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视角:民事合伙合同的相关法律规则郭庆梓律师律师文集

擅长:合同纠纷,债权债务,继承,婚姻家庭,刑事案件,医疗纠纷,劳动纠纷,征地拆迁

一、合伙概述

按照《民法典》第967条的规定,“合伙合同是两个以上合伙人为了共同的事业目的,订立的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协议”。这一概念较之于原《民法通则》第30条的规定更为准确。原《民法通则》仅说明了共同出资、经营和劳动,而未提到了共担风险和共享利益这一显著特征。在合伙主体的规定上,将个人合伙和企业间非法人联营上升到两个以上合伙人,这便将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得以囊括,厘清了合伙合同的主体。

合伙人需要共同出资,这种出资所形成的契约关系,属于双务契约。既然属于双务契约,那么合伙人在出资事宜上是否可以享有《民法典》第525条规定的同时履行抗辩呢?如某一出资合伙人请求其他合伙人履行出资义务时,被请求的合伙人能不能以其他合伙人未出资为由拒绝履行?按照我国台湾地区王泽鉴先生的观点,若合伙人为二人,则可以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若合伙人为三人或三人以上,则不能适用。这里区分两人和三人的原因在于合伙利益有无交换性,两人合伙中利益交换属性强,三人中交换利益属性弱,基于团体性考量,不能适用。

二、合伙财产

原《民通意见》第54条规定,合伙人退伙时分割的合伙财产,应当包括合伙时投入的财产和合伙期间积累的财产,以及合伙期间的债权和债务。也即广义上的合伙财产是包括合伙负债这一消极财产的。《民法典》第969条第1款吸收了《合伙企业法》第20条的规定,规定了“合伙人的出资、因合伙事务依法取得的收益和其他财产,属于合伙财产。”《民法典》在合伙财产的表述上采纳了狭义概念,即仅指积极财产。

(一)合伙财产

合伙人对合伙财产的共有关系应属于共同共有,当个人财产投入合伙后,该财产便形成了新的所有关系,转变为全体合伙共有,这是合伙团体性的特征所决定的,因此,合伙财产在合伙合同终止前,合伙人不得请求分割合伙财产(《民法典》第968条第2款)。合伙财产如发生分割,则合伙的共同共有属性受到改变,合伙这一具有团体性质的“虚拟经营实体”也就荡然无存,这不利于交易和经营的发展。只要合伙关系尚存续,合伙财产当然不能分割。

这种不能分割还体现在合伙人的债权人不得代位行使合伙人在合伙中所享有的权利,但是合伙人享有的利益分配请求权除外(《民法典》第975条)。此条,也是借鉴了《合伙企业法》第41条的规定。虽然《民法典》“合伙合同”未规定合伙财产的抵消禁止,但依据相同的原理可知,某一合伙人发生了与合伙企业无关的债务时,该合伙人的债权人不得以其对合伙人的债权抵销其对合伙企业的债务,因合伙人的个人财产和合伙财产之间存有界限,民事合伙虽然和商事合伙组织性存在差距,但其普遍的团体性是存在的,因此,《合伙企业法》第41条前半段的合伙财产的抵消禁止应可以适用于民事合伙。

合伙人基于其对于合伙的投资而享有合伙份额,这种份额属于其他投资性权利(《民法典》第125条)。合伙财产因其团体的问题,透露出极强的人合性问题,因此法律在合伙股份的转让上也设定了限制规则。《民法典》第974条借鉴了《合伙企业法》第22条第1款的规定,合伙人向合伙人以外的人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财产份额的,须经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否则不得转让。

(二)合伙债务

合伙债务属于合伙的消极财产,这种债务系因经营合伙事务而发生,它不同于合伙人的个人债务,因此事实上在进行清偿时,先由合伙财产进行清偿(借鉴《合伙企业法》第38条);当合伙财产不足以清偿时,再由第二责任人合伙人分担(借鉴《合伙企业法》第39条)。但对于外部债权人而言,这种执行履行的顺位并不能抗辩债权人,因为此类合伙没有形成组织,对于债权人而言其执行的主体仍是全体合伙人,所以《民法典》第973条规定,合伙人对合伙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三、合伙效力

