万买来,可想而知,这笔交易绝对是不公平的。再比如说在侵权责任中,有一种见义勇为的公平责任。该条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见义勇为是一件好事,民法规定了见义勇为制度也是为了使见义勇为行为能够得到发扬,从而使整个社会美好起来。若见义勇为人因实施见义勇为行为使自身损害反而得不到补偿时,这无疑会寒了好人们的心,所以,为了公平,法律有了该条文的规定。

四、诚实信用原则

根据《民法典》第7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该原则常常被称为民法的“帝王规则”。诚实信用原则要求民事主体要秉持诚实,恪守承诺。秉持诚实,是指当事人要真实、真诚,恪守承诺就是要严守契约和允诺。例如甲乙订立手机买卖合同,甲是卖方乙是卖方,手机价格为5000元,双方约定:甲为乙新手机一部,乙收到手机后3日内完成付款。基于双方约定乙想获得一部新手机,那么甲给予该合同就必须保证该手机是新手机,不能用二手手机来冒充新手机用来交易。甲要求乙收到手机后3日内付款,那么对于乙而言,乙收到手机后,若手机无任何问题,乙必须在三日内完成付款。这就是双方诚信原则的体现。

五、合法原则与公序良俗原则

根据《民法典》第8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其基本含义即为:所有民事法律行为都不得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所有民事法律行为都不得违背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例如前面提到《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规定野生动物不得买卖,若当事人之间实施了买卖野生动物的行为,该行为即违背法律强制性规定而归于无效。再例如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包二奶”协议,该协议的存在是对结发妻子的一种“侮辱”,有违善良风俗,同时也破坏了正常的婚姻家庭,从而影响正常的公共秩序。

六、绿色原则

根据《民法典》第9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其基本含义是民事活动中应当遵循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随着现代社会的告诉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对人类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而我们的《民法典》直面这一问题,直接从立法上来维护生态环境。如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回收利用变废为宝,用可降解的购物袋代替传统塑料袋等都是此原则的体现。

以上是我们《民法典》基本原则的全部内容。希望大家认真做好本知识点的掌握工作。在考试当中,常考的考法有:1.给你一个原则的定义问你是哪一个原则。2.给定一个案例,问你体现或者违反哪一个原则。3.就某一项原则设置案例,问有无违反该原则。最后,再跟大家交代一个问题,若我们做题过程中遇到了等价有偿原则时,该原则已经不再属于民法的基本原则了,该原则已被公平原则所吸收。所谓等价有偿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财产关系活动中,要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进行等价交换。比如前面提到的丁某的汽车市值50万,周某要想获得该车,就应按市值进行购买,这是等价有偿。若低于市值很多的价格强行购买该车,即违背了自愿原则也违背了公平原则。不等价有偿的后果必然会导致交易失去公平,所以,该原则已被公平原则所吸收。

THE END
1.普法宣传关于《民法典》,这些知识你知道吗?民法典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平等原则; 2.自愿原则; 3.公平原则; 4.诚信原则; 5.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 6.绿色原则。 03 民法典对法律适用的规定有哪些? 1.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2.其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NDM2NTI4Mw==&mid=2247603277&idx=3&sn=8871aef40bab12902db074142b6db13c&chksm=97418bcc42693f728130dff5551920a7e1a1888119fe5e644fbd7f004fd197cd411ab7c089cd&scene=27
2.民法总则立法民法总则是规定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性规则,在民法典中起着统率性、纲领性的作用,是民法典的大纲,关乎公民切身权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20日分组审议了民法总则草案三审稿。[详细] 民法总则草案三审稿提请审议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认为,民法总则规定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性规则,在民法典中起统率http://www.npc.gov.cn/zgrdw/npc/lfzt/rlyw/node_30514.htm
3.民法典宣传月丨民法典“典”亮美好生活答:要求退回打赏有法律依据。《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一百四十五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1189624213222742&wfr=spider&for=pc
4.法律常识为广大的法律爱好者提供婚姻、刑法、交通、合同、公司法、劳动纠纷、债权债务、征地拆迁、 儿童法、等法律常识。https://www.falvchangshi.com/
5.考前必看系列之法律常识汇总常识财产犯罪考前赶紧跟着小粉笔一起梳理一下常识知识,争取考场多得分! 民事主体 ▎一、自然人 1.自然人 自然人,是指依自然规律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 2. 公民 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根据该国的法律规范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https://spa.fenbi.com/page/fenxiaozixundetail/9/58/407716640632832
6.司法部关于向全体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规划的通知普及法律常识的对象是工人、农(牧、渔)民、知识分子、干部、学生、军人、其他劳动者和城镇居民中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 普及法律常识的基本内容是:我国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试行)、婚姻法、继承法、经济合同法、兵役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以及其他与广大公民有密切关系的法律常识。 https://www.lawtime.cn/info/minshi/fagui/2010122715278.html
7.法律常识问答(精选6篇)篇1:法律常识问答 基本法律常识问答 民事法律(32题) 一、问答题 1、什么是民法? 答: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什么是民事责任? 答: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违反合同义务或法定民事义务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民法通则》第106条规定:“公民、法人https://www.360wenmi.com/f/filerf5m8qo3.html
8.法律常识全知道一书.docx全文免费法律常识全知道一书.docx,《法律常识全知道》一书 导语:法律常识是一些老百姓必知的,跟日常生活、工作和权益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是我们应该且必须具备的基本常识,接下来为大家介绍《法律常识全知道》一书文章,仅供参考! 《法律常识全知道》一书 法律常识是一些老百姓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322/8047031120002013.shtm
9.民法法律常识试题6篇(全文)民法法律常识试题(精选6篇) 民法法律常识试题 第1篇 上海企业法律顾问考试:民法概述民事主体考试题 本卷共分为2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城市污水的最佳处理办法是()。 A.排放出城区 B.各排污单位建造https://www.99xueshu.com/w/fileveqomw7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