(一)合伙损益分配

合伙经营期间合伙财产的不能分割并不阻却合伙人的收益分红权,合伙的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属于合伙事宜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民法通则》第31条在规定合伙合同的主要事项中,也体现了盈余分配和债务承担的问题。

盈余分配和亏损分担首先体现了契约自由的原则,由各方协商或约定办理。但这里的契约自由是有边界的,合伙事宜因其共享利益和共担风险的特征,因此合伙人之间不能约定将全部利润分配给部分合伙人或者由部分合伙人分担全部亏损,这一点在《合伙企业法》第33条第2款也有体现,当然《合伙企业法》也在其69条规定了合伙人约定的除外原则,69条所针对的是有限合伙企业这种具有风险性质的组织,因此,在一般合伙合同中,均不允许此类约定。与此类似的是某一自然人在合伙合同中约定一方提供资金并收取固定回报,或者既约定共负盈亏,又约定退出时其他合伙人退还出资及利息的,此两者都因缺乏共担风险的合意,仍然不能认定合伙关系。

在合伙人之间就利润和亏损协商不成的情形下,由合伙人按照实缴出资比例分配、分担;无法确定出资比例的,基于公平原则的考量,由合伙人平均分配、分担(《民法典》第972条)。在合伙人之间无特殊约定的情形下,利益分配和亏损的分担应保持一致,这是由合伙共同经营的共性所决定的,即如合伙合同仅约定了利益分配比例,但未约定亏损分担比例的,此时亏损分担比例应与利益分配比例保持一致。合伙亏损的分担因涉及债权人利益问题,因此,合伙人内部比例分担约定不能对抗债权人,对外责任上各合伙人之间仍体现连带。

(二)合伙事务的执行

合伙事务的执行包含合伙事务的决议、执行和代理三个部分,针对合伙事务的决议,原《民法通则》第34条第1款规定“个人合伙的经营活动,由合伙人共同决定。”合伙因其团体人合属性,合伙事务的决议应当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民法典》第970条第1款),这里的同意实行的一人一票的规则,但全体合伙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合伙企业法》第26条、27条、28条、29条规定了合伙事务的执行问题,《民法典》第970条吸收借鉴了这一规定。在合伙事务的执行方式上有三种,分别是共同执行、代表执行、分别执行。无论采取哪种执行方式,因执行合伙事务所发生的责任后果都是由全体合伙人来承担,而不能归责于某个执行事务合伙人。

在合伙人没有约定的情形下,全体合伙人都有执行合伙事务的权利,这是共同经营的体现。代表执行指的是全体合伙人可以委托一个或者数个合伙人执行合伙事务,其他合伙人则不再执行合伙事务,不执行合伙事务的合伙人享有监督权。执行事务合伙人如无正当理由不得辞任,其他合伙人如想解除执行事务合伙人的执行权,则需要取得一致同意方可实施,因该事务本身就是合伙事务,因此该事务的执行当然也要适用一致同意规则。分别执行指的是由合伙人分别执行合伙事务,执行事务合伙人可以对其他合伙人执行的事务提出异议;提出异议后,其他合伙人应当暂停该项事务的执行。

合伙人之间的关系是共同经营,执行行为本身就是合伙人的一种权利,但同时也是合伙人的一种义务,因此,除合伙合同另有约定外,原则上是不予支持报酬请求的(《民法典第971条)。但需要注意的是,合伙人因执行合伙事务所支出的合理费用是可以请求偿付的。不执行事务的合伙人享有监督检查的权利,这种权利不能通过合同被剥夺,《合伙企业法》第28条规定的合伙人查账权利当然可以准用于民事合伙。

四、退伙及入伙

(一)退伙

在商事合伙中,并不存在第976条的不定期合伙,因为合伙期限届满,合伙人决定不再经营为合伙组织终止解散的事由之一。法定退伙则主要指发生法定事由而退伙。如合伙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民法典》第977条)。《合伙企业法》第48条、第49条规定了合伙人当然退伙和决议除名的规定,这一规定对于民事合伙也应有适用意义。

合伙人退伙时,其他合伙人应当与该退伙人按照退伙时的合伙财产状况进行结算(类推《合伙企业法》第51条第1款)。退伙人在合伙企业中财产份额的退还办法,由合伙协议约定或者由全体合伙人决定,可以是货币,也可以退还实物(类推《合伙企业法》第52条)。退伙时,如果有尚未了结的合伙事务,需要等待该事务了结后再进行结算(类推《合伙企业法》第51条第2款)。对于其退伙前的原因发生的合伙债务,退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类推《合伙企业法》第53条)。合伙人退伙时,合伙财产少于合伙债务的,按照《民法典》第972条处理(类推《合伙企业法》第54条)。

(二)入伙

入伙指的非合伙人加入已成立的合伙关系中成为合伙人的行为,入伙事宜属于合伙事务,按照《民法典》第970条的规定,需要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这也是合伙团体人合的要求。除入伙协议另有约定,入伙的新合伙人与原合伙人享有同等权利,承担同等责任。

《合伙企业法》第43条和第44条规定了新合伙人入伙的权利和义务规则,新合伙人对入伙前的合伙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这一规则是否可以适用于民事合伙呢?

(三)隐名合伙

试举一例分析:

甲、乙、丙三人合伙承包某土地用于种植玉米,甲与丁约定,由丁实际出资,享有种植经营收益和分担其损失。

此例中,甲与丁成立隐名关系,甲是出名营业人,丁是隐名合伙人,参照《公司法解释三》第24条第1款关于“隐名股东”的规定,原则上应当认定该合同有效。因此,从内部关系上讲,处理出名营业人和隐名合伙人之间的关系可以遵循意思自治的原则,双方之间可以就利润分配、风险承担等问题进行自由约定。如甲把持已经分得的合伙收益利润而不转付丁的,丁当然可以起诉甲要求支付。但甲和丁的内部约定却无法阻却外部第三人,如甲将合伙财产或份额转让戊,在戊不知道丁存在的情况下,显然甲的处分行为对丁产生约束力,至于甲和丁的关系,则由他们另行处理。

丁在实际出资后,该出资财产的财产权因甲与乙、丙共同经营而归全体合伙人共有,丁不再享有该出资财产的财产权。如该合伙因种植经营亏损,对外还欠有债务,外部债权人只能向甲、乙、丙主张,因和外部债权人发生关系的是甲、乙、丙,而非丁,甲、乙、丙需对该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如丁和甲约定,丁可以获得甲在合伙经营中收益,同时以出资额为限承担亏损,则丁所承担的就是有限责任,甲承担的是无限责任。如丁和甲约定,丁可以获得甲在合伙经营中收益,但不负担亏损,则甲和丁之间应成立借贷关系而非隐名关系,因甲的收益是固定的、可预期的。

五、合伙清算

当合伙发生解散终止时,合伙人必须要处理未完结事项和清算。清算人员应由全体合伙人担任,也可以委托一个或者数个合伙人,或者委托第三人,担任清算人。清算期间需要收取合伙债权和清偿合伙债务,在清偿债务后,如合伙的财产仍有剩余,应先返还出资,再分配剩余财产。如财产不足以返还所有出资,或者存有亏损需要分担,或存有剩余利润需要分配,则按照《民法典》第972条的分配规则(协商-实缴比例-平均分配)去处理(《民法典》第978条)。

实践中,很多的民事合伙中,往往存有未订立书面合同,账目不规范,执行事务权责不清,管理混乱的情形。一部分合伙人因合伙纠纷诉至法院时,因其自身未能掌握合伙财产,加之账目混乱,而被诉的他方合伙人往往又不配合对账,这就导致了合伙盈利和支出上认定的困难性。部分法院直接以《合伙企业法》第21条确定的规则所透露的态度,以未经清算不得分割合伙财产为由不予受理。

然而,《民法典》第969条第2款所确定的民事合伙的规则是合伙合同终止前,合伙人不得请求分割合伙财产。也即只要发生了合伙合同终止的情形,就应当赋予合伙人在民事合伙中的起诉权利,在诉讼中去清算,因此,原告是否要求解除合伙关系或者确认合伙合同已经终止就应是一项诉讼请求。此时需要裁判者综合分配举证责任,运用书证提出命令等证据规则,对合伙财产的清算分配做出裁决。

THE END
1.民法典目录解读全面理解新时代民事法律体系的基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出台了《民法典》,这部法律是对现有民法相关规定进行整合和完善的重要成果。它不仅是对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一种适应,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民法典》的内涵和意义。 法律体系的统一与规范 https://www.1lhyh3ij.cn/tu-pian-zi-xun/397820.html
2.民法典的体系构建全面解析法律规范体系民法典的体系构建全面解析法律规范体系 一、总则 民法典作为中国的主要民事法律,通过明确规定了各项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则,为后续具体规定提供了基础。这些原则包括公平性、合理性、保护人权与自由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等,它们对整个民法典的实施具有指导作用。在实践中,这些原则可以帮助解决在不同情况下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合同https://www.3svb9bc3.cn/xue-shu-huo-dong/325621.html
3.民法典的变革从条款到生活在中国法律体系中,民法典的颁布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以人为本、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篇章。它不仅仅是一个法律文件,更是社会关系和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引领者。那么,民法典与过去有何区别呢? 二、立法创新:从碎片化到全面的制度构建 在前代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民事法律体系,各地制定了大量相互之间存在差异甚至冲突的地https://www.cjan6a6c.cn/xue-shu-bao-gao/439422.html
4.普法宣传一起学习民法典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合同法律制度 的调整范围是因合同产生的民事关系。 人格权编 民法典人格权独立成编是民法典编纂的亮点和创新之一。人格权是社会和个 人生存发展的基础之一,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婚姻家庭编 婚姻家庭制度是调整因婚姻家庭产生的民事关系,是规范夫妻关系和家庭关http://www.tjbcwhg.com/portal/category/read/?id=2782
5.edf.henu.edu.cn/zhengcefagui/jjhglfg/show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编?总则 第一章?基本规定 第二章?自然人 第一节?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节?监护 第三节?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 第四节?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 第三章?法人 第一节http://edf.henu.edu.cn/zhengcefagui/jjhglfg/show-2929.html
6.民法新动态:引领法律变革的四大领域深度解读其次,民法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法律。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民事纠纷也时有发生。民法通过规定民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规范民事法律行为,解决民事纠纷,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最后,民法的完善和发展也是推动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民法作为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完善和发展需要与其他法律相互协调、https://blog.csdn.net/JiYan_red/article/details/144258073
7.除民法典外还有什么民事法律法规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之外,中国还有其他一系列民事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在民事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规范着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民事关系。法规 一、民事诉讼法 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是一部重要的民事程序法,它规定了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制度和程序,保障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维护当事人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08aa168a2979d8001016
8.民法典条文精释与实案全析第一编总则第一章法律法规民法普通法是国家立法机关关于民法的集中的、专门的规定,即民法典。其特征是:(1)立法内容的完整性。(2)立法方式的概括性。 (3)立法形式的完善性。(4)适用范围的全面性。 民法特别法是指民法普通法以外的单行法律和其他非民事法律中规定的民事法律规范所构成的民事法律规范的总和。其特征是:(1)表现形式是民法典http://www.55577555.com/news.aspx?n_id=12379
9.法律体系中的重要角色民法典条文详解在现代社会中,法律体系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和义务的重要基础。其中,民法典作为一部综合性法律文件,对于规范个人与个人的关系、企业与消费者的交易以及对待国家机关的行为等方面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它是现代国家最为核心的一部法律,它以其完整而全面的内容,为解决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https://www.nwifujzth.cn/xue-shu-bao-gao/205119.html
10.民法典的前世今生北大法律信息网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这部法律通过对我国现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规范进行系统整合、编订纂修,形成了一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https://www.chinalawinfo.com/Feature/FeatureDisplay1.aspx?featureId=743%20
11.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从建立宪法宣誓制度、设立国家宪法日,到与时俱进修改宪法;从推进重要领域法律法规立改废释,到出台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从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到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从全面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到实行“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经验证明,只有重视https://www.xlgy.com/100/133/content_55697.html
12.第143条评我国法律行为规范体系的缺失民法典关注应该说,“法律行为”这一概念是德国民法典的创造,但是,“法律行为”是德国民法典的“公因式”,其规范体系不限于总则,还包括在债法、物权法、继承法和婚姻法中。我国1986年的《民法通则》就借鉴和使用了“法律行为”这一概念,因此,“法律行为”在我国理论上是研究比较成熟的概念之一,许多学者对这一概念有比较深刻http://www.mzyfz.com/html/1334/2019-05-14/content-1393671.html
13.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74. 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 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 华民族 5000 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对( )都具有重 大意义。 A.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https://m.luoyang.huatu.com/2021/1110/2207183.html